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是左晞,她如何会落到这步田地?她竟然还高高在上的拿银子羞辱自己,欺人太甚。
本着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的心思好心帮衬人的左晞就这样被记恨上了,这事别说左晞了,饶是十一这种心眼多得跟蜂窝似的人都未必能想到。
前话不提,只说白若兰被九爷安置在药膳楼后,白若兰的舅舅见了,一边因着白若兰没留在阿哥身边而觉得可惜,一边又觉得至少跟九爷搭上线了,有了三分香火情,也不算白忙活。
白若兰呢,她自认在听从舅舅的安排时就已经还了母亲和舅家的生养之恩,于是在她舅舅吴有德找来时,用一种她看来两不相欠,她舅舅看来却是攀了高枝就六亲不认的态度和语言闹了个不欢而散。
白若兰到底年轻阅历浅,才会一上来就跟自己舅舅撕破脸。若是换成左晞,哪怕同样阅历浅,但做为大晋江的充值会员,这位还真不会将事做得这么干脆利落。而且根据左晞多年看小说影视的经验,左晞一定会想办法叫舅舅一家将她当成没甚大用又贪得无厌的弃子先远了她。
比如说最经典套路——借钱。
→_→
舅舅怨上了白若兰,回家就说白若兰忘恩负义,是养不熟的白眼狼。全家人都气愤不已的时候,舅舅家的表哥却还在惦记着自己这位青梅竹马的表妹呢,于是白若兰的舅妈为了拯救失足儿子,也给白若兰一个教训以免将来这丫头成了气候反过来害了自家.这不,就有了后来四爷英雄救美的那一幕。
白若兰的老子过冥寿,白若兰去寺里给她老子做法事。一从寺里出来就遇上了宵小之徒,英俊贵气,散发着迷人的成熟男人气息的四爷一下子就成了白若兰的救命恩人。这之后的事情,也跟穿越小说里的情节差不多,四爷发现这些人不是临时起义,而是受雇于人,于是便替白若兰收拾了舅家,白若兰则又跳出来大度的替舅家求情,之后舅舅一家幡然悔悟黯然离场,心怀爱慕的表哥也萧然离去。
两人你侬我侬的时候,白若兰也记得十一阿哥与左晞对她的‘羞辱’。之所以没跟四爷提,是担心四爷知道了之前的事会‘吃醋’。等知道左晞被赐婚给十一阿哥做嫡福晋,白若兰就更忿怒不已了。
她哪点比不上左晞?凭什么她能当嫡福晋,自己却要像个礼物一样被人送来送去?
白若兰在被送出去前,吴家还特意收集了不少关于左晞的信息和资料。
除了虔诚的佛教徒以及热衷慈善事业能被人拿出夸赞一二外,也就不俗的容貌了。诗词歌赋什么的,一样都没有流露出来,想来必是没一样精通的。
白若兰心忖,她若是有银子,她也能做个乐善好施的慈善人。至于容貌,白若兰摸了摸自己的脸,她也不逊于人就是了。
那样的女人都能当皇子嫡福晋,她凭什么要委屈自己?
然而她也知道四爷和十一不一样,十一尚未娶亲,而四爷却已是妻妾成群。
不说嫡长子都十二三岁了,只说为四爷生儿育女的李氏侧福晋,前前后后共为四爷诞下了一女三子。长女即将及笄,三个儿子虽然夭了一个,但现在却还有两个庶子在身边。
四爷的为难,白若兰如何不知,可她就是不甘心。
如果四爷为了她伤害了为自己生儿育女的嫡福晋和侧福晋,白若兰即便再感动也会觉得四爷薄情寡性。可四爷偏偏想要委屈她.白若兰感到委屈的同时,又觉得四爷不够爱她。
如果四爷足够爱她,如果四爷足够爱她,如果……
……
田果:“……四爷几乎日日都要食用药膳楼的药膳,便是不能亲至,也会叫苏培盛去取回来。”
且不说那药膳能不能天天食物,只说这么一副上瘾的样,也不像是四大爷的做事风格。
传说中的四大爷是个多么克已的性子呀,如此崩人设.不用元芳看,她也能知道‘此事有蹊跷’。
原本听到白若兰的事时,左晞还在心里想着这是升级流还是种田流的梗呢。可在听到四爷对药膳的执着后,脑子里便想到了后世某些卖麻辣烫的商家惯用的伎俩。
汤里不会下了yingsu壳吧?
yingsu壳或是yingsu籽里只有微量的有毒物质,食之是否会上瘾,还得看各人体质以及用量上。
若是用量少,停用一段时间身体上的渴望症状便自会消失。若是用量太大.机警一些的人应该是能够发现的。
这种事情在现代已经屡见不鲜了,哪家东西好吃到叫人欲罢不能时,他身边的人都会问一句‘是不是放了yingsu壳/粉?’就是不知道这种事情在古代有没有市场了?
而且四大爷是不是中招了,这还都是她的一点猜测。若只凭这么一点猜测就断定白若兰在给四大爷的药膳里加了yingsu周边,那她跟总找女主麻烦的恶毒女配又有什么区别?
“旁人有这样的情况吗?我是问,白姑娘是只负责四爷的药膳还是有些特定的老主雇?她负责的老主雇里有没有跟四爷一样情况的?”顿了一下,左晞拍开十一伸过来的爪子,神色极为认真的问田果,“药膳楼那边,其他的客人什么样?”
别他们只查白若兰,最后发现整个药膳楼的客人都跟四爷一样,那九爷可就摊上事了。
这不是小事,也不是后世那种经过惨痛教训的和平年代只要依法处理便可以放下的事。大清为什么会亡国?解放前的那些惨淡岁月以及亡国奴的血泪史又都是怎么发生的?
这些事情,在后世,连小学生都知道。
左晞出生在和平年代,生长在科技高速发展,国富民强的后世,但那段血泪书就的历史却是刻在每一个华夏人的骨子里的。
如今单单只是想起来,左晞都是又恨又气,想要拿银子砸出一只匪军,还踏平了扶桑,再宰了三姓家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