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文里不让我爹犯错误——金谷飘香
时间:2022-02-15 16:22:31

  看来,冬子和梅子都长大了,不再是当初那个小娃娃了。

 

 

84 .过年

  *

  在忙忙碌碌中,到了除夕。

  伙房要包一顿饺子,给同志们改善一下生活。

  这是北方习俗,搁在沪上大多吃汤圆、小馄饨。机关里的同志一多半都来自北方,对饺子情有独钟,做梦都在想着呢。

  可吃饭的人多,靠着炊事班可忙不过来。

  后勤部的同志、连带着家属都来帮忙了,还带着面盆、擀面杖、锅拍等工具。

  孙梅英也挽起袖子加入进来。

  小五一搁在托儿所,不用操心。

  小苗、冬子、梅子早就盼着吃饺子呢,也挤过来凑热闹。炊事班长瞧见了,就拦着说:“小娃娃,不要下手,小心包烂了……”

  小苗、冬子、梅子还是偷偷包了几个。

  大人们围着案板,忙成一团。

  炊事班长一边吆喝着:“同志们,加油啊!”,一边在小黑板上写着:“晚餐供应饺子(猪肉萝卜馅儿),凭票,一人一份。”

  到了半下午,又呼啦啦地来了不少同志。

  伙房里坐不下,就在饭厅里摆上大盆、案板。有揉面的,有擀皮的,有包馅的,还有耍嘴的,热闹得不得了。

  这是后勤科的李科长号召来的,说:“人人动手,丰衣足食。”

  到了下班点,饭厅里摆着一锅拍、一锅拍的饺子,白白胖胖的,就像小元宝。

  打饭窗口也排起了长队。

  人多,饺子得一锅一锅地煮,根本来不及。可要过年了,同志们心情舒畅,一边排队,一边说话,一点也不着急。

  同志们不着急,可炊事班长急了。就探身出来,大声吆喝着:“同志们,有家属的,可以打回去,自个儿煮……”

  可吆喝归吆喝,发扬风格的没几个。

  生饺子不好拿,不小心就烂了,影响口味。

  为了跟打饭高峰错开,炊事班破天荒地提前开饭。老早地煮了一大锅饺子,连汤带水,一人盛了一大碗。

  “后勤人员先吃,跟同志们错开……”

  孙梅英也趁热吃了。

  小苗、冬子、梅子也跟着沾光,一人弄了一碗,吃得浑身冒汗。孙梅英补了饭票,又特地打了一份,装在饭盒里,给田大旺捎着。

  冬子和梅子也喊来了通信员,端着锅拍买了三份生饺子。

  爹还在开会,不晓得啥时候下班?

  就先打回去,自个儿煮着吃。

  吃完了饺子,孙梅英去托儿所接娃娃。

  她用小被子裹着,抱在怀里。

  田小苗提着饭盒袋子,跟在后面。

  刚走到大门口,就看到田大旺来接人。

  天冷,没骑自行车。

  田大旺从孙梅英手里接过娃娃,用棉大衣裹在怀里。

  小五一睡着了,乖乖的,老实多了。

  孙梅英接过饭盒袋子,让小苗揣着袖筒子,暖暖手。

  到家时,天已经黑了。

  饺子也凉透了。

  孙梅英捅开火炉子,架上平底锅,抹上一点菜籽油,把饺子煎了一下。

  金黄金黄的,外焦里嫩,就连饺子带锅端到楼上。

  “大旺,吃吧!”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