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在信息不发达的古代,其实算是一件大杀器,因此即使皇帝还没有意识到什么,安西都会定时的报备,比如在哪里开了分社,改版后的内容有什么变化,力求做到皇帝即使没看,也能了如指掌。
安西这样做的结果也非常好,至少皇帝是非常信任他的,对于安王妃打着安王的名义大肆经商,并开孤儿院收买人心的举动都轻轻放过了。
当然,这都是外人眼中的,其实际情况压根不是这么回事。开孤儿院自然是报备过的,但过程和他们想的不一样。
自从厉云芊嫁过来后,就迫不及待的开启了商业计划。
她首先就开了香皂作坊,然后是水泥,玻璃,而这些都是挣钱的行当,异常的挣钱,挣的盘满钵满的那种。
赵檀虽然刚成年,手中没什么势力,但他毕竟也是个皇子,还是个心有成算的皇子,早早就为自己培养了一些人。
而这些人,现在都便宜了厉云芊,安西让他们统统帮着厉云芊去扩展商业版图了,用的还是安王府所有的资源。
因此,在一两年内,厉云芊就把摊子铺设开来,银钱几乎是以几何倍的数在增长。
这样的大动静,即使是不关注的人都不可能不知道,况且厉云芊还是安王妃,由于近年来皇帝的偏爱,安王还是挺受宠的,即使没有了继承权,也不妨碍他成为众人眼中需要关注的对象。
所以厉云芊一动,所有人都知道了,只是这三样产品都是新事物,刚开始还卖的比较便宜,他们一时间没看出利润而已。
没错,安西和厉云芊并没有走高端路线,而是一开始就把价格定的十分低廉,让京城的百姓一开始就能用上。
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安西有足够的财力支撑,赵檀原来有的,安西回京后皇帝陆陆续续赏赐的,总数超过了四十万两。
这么庞大的数字,如果用来夺嫡可能杯水车薪,但拿来经商,却是绰绰有余。
主要安西身份在这里,他需要什么东西,都不用花特别大的成本。就比如制作肥皂的碱,如果是一般人,就只能自己想办法用草木灰提取,而安西不需要,他直接让人找了碱矿。
他当然不是占有,而是找到后,禀告给皇帝,皇帝派人占下后,给了安西开采权。
这样一来,安西不仅不需要付出碱的成本,还能让碱矿给自己做出更多的收入。
其他的资源也是一样,不管是现有的,还是没有的原料,也就是他一句话的事。
而厉云芊是个记忆力超群的科学家,对于哪里有什么矿,不说一清二楚,也知道个七七八八,所以不费任何事,他们就找齐了所有需要的东西。
原料足够充足,人手也多得不得了,那他们为什么还要走精品路线呢?
除了玻璃,香皂水泥都是利民的好东西,没道理不推广。而玻璃……好吧,不是安西不想走精品,而是想把玻璃做成精品也需要技术。
现代那些看着透明,或者美轮美奂的玻璃制品,那也不是一时半刻就能有的,而是经过了各种技术难题,最终弄成的效果。
而现在,匠人们还没有那个技术。
对安西而言,与其让他们研究那些看着漂亮,但也就那么回事的玻璃制品,是极其浪费的表现,有那个时间,还不如多做一块玻璃窗呢。
有了这些考量,安西和厉云芊一开始就把三项产品的价格定得极低,所以在外人看来,可能利润也就那样。
但这样的情况也就只能瞒着一两年,聪明人到处有,他们很快就觉察了,其利润的可观,让人瞠目结舌。
不说别的,就说水泥,建房子需要它,修路需要它,建城墙建水库都需要它,那量一下子就上去了。
量大了,什么是不挣钱的?!
所以,很快就有人盯上了安西和厉云芊,想要咬下一口肉来。
但他们立刻就被警告了,原来,这里面还有皇帝的股份,不仅如此,还有太后,承恩公府,以及部分宗室的。
如果只是安王,他们还可以动动小心思,可有了皇帝,有了太后,又有部分名声不显,但有一定能力的宗室把着,谁还敢胆大包天的伸手。
没看大皇子都被皇帝训斥了嘛!
所以,这三项极其挣钱的生意,成了垄断的趋势,众人只见安西大把大把的银子进账,嫉妒的眼珠子都红了。
第236章 替身成正主16
安西当然知道,自己在京城有多招人恨,那些钱虽然是他自己挣的,但被这么多人,用火辣辣的眼神盯着,也拿的烫手。
别看他是备受宠爱的皇子,但也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啊。
不说别的,那些皇子们,他就不能直接对上,都是他的兄弟,过来打个秋风,他难道还能不给了?
今天大哥过来借个五万六万的,明天二哥想买个园子,让七弟帮忙周转一下,后天三哥四哥也上门了。
哦,他们当然不是来借钱的,就是取取经,学习学习,好让自己的门人也多赚点。
这样的麻烦数不胜数,何况在京城,赵檀不仅有兄弟,还有叔叔伯伯,叔爷伯爷,有嫁出去的姐姐妹妹,姑姑姑婆。
完了外家还有亲戚,柳衡虽然能节制柳家嫡系,柳家也是传承了很久的大家族,穷亲戚也不少。
有的是真困难,为了老人看病,为了小孩念书,这些都是正当的。也有些没脸没皮的,拦着厉云芊的轿子,当街就跪下来哭求。
这样的你能不给吗?多多少少都要拿出一些,是个意思。
安西不是在乎那些钱,就是嫌麻烦,有一阵子,安王府的拜帖都需要拿一个库房来存放了。
为了还自己一个清静,安西直接找上了兴德帝,“父皇,儿臣和王妃最近也挣了不少,儿臣二人一辈子也用不了这么些,再说我还是一个亲王,本身不缺钱,也不会缺了孩子的嚼用。银子多了放着也是放着,就想着拿出来做一点好事。”
说着,安西让人递上自己写好的折子,“这是儿臣与王妃商量好的,在各地建一个孤儿院,专门收容那些无处可去的孤儿,并让人交他们一些谋生的技能,等长大了,也有个安身立命的本事。那些人也是大楚的百姓,是父皇的子民,如果能生活无忧,也是父皇的恩德。”
兴德帝拿着折子,看了半响,沉吟不已。
安西明白他在忌讳什么,装作完全不知道的样子,接着往下说,“关于课程,那些孤儿也不可能真的学四书五经当个文化人,还是让他们学一些匠人的手艺,比如木匠泥瓦匠就不错,哦,对了,也可以学医,多一点大夫,对百姓们也是好事。至于女孩,可以学一下刺绣厨艺之类的。另外,再给他们安排一门爱国教育的课程。”
“爱国教育?”兴德帝品位着这句话,眼中是明明灭灭的光。
安西似乎什么也没觉察,天真的说,“是的,教导他们忠君爱国,这些人都是孤儿,不像别人,有父母教导他们忠孝的道理,因此就只能我们找人来教了。”
这就是笑话了,在古代,有几个做家长的,会教导这个,会教的人,都是有文化有见识的。
而往往这些人,都是上层人。然而他们教的最多的,不是忠君,而是忠于家族,为了家族的利益而活。
古代的皇帝为什么一定要强调孝顺?
是因为他们知道,当父母的一定会让儿女孝顺,而君王,想要让人听话,就要把孝顺父母和忠于君王划上等号。
这是一体的。
让人形成了思维惯性之后,父母教导孩子,让他们孝顺的同时,也会提上忠君的概念,提的多了,就刻进了骨子里。
所以,以孝治国强调的是孝,其实也就是想让人忠君而已。
而现在,安西告诉兴德帝,那些孤儿没有家人,没有长辈,更加没有所谓的宗族。皇帝可以让人给他们灌输忠君的思想。
只有忠君,没有其他的辖制,就不容兴德帝不心动了。
他这些年最怕的是什么?是底下的皇子们觊觎他的皇位,是那些有着种种利益纠葛的大臣们,对他失去了忠心。
如果能培养一批孤儿,一批只会忠君的人成为文臣武将,那他还怕什么?
“这些花费的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你可想好了?”兴德帝眼神闪烁,试探的道。
安西笑笑,仿佛不明白皇帝的潜在含义,“父皇多虑了,那些孩子能花多少钱,只是费一些粮油米面和布匹,另外再找一些人照顾他们,这个可以收一些孤寡老人,让他们帮着照看,最费钱的也不过是提供一个庄子,然后找一些有手艺的人教导,不费什么事。”
兴德帝摇头,这可不符合他的期待,“你不能这么想,这些孩子虽然是孤儿,但也是大楚的百姓,如果有天资聪颖的,也该让他们有念书机会的。”
安西一愣,“那这操作起来就比较困难了,不说读书的花费,就是那些教导的夫子,我也轻易找不出那许多来。”
假装思考了一下,他又开口道,“而且条件如果太好的话,很容易让外人嫉妒,难保他们不会为了沾便宜,而把自家的孩子扔过来。”
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古代不限制生产,很多家庭都会生很多胎,之所以人口没有想象中的多,是因为小孩夭折率高,也因为家里的条件不允许,养不起那许多。
如果百姓们知道有那样一个去处,不仅让孩子们吃饱穿暖,还免费教读书,那肯定有不少的人干出偷偷扔孩子的举动。
不说别的,就说那些女孩,古代因为女婴的性别问题,溺死扔掉了多少,你想都不敢想。
是所有人都狠心如斯,就见不得女孩吗?
不是的,是因为家里的条件不允许,在有限的条件下,他们只愿意把资源倾注到男孩身上。
如果安西的孤儿院开了这个口子,那可以想见,孩子会多得超乎想象。
百姓们会一个劲的生,生完了就扔到孤儿院。等孩子们长大,他们就回去认亲,在古代以孝治国的风气下,孤儿们敢不认他们吗?
他们原就是孤儿了,在社会上备受欺凌,如果还出个不认父母族人的名声,那就真的无路可走了。
有技术又怎么样,别人不要你,一切都是白费。
兴德帝想了想,“那就建明暗两间孤儿院,普通的孤儿就在明院里长大,学一些匠人的手艺。至于那有些天资的,就送到暗院悉心教导。院里的夫子我会派人过去担任,也免了你烦心。”
安西心中暗笑,上钩了就好。
“那就麻烦父皇了,我这就下去筹办,计划是先在五洲建立五所,至于以后,等着这五所走上了正轨,能自立自足了,再接着筹备。至于暗院?”
“就放在京城吧,西郊还有一个皇庄,那里有一座山地势平坦,出产不多,就让人改建成书院好了。”兴德帝直接开口,截住了安西的话,“这个你不用费心,我直接让人去办了,你只要让人送优秀的孩子过去就行。”
安西点头,西郊的那个皇庄他也知道,地盘很大,不仅有良田千亩,还有一个小山头。那里的田倒是肥沃,只山头怪石林立,没多少植被,也就没什么产出,现在弄成学院,倒也不错。
而且那些隐蔽,是属于皇帝的庄子,等闲也没人敢窥视什么,如果兴德帝的安保工作做到位,确实能隐藏很久。
等到这些暗院出身的学子,一个个进入朝堂,挤压那些原有的势力,形成全新忠君的势力,那皇帝的权限将进一步拉大。
当然,这是个长期的过程,没有十年是完不成布局的。
安西没指望这个帮他夺嫡,他只是想提前筹备人才而已,了解科学,思想开放的人才!
其实暗中培养也不是不可以,安西完全有能力瞒住皇帝,就比如他现在收买的那些文臣武将,只是何必呢。
有了皇帝这个捷径,他为什么还要自己劳累,找人培养他们,还要想办法给他们安排身份,不动声色的进入朝堂。
这么做,多累啊!
而告诉兴德帝就不一样了,人才由兴德帝培养,身份也不需要他去安排,兴德帝可以弄的妥妥的。
而最重要的是,这些人都是从安西的孤儿院出来的,是夹带了私货的。
毕竟,他们能在考核中胜出,那就说明他们的学科都学的不错,在小的时候,接受了科学教育,打下了科学的烙印,难道他们还能反对自己意识里正确的事物吗?
等到安西登基,这些人也占据了朝堂,是支持安西的中坚力量,有了他们,各种改革将会变得前所未有的容易,即使遇到了阻碍,也好解决的多。
安西笑着对兴德帝道,“那我在建明院的时候,出一套考核制度,合格的孤儿就送到暗院,剩下的就留在明院。”
兴德帝满意的点点头,对于安西的识相非常高兴,大手笔的赏下了不少贡品。
安西也很满意,钱光明正大花出去了,有了做善事的借口,再也没人好意思借钱不还了吧?
而人才,也借着皇帝培养了,顺便还解决了他们未来的就业问题。
完美!
第237章 替身成正主17
有了皇帝这个挡箭牌,香皂水泥和玻璃的生意扩展很快,四年间已经发展到全国各地。如果安西仔细数数,估计利润比的上国库的一半了。
除此之外,厉云芊还在研究更多的东西,只是出于安全的考虑,暂时不能拿出来而已。
目前他们已经够耀眼了,再多皇帝都要嫉妒了。
这不,嫉妒的人就来了。
安王府的管家李禹,也就是原来的小李子走进院门,穿过一干等候的账房管事,来到安西的面前,“王爷,宫里的淑妃娘娘派了嬷嬷过来。”
安西睁开眼,拿走脸上盖着的书,似笑非笑的看了眼小李子,“这是又打秋风来了?”
小李子气愤的道,“是的,王爷,这次可过分了,一开口就是十万两,她以为安王府的银子是大风刮来的啊!”
厉芸萱听闻,担心安西生气,连忙过来安慰,“帐都收上来了,我这就拿十万两银票给你。”
安西倒是不气,摆摆手,“不必了,不能这么惯着她,有求必应不是什么好事。我这就去打发了那个嬷嬷。”
说完,就示意下人过来服侍,马上就有下人上前,把他的躺椅摇起来,然后抬着去了前院。
现在四年过去,安西早已恢复了,内力也完全捡回来了,只是为了扮猪吃老虎,以及打消皇帝等一干人的戒心,他还在装瘫而已。
根据御医的说话,他现在可以动上半身了,但依然还不能行走,再要有个半年才算好全,然后等毒彻底解了,需要做半年的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