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年代文里的炮灰女配——番茄菜菜
时间:2021-05-01 09:45:49

  阮文的笔名谢蓟生是知道的,他还知道阮文有另一个英文笔名在创作《茱莉亚小姐》。
  之前阮文还说过,写侦探小说时不能看侦探小说,不然很可能会下意识地去借鉴别人的想法。
  所以这本书,并非出自阮文的手笔。
  再加上国安局的人说罗嘉鸣前段时间去了省城,谢蓟生很快就整理出了这条线,大概猜到发生了什么事情。
  “你跟他要了多少钱?”
  阮文迟疑了下,“五万,不多,他之前抓我,后来又各种找我麻烦,还有他那个前女友也来我这里找麻烦,五万很便宜他了好吗?”
  这件事还真不是阮文恶人先告状,她这是据理力争,“要是罗主编之前找我打声招呼也好啊,她说都不跟我说一声,实在是有些过分了。”
  “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小谢同志不是在审人,但比罗嘉鸣把自己抓进国安局审更可怕。
  “行啦,一共七万块,不信你去问陶永安。”
  谢蓟生哭笑不得,“连我都瞒着,阮文你又在怕什么?”
  “没怕什么,就是不想让你操心罢了。”阮文知道,谢蓟生没生气,她有些赖皮的抱住人,“我是狮子大开口了,可罗嘉鸣这人,你不给他点教训,他永远以为自己是对的。现在被我毒打一顿,总比日后出了大差错好,你说对吧?”
  年轻的姑娘吐气如兰,身上带着的淡淡的香味让谢蓟生有那么一瞬间的冲动。
  他闭上眼睛,好一会儿才开口,“这件事你做得对。不过你要的钱太多了,小罗他没那么多钱。”
  “你不就比他多一颗星星吗?他至于那么穷吗?”当初谢蓟生可是给了她十多万的家底呢。
  “他花钱比较多。”谢蓟生轻咳了声。
  阮文惊呆,“败家子啊,那你怎么攒那么多钱?你就没消费欲.望?”
  欲.望是有的,但并非消费。
  作者有话要说:嘤,记错了作家的国籍
  修改了下,不影响阅读。
 
 
第117章 117谋求出路
  阮文还真没多想,她这会儿正在兴头上呢,“可你们在部队还能有什么花销?他不是你的兵吗?你也没管管他?”
  他是队长是指挥官,然而在阮文眼中,怎么就成了老妈子?
  谢蓟生有些无奈,“边疆那边票证管得不是那么严格,小罗比较喜欢弄些吃的。”
  那是一个不肯委屈自己的人,哪怕是在部队。
  吃好的用好的,出生入死挣来的钱大部分都这么花掉了。
  用罗嘉鸣的话来说,“指不定哪天就死了呢,不花掉留给那群没良心的?我死了都不能做安生鬼,还不如自己花了。”
  谢蓟生管再多也不能把手伸到别人的钱包里。
  “就他这样,呵。”阮文翻了个白眼,“那他现在大概筹了多少钱?”
  谢蓟生也不太确定,“五万左右?”
  “行吧,五万就五万吧,下次别落到我手里。”估摸着这段时间罗嘉鸣也过得不怎么样,不看僧面看佛面,就算是为了小谢同志的面子着想,她也不好再得寸进尺。
  “谢谢。”谢蓟生摸了摸那小脑袋,“下次再遇到这种事情跟我说。”
  这其中牵扯复杂,一不小心阮文也会招惹一身骚。
  瞧着阮文有些不放在心上,谢蓟生叹了口气,“知道罗家姑姑为什么冒着得罪你的风险做这事吗?”
  “就是上面施压,她又想升职,所以才想着搞这么一出呗。”
  “猜的倒也不错。”谢蓟生解释,“出版社新调来的总编和罗姑姑不太对付。”
  “情敌?”
  “不,曾经的恋人。”
  阮文:“……那这两人斗法,拿我撒什么气?”
  谢蓟生能说什么?一时冲动糊涂了,结果造成的后果却是罗嘉鸣来承担。
  不过若是没有罗姑姑,也不可能有罗嘉鸣的今天。
  这后果,罗嘉鸣且担着吧。
  阮文也没再掰扯罗嘉鸣的事情,她趴在床上看谢蓟生给的建筑图纸,“这个预算,能下来吗?”
  “差不多,回头老韩他们也能帮忙,他是工兵擅长做这个,你可以让他监工。”
  阮文眨了眨眼,“阮家老宅那个你弄出来图纸没?”
  大火过后,老宅连个轮廓都不剩,重修难度系数更高,反正阮文想了好久都没什么思绪。
  谢蓟生长臂一伸,从桌上拿来另一份图纸,“我联系了下杭州那边,找到了阮家老宅原本的建筑图纸。”
  阮家老宅是徽派建筑风格,粉墙黛瓦曲水流觞。
  重修意味着要花钱,很多很多的钱。
  阮文算了算自己手头上的积蓄,尽管过年前工厂分红了一些钱,但她花的多啊。
  这会儿手头上的钱,真不够用。
  好钢用在刀刃上。
  阮文只能做出取舍。
  “先把那废墟清理下,主屋建起来吧,也不用那么复杂,反正本来也没留下什么东西,再建房子也就是留个念想。”
  “我让老元去帮忙办这事。”
  阮文把图纸收起来,“等再去杭州,我请元哥他们吃饭。”
  这些图纸现在都是她的了。
  等收拾完东西,阮文忽然间发现一件事,“你还不回去睡觉?”
  这话说出口,阮文觉得自己像是用完就丢的渣女。
  谢蓟生直直看着她,“怕小陶误会?”
  阮文心虚了一下,其实都知道的事情,但陶永安和阮姑姑还不一样。
  长辈最大的希望就是孩子过得好,阮姑姑的心思很单纯。但陶永安嘛,虽然外人面前维护她,然而私底下相处时却也少不了取笑八卦。
  给他落下话柄多不好,还得想办法怎么取笑回去。
  不过在谢蓟生面前,阮文坚决不承认自己这点好胜心,“不是,那你给我当枕头吧。”
  她拉着人躺下,找了自己最舒服的姿势躺下。
  “睡觉啦,小谢同志晚安。”
  谢蓟生拿她没办法,他帮着掖了掖被子,揽着阮文睡去。
  至于陶永安之前说要跟他讨论机器设计的问题,有时间再说吧。
  ……
  谢蓟生带人去参观计算机。
  证件被检查了一遍又一遍,身后还跟着荷枪实弹的士兵,眼睛一眨不眨的落在阮文和陶永安身上。
  陶永安看着那大块头忍不住发问,“这个计算速度多少?”
  他虽然不是计算机系的学生,但日常关注新闻,尤其是科研类新闻的人,大体上也有一些了解。
  “要是不方便说就算了,我就随便问问。”
  陶永安总觉得那个带他们来参观的上校看他的眼神不对,仿佛他是间谍。
  间哪门子的谍啊。
  “这台计算机的计算速度不快,也就每秒钟五百万次吧。”
  陶永安:“……”我觉得同志你肯定能够跟卖瓜的王婆一较高低。
  五百万次还不快?
  “咱们要是有了这玩意,是不是做实验就不用那么费劲了?”
  阮文点头,她需要的是计算机的模拟运算效果。
  现在的计算机其实已经具备了这种功能,只不过外形比较笨重,而且追求运算速度的计算机本身就是大型设备。
  想要靠她和陶永安搞出计算机,还挺不容易的。
  “沈上校,您对计算机比较了解,我想知道现在有便携式微型计算机吗?”
  阮文并不需要这种高频次运算速度的计算机,能满足她最基础的需求就好。
  “国内目前计算机研发以巨型机为主,微型计算机你眼前就是。便携式的没听说过,你的意思是一个人就能带走?”
  是啊。
  在后人看来,社会因为科技进步而日新月异。
  而在当前,科技发展还处于百米短跑的起步阶段,速度还没起来。
  有些事情注定不能强求,阮文觉得自己组装计算机的心思可以歇了。
  “我就是之前听人说过这么一句,如果有什么路子能购置计算机的话,沈上校能不能跟我说一声?”
  一条路不通那就走另一条,阮文很是擅长打迂回,“跟谢蓟生说也一样。”
  这话让年轻的上校看了眼谢蓟生,他可真不知道这人从哪里找到这么一个有意思的对象。
  “我尽量。”
  来之前阮文还想着拆机研究一番,现在嘛……
  她还是找个机会出国,看能不能购置一台计算机好了。
  这次首都之行并不算圆满,回去的时候阮文一直没怎么说话。
  “要不你去找涂所长问问,他认识的人多,说不定能有什么路子呢?”
  国内对计算机的研究一直没止步,不过这种涉及到最高机密的研究他们无法涉足其中。
  而且那计算机占地面积大,运作原理又极其复杂,想要给自己弄一台太难了。
  要么买,要么看从什么渠道弄一个回来。
  涂安国应该能有些主意吧。
  “嗯,我找个机会去问问涂所长好了。”阮文觉得自己这次疏忽大意的可怕,也难为小谢同志之前听说她要自己组装计算机还能沉得住气不笑。
  她都想笑话自己。
  回到省城后,阮文去找涂安国那已经是四月初的事情了。
  涂安国最近各地开会,有点太过于忙碌,人都清瘦了不少。
  “你想要计算机?这个好办,我们所最近正在弄这个,到时候我看能不能多做一台留给你。”
  天无绝人之路!
  阮文都有点不敢相信了,“真的可以吗?”
  “这有什么不成的。”涂安国笑了笑,他对阮文十分信得过,计算机拿去也是用在工厂里,给就给了。
  如果是两个月前阮文想要看研究所的计算机,涂安国还真不能开这个后门。
  赶巧了,他和上海那边刚达成协议,阮文的请求来的正是时候。
  得到了涂安国这一句承诺阮文有些兴奋,“不过所里怎么在弄计算机了?”
  413所是搞半导体的,最近也有意再弄一个工厂,把半导体量产应用到民营上去,收音机、电视机都需要半导体,而在国内这两个市场都很大。
  把民用这部分搞好,研究所创收很大程度上就能自给自足,不必再看政策的脸色做研究了。
  不过这件事操作起来复杂,阮文最近又忙着工厂那边的事情,没怎么和彭书燕碰面,还真不知道下文如何。
  涂安国给她倒了杯茶,“你对计算机是有了解的,知道最近研究动向是什么吗?”
  这还真问住了阮文,除了报纸上报道的内容,她对当前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进程了解的并不是特别细致。
  国内计算机事业的发展可追溯到五十年代初,计算机科研小组的成立书写了其发展的序章,而奉行着“先集中、后分散”、“先仿制、后创新”的方针,国内计算机起步很快。
  当然这也与当时大环境下全世界计算机发展都不太快有关。
  “从电子管到晶体管,现在集成电路计算机应该算是第三代计算机,我记得前几年中科院就研制成功了013机,现在咱们最新的计算机应该是HDS-9机?”
  国家层面的计算机研究自然以大型机为主,涉及到具体应用的话那就是微型机,但这个微型是相对的,反正阮文是抱不动。
  “你说的没错,国内研究方向主要有两个,一方面是研究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这个定位是研究超级计算机和服务器,即便研究出来也是在军事方面运用。所以我们就想着把研究方向落在民用上面,搞微型计算机。”
  目前国内的确有微型计算机,但都分布在中央和地方的单位。
  僧多粥少,别说是工厂没有,就连大部分研究所都一机难求。
  413所还算运气好的,涂安国和四机部那边的人熟,先弄来了一台用着。
  有些东西用了才知道有多好。
  涂安国过去醉心研究,不太关注外面的事情。可去年那一遭让他的观念发生了转变,他开始寻求出路。
  微型计算机的研发量产,就是涂安国想到的另一个路子。
  如果这次的研究能成功投产,那413所的退路就又多了一条。
  之前的危机让涂安国意识到,环境在变政策在变,想要维持初心实在是太难了。
  科研人员不能超然物外,他们也要谈钱还要会挣钱。
  不然哪天被政策所抛弃,两眼一摸瞎还怎么过日子?
  涂安国最近四处跑着开会,其实就是去促进这件事。
  阮文没想到,413所竟然这么快就要转型,她忽的想起了什么,“是因为去年的东京之行?”
  涂安国并没有遮掩,“是啊,日本的半导体远销海外,每年能够创汇无数。咱们也在发展,可还得靠国家补贴,这样子不行啊,总得想办法挣钱才行。老话说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
  涂安国是怕了,所以想方设法找出路。
  人到中年没了当初的意气风发,但是提到研究所的未来时,413所的所长眼睛闪亮犹如灿烂星光。
  阮文又是跟涂安国聊了好一会儿,这才离开了研究所。
  对半导体阮文并不是那么熟悉,可这东西多重要,阮文还是知道的。
  如今研究所正在朝着她曾经设想的方向发展,这对阮文来说是比得到涂安国一台计算机的许诺还要让人高兴。
  她哼着小曲往学校去,在校门口遇到罗嘉鸣时,竟是一点都不意外。
  罗嘉鸣在这里等了好一会,他来到的时候刚巧看到阮文往413所去。
  不知道去做什么,罗嘉鸣止住脚步,在校门口等阮文。
  四月初的省城气温回暖,他等的时间有些长,索性解开了上衣纽扣,露出了里面的白衬衫。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