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传承非遗爆红了——桃山见酒
时间:2022-01-15 16:29:07

  【2号做的挺好看的,3号也不错。1号……有进步。】

  【yfd1号:不用给我面子。】

  继续刮扇芯、水磨大边之后,“我们开始打蜡了。”

  她拿出准备好的蜡料,“很多人以为打蜡的蜡料有毒,其实没有,它其实是一种固体的有机物,是长链有机酸和醇构成的酯,当然要用好一些的蜡料。注意不要食用,平常吃水果也要注意一些,不要图省时间,冲一冲就直接吃。”

  【呜呜呜,我就是,冲一冲就吃……原来我吃了好几斤蜡了……】

  山山先按比例配好的川蜡,接着教他们如何在扇骨上打蜡,再用砑刀进行砑蜡。

  每一步一丝不错。

  观众们也不觉得无聊,她会说很多有关扇文化的知识。

  “扇子的由来大家知道么?最开始是有障日引风的禽羽扇而成,那时候不叫扇子,叫“翣”,接着到了战国,有竹编扇,到了唐代,有仪仗扇子,宫廷权贵们使用的,用来拱托皇家气派,说明君权神授的至高无上。

  在唐代的时候,扇子的制造陆续加入了美感元素,在这个时期呢,扇子不仅具备仪仗功能,文人也开始在扇子上画画作诗,寄托情思和抱负。并且这个时候,丝绢做成的丝绢团扇开始盛行。唐朝有许多名画叫做《挥扇仕女图》、《簪花仕女图》都有扇子出现,有兴趣可以搜一搜,他们的扇子是扛在肩上的,长长细细的扇柄,丝绢上画着花鸟图,还有张萱的《捣练图》,里面有一个拿着团扇山炉子的小女孩。

  等等不一而足,我们可以在唐代的许多画作中看到扇子的身影,唐人对扇子是十分喜爱的。扇子从日用品部分转变为了艺术品,扇面艺术蔚然成风。

  元代以后,在团扇上作画开始逐渐变少,更加轻便和价廉的折扇开始登上折扇艺术舞台。明清时期,折扇扇面画达到艺术顶峰。这就是扇子的历史啦。”——1

  【太棒了,这怎么背下来的?】

  【或许不是背下来的,是山山的知识储备吧。】

  【如果是我老师讲课,我肯定要睡着。但结合做扇子的道具,身临其境,就超级很有意思。】

  【嘿嘿,我们语文老师说下周带我们去制扇厂,学习历史文化。严重怀疑他是不是看了山山的直播间?(周五了我放学了,不要骂我不学习了!)】

  【哈哈哈,山山的直播间自带监督小朋友学习功能。】

  【我去搜了图,放在超话啦,我们古代的扇子太精美了,唐代的团扇最精美,明清时期的折扇最风流~】

  【嗷嗷,如果早点看直播间就好了,我们今天有历史考试题目出现战国时期折扇画,看来就是错的!】

  【现在小孩子考试这么难了吗?】

  【对啊,考的很刁钻……我看着都替我妹妹累。】

  崔哲溪已经落后了两个步骤,他把蜡藏了起来,让他们好一顿找。

  裴泽,“刚刚何之洲拿了一下,何之洲你记得放哪里了吗?”

  何之洲上下找了找,“不在啊,我是拿了一下,然后又放在桌子上了。”

  崔哲溪默不作声。

  【yfd1号:别找了,直接问崔哲溪就行,他落后两步,应该就是他把蜡藏起来了。】

  【别黑我们哥哥行不行?我们哥哥不可能……,我们哥哥是……】

  崔哲溪粉丝:就痛苦,想不到理由。给他找不到理由。

  【yfd1号:心疼粉丝们。今天我就只黑这么多了。心疼你们。】

  【呜呜呜,谢谢——】不行,删掉。崔哲溪粉丝差点又被yfd1号(黑粉)共情了。

  “崔哲溪,你看到蜡了吗?”山山问他。

  崔哲溪默默把蜡丢到桌子底下,然后低头,“啊,谁啊,不放好,掉地上了。”

  【哈哈哈哈哈,真的是他。】

  【贱还是1号贱,为了山山讲慢点,把别人的蜡藏起来。】

  他们接着揩蜡,用抹布揩去扇骨上的蜡灰,这一步比较简单。但每个人做得很细致。

  山山一边指点他们,一边做自己的团扇,基本一整天都在做这个,已经完工三分之二了。

  估计明天就能做好,山山吸一口气,手有点酸,她揉揉手指关节。

  明天做好之后,就可以绘画团扇用的丝绢了,画什么好呢?还没有想好。

  她这一坐就是三个小时,姜pd提醒她,山山,去个卫生间。待会不小心弄到衣服上,直播出去就不好了。

  山山站起来,果然下腹一阵汹涌。做女孩子就是这点麻烦。

  她的直播间于是切成了他们做折扇。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