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石头虽然累,但是歇着的时间更长些,只要没车过来,就可以趁机休息一下。
挖河道相对省劲一些,但只有在中午吃饭时能歇着,剩下的时间要一直干活。
所以镇上的民夫们一下子分了三拨,一拨人去了虎狼山凿石头,一拨人留在大河边继续挖河道,还有一拨人在两处来回晃悠。
黄豆腐和赵晟自然选择运石头了,而且这回他俩不用人送饭了,中午可以回家吃饭,甚至还能睡个午觉。
董大壮身上背着饥荒,想着赶紧攒钱把钱还了,不然心里难受,所以就让董二力替换了他的位置,成了民夫,赶着家里的老牛运石头。
董大壮则去虎狼山凿石头,去赚雇工的钱。
朝廷规定,每家每户要出一个男人服徭役,若是有人想多赚些钱,可以让满十五岁的男人来当雇工,工钱要比民夫们多五文钱,每天可以赚十五文。
这个工钱可是让镇上的男人们乐开了花,毕竟干一个月,就能收入差不多半贯钱,这种好事可不是年年都能碰到的。
镇上满十五岁的男人基本全都去当了雇工,村里立马又冷清了几分。
家里的两头驴要换着干活,再加上董二力出去当雇工了,黄念文的豆腐买卖算是黄摊了。
黄豆腐重新接手了家里的豆腐买卖,跟老主顾们约定好,三天出去卖一回大豆腐。
至于黄念文帮人卖鸡蛋和买东西的活,也只能被迫终止了。
毕竟每个村都有人赶车运石头,这些人把黄念文的买卖瓜分得干干净净的。
不过卖包子这买卖,金氏和高氏还能继续做,而且生意比去年还要红火,倒是弥补了黄念文的“亏空”。
黄念文从九岁开始,就一直出去卖豆腐,满眼想着赚钱,玩心也小了不少。
现在突然没钱赚了,黄念文很是无聊,连小伙伴喊他出门玩,都提不起兴趣。
金氏感觉很对不起大儿子,小小年纪,就要承担为家里赚钱的重担,家里条件好不容易好了点,儿子也长大了。
眼见着大侄子天天无精打采的,黄豆芽就建议他山上去找生木耳的腐木,再顺便找点药材。
黄念文一听有钱赚,心思立马活泛起来,撺掇着自家小妹一起,两人结伴上山采药。
黄念花这两年靠着养木耳赚了不少钱,所以对于哥哥的提议,她非常通快地答应了。
黄豆腐有些不放心两个孩子单独上山,所以就拜托李富贵帮着照看一下。
所以每天早上,大胖除了要去五表舅家赶猪,还要去喊他的两个小伙伴一起上山。
有了玩伴,大胖出去放猪的积极性高了不少,胖丫和小胖有时候也会跟着一起去,导致放猪的人都比猪多了。
作者有话要说:
第69章 .挖葛根 ·
“哥, 你快过来,我找到葛根了!”黄念花兴奋地喊道。
黄念文赶紧跑到妹妹跟前,两人拿着小药锄, 兴奋地挖起了药材。
春秋两季, 正是挖葛根的好时候, 葛根的年头越多, 个头越大,价格也就越贵。
黄念花找到的这颗葛根, 个头要比平时挖的大很多,所以两人挖得格外费劲。
不过即便再难挖,都阻挡不住两个孩子的热情。在黄家小兄妹眼中,他俩挖的不是葛根, 而是沉甸甸的铜板。
赵晟和黄豆腐常去县里的药铺卖药材,跟药铺的掌柜也算是认识了。
黄豆芽每次都让赵晟把茺蔚子晒得干干的, 把乱七八糟的杂草和瘪籽都扬干净, 他送去药铺的茺蔚子各个都颗粒饱满,看着就让人舒坦。
药铺掌柜见赵晟和黄豆腐这两年送来的茺蔚子都打理得很好, 对两人的印象很好,所以就提点了他俩几句话。
掌柜跟他俩讲了一下药铺常收的药材,其中就有只能在春秋刨根的葛根。
药铺掌柜其实说了好些药材名, 但赵晟和黄豆腐都不认识, 掌柜又比较忙,他俩也没来得及问,所以就只记住葛根这一样药材了。
黄豆腐不认识葛根,但赵晟对葛根却熟得不能再熟了。
关外的山上有很多野葛, 哪怕是山势不太高的莲花山,也不缺野葛。
村民们有吃葛根的习惯, 偶尔在山上碰到野葛,若是手头有趁手的工具,也会把葛根挖出来,拿回家烤着吃或者蒸着吃。
若是碰见那些不嫌麻烦的人家,还会弄些葛根粉喝。
虽然葛根的味道微甜,但是却也带着苦味,着实不算是啥美味,挖起来还费劲,只要不是荒年,很少有人来山上挖葛根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