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玉罗刹就是个奇葩, 他也是六七十岁的人了,偏偏依旧是一副乖僻的性子,翻脸如翻书, 平时就如同一个浪荡的薄幸公子哥, 面上笑着, 冷不丁就招呼过来。
好在玉罗刹也明白, 清则的武功境界不在自己之下, 自个过来,是来求人的, 而不是来挑衅的, 因此收起了几分乖戾,不过在看到已经是个少年的顾衡的时候, 玉罗刹还是忍不住想要挑衅一番,结果就见顾衡转头看了他一眼,目中似乎有一道电光闪过,玉罗刹便觉得自己同样双目刺痛, 甚至脑中也像是被针刺入了一般,生出了疼痛之感,玉罗刹反倒是笑了起来, 看着顾衡的眼神极为热切:“原来真人不露相,本座要找的人就是小公爷你啊!”
顾衡这几年从符箓三宗中得了他们的秘法, 早早就在自己的识海之中凝结了好些个符箓种子, 这回瞧着玉罗刹眼神讨厌, 便给了他一个教训, 也亏得顾衡没有全力出手,否则玉罗刹就要神魂受损,而不仅仅是刺痛了那么一下了。
这几年符箓三宗愈发昌盛, 弄得原本刚有了起色的丹鼎派也不得不退避三舍。全真教那边,全真七子练武太晚,纵然王重阳对几个弟子都有安排,但是,这都是要靠时间的,如今江湖上的情况几乎是一日一变,全真七子教徒弟的水平也远不如王重阳,三代弟子里头,稍微出众一点的也就那几个,不管是习武,还是修道,都只能说是半吊子,全真教家大业大尚且如此,何况是另外几个教派,也就是靠着之前几位真人的名头镇着,下面的弟子多半有些不成器。
如今天地元气变化,符箓三宗又迅速抱上了大腿,如今搞出来的符箓已经变成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朝廷已经开始在京畿附近铺设轨道,建造符箓列车,用于运输大宗货物,乃至运输大军。横竖这些符箓并不牵扯到符箓三宗的根本,对于符箓三宗来说,他们巴不得天底下会符箓的人越来越多呢,可惜的是,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流传在外的符箓,都是印刷出来的,符箓三宗里头,真正能够绘制符箓的人,其实也还是少数,但凡是能画符成功,差不多就是符箓三宗的内门弟子了,其他的,根本就是专门培养出来的流水线工人,各种与符箓有关的消耗品,绝大多数都是经了他们的手组装起来的。
因为这些人的存在,符箓三宗这些年赚得金山银海一般,这也让他们的核心弟子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参悟符箓和修行上。这其实就是一个良性循环,看得丹鼎派的几个门派羡慕得想要咬手绢。可惜的是,光是羡慕没有用,他们如今连外丹派想要忽悠人都有些拿不出手了!毕竟,符箓三宗是正儿八经显露了自个能耐的,大家都琢磨着,难怪前朝的时候,符箓三宗混得最好呢,人家是真有本事,丹鼎派嘛,一个个将自个的祖宗说得多么高大上,但是祖宗厉害,跟他们有什么关系,就像是那些和尚,拜的都是佛祖,但是,就算是禅宗六祖,也没真的成佛吧!所以,丹鼎宗难免被轻视,如今连收徒都要问了,你们是会画符的那个吗?真正天生有着什么道性的人是很少的,修道这种事情,就算是真的有出世之心,但是,那也得看自个有没有拜对门派呢!
像是全真教,当年因为王重阳的威势,是多么威名赫赫啊,不知道多少人争先恐后拜入全真教门下,全真教最巅峰的时候,轻轻松松就能号召数万的教众,而如今呢,那真的是远不如当年了。
全真教那边好歹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人家也不全是依靠道法立身的,在大多数人眼里,全真教主要还是个武林门派,虽说全真教如今除了一个周伯通之外,并无宗师高手,不过,全真教的武功却是中正平和,哪怕一开始进境极慢,但是只要你一直修炼,那么就能一直进步,这是许多功法所不能做到的。绝大多数内功心法当内力积蓄到一定程度之后,若是不能转化为真气,那么就差不多到顶了,甚至随着你的身体开始走下坡路,内力可能还会衰退。而全真心法就没有类似的问题,某种意义上来说,全真心法能一直将人体机能保持在一定的状态,所以,内力能够一直积蓄。可以说,全真心法属于那种只要你活得足够长,那么,总能积蓄到足够打破玄关一窍的内力,成为先天宗师。当然,除非资质绝佳,心境也跟得上,否则的话,想要做到这一步,怎么着也得花个百八十年。
所以,全真教如今干脆就当做一个正统的武林门派经营,不再多掺和丹鼎宗的事情,朝廷颁布的《武经》终究只是基础,想要修行高深的武功,还得拜入那些门派才行。这也绝了那些小帮派的路子,这些小帮派自身的武功秘籍还未必比得上《武经》上的呢,所以,他们也很难利用武功来招收帮众。何况,以前的时候,底层的百姓商户并无保护自己的武力,所以不得不屈从与这些帮派,给他们上交保护费,如今,就算是随便一个在街头做小买卖的小贩,都有一身不能说差的武功,哪里是普通的帮众能欺负得了的。
所以,许多那等小帮派如今都已经混不下去了,也就是那些有着还算不错武功传承的武林世家和门派还能存在,只是也不能像是以前一样,忽视朝廷,朝廷如今除了六扇门管武林不法之事之外,有另外设了神武司,专门管着武林门派,若是不在神武司备案,那就是非法的宗派,要被神武司打上门来直接封禁。
丹鼎宗各个支脉又不能如全真教一样将自己当做武林门派,他们对于武功其实是比较鄙夷的,门内唯有护法道兵才会习练武功,作为门内弟子的护法。但是,他们培养道兵的成本,可比寻常武林门派教导武功高多了,丹鼎宗各个支脉的护法道兵对外声称是黄巾力士,除了需要修炼内功之外,还得修炼外功,因此,需要大量的药物进补,这成本可就高得厉害了,若是大规模收徒,谁也撑不住。这就让他们比较尴尬。
丹鼎宗之前与符箓三宗有些不睦,事到临头,还是得老老实实低头,毕竟,关系到自家道统传承,若是以后连靠谱的弟子都收不到,绝了传承,他们这一代人就算是道脉的罪人了。
因此,熬了几年之后,他们就不敢继续矜持下去了,只得传信给符箓三宗的宗主,表达了示弱之意,表示,大家虽说修行道路不同,最终却是殊途同归,何况算起来,大家拜的都是三清,一个祖师传下来的道统,那便是兄弟了,如今自家这边落魄,做兄弟的,还麻烦搭把手才是。
修行之人毕竟不能真的六根清净,真要是如此,王重阳也不至于林朝英死了还要争强斗胜,说什么“重阳一生,不若与人”了、丹鼎宗服软,符箓三宗自然心怀大畅,只是现在的问题就是,符箓三宗自个的修行道路还得靠着别人呢,更别说丹鼎宗那边该如何了。
道门各派之间其实交流很多,并无多少故步自封的意思,虽说真正的核心道法不会对对方讲述,不过,其他的大家并不会如何隐瞒,反而会互相交流作为参考。尤其是魏晋时候,流行清谈,佛门因为五胡之故,在中原愈发昌盛,一度压得道门喘不过气来,那时候,为了对抗佛门,道门的交流更加频繁,你瞧着那些天师传下来的各种道书,一个个写得玄之又玄,只看得云里雾里,像是黄裳哪怕是个半路出家的状元,也染上了这个毛病,《九阴真经》里的经文也用上了道门的各种隐语,搞得梅超风陈玄风两口子练得走火入魔,生生将一门玄门正宗的武功练成了邪功。可以说,《九阴真经》当年若是落在寻常人手里,只怕也是差不多的下场,唯有那等对道家经义有所了解的人,才能读懂其中的含义。可想而知,道门之间,其实互相对对方的加密手段都有所了解。无非就是多少而已。
符箓三宗当年无可奈何的时候,不是没研究过丹鼎派的道法,只是,最终也没研究出什么名堂,也只得作罢。
丹鼎宗呢,也是差不多,他们也研究过符箓三宗的符箓,可是,若是没有被点破关窍,他们也难以入门,何况,对他们来说,研究别家的道法也就是为了触类旁通,真的改换根基,那就是欺师灭祖了。
丹鼎宗亲自上门求教,甚至连同当年丹鼎宗几位老祖的手书也愿意拿出来给大家参详,最终符箓三宗这边商议了一番,只得表示,他们其实对于自家道法目前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主要还是有高人指点。
这话一说,丹鼎宗一方面觉得果然,另一方面,又觉得荒谬。
第148章
佛门有转世灵童之说, 道门也是相信宿慧的。如那位吕祖,大家都相信他就是有宿慧的人,前世也是天界大能, 因此才能年纪轻轻就变成人们口中纯阳仙人。丹鼎宗的南宗六祖也是差不多, 他们同样没几年就修炼到了其他人难以企及的境界, 但是, 听到符箓三宗的人说顾衡短短数年, 就将符箓三宗的根本典籍融会贯通,凝结了符箓种子, 对于符箓的认知也极为深刻, 他们差点都要以为顾衡是符箓三宗的那位先祖转世了。
丹鼎宗对此自然是难以置信,不过符箓三宗信誓旦旦, 丹鼎宗顿时也有些心动,当下便下了决心,要去拜访一下。
顾衡对于丹鼎宗的道法自然也是很感兴趣的,外丹之法也就算了, 受过科学神教洗礼的顾衡真不觉得什么朱砂水银硫磺之类的东西能练出什么丹药来,也亏得这个世界对于许多东西压制很大,□□什么的威力都比较小, 就算是炸炉了,这些道士又有一些武功在身, 危机感都很强, 所以很容易就能避开, 不会出什么问题。顾衡很怀疑外丹之法在传承过程中出了错, 被一代代道士给解读错了,就像是西方那些炼金术士一样,为了保密, 将配方层层加密,以暗语指代,结果后人没掌握解密的方法,就将配方理解错了,以为是用各种重金属和矿物炼丹,比起炼丹来,顾衡更相信这是古代方士的炼金术,可以用来炼制各种合金或者是假金的。
倒是内丹之法,按照顾衡从外面流传的一部分道书里头的理解,顾衡就意识到,这是一种以自身为鼎炉,将精气神凝聚起来的法门,不过具体是怎么回事,顾衡也不清楚,如今等到丹鼎宗的人自动送上门,顾衡觉得自己可以解惑了。
不懂道门诸多术语的人,若是跟道门的人一块论道,就会很吃力,他们连论道都喜欢搞得玄之又玄,也难怪当年跟佛门争锋一度落于下风。看看佛门是怎么争取信众的,寺庙里头开俗讲,佛经里面讲述的也都是一些比较易懂的佛祖菩萨的事迹,一听就能明白,总之,甭管原始佛教的教义如何,到了中原之后,被中原一代代高僧翻译包装之后,字字句句都是佛祖的慈悲,都是在导人向善,因此,尽管历代王朝多次灭佛,却依然扑灭不了佛教的生命力。毕竟,佛教的教义是真没多少问题,也真的很能吸引底层百姓的信仰。
而道门呢,情况就不一样了,佛门里头,很多高僧都是草根出身,他们甚至未必有多少文化,因此,佛经什么的,拗口的也可以有,但是,更多的还是那种比较简单易懂的,让这些僧人可以循序渐进。而道门,从成立以来,就是精英化的作风。老子是周王室的图书管理员,道门的另一个代表是轩辕黄帝,乃是华夏文明的源头之一,以至于如今的王室,别管怎么改朝换代,追溯之下,都是轩辕黄帝的血脉。轩辕黄帝当年何等文治武功,自然是那个时代的精英,即便是如今,黄帝内经也被学医之人奉为圭臬。
道门在传承的过程之中,有名有姓的几乎都不是底层出身,南华真人庄子也是贵族,要不然也不至于能被举荐做官,无非就是他不乐意而已。汉室初期以黄老治国,可以说,汉朝开国前面几十年,黄老一派都是处在权势这个金字塔的顶端。等到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黄老之学不再是显学,而是向着宗教化发展,但是依旧是许多家族乃至阀阅的传承。像是东汉末年,太平道大贤良师也是得了南华真人的传承,他自身也不是真的寒门出身,五斗米教,天师道什么的也是从那个时候传承了下来,等到魏晋南北朝的时候,道教在佛教的刺激下正式成立,道教的代表人物,无一不是当时的精英,出身也绝对不低。道教那个时候,主要的传承方式还是家族传承,加上魏晋时候清谈的作风,大家都喜欢玄而又玄的东西,道教的经义也是在那个时候基本形成,最终,各家传承的经义说得好听点是玄奥,说得难听点就是纯粹难为人。一条经义,放在这一派是这个解释,放到另一个人嘴里,又是另外一个解释,都能说得通,至于评判标准吗,呵呵,还真没有。
道门那时候跟佛门辩经,多半都是输家,偏偏最终还是没有吸取经验教训,依旧喜欢玩高屋建瓴,虽说一直保持着影响力,但是也就是那样了,不得不走上层路线,暗中鼓动灭佛,反正我说不过你,争信徒争不过你,那我就从物理层面上毁灭你!
也亏得佛门也是狗改不了吃屎,总是广收门徒,兼并土地,还公然放高利贷什么的,可谓是生财有道,谁家喜欢看到一个占据了大量财富,还不需要服徭役纳税的宗教呢,一两个也就算了,偏偏佛门势力膨胀速度一向很快,一旦膨胀得超过了皇帝的底线,都不用道门如何挑拨,上面就会琢磨着灭佛了。
不过如今嘛,佛门自个不争气,将自个的名声臭掉了,总要等到风头过了,才能出来,只是如今,情况又是不同了,丹鼎宗跟符箓宗还有妥协的余地,佛门可没有。佛门给的是虚幻的希望,符箓宗给的是真实的好处。中原百姓求神拜佛最是讲究实际不过,没有好处,有什么值得信奉的。
丹鼎宗为了是否要给顾衡观看自家根本典籍的事情,也是讨论了半天,最后才算是达成了一致,只要顾衡不将自家根本典籍泄露出去,那么,就当顾衡是自家弟子一般看待了,甚至,他若是能够解决丹鼎宗的传承问题,给顾衡一个客卿长老的名分也不是不行。
因此,顾衡不久之后,就得到了丹鼎宗各个支脉送过来的根本典籍,甚至有南宗六祖的手书,这些可是战乱的时候,南宗的弟子费尽心思保存下来的,丹鼎宗几个支脉之间尚且不愿意互相交换,如今却都落到了顾衡手里。
透过那些很多时候都显得佶屈聱牙,云里雾里的文字,顾衡却是真正看到了古人的智慧。某种意义上来说,没有一定的智商,那真是不要想着去修道,三年能出一个状元,但是未必能出一个能解读道经的人。
之前道门之中有人跟门下弟子开玩笑,你不是修道的料,连道经都读不懂,不如收拾一下行李,下山考状元去吧!这其实也凸显了黄裳的难得,黄裳那真是天生的修道种子,修订一下《万寿道藏》,就自行领悟了道门玄功,要不是当年道门不知道黄裳的事情,只怕早就上门抢人了。可惜,等到大家听说了《九阴真经》的时候,黄裳已经不知所踪了。
王重阳当年也是丹鼎一派,夺得《九阴真经》之后,对于黄裳之才,那真的是自愧不如。毕竟,黄裳修道,纯粹是半路出家,深得无为之道,不知不觉就悟通了道家的道理,修成了道门的玄功,他奉命处理明教之事的时候,虽说不懂武功招式,但是光凭着一身道门内功,已经是宗师一流,以至于明教在黄裳手下死伤惨重,最后只得拿黄裳的家人泄愤。
可惜的是,一直到《九阴真经》横空出世,道门才知道黄裳其人,若是早早将其接引到门下,不愁道门不再出一个六祖一般的人物,只是黄裳后来发现仇人都老死之后,将《九阴真经》撰写下来,便彻底隐世不出,也不知道如今怎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