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在创造竞争记忆点?“
周辰溥不知道舞台人设这种说法,他只能用银团竞争、托拉斯①和垄断跌价等金融用语,去形容黎觉予的行为,但本质意思也差不多就是了,“挺聪明的。”
隔壁家教还在后悔后怕,他将帽子狠狠拉下来,盖住耳朵和眼睛,像一只假装什么事都没发生的鸵鸟一样,弄得周辰溥头脑甚是清醒地纠结了下——是要先出手助家教安全离去,还是去后台认识这个有缘的女孩?
犹豫再三后,周辰溥终于做出决定。
“小孩,过来。”熟络又流利的法语脱口而出,喊得不是家教而是包厢附近的卖花女孩。
他掏出50法郎将小孩花全部屯圆,说:“送给刚刚上台的华夏女歌手,行吗?”
卖花女跟怕被抢钱一样,将绿色大钞快速收下:“需要署名吗,先生?”
“…不用。”他和黎觉予的缘分,似乎不是卖花女一言两语能解释得清楚的:“说我是粉丝就好,谢谢了。”
卖花女带着花急冲冲窜到后台,见到黎觉予后兴奋地喊:“我的朋友,你终于成功了。”
身处花团锦簇的黎觉予回过头来,笑得勾人魂魄。
第106章 巴黎梦(36) 黎觉予效应还没有结束……
黎觉予效应还没有结束。
凌晨零点四十五分, 克里希剧场正在上演第三幕歌剧,距离表演结束剩下不到十五分钟。黎觉予这个替补也准备再次登台,完成仙女最后的零碎戏份。
身后站着的苏珊夫人,跟喘气老黄牛一样气呼呼, 不过已是剧场昨日黄花不用多描述。
还有经理人。
他在黎觉予上台前后态度大变, 现在甚至还会陪着笑脸, 说:“不愧是费尔森的学生啊, 请允许我感谢你,并向你表示由衷的赞赏。”
“你太客气了。”
是黎觉予的错觉吗?她觉得经理这个态度有点太夸张了。
她不知道, 经理人态度大变的原因差点掀翻整个克里希剧场——不知道是谁开始传说,称黎觉予是从百老汇过来的女明星,才会表现那么好。
为此他们还举出许多例子。
譬如黎觉予不怯场的表现, 外国人的特殊样貌,咬文嚼字方式…等等。
这些那些的猜疑声,充分展示着法兰西上流社会的男士,对优秀女性的好奇心和谦恭…如果让黎觉予知道,她肯定会感到特别意外——这种胡说八道,居然真的有人信?
经理、苏珊、剧院的人就这么信了??
难道是因为二十世纪初的人比较好骗吗?
可惜黎觉予不知道。
她也不知道等她完成所有表演,从舞台上下来后, 流言居然演变到无法控制的地步——大家一致认为,如此优秀的表演者,只可能是从音乐剧、歌舞剧演员中转过来的, 不然过去怎么可能在歌剧界查无此人?
华夏女高音可没那么泛滥。
甚至有人拦住准备下班的苏珊, 问:“今天替补你的优秀女高音, 是从百老汇来的吗?”
苏珊夫人可能觉得承认黎觉予是百老汇成员,要比承认素人歌手取代自己的事实要好,于是没有半点犹豫地回答:“是的。”
“她就是百老汇的。”
……得到苏珊的证实后, 克里希剧场观众席炸了。
等费尔森闻讯赶来,这里那里都是夸奖黎觉予的话,有的说:“她就应该早点唱歌剧。”
有的说:“这是一个未开放的美国宝藏。”
“今天真幸运,居然能看到百老汇人的表演…当然法国本土的歌剧也很好看,但偶尔看看新鲜血液不也挺好的?”
…
百老汇,是谁?
费尔森探听一番,才终于反应过来,他们居然说的人是黎觉予?!这个认知害得他当场哈哈大笑起来,说话声断断续续:“哈哈哈哈林恩,黎觉予,美国百老汇…”
这简直是他一生中最好笑的瞬间了。
隔壁林恩抓抓脑袋,问:“是我平时说话的口音太重了,把黎觉予带歪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