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那位传说中的手操之光呢?现在还能亮得起来吗?能不能给大伙儿照一照路?”
“提前恭喜乘风成为指挥之光!”
“把设计师自己叫出来驾驶,我就想问问,你是在挑战人类极限吗?”
各大军校的教研组更为心急。
到目前为止,仅有少数几位学生进行到试驾驶阶段,大部分学生还在尝试记忆新代码。然而试驾的学生表现十分不理想,摔出了各种姿势。在最基础的障碍翻越中,成绩连之前的四分之一都到不了,堪称惨不忍睹,更别说摸索新机型了。
虽然知道这是每次大技改之后的必经之路,相关专业的老师还是止不住地焦虑。掐着秒表等了半个小时,没见到一位紫微星降世,心里头又开始发凉。
冰火两朝天的煎熬中,孔老师按捺不住,给自己的得意门生弹送信息。
孔老师:感觉怎么样?
孔老师:先大概记住代码,等实战多了,就习惯了。
孔老师:你要不要先来试驾?
最后一条消息被拒收了,显示他已被乘风拉黑。
一米九的壮汉委屈地叫了声:“唉。”
第52章 分析
几位专业老师围绕着会议桌轻声讨论。
“机身构造确实修改得太多了。克服习惯已经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对乘风这些有一定对战意识的机甲手来说,还不仅仅是习惯那么简单。”
“但是把之前多余的衔接结构进行大幅削减,降低负重,同时新增10%的武器库容量——就技术革新来讲,这次技改绝对是非常大的进步。”
机甲本质是一台大型的移动武器库,装载更多更全面的弹药、提升更强更稳固的防御,才是机甲发展的本质。
传感机甲一直都在更新,手操机甲本身就处于劣势,物理性能再跟不上,才会真正被社会所淘汰。
而且这次修改的其实并不是源代码,只是因为削减及新增了不少功能,导致原先的相关操作无法使用旧代码来执行。
譬如网友们正激情唾骂的“后压机身”的执行代码。
这个指令原本是由一段“机甲变型”加一段“武器库切换”的动作来完整。
技术更新之后,由于机甲相关部件之间新增电磁滑轨,又加设了一个推进功能,导致执行动作变成了“武器库切换”加“多方向推进”的混合代码。
对于普通网友来说,最终呈现的效果依旧是后压机身。
不管你切换速度是否加快,武器库装配是否更为合理,执行原理是否发生了本质变化,你手操机甲的基础执行代码,就是发生了大面积更替。对他们而言是一个莫大的冲击。
可是对于专业的机甲驾驶员来说,源代码库一直是正常的,只是学过的攻略和教程落后了。如果他们能跟上这股浩荡袭来的洪流,机甲的战斗力无疑能迈进一大步的距离。
中年男人语气凝重地道:“改革要面对的是未来,而不是当前啊。”
大范围、大幅度的技改,本质上,其实是放弃了某一批人的培养。
机甲驾驶员,本身就是一个极度苛刻又不讲道理的职位。
它需要天才。也只需要天才。
如果这个时代没有,他们也不会放弃,而是着重于发展更年轻的一代。
边上的短发女性更乐观一点,眨了眨盯得发酸的眼睛,朝左侧的窗口望去,收回视线,说道:“虽然这一次的技改影响较大,但是机甲性能的提升,可以大幅度抵消驾驶员不熟练的操作。我觉得维持住原先的成绩不难。三个月……不,两个月的适应期,头部的学生可以做到。”
中年男人摘掉眼镜,两指按住额侧,头疼道:“你真是相信你的学生。”
孔老师翻阅着学生们的试驾成绩,那一片标红的不合格提示,让他两只手蠢蠢欲动。
不知道该放哪里,也不知道该做点什么转移注意力。一会儿托着下巴,一会儿两手环胸,一会儿又去挠自己粗糙的胡茬。
倒是有点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想抽烟的原因了。他现在就很想来一根。
几人都在等待乘风的试驾结果。
然而半个小时过去,又一个小时过去,网上争吵的人换了一波又一波,乘风还在看她的代码库。
相信以乘风的记忆力,新的代码库她早就已经能背下来了。此刻正在配合技改拆分代码,分析机甲性能。
中年男人狐疑道:“她是不是太稳健了一点?”
老孔喃喃地回护:“稳健好,毕竟她是机器人。机器人做事都喜欢计划周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