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六零开闲渔/我的以物换物系统通现代[六零]——柚苏
时间:2021-05-01 09:49:40

  只是姜晓菱没有想到这个里面居然这么大。
  
  之前谢强带她来的,只有最靠近楼梯的那一小间,所以姜晓菱根本不知道,沿着楼梯往下走,这防空洞居然分成了好几层。
  每一层都有好多间很大的屋子,长长的走廊,各种隔断……如果没有人带领,她觉得自己一定会在这里面走晕。
  
  “幸好这门平时是锁着的,要是开着,院里的小孩儿们跑进来,那还不得走迷路?”
  姜晓菱紧紧的攥着丈夫的手,顺着他手里拿着手电筒的光,一边走一边小声念叨着。
  
  “嗯,之前是有小孩儿在里面迷过路。那时候这防空洞刚刚建成没有多久,院里的小孩儿们都觉得新鲜。那时候大门还不是像现在这种铁皮的,是栏杆的。结果就有小孩儿们趁大人不注意偷偷钻进来了。”邵彦成接着妻子的话说道。
  
  “然后呢?”姜晓菱不用想都知道那些人肯定出了事,不禁着急的问道。
  “然后那些小家伙在这里面玩捉迷藏,后来就有一个跑丢了。其他小孩还不知道,以为他提前回家了。后来他们找不到人就也走了。那孩子在这里面整整待了一天,一直到晚上家里找不到人才知道是被锁在了这里。”
  “再然后王厂长就让把这门换了,换成铁皮的,而且钥匙只有民兵营有,别人谁也不能拿。”
  
  跟着丈夫七绕八绕,姜晓菱觉得他们此时差不多都应该绕出了家属院的范围了,邵彦成才终于停了下来。
  他用手电筒指了指一个角落,说:“把箱子拿出来,放在这里吧。”
  手电筒能够照到的范围很小,就那么一小块儿地方,姜晓菱根本不知道丈夫把她带到了哪里,就依言行事,把箱子从仓库里拿了出来,放在了靠着墙边的位置。
  
  邵彦成走过去,打开书箱。
  姜晓菱这才看到那书箱里不仅有书,居然还有一整包,足足十根蜡烛!
  
  “咱们不是拿了煤油灯吗,你还拿蜡烛干什么?”姜晓菱晃了晃手里拎着的灯,奇怪的问道。
  
  虽然家属院通了电,家家户户都有电灯。
  可是因为现在宁林的基础设施还是不行,这电力也不足。
  一旦赶上厂里忙要加班的时候,那电力肯定都会紧着厂子,那家属院停电可以说是家常便饭。
  所以这蜡烛更是家家户户不可或缺的东西。
  看邵彦成一下子就拿了这么多过来,姜晓菱也忍不住一阵心疼。
  
  邵彦成没说话,拿出火柴点亮了蜡烛。
  然后他又把姜晓菱手里提着的煤油灯也接过去一起点亮,这才说道:“你把那车拿出来给我看看。”
  
  这话一说,姜晓菱才下意识的四下里观察了一番。
  
  因为点了蜡烛和煤油灯,这屋子亮了很多。她这才发现这个房间很多,看上去得比她以前上学的教室还大一点儿。
  并且屋顶也很高,如果不是黑灯瞎火的,她都不会把这和地下室联系到一起。
  
  “这防空洞到底有多大啊?怎么建这么大的房子?”她忍不住的惊叹道。
  
  “这洞全厂工人轮岗全年无休的总共挖了一年半,你说它有多大?反正真出什么事,咱厂子里的人全躲进来,然后把重要的机器也都搬进来也放得下。
  快点快点,下午还得上班。”邵彦成难得的表现出了几分焦急。
  
  姜晓菱看了看那空间,觉得放下一辆卡车完全不成问题,于是一伸手就将那辆路虎农用卡车给拿了出来。
  
  姜晓菱都没有回头,就听到身后的男人深深吸了一口气,然后就见他拿着煤油灯大步的朝着车子走了过去……
  
  姜晓菱没有想到,邵彦成不光是有备而来,还将东西带的这么全面。
  他不仅带了灯,蜡烛,还带了本和笔。
  除此之外,他还带了尺子。
  
  于是,后面的时间就变成她坐在一边发呆,然后那个人又是量又是记录的,忙得不可开交。
  
  姜晓菱打了一个大大的哈欠,只觉得自己的头越来越沉,脑子也越来越混沌。
  她又努力了一下,可还是扛不住那股子困意,于是索性从仓库里拿出之前爬上时带的那个棉垫子,铺在了书箱旁边,自己躺在上面开始小憩。
  
  邵彦成一直忙到了下午一点半,眼看着再不走两个人都得迟到,才恋恋不舍的叫醒了姜晓菱,让她把车重新给收了回去。
  
  之后的几天,两个人所有的空闲时间几乎全都耗在了这黑漆漆的防空洞里。
  邵彦成每天有那么多事情要做,看那样子,他简直恨不得能长出八只手,同时来写写画画才开心。
  而姜晓菱在经历了最初的无所事事之后,也慢慢的开始学着自得其乐了。
  
  她除了准备了棉垫,还悄悄放了一床薄被子在仓库里。除此之外,还备了枕头。
  为了节省蜡烛,她托儿子给买了两个放干电池的应急灯。
  那灯又大又亮,一打开就能把整个屋子都照得清清楚楚。
  再也不用点煤油灯和蜡烛了。
  
  两个人一共在那防空洞里待了七天,直到邵彦成接到通知,第二天一大早就要和杨工一起去京城开会,他才终于不得不恋恋不舍的和他那卡车告别。
  临走前的那个晚上,还加班到半夜,把这些日子画出来的图还有翻译出来的,邵洋寄过来的资料全给整理了出来。
  一直到天半亮了才胡乱眯了一会儿。
  
  因为邵彦成要去的地方是京市,秦叔叔他们一家都在那里。
  加上他不过是去参加一个学习班,按照通知上的说法,总共学习时间只有十天。
  所以他走,姜晓菱也没有太多的不适。
  可她没有想到的是,这人到了学习班结束后却并没有按时回来。
  
  回来的人只有杨工一个,给他们的解释是邵彦成被工业局安排进了另外一个学习班。
  至于要再学多久?杨工也不知道。
  
  邵彦成倒是托杨工带了一封信回来,可信里的内容说的和杨工别无二致。
  他只是告诉家里,说临时接通知,让他去一工部直属的京市机械厂报道,去参加那边的一个学习班。
  具体学什么,学多久,能够看得出在写信的时候邵彦成自己也一头雾水。
  只说等确定了之后会给家里写信,让别为他担心。
  
  可又怎么会不担心呢?
  姜晓菱看着信脑子里第一反应就是——这人带的钱票都不够!
  
  因为现在天气还够凉,带点吃的也不担心会坏,所以这次邵彦成走,家里给他准备了好多吃的东西。
  从烙的饼,到炒好的肉酱,再到各种熏肠,腊肉之类的,给他足足放了一书包。
  生怕他到了地方因为伙食不好而委屈了自己。
  
  也正因为带的东西多,谁都忽略了带粮票的事儿。姜晓菱把家里的粮本拿出来,把里面放着的粮票拿出来数了数,然后觉得那个人估计总共也没有带够二十斤粮票!
  可现在连上路途,邵彦成已经在外面待了十好几天,这没有粮票他要怎么生活?
  
  姜晓菱只得又去找了杨工,想问问他有没有可以找到邵彦成的联系方式?如果没有,那她只能硬着头皮去给秦叔叔写信了。
  穷家富路,一个大男人没有钱票在外的日子可要怎么生活?!
  
  让姜晓菱没有想到的是,杨工一见到她就表现出了无比的热情。
  又是给她倒水又是招呼她坐,搞得姜晓菱很有些受宠若惊。
  
  以前两家是楼上楼下的邻居,关系还不错,彼此也了解一点。
  在她的印象里,杨工属于那种特别严肃,不苟言笑的人。和他的妻子郁宁根本就是两个极端。
  现在杨工忽然如此对待自己,让姜晓菱怎么可能会不紧张?
  
  结果她刚刚坐下,就听到杨工对她说:“小姜同志,我得代表我们设计科的人好好的感谢你!因为有了你的支持,彦成同志才能如此心无旁骛的安心工作,也正因为有了你,他的工作才能取得如此大的进展!”
  
  这番话说得姜晓菱更懵了。
  她忐忑的开口问道:“杨工,你就跟我说邵彦成怎么了吧?他不就是出去学个习吗?怎么还跟我支不支持扯上关系了呢?”
  
  杨工看着她,眼神里有不舍,可也有欣慰。
  他说:“之前人多,这消息还没有正式公开,我不好说。
  是这样的,那个学习班招进去的,都是在全国机械以及汽车行业排的上号的新生力量。
  彦成能够被选中,是为我们宁林汽车厂争了光。
  毕竟咱们全国像我们这样的新厂,彦成是唯一一个被招进去参加学习班的年轻技术员。
  他以后的发展绝对不容小觑啊。”
  说到这里,杨工顿了顿,语气不无遗憾:“我想,我们汽车厂可能要留不住他了。”
  
  
 
 
 
 
83.  第 83 章   第一章
 
  汽车厂留不住他了?
  这是什么意思?
  难道说丈夫要被留在京市工作了?
  这是上辈子并没有的事。
  姜晓菱心里一阵讶然。
  
  可她知道在杨工这里是问不出什么了, 于是就起身告辞。
  姜晓菱想来想去,觉得与其自己在这里胡思乱想,还不如回去写封信好好问问。
  
  姜晓菱是不愿意离开家的。
  并不是说她对邵彦成的工作不支持, 可上辈子发生的那些事即便现在想起来还历历在目。
  那时候丈夫忙, 她自己一个人撑起一个家,生活的有多辛苦……那种日子什么时候也不会忘。
  虽然这辈子情况肯定会比之前好, 也不可能重蹈覆辙,可人都是有私心的。
  她爸妈, 奶奶都在, 一家和睦, 这种情况下她为什么要背井离乡, 跑到那么遥远的地方?
  更何况她身上还背负着那么大的秘密。
  在这边有父亲帮忙遮掩着,周围全都是熟人, 谁也不会刻意的去关注她。
  要是到了一个新环境,作为一个外来户,肯定会变成所有人关注的对象。
  到那个时候, 就算不露出马脚,可生活的一定会如履薄冰, 非常辛苦。
  
  干工作在哪里不能干, 难不成不在京市, 就不是为社会主义做贡献了?
  
  回到家, 姜晓菱就给秦叔叔写了一封信, 在信里问候了一番之后就托他帮忙把另外一封信转交给邵彦成。
  在信里, 她放了五十斤全国粮票, 又放了几十块钱,并且关心了一下他现在的情况。
  
  信发出去没有多久就收到了邵彦成的回信。
  在信里,邵彦成说他收到秦叔叔亲自送过来的来信时正准备往家里写信呢。
  让家里人不用担心, 他在这边挺好的,一切顺利。
  并且说不用为他的生活费担心,这边每个月会给每个学员十五块钱的生活补贴,并且还会把他们的粮食关系暂时转过来,所以吃饭什么的,钱票都是足够的。
  虽然因为是第一封信,姜晓菱并没有问出她的担心,可邵彦成却像是已经替她想到了,将事情说得清清楚楚。
  原来,他之所以被选中,是因为在之前学习的时候,他就新型汽车的发动机改造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并且还提供了自己所画的图纸。
  虽然设想还不是很全面,但受到了老师的赞赏,说是为他们提供了又一条思路。
  后来,授课的老师就申请了特批,让他去参加了这个学习班。
  邵彦成一直到进了班才知道,这个班里的学员全都是为了制造新型汽车而选中的后备力量。
  他们都比较年轻,又全都是工作在各大汽车制造厂第一线的技术人员。
  即便是在知识方面还有缺口,却都思维活跃并且有专业技术。
  国家把他们组织起来,一方面是要弥补他们在知识方面的不足,一方面也是为了集思广益。
  
  邵彦成说,他们这批学员学习结束后确实会有一部分非常优秀的,会被留在京市参与新型汽车的设计制造,不过他不想留下来。
  他觉得自己的广阔天地还是在宁林,那里才是他的根本。
  
  看了这封信姜晓菱终于松了一口气。
  一边将家里邵彦成平时习惯了的吃的用的又给他准备了一大包,一边写了回信,让他安心学习,不用担心家里。
  全家人都会耐心等着他回来。
  -
  时间飞逝,转眼又一个多月过去了,天气也渐渐变得暖和了起来。
  人们终于都脱掉了厚厚的棉袄,换上了春衫。
  
  这天吃早饭的时候,徐寒梅盯着女儿看了半天,终于没忍住问了一句:“晓菱你最近是不是胖了?”
  “胖了吗?我怎么没觉得。”姜晓菱一边说,一边又大口的咬了一口包子。
  
  “还没觉得?你看看你最近吃的得比以往多了一倍。”
  徐寒梅指了指她手里的包子:“这都是第三个了,你现在比小河还能吃。”
  一句话说得姜晓菱顿时住了嘴。
  
  徐寒梅看到她这个样子,连忙解释:“你赶紧吃,吃了还得上班。妈妈没有不让你吃的意思啊,我就随口说一句。”
  
  姜晓菱却明白妈妈的意思。
  
  因为他们家现在的伙食实在是太好了,比周围的邻居不知道要好上多少倍。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