[清]再不努力就要被迫继承皇位了——大团团
时间:2021-02-11 10:08:39

  能见到喜爱之书籍的原作者,本该是令人开心的事,或许还能交流交流。
  然牛顿代表着英格兰皇家与议会,胤礽只觉得眼前一黑,未来更多的政务如滔天巨浪汹涌而来!
  汗阿玛,您到哪里了,您几时回来?儿臣承受不住了!
  作者有话要说:    关于胤禔与阿珍成亲的感情线,配角感情线啥的,团团咕觉得加入在搞事情中画风不对。以后会提一些,等咱们保成娶媳妇了,稍稍提一提,这文的感情线很少,很少,很少,很少……标注言情,是因为符合历史背景与逻辑。
  注1:莱布尼兹当时是神圣罗马帝国出身,百度百科上写的德国,那个时代还没有德国这个国家,只有德意志这块地区。当时的德意志包含了包括今天的德国、奥地利、波兰、捷克、意大利一部分等地。
  注2:路易十四只提出了方案,但对未来产生了很大影响,以下来源于百度。
  1.电与蓄电的构想,来自于分析海洋元素来找适合产生电的物质。
  2.并且鼓励实验燃烧合适金属线,以金属代替蜡烛;影响爱迪生。
  3.利用武器来了解各种金属的特性,甚至密度等等。
  4.研究潮汐现象与大气。
  5.还有提醒科学界立法尊重个人的智慧权利与发明物。
 
 
第269章 
  胤礽花了好大的力气,才将汗阿玛走后堆积起来的一堆事务整理地有模有样。
  与此同时,原先教导胤礽的太傅们也一个个展现出了他们的力量,康熙临去前将张英安排在了礼部,熊赐履担任吏部尚书,李光地因母亲患病而辞去官职,回归后做了兵部侍郎。看上去是被降职了,实则还有再次官复原职的可能。
  这也是纳兰明珠等臣没有继续打压李光地的原因,到底是教导过太子的,算是太子人脉,皇上要削,也不会去盯着太子的人削,毕竟皇上现在还嫌弃太子的人手过少,希望他能够在他不在京城的几个月多培养点人。
  确实培养了,不是皇上想象中的拉拢人心,给个棒子再给个甜枣地收服于人,而是不管三七二十一,仿佛自己就是个无情的政务处理机,拉着大伙儿加班,加班,加班……
  太子那看人的眼神可准了,人家王鹭刚从地方上升迁入京,坐在财务部的位置上屁股都还没坐热呢,就把陈廷敬请走了,而原先财务部之活全部落在了王鹭头上。
  刚从地方升迁入京的王鹭还是个不懂京城形势的小可怜,他一脸懵逼地接过财务部重任,诚惶诚恐被委以重任,唯恐出错,处处都做到认真。
  原闽浙总督升迁而来的能是等闲人士?工作态度一认真,那做出来的成果陈廷敬都要夸奖他能干。
  至于陈廷敬,被拉来成了王熙手底下的帮手,担任王熙的秘书,如此胤礽原先计算的一个半宰大毛驴,一下子就变成了两个半。
  吴正治退休前与王熙一同看中的好苗子陈廷敬来了,王熙还不认真带着吗?
  没多久,康熙与胤礽之间的回信也已经到达了,帝王在信中赞扬了胤礽将京城政务维持地很好,并要求胤礽请调更多粮草与兵器支援前线,并且要求将李光地提拔为新的兵部汉尚书。
  李光地是胤礽的太子太傅,他一升职,岂不代表着太子势力实力大涨?
  战事最是耗粮草,大清之粮草库存已经尽量运送前往前线了,兵器库存量也随着支援在逐渐减少。
  胤礽将这事呈递至各部院,又写下回信,禀告这些日子以来的政务处理。又一次询问康熙:各国将派使臣前往大清来觐见汗阿玛,英格兰使臣预见约有两个月后到达我国之沿海,儿臣预测,若是法兰西国王听闻此事,也定会再次派遣使臣前来,而葡萄牙、荷兰等不甘示弱。
  此外,朝臣有臣子上奏弹劾,曰:朝鲜王国使臣上书时未避讳儿臣之名讳,应给予警告及严惩,儿臣并未觉得此事有何大不了,然礼部官员一致因此事而上书,认为此并非仅仅事关儿臣,而是朝鲜王朝不敬我大清皇太子,不畏我国之威所致,他们请儿臣严厉惩治朝鲜使臣。此事,恐怕还需要汗阿玛来定夺。
  哪有太子因为附属国未避讳自己名字而发怒下令严惩的,这事儿只有皇帝能干,明显就是坑的事情摆在眼前,胤礽才不会上当呢!
  胤礽对康熙道:儿臣知自己在朝中有许多人不喜自己,他们若真反对,可与儿臣面对面,于国家大事上打败儿臣,而非使这般幼稚之手段,这让儿臣以为自己在朝中的对手全是小学生。
  唐宋以后便称呼“小学”为字学,读书识字,而小学生这个词,参考国子监之“监生”,大概是启蒙读书识字的孩子学生之意。
  康熙接到太子之信时,笑容满面,询问太子在京城之中如何处理朝政,听说他将各部院臣子皆使唤上了,帝王还挺欣慰:保成终于能独立担当大任了,朝臣愿意为其做事,可见太子之执政能力已然成熟,有他在京城应当出不了什么乱子的。
  便有人趁机在军中散布流言:“殿下将朝廷重臣皆使唤在手,若是皇上出征有了意外,太子不就可以顺利继承皇位了吗?”
  流言传至康熙耳中,帝王下狠手来惩治,这才将那些只敢在背地里、阴暗处舞动的魑魅魍魉给压地不敢冒头。
  时逢六月雨季,大清之西边本是雨水不足而干旱多的情况,一到了六月,倒是将全年都会下的雨给攒在一起下了,这一下,或许会断断续续地到八月。
  西征之战事还算顺利,准噶尔汗部之骑兵正与喀尔喀蒙古僵持时,大清之援兵到达,噶尔丹眼见不敌,于是缩回西域重整旗鼓,康熙想要乘胜追击打到西域去,彻底将准噶尔汗部消灭,收复西域为大清之国土。
  许是越心急想要做什么事,就越无法达到目标。康熙就陷入了这样的怪圈之中。
  刚到达西边时,与准噶尔汗部僵持,一直攻打不下,于是便做好了长期作战之准备。
  从最开始的拉肚子,到后来的干燥、潮湿交替来,发展到畏寒,低烧,慢慢的就病倒了。
  紧跟而来的太医急得满头大汗,大阿哥连番问起,太医只道是:皇上此前从未到达此地,许是水土不服所致。
  康熙原也不是个整天待在京城锦衣玉食的皇帝,他能吃得起苦。无论是北上塞外,还是南下江南,很少有这样反应巨大的水土不服的情况。
  战事因帝王生病而一时拖延了下来,康熙病中命令想要守在他身边的大阿哥安抚军心,争取攻破噶尔丹的防线。
  几位跟随而来的重臣焦急万分,恳请帝王回京养病。
  康熙仍不愿就此罢手,硬是拖着水土不服的病体留在西边。
  另一边,胤礽算了算弟弟们的年纪好像也已经都到啦!
  截止到七阿哥胤祐为止,胤祚比他大了四个月,五阿哥胤祺比胤祚大了两个月,三位阿哥今年都刚好到了十岁,与八岁的小八差了整整两年。
  胤礽便与朝臣商议,将弟弟们都派送到各部院去跟着各部侍郎“轮转实习”。
  政务本就忙碌,却还要帮着太子带孩子,各部侍郎当然是不愿意的。
  于是太子将各部侍郎召集来,开了个小会议,诚恳地告诉他们:孤派小阿哥们来,不是要大家如供祖宗一般供他们的,而是让他们跟着你们学习,可以搭一把手。
  再说,若有什么事儿你们处理不了,不还能通过阿哥们传达给孤吗?
  几位阿哥们的学识通过上书房各位先生们的考核,是不会差到哪里去的,差的是临朝经验。
  胤礽也算是为了弟弟们煞费苦心了,又将三位小阿哥皆叫了过来。
  三位阿哥中,胤祺能文能武,且语言天赋尤其好,从小有满蒙汉三语学习,直接前往理藩院。
  胤祚独爱工科,去往工部。
  胤祐出乎人的意料之外,他虽从小因残疾做过手术,如今与正常人没什么不同,却是最善于武的。也许是从小输给前面两位哥哥,令胤祐对磨砺自己的武艺,学习兵法尤其看中,这才后来居上,赶超胤祚与胤祺。看他兵法韬略信手捏来,可与兵部尚书李光地对答自如便知其腹中颇有墨水。
  安排好了三个弟弟,胤礽就在胤禛暗搓搓的指导下开始慧眼如炬地找金光闪闪的大毛驴们做接盘之人。他将原先聚集在手中的政务之间下放,向着只需要督查,而不需自己亲自拿主意的境界。
  胤禛刚在心里点头,赞许胤礽:太子有自知之明,懂得回避掌权,避开与汗阿玛的权力矛盾,这一点倒是比上一世要高明许多。
  转眼,胤礽见自己手中政务少了一大半,呼出一口气:“终于,可终于交托出去了,这就是为什么孤不想做太子,做太子尚且这么累,更何况是做皇帝。”
  【……】
  【大朋友,你怎么说出口了?!】
  胤礽很奇怪:老四本来就知道这些。
  胤禛知道这些,只当他是胡乱说说,此前还警告过他不要将此宣之于口,否则身边之人必被汗阿玛严惩。
  现在这一听,胤秅就感觉到不对劲。
  啥意思,太子是真心不想做太子,不是假的不想做太子?!
  胤礽一抬头,望见胤禛讳莫如深的眼神,害怕道:“你干嘛?”
  胤禛深吸一口气:“我见你该做大事时每次都很积极,只当你口是心非,没料到你是认真的。”
  难不成,这一世又要闹出个夺嫡之争,搞得朝中斗成一锅粥,原因还是因为太子自己不想干了?
  胤礽:“孤希望大清能变得更好,与孤不想做太子冲突吗?”孤以后的梦想除了星辰大海去看看世界,还有就是去督察院抢御史的活儿,监督兄弟们干活。
  胤禛瞧他态度随便,轻易就说不想做皇帝,有被冒犯之感。
  “上一世兄弟们争个你死我活的皇位,在你眼中就是个麻烦?!”
  “可是你就是硬生生累死在御案上的活例子。”
  胤礽头想了想:“你对工作态度很认真,就算不乐意做,事情到了你手里,你还是会认认真真去完成,老四过去一定是一个勤恳能干的好皇帝。”
  胤禛怒道:“内斗损根基,你都做到这个份上。国内谁不知太子从小得天所授,百姓们爱戴你,朝臣们一半以上的人都承认你的能力,甚至于连外洋都知道我大清有个美玉太子。兄弟们之中,你还得到其他兄弟的喜爱,这代表什么?再也没有谁能比你更适合继任大统,你做到这份上,你除非是突然出意外死了,否则你就是不想干也得干!”
  小美痛苦地捂住了自己的耳朵,不愿意接受雍正皇帝对太子的至高赞美。
  “你看看你现在在做什么?在写大清攻下准噶尔汗部后的发展规划,这样的事,除去君,谁还会操心至此?”
  胤礽:“……”
  他回头看了看自己这六年来做了多少事,又低头看了看自己一腔热血写下的规划书,陷入了诡异的沉默之中。
  胤禛审视着问他:“现在要你不做这些,不去接待外洋使臣,你能做到?做了太子那么多年,行事作风已经融入骨血,下意识就会操心国事,想到未来,没错吧?”
  胤礽:“……”
  胤秅:“梦醒了没?”
  接到帝王传令时,胤礽正陷入了迷茫中,这也是他第一次被老四问得哑口无言。
  恰逢康熙传令胤礽前往行宫探病,胤礽一紧张,就将手里的活儿都交托出去了。
  王熙与徐元文两位宰相成了暂时受到委托的接盘人,留在京城的其他阿哥,从三阿哥到七阿哥,全都成了帮两位宰相维持京城稳定的帮手。
  皇上最厉害的地方,就在于他儿子够多,大阿哥太子不在,还有三阿哥四阿哥,三阿哥四阿哥忙起来,更有五六七,每一个人都各有擅长,且因年纪还小,虚心向学,绝不存在任何指手画脚之事。
  所有事都交出去后,胤礽便动身去找汗阿玛了,他觉得自己需要时间冷静一下,好好思考一下上辈子心愿与这辈子强国目标的问题。
  康熙重病,已经避人许久,朝中重臣皆不能探望,唯有太医们聚集在帝王身侧服侍。
  胤礽到的时候,是索额图前来迎接他的,索额图暗提醒胤礽:“军中有传言,若皇上与先帝一样突然病逝,定是要您继任大统,此次将您招来恐怕是要托付后事。还请殿下小心一些,万不能着了道。”
  胤礽心头一凌,道:“还请三姥爷下达孤之谕令,将在前线的大哥招回来。”
 
 
第270章 
  帝王病重,军中人心不稳,全靠有大阿哥在前方坐镇,胤禔也已经长成大男子汉了,在军中颇有威信,又有两位王爷帮助,倒是没有出现乱局。
  只是留守于后方行宫的文官们,却有些六神无主。
  李之芳与李天馥二李请求面见帝王,几次未能入行宫。
  梁清標也是如此,另有伊桑阿、阿兰泰等满臣,皆是帝王心腹重臣,几位重臣聚集在一起,皆是心中不安。
  李之芳与梁清標一个曾待在兵部做尚书,一个曾待在户部做尚书,二人商议。
  “不如我们以通报太子将至为由,再次请求面见皇上。”
  “只能如此了,皇上紧闭行宫,如今情况如何无人得知,闹得人心惶惶。”
  他们二人到达行宫之外,只见帝王身边太监梁九功已经等候在此多时,见他们到来,鞠躬道:“二位大人,皇上有请。”
  李之芳愣了愣,不喜反忧。
  事出反常必有事端啊!
  他与梁清標对视一眼,皆在对方眼中看见了凝重之色,二人向梁九功点点头,随其进入殿中。
  帝王行宫歇息的寝殿比乾清宫稍小一些,却也足够宽敞到能够待下十几人,康熙脸上的病容不似人们传闻中那般恐怖,脸颊上的红晕倒像是饮过酒的人,正血气上涌着。
  太医小声请示帝王:“皇上您现在感觉怎么样?”
  康熙的反应比寻常要慢上一些,温温吞吞地答道:“感到头疼,头晕,很热。”
  太医温声道:“还请皇上不要贪凉,虽热,还需忍耐,出了这一身邪汗才好。”
  康熙点了点头,听见脚步声,扬声道:“梁九功,将屏风撤了。”
  李之芳与梁清標一听康熙那熟悉的声音,还中气十足呢,紧张的心情顿时一松。
  待那屏风撤去,二人参见帝王,抬首来忧心窥见龙颜。
  帝王苍白着唇,脸颊上还有醉态红晕,显然还未退烧。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