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六嘿嘿一笑:“也不算,我瞧着那冯宛也挺对我胃口,成亲后相处瞧瞧呗,万一能说得来,也省了好多麻烦。”
行吧,在锦绣看来麻烦无比的事情,在谢六看来简单的很,喜欢就相处,不喜欢就放置一旁养着,反正用不了几个钱,不愧是京城小霸王,怎么算都不是他吃亏。
谢六又补充道:“我瞧着那冯宛不管嫁给谁都是祸害了一个大好男儿,兄弟此举也算是拯救无辜男子。”
夫妻感情在谢六这里从来就没有这个概念,他娘是扬州瘦马出身的姨娘,从他有记忆以来,他娘就是伏低做小讨好他爹的那个。
别人给个好脸色就能受宠若惊惶恐不安感恩戴德,在谢六看来,那不是正常的夫妻。
但要谢六说正常夫妻相处该是什么样,谢六自己也不知道。
且他本人从不期盼正常的夫妻之情,因为他清楚地知道,一旦成婚后,男子在夫妻间就是主导地位,他不会让自己吃亏。
锦绣见谢六意已决,只能按照谢六的意思,帮他安排这桩婚事。
但他本人还是不太赞同,只能勉强送上自己的祝福。
当然这件事最后还是由元老爷接手了,谢六的要求就一个字:快。
要赶在京城那边回过神前,将他的婚事给解决了,否则等荣国公知道,谢六肯定讨不到好果子吃。
单就谢六这一点,父母双亲俱在 ,成亲不告知家人,在外私自成婚,就很少有女方能接受。
否则将来谢家说两人没上族谱,不承认这个媳妇儿也是有可能的事。
虽然有定王愿意为两人背书,给两人成婚做见证,反正他混不吝惯了,皇帝都纵容着。
但到底名不正言不顺。
这么一想,新媳妇儿将来要面对的场景何其艰难,一般人还真受不了这个委屈,也算是两人求仁得仁。
尤其是谢六还将这一点认真与冯宛解释过了,将来冯宛可能遇到的刁难一一分说。
冯宛表现的毫不在意,丝毫不将京城荣国公府的人放在眼里,尤其是听到她上头还有两个婆婆,一个正经的嫡婆婆,一个谢六的亲生姨娘后,就差把她瞧不起的神色摆在明面上了。
好歹还记着是在谢六面前,稍微掩饰了一下。
但冯宛的掩饰,在谢六这狐狸面前,跟没有似的。
谢六就更加放心了,心里最后一丝利用冯宛的愧疚也没了。这桩满足双方需求的婚事,就在元老爷的张罗下,有条不紊的展开。
冯宛为此在冯家就差横着走了,见着不顺眼的人能直接上鞭子抽,一言不合就动手,冯家老爷子就在旁边笑眯眯的瞧着,什么都不说。
见闹的过了,老爷子一句“孩子还小,不懂事,你们都是长辈,多多包涵。”将人给打发了,连个说法都不给。
本来老爷子回来,冯家族里还不觉得有什么,毕竟当年受过老爷子恩惠的不在少数,可老爷子这不讲理还护短的样子,着实叫人生气。
冯宛是你孙女,又不是大家的孙女,随意顶撞长辈,鄙夷长辈,对晚辈更是没有好脸色,整个就一神经病,碍于冯大人和谢大人的面子,众人只能躲着走。
不出几天,在冯家有心人的放纵之下,冯宛在家的英勇事迹就传的人尽皆知。
锦绣从夫人这里听说此事的时候,表示十分惊讶,想当年他和兄弟们在星际当海盗的时候,还知道什么人能打劫,什么人不能动,心里有个小本本,对这些一清二楚呢,这位冯小姐的做派,比他当年可莽多了。
“不知道谢六会不会后悔?”姜良缘摸着肚子幽幽道。
锦绣耸肩:“大概他会偷着乐吧,只要这人不祸害到他头上,将来留着这股蛮横劲儿对付京城的人,谢六大概只会躲在一边喊加油。”
事实如此,冯大人这几天上衙期间瞧见谢六,都觉得心虚,但谢六笑眯眯的胳膊搭在冯大人肩上,一副哥俩好的样子,像是什么都不知道一般。
让冯大人不由的怀疑,谢六的品味是不是和正常男人不一样。
不过还有一件事,锦绣觉得挺奇怪:“这位冯家老爷子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将孙女养成这幅样子,好似还很得意?”
姜良缘思考一瞬,最后老实道:“这大概就是人心的复杂之处,听说这位老爷子年轻时走南闯北,常有惊人之言发出,非常赞同女子也能继承家业那一套,想将全部身家留给孙女继承。
这话虽没错,但大环境如此,女子继承家业势必要比男子付出几倍的努力,拥有常人不及的智慧。
我瞧着冯家那位老爷子是有意将冯宛往那个方向培养的,但冯宛的智慧和手腕,都不足以满足老爷子的需要。
冯宛不仅没长成老爷子需要的样子,还彻底长歪了。”
姜良缘的手指在桌沿上轻轻扣了两下,总结道:“老爷子应该是既无奈又愧疚的吧,冯宛现如今的年龄不小了,继承不了老爷子的身家,也无法找个好夫家,蹉跎而过,算是老爷子将人给耽搁了,只能多宠一宠。”
这么一说,锦绣就想通了一件事:“怪不得呢,这段时间总有人私下打探谢六以前的混账事,打听他的脾气,手腕,想来就是这位老爷子的手笔。”
姜良缘点头:“你还让人放出许多似真似假的消息,说谢六是个软弱可欺的纨绔,性子十分好拿捏,没长脑子,别人的挑拨稍微一听就信。跟个傻子似的。”
锦绣挑眉,终于感觉谢六找了一门有意思的婚事:“当时只以为是京城荣国公府的人来打探谢六的底细,让人迷惑一番了事。
现在想来,应该是这爷孙两想在成婚后,将谢六拿捏在手里,他们自己当家做主吧!也是为难了两人,算算时间,可不就是确定消息准确性后,才一口应下这门婚事吗?”
姜良缘一愣,长长的叹口气:“这都是什么事儿啊,一桩婚事,双方各有谋划,都想利用对方,往后还有消停日子过吗?”
目前看来是没有的,不过锦绣还是要为自己正名一句:“咱们的婚事也是诸多谋划,但为夫待你之心可诚着呢。”
姜良缘又是一愣,成亲后日子过得平顺和美,以至于让她忘了两人相识之初,到底都经历了什么,又有多少算计在其中,才能最终走到一起。
第197章 火炉 入场费
在元老爷的操持下, 谢六的婚事定在今年的展览会后,原本请人看了好几个黄道吉日,眼前就有明年春种时, 明年秋天, 还有今年展览会结束后三个日子可选。
让谢六自己选,谢六一口就咬定要在今年成婚,越早越好,免得夜长梦多,京城直接给他送来一个媳妇儿,那确实还不如谢六自己选的这个战斗力强悍的呢。
于是,秋收过后,明安府第三届展览会缓缓展开。
这次展览会相对于前两次而言,规模不可同日而语, 单是闻风而来的商人,就比去年和前年的总和加起来都多。
于是锦绣提前和众人提议:“今年咱们收入场费, 但凡进入会场的,都要出这笔入场费, 不用太多但也不能太少。
太多有敛财的嫌疑, 影响咱们的口碑, 太少对不起那些大老爷的身家, 别让人觉得咱们看不起人家。”
众人眼睛一亮,觉得大人此言可行。
之前也不是没人有这个想法, 甚至有人提议,不仅展览会入场可以收费, 其他地方都可以稍微收一点。
当然这个收就十分委婉了,用另一种形式敛财,比如涨价。
不管是客栈还是美食街或者公交车, 但凡是要花钱的地方,都可以适当的涨价。
商家挣到的钱多了,最后交税不也会多吗?
最后锦绣对此的评价:“真是个绝妙的馊主意。”
有些人是第一次来明安府,有些不是。
但不管是不是初来明安府之人,见到明安府外城四周拔地而起的高大建筑物,都有被震撼到。
有人忍不住好奇,会去那边瞧瞧,刚好这段时间是工地上开始粉刷墙壁,实木铺地,还有四周预留的宽阔街道,整整齐齐排列的房屋,门前统一的小院子,都让人觉得这地方和自己以往见过的民居大有不同。
不过这地方现在瞧着有些乱糟糟的,窗户还没安装,预留的绿化地还没移植草坪,部分街道的水泥路上草帘子还没掀起来,近看远不如远远瞧着让人来的惊艳。
当然这只是部分人的想法,还有一些对此知根知底的人完全不以为意,瞧着现场和施工图上一般无二,甚至身临其金比单纯看图让人来的更加震撼,短短一年时间,就在内城四周建造出这般坚固的房屋,绝对是他们当初没想到的。
想想当初投进去的钱,在不久的将来全部都能收回,甚至百倍千倍的得到回报,这些人的心就忍不住的火热。
说到火热,这次展览会上多了一个新鲜物件儿让众人感觉十分热,字面意义上的热。
一开始还没人注意,黑漆漆一团放在那里十分占地方,铁疙瘩,有人好奇上去问问价钱,果然很贵。
别说做工,就是那一团铁疙瘩,一瞧就便宜不了。
铁疙瘩留在角落落灰,主人也毫不在意,淡定的很,仿若一点儿都不在意打破头才抢到的名却无人问津,主人家甚至见正午日头好,嫌晒,回后面的屋子小憩一会儿。
让人好气又好笑。
整条街上独一家的,一天到晚都没开张。
但主人家一点儿不着急,临近傍晚,天色暗淡,气温逐渐将下来,众人心口的那团火降下来,终于感觉到了寒冷。
这家主人慢悠悠的一通操作,就见那个铁疙瘩旁边连接的一截儿圆筒上冒出黑烟,而铁疙瘩不断升温。
主人看时间差不多了,扔了一块儿木头在铁疙瘩里面的一个小洞里,盖上盖子,拎了一个铜壶放在盖子上。
不一会儿,铁疙瘩附近的人都感受到了一阵热意袭来,烤的人周身暖洋洋的。
然后就听到了铜壶发出的响声,有经验的人都知道,这是水逐渐烧开的动静。
这么快?
关键是站在铁疙瘩旁边,众人一点儿都感受不到呛人,要知道主人家扔进去的东西大家看的清清楚楚,那就是一块儿普普通通的木头,那玩意儿烧火的时候烟有多大,有多呛人,就不需要人重复了,用过的人都知道。
但这个铁疙瘩完全没那种情况发生,一点儿都不呛!
主人在水壶即将烧开的时候,在铜壶旁边扔了一把栗子,逐渐的,空气中飘出烤栗子的香味儿,主人见状,又将早就准备好的炒锅搬出来,在水烧开后,揭开铁疙瘩上的一个盖子,架锅,放热油,炒菜,一气呵成。
很快街上就传来饭菜的香味儿。
这下众人算是看明白铁疙瘩的好处了,瞬间一拥而上,想和老板谈一笔生意。
衙门花园里,宁亲王老爷子也围着铁疙瘩和魏老爷子聚在一起烤馒头片儿,两人叽叽喳喳看起来热闹的很。
锦绣扶着夫人坐在凉亭里瞧着:“本来是想拿出来给咱孩子换点儿零花钱的,没想到先成了老爷子的玩具了。”
没错,被两个老爷子当玩具围在中间的东西正是火炉。
前日周文写信来说,北边儿即将进入冬季,他只要想想冬天那个能冻掉耳朵的场景就觉得心酸。
尤其是到了北边儿后,周文才明白为啥以前元家冬日里主人家的房间用的都是银霜炭。
除了贵,和其他炭没啥两样。
但现在,周文知道他错了。
银霜炭真好,在买不到银霜炭的日子里,周文每每回想起来就是一把辛酸泪。
冬日早上起来,炭盆的炭火早已熄灭,而他和夫人鼻孔都是一团黑乎乎的东西,简直有辱斯文!
不仅周文觉得有辱斯文,他夫人珑玉县主更是受不了自己那个邋遢样子。
锦绣可以想象,不管是多美的男男女女,一到冬日,房间烧上会冒黑烟的炭盆,人吸上一晚,早上鼻孔都是黑灰的样子。
确实让人不太能接受。
于是锦绣想到了这个东西——火炉。
将炉身放置于屋内,一截儿炉筒接到屋外,是冬日里取暖,烧热水的不二选择,人少的时候,做饭炒菜也可。
锦绣记得资料上记载,这种东西在后世很多没有天然气和暖气的农村应用的十分普遍。
说一句冬日救命神器也不为过。
当然最主要的是能有效地减轻一氧化碳中毒,冬日里百姓为了取暖,将屋子想方设法包裹的严严实实,不让一丝风吹进屋内,屋内空气不流通,加上一个拼命冒烟的炭盆,白天还好,有人进进出出走动。
到了夜里,万籁俱寂,有人就在不知不觉中没了性命。
而火炉相对来说就安全很多。
虽然说于环保不利,但按照目前天下的人数来说,不到后世的千分之一,且没有工业革命,一切都是纯手工制作的前提下,想造成后世那个污染现象,光靠冬日里烧炉子,没个几百年怕是不成的。
锦绣将图纸画出来后,第一时间让人给周文送去,北边儿比明安府更早入冬,他不心疼周文,还心疼大侄子呢。
这都是看在大侄子面上才照顾周文这个当爹的,别人都是沾了锦绣大侄子的光。
当然这话也不是锦绣自己说的,是元老爷这个当爹的说的,元老爷对此十分不满:“你要早有这个想法,你早说呀,你爹炭盆用了大半辈子,那糟心就别提了。
你不心疼你爹我,连你自己都不心疼吗?合着你小时候冬日夜里你爹我为了烧炭的事儿给你小子操了多少心啊!结果你倒好?现在才想起来拿出来!”
这话锦绣想反驳一下都不行,谁让他之前嘴快,说这是小时候突然的灵感,今儿又想起来了。
锦绣那话的意思,是他小时候突然想起来在图书馆看过有这么个东西的存在,但他不能解释,于是只能咬牙认了。
自己给自己扣的锅,含泪吞了。
傍晚,谢六兴冲冲来找锦绣的时候,整个人像是在发光似的,坐在锦绣对面手舞足蹈道:“锦绣你不知道,白天无人问津的火炉,傍晚在街上一亮相,那场面,可真是火炉一出,谁与针锋!
整条街上,不光外地来的商人,就连本地卖家都轰动了,全里三层外三层,将那个小摊位给围了个水泄不通,抢着下订单。
有本地商人一开口就订了五十个,外地人一瞧,怎么明安府的人也跟着抢单子呢?瞬间就急了,差点儿当场打起来,还是我带着衙役们好不容易维持了现场的秩序!”
谢六将手里的单子啪一声拍在两人中间的桌子上,激动道:“瞧瞧,这就是今天的订单,算是今年的一匹黑马!我这娶媳妇儿的银子算是到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