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文笑了起来,“可那是明天。”
“石磊。”阮文喊了一句,“你难道不相信二十年后的浦东会翻天覆地大变样吗?”
石磊拿什么去相信?
或许浦东会变化,可这变化能有多大呢?
他不知道。
已经不惑之年的人心境似乎都变了很多,很难再那么热血沸腾。
这不见得是好事,但对人到中年的男人而言,却又是最正常不过的情况。
“但愿如你所言吧。”毕竟他这些年来,都要把精力放在浦东这些工厂上,能不希望浦东好吗?
阮文笑了笑,回头看着昔日的万国建筑群,“那些昔日的耻辱还在那里矗立着,我想让它们一辈子都站在那里,看着浦东一天天的变化。”
耻辱见证荣光。
多么美好的畅想啊。
……
国庆节后,阮文先后去了杭州和南京,后来从南京的军用机场搭乘一架小型客机往沈阳去。
飞机上坐满了前去沈阳考察的国企领导。
说是想要引进东北的工业模式。
阮文闭着眼睛,听着这些领导们高谈阔论,昏昏欲睡。
“对了姜厂长,听说电子工业部那位部长可能会下放到地方,你知道些什么消息吗?”
阮文耳朵微微一动,电子工业部?
曾经的小姜副书记拿掉了职务前的那个副字,五月份的时候转正了,一把手二把手一把抓。
成为最年轻的部长。
这才几个月,怎么可能就去地方呢?
“这种事情,我不太清楚。”
还是那声音,“那个姜部长不是你本家的吗?没点内幕消息?”
阮文眼皮微微一动,原来这样啊。
“没有,其实姜部长跟本家这边不太熟的。”
阮文看了眼,说话的姜厂长嘴角带着几分苦笑,瞧着有不得已的苦衷。
有没有阮文也不清楚,不过她倒是闲着无聊在那里听这些厂长副厂长们闲扯。
东一句西一句的,颇是没什么章法。
“小声点,还有外人在呢。”
这个外人,自然是在那昏昏欲睡的阮文。
“没事,那是潘厂长的人。”
“秘书吗,瞧着眼生,之前没在潘厂长那里见到过。”说话的人忍不住多看了眼,又觉得这张脸又是熟悉,之前肯定见过。
“说是一位朋友。”
有点急事要去沈阳,坐火车得两天两夜不合算,便是坐了他们这专机。
一群人瞧了一会儿,看阮文似乎熟睡,大概并没有听到他们的谈话,便没再往心里去,又各自说起了自家厂子里的经营。
有炫耀的,有哭穷的,倒是另类的人生百态。
飞机抵达沈阳时已经是半下午了。
小客机上可没什么飞机餐,即便是国营工厂的厂长们也饥肠辘辘。
瞧着对面过来的人,有人上前打招呼,“沈所长,您怎么亲自过来了?这多不好意思啊。”
沈所长脸上笑容微微僵硬,不怪他。
他没认出这人到底是谁。
倒是身后的助理提醒了句,“应该是陈所长说的那几位国营厂的厂长。”
沈所长恍然,不过他一向都是抓研究不搞这些精英,冲着人笑了笑,“我过来接个人。”
“接人?”
打招呼的姜厂长恍惚了下,瞧着沈所长往后面去。
这军用机场也没什么讲究,航班更是少得可怜。
这会儿就他们这一趟。
不是接他们,还能有谁?
姜厂长想了一圈,也没觉得有谁能跟这位沈所长有深交啊。
他正想着,余光瞥到沈所长快步向前,“辛苦了。”
是蹭飞机过来的那个女同志。
阮文有些惊讶,“您怎么还亲自过来了?”
“正好有些技术上的问题想要跟你讨论下。”
沈所长是个实在人,不熟悉阮文前对她也没什么印象,后来知道阮文在自动化研究方面竟然还颇有见解,更是对114所第一套自动化生产线的研发与去处做出了卓越贡献后。
他已然把阮文引为上宾,让他供起来都没关系的那种。
几个国营厂的厂长副厂长们看着离开的一行三人,懵了。
“她谁呀?”
“哪个领导的千金吗?”
“姜厂长你也不认识?”
姜厂长摇头,就觉得眼熟,可到底哪里见过,怎么就想不起来呢。
而且这人两张面孔似的,闭眼睡觉和刚才压根就不是一个人。
前来小机场接人的陈所长姗姗来迟。
有好奇的问了句。
陈所长思考了下,“哦,那个啊,阮文,听说是要过来,我们沈工这些天都在等着了。”
众人:“……”知道为什么眼熟了。
……
沈所长并非本地人,但和沈阳114所有着不解的缘分,谁让他名字就叫沈阳呢?
知道阮文长途飞行辛苦,沈所长吩咐司机先去馆子里,让阮文吃点东西垫垫肚子。
“我一开始还以为自己记错了时间。”
瞧着那些人都不怎么认识,能不觉得奇怪吗?
阮文笑了起来,“我是搞民企的,一路上听这些国企的领导聊天,倒也颇有一番收获。”
国企的领导们说话什么调调,沈所长还不清楚?
早些年好歹还有规矩拘着,说话做事都讲究一个得体。
如今呢?国营工厂都快变成他们的后花园了,怕是过不了几年就会被那些民营企业给比下去,到时候就是不知道那成千上万的工人该如何是好。
沈所长性格直爽,有话就说,这一番担忧让阮文恍惚了下。
下岗潮。
其实下岗潮从八十年代就开始了,伴随着国营企业经营不善,工人不再是铁饭碗,曾经的主人翁甚至变成了丧家犬。
东北这边尤甚。
她能做些什么呢?
“我估摸着之前陶永安也跟您打电话了,您看他说的那个数控车床,您这边能做吗?”
沈所长有一说一,“倒是能做,不过可能得稍微需要点时间。”
“能做就好。”阮文笑了笑,“我前些天在上海,跟那些外国商人代理人聊了聊,十一月份的时候,慕尼黑那里会有一个博览会,您要不去看看?”
沈所长眼前一亮,“你是说想要借博览会的名义,在欧洲推销我们的数控车床?”
“推销是一方面,此外我想日本的那些企业也会去,到时候看能不能知己知彼,这样方便接下来的研究。”
沈所长虽是不太喜欢跟人打交道,但这些道理却也懂的。
闭门造车是不行的,很容易就会走进大森林里迷失了自我。
“那行,我这边跟省里头汇报一声,到时候过去一趟。对了阮文,你要不要一起去?”
沈所长有些不好意思,“你也知道的,我们不太擅长跟人打交道。”
到了国外人生地不熟的,别说探别人的底细了,只怕很容易就被人给摸清楚了。
有一个能力强的跟着,倒是会省心不少。
“去,不过我可能不跟你们一块过去。”
阮文还想要去一趟日本,先去考察下日本那边的数控机床产业。
沈所长松了口气,“你只要到时候人去了就好。”
早一天晚一天倒是没什么,只要人过去,就好。
阮文吃饭的时候也没闲着,看着沈所长给的图纸,她索性一边吃一边跟人讨论着。
“之前小陶还说你算是半个机械系的人,我瞧着你这囫囵个的都是才对。”
阮文也不慌张,“之前跟陶永安一起上课的时候听老师们提起过,找了几本国外的书看了看,主席不是说过吗?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我这有些基础的,学起来也没那么麻烦。”
“学习精神什么时候都要有。你们年轻人脑子还灵活,学习起来快。”
沈所长深有感触,就像是今天和阮文一起来的那些厂长们,拎出去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但是到了这个岗位上再想着去学习的能有多少?
尸餐素位的有,还有的……
瞧着阮文认真地研究那设计图,沈所长忽的觉得自己该庆幸。
头几年阮文来114所参观的时候,他当时还亲自接待了。
要是没当初的那点缘分,想来也不会有今天的合作。
其实阮文本专业的内容忘了不少,再捡起来倒是不难,毕竟用大学老师的话来说“你们所学到的知识距离自动化领域最先进的研究落后二十年。”
往前推二十年那就是九十年代。
现在还在八十年代中,自己学的内容还领先于时代呢。
她也不胆怯,大胆的提意见,“我觉得这里,是不是可以用一下咱们自己的中央处理器?”七十年代末国内无线电厂就仿制英特尔的cpu,比西德那边还要早上个把年头。
据阮文所知,计算机院的秦院长他们也一直在坚持中央处理器的研究,和国际水准相差不算太远。
“倒也不是不行,不过想要出口国外的话,最好还是跟国际接轨。”
沈所长在这件事上有考量,现在每天都能在电视上看到与国际接轨,有些接轨没必要,但既然是卖给人东西,自然还是要替买家考虑。
不然,人家买家干嘛不选别家呢?
他们更能提供贴心的服务,不是吗?
“也是,是我欠考虑了。”
阮文拿着笔在图纸上圈了几处,“您看着有用就做参考,没用就当没看见。”
沈所长乐呵起来,他特别喜欢阮文的态度。
这种事业有成的企业家,难得脾气还那么好。
他回去好好研究下。
……
阮文第二天和那帮国营厂的厂长们又碰上了。
114所的陈副所长带着人来参观,顺带着做推销。
现在国内兴起了数控机床热,东北这边的几家机床厂都十分的抢手,114所不止是研究所,早前和其他机床厂合并,又跟哈工大那边有合作,这算是产学研结合的典型。
年初的时候,一篇关于整套自动化生产线的报道让114所声名大噪,这段时间国内很多工厂都来咨询订单。
南京这几个国营厂的厂长并不是什么稀客,类似他们的人还挺多。
阮文只是打了个招呼,又跟沈所长聊了起来。
“现在东北的机床厂有多少啊?”
沈所长揶揄了一句,“你跟梁厂长合作那么多年,还不清楚?”
这还真是把阮文给问的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她是真不清楚。
沈所长倒是直接,“去年下半年,国家也在提倡进入自动化时代,当时有些国企开始引入数控机床,不过数量还少,今年倒是多了。”
东北毕竟是共和国的长子,重工业发展基地。
这种机床厂还真不少,但是能够生产数控机床的……
“技术成熟的真不算多,现在都是匆匆上马,有的现在还在折腾,大概有那么十几家吧。”
这种情况其实阮文在新闻上经常见到。
今年大蒜贵,明年一股脑地去种大蒜,市场上大蒜多了,价格下了来,最后倒霉的却还是这些跟风的农民。
工业产业或许不同,机床卖出去买家用不了,耽误生产最终的受害者是买家。
即便是卖家这边赔钱,又能赔多少呢?
阮文考虑到这个问题,所以提出了一个极为大胆的想法,“您看能不能把这些能生产数控机床的厂子联合起来?”
沈所长觉得自己膝盖一软,“阮文,你在开玩笑吧?”
联合起来,这还得了。
“我没开玩笑。”相反,阮文很是认真,“我是觉得,如果能够把这些厂家联合起来,由几个研究所做统一的指挥,这样出售的机床的质量能够得到保证。”
质量得到保证意味着什么?
那么购买的工厂不会在这件事上吃大亏,生产能够正常的运行,经济发展状况自然会趋向于好的那一方。
沈所长听懂了阮文的意思,但这件事他办不来啊。
“这不是一个人的事情,阮文你要知道,这涉及到整个东三省。”
除去东北,其他地方也有机床厂。
他们同样也会上马一些设备,开始生产制造数控机床。
那些怎么办?
“电子工业部是不是能管你们?”
沈所长眼皮子一抽,他倒是知道,阮文和那位姜部长有些交情,可是……
“阮文,现在是市场经济。”
“但你们是国营企业。”
阮文本来这次来沈阳的目的,就是为了来114所进行参观,和沈所长商量下博览会的事情。
可有些事情,总是来得突然。
时代赋予的使命很多,多到她可能忙不过来,她一个人哪有这么多的精力呢?
可阮文觉得,自己能做的还是要略尽绵薄之力。
“我先去其他机床厂看看,如果没办法联合起来,统一质量标准的话……”阮文皱着眉头,好一会儿才问道:“沈所长,您能和其他几个所联合起来,进行一下技术帮扶吗?”
这话沈所长听懂了,“这倒是没什么问题。”
但他觉得阮文出去跑,大概率是没什么收获的。
上午的参观因为阮文的“心血来潮”结束的有点早,她想了想出去打了个电话。
秘书倒是十分客气,“姜部长出去开会了,大概下午四点钟才能回来。”
阮文只能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