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民国后前任满地——泰哥儿
时间:2022-02-09 08:24:29

  餐桌上主导决定的男人叫做约翰,应该也是小众文学杂志的主要资助者吧,意大利人。

  被毕奇戳破恶趣味后,他装模做样的严肃表情,宛如泄气气球一样快速消退,转而露出善意微笑:“因为她是传体格式的小说,战后已经很少见到这种体裁了,不适合杂志刊登。”

  “不过你也找到,我们小众文学资助之所以存在,就是为帮助作者创造各种体裁的文学,虽然不能连载,却是可以直接出版的。”

  “只不过数目不会很多…”

  约翰先生还没说完,黎觉予便双目放光地立刻抢答了:“我愿意!”

  “冷静点,小女孩…”

  黎觉予坐在街边咖啡座旁,浑身暖和得像坐在火炉里一样。

  不过,光是出版商愿意接纳稿子还不行。毕奇体贴又经验十足地解释:“在巴黎,教人接受一份稿子,是十分容易的事情,最难的是——等待。等稿子审核、等稿子出版印刷,再等成书送到当地…有时候,一等就是一辈子。”

  似乎很夸张,却又是事实。

  很多文人的精力,都耗在等待出版商回复上,从而一蹶不振。但对于事业众多的黎觉予来说,等待不是难事,而且她还有个优点,就是没有文人不为金钱折腰的骨气。

  听到毕奇小姐警告的黎觉予,立刻就对约翰先生们露出大大笑容,说:“这我不担心。”

  “我能看得出来,约翰先生不是对年轻思想视而不见的人,他能看到我们心中满溢而出的期待和希望,将稿子交予给他,绝对没有错。”

  毕奇:“…”

  约翰:“哈哈哈哈哈!我对你这人很满意,坐下喝一杯?要来根雪茄吗?”

  雪茄就不必了,不过能得到入座的机会,有利于一会儿黎觉予的话题发展。

  她观察大家讨论稿件的进度差不多了,状似无意地提问,说:“其实我这稿子还差一个章节,正纠结要不要让女主去美国纽约。”

  这是黎觉予清醒后最困扰的问题——要去纽约面试,还是给公主化妆?

  其实这两件事可以同时进行,但黎觉予的精力就一份,她决定还是有所取舍比较好。

  “当然去啊,为什么不?”约翰露出稍稍吃惊的表情:“那可是大都会啊!

  “可是…打个比方,女主有放心不下的事业,还有她的母亲,她的朋友…”黎觉予话音刚落,就发现周围人目光都盯着自己,顿时没有敢继续说了。

  不然就显得自己太激动,太奇怪了。

  圆桌稍稍安静两秒,陷入尴尬的氛围,似乎所有人都在沉吟些什么。

  最后打破沉默的,不是社交老油条黎觉予,反而是从讨论剧情就没怎么说话的毕奇小姐,她指着稿件中的“She”,说:“这就得回归你创作文章的初心了,女主为什么选择歌剧?”

  …为什么选择歌剧?

  闭上眼,物部家格局就会出现在黎觉予面前,那些已经消失的人,化作零星回忆留存。地震后就一直故意遗忘过去的黎觉予,终于想起了——自己最开始使用金手指的初衷,就是想要实现梦想的。

  选择英国等同于服从现实,那她岂不是和上辈子一样,继续与贵妇们周旋?

  思考大概只持续了2秒,再抬起头来时,黎觉予语气坚定:“我知道了。接下来的章节,我大概知道怎么写了。”

  毕奇深深看了她一眼,“知道就好。”

  等人走后,约翰奇怪附耳询问毕奇:“怎么回事?我怎么感觉《巴黎梦》的女主,就是黎觉予作家本人啊?她那个问题,实在是太奇怪了…”

  “也许是。”

  “也许不是。”

  毕奇轻抿一口咖啡,什么肯定、质疑的话都没说。

 

 

113章 巴黎梦(43   救场

  “吓死我了!”

  离开双叟咖啡馆的黎觉予还是有点后怕, 她咻的一下闪身离开码头,按住眼皮连连拍抚——该死,这个右眼皮被吓到都停不住了。

  谁能想到作家们的反应如此灵敏?

  光看眼神,黎觉予就能感觉到他们对这篇文章起了疑心, 真怕下一秒就手拿文章细节, 对她展开盘问…当然剧情部分, 她并不担心。

  她担心的是这些——“你创造这篇文章的目的?”, “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女主人设的灵感来源…”

  太可怕了。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