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兄弟的买卖肯定是做出成了,他家这一锅猪头肉,若是能卖出去一两,都算赵家村的爷们没有血性。
与陈家的惨淡不同,赵晟的买卖那是相当红火了,摊前被围得水泄不通的,集上一半的人都差不多都过来了。
虽然被迫把摊位摆在了街尾,但因为赵家老爹和赵贺的一通操作,不少人都抱着好奇心来赵晟的摊位上瞧一瞧。
猪头肉的香味还是很勾人的,闻到香味了,不少人也就迈不动步了,直接排队等着买吃食,赵晟家的吃食卖得那叫一个火爆啊。
黄豆腐这回算是沾了妹夫的光了,不仅油条和麻花很快就卖光了,就连干豆腐也卖掉了一多半。
黄豆腐直接灭了火炉,专心帮妹夫切肉卷肉,顺便跟客人们讲干豆腐的吃法,省得大家一时兴起买回去,再做不出好味道,那可白瞎好东西了。
赵晟这次带来了不少吃食,装了大半锅,除了头蹄下水外,还卤了不少干豆腐。
成张的干豆腐被叠成长方块,用细绳系好,以防炖煮时间久了,再把干豆腐炖散了。
赵晟卖的卤干豆腐价格十分便宜,只比黄家卖的干豆腐贵一文钱,所以早早就卖光了,剩下的头蹄下水,赵晟也重新定价了。
下水是按照十八文一斤的价格卖的,猪蹄也降了点价格,所以卖得很快。
赵晟把从家里带来的吃食都卖光时,还没到散集的点呢。
赵晟感念赵家村人的帮忙,回家的途中,直接拐进了赵家村,把车上的肉冻分给了集上帮忙的人,也算是一点小小的心意了。
“咱家地窖里好像还有野梨呢,要不用它熬点梨膏,给咱奶送去。”
黄豆芽从自家男人口中得知赵家奶奶生病了,又看了一眼明显不想回家的婆婆,顿时想出了个好主意。
赵家老爹得知老娘生病后,从集上就直接回了赵家村,现在只剩下孙氏还留在小儿子家。
现在是冬天,天气寒冷,而且天还比较干燥,稍不注意就容易着凉咳嗽,尤其是老人和小孩子。
婆婆病了,儿媳妇不回家,非常容易给人留下话柄,孙氏现在十分犯愁。但其实赵家奶奶的咳嗽,根本也不算病,基本上年年都犯。
人一旦上了岁数,就变得十分怕死,有点头疼脑热就怕得不行,即便一向节省的赵家奶奶,也舍得钱抓药吃了。
黄豆芽打算做点梨膏,让赵晟明天给奶奶送过去,就说是婆婆熬的,这样婆婆也就不会被人讲道了。
再让赵晟看看奶奶病得严不严重,若是不严重,还能顺便把公公接回来。
梨膏的做法不难,熬好以后,味道清甜好喝,还能润肺止咳。
但是需要掌握好火候。正好黄豆芽的家里有火炉,还有个小铁锅,非常适合熬制精细的食物。
小铁锅是赵晟在县里特意买的,本来是他买给媳妇做糖葫芦的,后来因为用着方便,直接代替了陶罐,用来熬粥煮汤。
赵晟把秋天摘的野梨从地窖中运了出来,整整一大筐。
这些野梨是秋天时,赵晟上山割郁臭苗时摘的,一整棵树都被摘光了。
摘野梨的时候,野梨还有些酸涩,黄豆芽打算把野梨放在地窖里困几天,看看能不能好吃点。
但事与愿违,在地窖里放了半个月了,野梨依旧酸涩,用来喂牛,牛都不吃。
这筐连家里牛都嫌弃的野梨,一直被扔在地窖里,无人问津。要不是赵家奶奶犯了咳嗽病,黄豆芽还想不起来这筐梨呢。
熬梨膏用清甜多汁的秋梨是最好的,但现在根本买不到,所以就只能用野梨代替了。
用野梨熬梨膏,熬的时候一定不能少了糖,不然这酸味压不下去,这梨膏可就算废了。
熬梨膏时,里面可以放些红枣干和生姜,红枣干家里没有,但是生姜还是有很多的。
第一次熬梨膏,黄豆芽怕失败了,白白浪费糖,所以也没敢多熬,只用了十个野梨。
野梨的个头小,两个野梨也才勉强有一个秋梨大。
削掉野梨的外皮,切开后去掉果核。直接用石臼把野梨捣成梨泥,连带着梨蓉和汁水一起放在锅里熬煮,再往里面加入麦芽糖浆和姜丝。
大火把梨汁煮开,然后转小火慢慢熬煮半个时辰左右就可以停火了。
梨汁晾凉后,用纱布把梨汁过滤出来,捏干净纱布里的梨汁,剩下的残渣碎末就可以直接丢掉喂小家禽了。
最后只要把锅里的梨汁熬煮粘稠,好好收收汁就行了。
用勺子在锅里不停的搅拌,以防煮糊底了,梨汁能明显拉丝的话,梨膏就算是熬好了。
为了让奶奶喝得满意,等梨膏熬好后,黄豆芽又往里面倒了不少的蜂蜜。
这蜂蜜可是赵晟冒着老大的风险才割来的。黄豆芽平时喝得很节省。
这次往梨膏里倒这么多蜂蜜,可把黄豆芽心疼坏了,但想想成亲时,赵家爷爷给的十贯钱,又觉得是该好好孝顺一下老人。
“奶,我娘跟别人学着熬的,还往里面放了不少蜂蜜呢,你尝尝管不管用,要是管用的话,我娘再给你熬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