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红楼之晚韶华——枫荷梨
时间:2021-11-26 00:28:58

  颜慧见状便知自己触动了她的心事,不禁有些懊悔,歉意道:“是我疏忽了,倒惹得林姑娘伤心。”
  黛玉闻言忙道:“夫人何出此言,您好心告知先慈往事,黛玉感激还来不及,又怎会怪责夫人。”
  颜慧见黛玉如此灵慧贴心,思及她小小年纪便没了母亲,又远离家乡,寄人篱下,心中越发怜爱,轻轻拍了拍她的手,温声道:“我与你母亲也算是故交,今儿既认识了,你我之间也不必这般客气,便唤我一声姨母罢。”
  说罢褪下腕上的一只晶莹剔透的碧玉镯塞到黛玉手中,笑道:”这是我出嫁时母亲给的,一只给了你映雪姐姐,这只便给了你罢,权当是姨母给你的见面礼了
  。”
  黛玉微微一怔,她曾听李纨说过颜慧的家世来历极为不凡,寿山伯府又是七皇子岳家,江家三爷年初升任大理寺卿,端的是位高权重,有心答应却又怕有攀附之嫌,不接的话却又会拂了对方的面子,想到此处不禁抬头看了一眼李纨,见她面上含笑,对她轻轻颔首,顿时心下一定,接过碧玉镯子,福身行了一礼,脆声道:“多谢姨母。”
  颜慧何等聪明,心念一转便明白了黛玉方才的顾虑为何,心中不仅不以为忤,反倒更添了两分喜爱,若是旁人听了她这话只怕早就巴不得攀上来了,哪会像黛玉这般顾虑重重。
  想到此处,便拉着黛玉的手笑道:“姨母家里有几株梅花开的不错,到时候让你映雪姐姐下帖子请你们姊妹过来坐坐,一道赏花吃酒。”
  黛玉心中对颜慧也颇感亲切,闻言忙答应道:“姨母盛情相邀,自不敢辞,得了空定来叨扰。”
  探春等人见颜慧对黛玉如此喜爱都有些诧异,李纨却丝毫不觉奇怪,她先前与颜慧书信往来时便提过黛玉,颜慧对于黛玉的为人品性早已知晓,早就说想见见贾敏之女是否真如她所言,黛玉为人可怜可爱,颜慧今日有此举动不足为奇。
  又说了一回话,忽有仆妇前来回话,道是法会快要开始了,李纨与颜慧忙站起身,嘱咐映雪黛玉等人道:“我们去前头参与法会,小姑娘家就别去了,今儿人多,外头人来人往的,你们姊妹只管在这里说说话,别胡乱走动,有事便打发丫头婆子们来传话。”
  姊妹几人都答应了。
  李纨与颜慧带着丫头婆子去了,映雪看了一眼天色,道:“天都阴下来了,怪道寒浸浸的起来,这里风大,咱们不如挪去暖阁里地炕上,又亲香又暖和。”
  探春等人自无异议,众人当即便移到了暖阁内,仆妇们重新收拾了茶食果品来,又倒上香茶来。
  众人便围坐在炕上吃茶闲话。
  江映雪这一辈只她一个女孩子,她年轻心热,且本性聪敏,自幼读书识字,今见黛玉姊妹都不是那轻薄脂粉,且又和李纨亲近,故也不肯怠慢。
  四人叙了年庚,映雪年纪最长,只比迎春大了一个月,黛玉等人便呼为姊姊。
  映雪笑问道:“姊妹们素日在家做什么顽呢?”
  迎春为长,便答道:“每日上午跟着女先生上一个时辰的课,闲时便跟大嫂子读书,学些针黹。”
  映雪又问姊妹们可会作诗,探春道:“不过闲了偶然做着顽罢了,不登大雅之堂。”
  映雪闻言笑道:“妹妹太谦了,我可是听姨母说几位妹妹于琴棋书画一道颇为精通。”
  黛玉手中正剥着一枚风干栗子,闻言抿嘴笑道:“二姐姐善弈,三妹妹善书,四妹妹喜丹青,各有所长。”
  惜春不妨黛玉提到她,闻言脸上微微一红,忙道:“我不过闲了偶然画几笔,哪里说的上精通,林姐姐的画可比我强多了。”
  映雪笑道:“妹妹不必过谦,我那里正好有几幅字画法帖,下回我下帖子请姊妹们过来一道赏鉴一二。”
  姊妹几人一处论了一会儿书画诗词,映雪便发觉黛玉才思敏捷,是个出类拔萃的,许多见解竟不谋而合,顿时引为知己,两人越发投契。
  另一头法会也已结束,李纨与颜慧观完礼,在佛前上了香,又添了香油银子,又去其他几处偏殿拜了菩萨,方相携出来。
  刚出大殿,便见一位年轻妇人扶着一个小丫头迎面走过来,今日有好些女眷来参加法会,李纨并未在意,一心与颜慧说话,对方却颇为惊讶,细细看了李纨两眼,忽然迟疑道:“恩人?”
  颜慧见那妇人情状,心下有些疑惑,轻轻拍了拍李纨的手臂,悄声道:“我瞧这人似乎是在叫妹妹。”
  李纨一怔,抬头看了一眼妇人,又回头扫了一遍,见左右无人,方确定对方真的是在叫自己,不禁有些纳闷,疑惑道:“夫人可是在叫我?”
  那妇人看清楚了李纨容颜,终于确定下来,顿时又惊又喜,快步上前道:“真的是恩人!”
  李纨闻言越发疑惑,细细打量了对方两眼,见这妇人约莫二十七八岁年纪,生得眉目清秀,头上束着青绸包头,金簪挽发,丰润的手腕上戴着一对赤金绞丝镯子,身上穿着一件宝蓝色撒花灰鼠对襟褙子,内穿一件银红小袄,腰中系着丝绦,下面系着一条松绿马面裙,一应穿戴都颇为不俗。
  李纨心下只觉得面善,一时却又想不起在何处见过。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波酱小天使的地雷,抱住么么~
 
 
第50章 第五十回
  那妇人见状有些急切, 忙道:“恩人不记得了?四年前您曾在长安街上救过一对母子?”
  李纨这才有了些印象,恍然道:“你便是当日被撞伤的那位……”
  周氏忙笑道:“正是奴家。”
  李纨细细打量了她一眼,见她面色红润, 比之那年的憔悴不堪的模样丰腴白皙了不少,一看便知过得不错,不禁笑道:“你如今富态了些, 我竟认不得了。”
  想想对方虽有一个十岁的儿子,细算来至多也不过二十八九岁, 年轻尚轻,想来当初也是因生活落魄才显得憔悴苍老了些。
  周氏面上微微一红, 感激道:“当初饥寒交迫, 落魄无依,若不是恩人施以援手, 我们母子早已冻死街头了, 哪有今日的好日子。
  您的大恩大德奴家一直铭记于心,只是当日恩人不肯告知名姓, 奴家也曾向慧明师太打听, 只是师太言道恩人既不愿说便自有考量, 不必强求,奴家无从报答, 只能每年在佛前给恩人上一炷香祈福, 不妨今日天缘凑巧在此遇见恩人。”
  李纨笑道:“你们能有今日是你们自己命中有福,我当初不过是举手之劳罢了,不值什么。”
  颜慧在一旁听了半晌, 这才大致明白了其中缘故,对李纨笑道:“看不出来妹妹竟是个济困扶危的巾帼英雄。”
  李纨无奈笑道:“姐姐过誉了,不过是顺手帮了一把而已,哪里称得上是什么英雄。”又笑着对周氏道:“看如今的情形想是你们一家已经团圆了?”
  周氏忙道:“多亏了奶奶当日出手相助,我们母子才熬了过来。”
  原来当初她们母子得了李纨给的银子和冬衣,便在牟尼院安顿下来,一面打听丈夫的消息,一面抚育儿子,亏得有李纨先前所赠的银两,且连年太平,米粮甚贱,周氏每日作些针黹货卖,衣食尚可敷衍。
  两年后周氏的丈夫林丰随同大军班师凯旋,一家终于团圆,周氏便带着儿子在西山大营脚下住着,这几年林丰陆续升迁,去年年初因军功晋封为正六品千总。
  李纨听罢心中也为她欢喜,笑道:“这样说来你如今也是六品安人了,倒是我失礼了。”
  周氏脸上一红,忙道
  不敢,“都是托了您的福。”
  正说话间,忽有贾府跟来的一个婆子来传话,道:“大奶奶,慧明师太说东西都预备好了,一刻钟后便可以开始做超度法事了,是不是请林姑娘过去?”
  李纨闻言点头道:“你去跟林姑娘说,让她先收拾妥当,一会子我就回去。”
  那婆子答应着,行了一礼去了。
  周氏见了此情景忙道:“恩人有要事在身,奴家便不打扰了,不知您何时回去,这两日若有闲暇的话奴家想厚颜登门叨扰一番,也带小儿来拜谢恩人。”
  见周氏执意要报答,李纨不禁有些无奈,只得告诉她道:“我们今日在此做法事,日落前便要回府。”想了想道:“我们住在东院,晌午后倒无事,安人若愿意便来坐坐罢。”
  周氏喜之不尽,忙道:“既如此,那奴家午后便来叨扰了。”说罢郑重对李纨福身行了一礼,方带着小丫头离开了。
  颜慧看了一眼周氏离去的背影,笑道:“这人倒是个知恩图报的。”
  李纨笑道:“当初不过随手一帮,哪里料到竟会在这里遇上。”
  两人一面说话一面回了院子,颜慧自回西院歇息,李纨回了东院,便见黛玉已经换好了素服,头上的簪环也换成了白玉。
  收拾妥当,众人来至大殿,黛玉捧上贾敏灵位,安放好各色供品,随后在灵前虔诚下拜,又为贾敏在佛前点了一盏海灯,方慢慢起身。
  随后李纨也带着迎春等人在贾敏灵前上了一炷香。
  黛玉命紫鹃取出自己先前抄写的几卷经书,双手托着走到一旁的慧明师太跟前,行了一礼,道:“劳烦师太了。”
  慧明师太双手合十回了一礼,道:“檀越客气了。”
  接过经书交予身边的老尼,随后趺坐在蒲团上,带着一众女尼开始法事,念经超度亡魂。
  半个时辰后,法事结束,众人方回到院中用斋饭。
  吃完午饭,李纨见黛玉迎春等人都有些乏了,便让她们各自回房歇息去了,自己却只歪在炕上闭目养神。
  没过多久,周氏果然带了儿子来请安,李纨忙命请进来,又叫人看座倒茶。
  周氏欠身谢过,方在椅子上坐了,又叫儿子林松上前谢恩,道:“松儿,快给恩人
  磕头。”
  林松忙跪下,咚咚咚磕了三个响头,道:“多谢恩人当日援手之德。”
  李纨忙道:“这可当不得,快起来。”忙命人扶了起来。
  见这孩子约莫十岁出头,一身宝蓝缎袄,生的文质彬彬,眉目清秀,十分稳重知礼。
  李纨问了几句话,见他小小年纪便出口成章,于读书一道甚有天分,难得的是灵活机变,并不是一味的死读书,言谈举动也颇有章法,不禁暗暗点头,对周氏笑道:“令公子年纪虽幼,却是难得的美质良材,来日自必科名联捷,安人有此佳儿,日后福分不小。”
  周氏忙笑道:“借您金口。”
  说了几句话,林松到底是半大少年,不便久留,行了一礼后便告辞退下了。
  李纨便问周氏道:“现在住在哪里?家中生计如何?”
  周氏忙欠身道:“如今住在西山脚下,家中也置了几亩地,托恩人的福,这几年年景好,日子也还过得去。”
  李纨笑道:“恩人之称实不敢当,亡夫姓贾,家中行长,安人便以姓氏称呼罢。”
  周氏先前见李纨穿着打扮颇为素雅,心中便猜着了几分,当下也不敢多问什么,口中只称呼“奶奶”。
  又说了一会话,周氏命仆妇抬进来两个描金箱子,奉上礼单,道:“知道奶奶今儿便要回去,下次再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便赶着收拾了点谢礼给奶奶送来,请奶奶笑纳。”
  淡菊上前接过礼单,李纨展开一看,却是绉绸四匹、潞绸四匹、彩缎四匹、妆缎四匹、香云纱四匹、蝉翼纱四匹;狐皮四张、貂皮四张、大毛黑灰鼠皮六张,银鼠皮十二张;炕屏一对,六扇花鸟屏风一座,还有新书两部,松烟墨一匣,宝砚两方,名家字画两副。
  李纨不禁吃了一惊,忙道:“这太贵重了,如何当得?”
  皮货向来走俏,这些皮子十分完好,尤其是那白狐皮和貂皮,皮毛水滑光亮,没有一丝杂色,在京城只这样一张皮子便可以卖到四五十两银子。
  那大毛黑灰鼠皮亦颇为稀少,因背上的毛较长,是黑色的,腹下毛是烟色的,因比一般灰鼠毛长,面子、里子都保暖力极强,据传这种灰鼠经过处,雪都会融化,故而别名“扫雪”
  ,可见其皮毛之暖。
  李纨记得贾母便有一件“里外发烧”的褂子,便是用这种大毛黑灰鼠皮缝制而成,颇为难得。
  再加上那些绫罗绸缎和名家字画,这份谢礼实在太重。
  周氏闻言笑道:“奶奶于我们母子有救命之恩,那年冬天要不是奶奶的所赠的银两和冬衣,又打发人送我们到这牟尼院来安顿,只怕早就饥寒交迫冻死了,如今不过一点东西罢了,又不曾花费什么银子,还望奶奶收下。”
  见李纨不信,周氏笑道:“奶奶有所不知,皮货在京城价贵,在关外却不值什么,平时卖给关内商贾一张狐皮也顶多只得几两银子。
  我们当家的前两年在关外练兵,营里的士兵常常去山里操练,这些皮子都是他带着士兵们打回来的猎物硝制而成,存了好些,我们家里还有呢,那些字画也都是打仗时分得的战利品,送给奶奶也算是我们的一点子心意罢了。”
  李纨也知道军功之赏素来极厚,但这份礼物于她依旧太重,受之有愧,便摇头道:“我当初不过举手之劳,这份谢礼实在太重,我无论如何也不能收。”
  周氏忙道:“奶奶您是举手之劳,对我们而言却是救命之恩,恩同再造,我们实在没有什么可以报答的,只有这一点子东西,您要是不收,我们只怕一辈子都要良心不安了。”
  推辞了半日,李纨见周氏执意不肯,只得命淡菊收下,周氏这才欢喜起来。
  又叙了一回家常,外面天色渐渐阴了下来,寒风呼啸,拍打着窗户,周氏见状便起身告辞,道:“叨扰了奶奶许久,时辰也不早了,一会子只怕有雨,也该回去了。”
  李纨便命人好生送了出去。
  周氏才走,迎春等人也醒了,来到李纨房中,见到地上的箱笼,不禁有些奇怪,李纨便将周氏之事说了。
  探春点头道:“这位周安人不以昔日贫贱之事为耻,知恩图报,倒是极难得。”
  黛玉也笑道:“这也是缘法,那位周安人念了嫂子多年,没想到今日在这牟尼院碰上了。”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