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京后,你住在我府上,除非文会,其他全都拒绝,不必瞻前顾后。”
其实最好的办法,还是为裴家子弟请一位好先生,裴家底蕴不够,子弟读书上多有吃亏,若能有一个好先生在族学中教导,对他们才更为有利。
不过合适的先生,一时半会儿寻不到,也不见得愿意住到襄陵县或是南望村,需得慢慢找。
裴司却是有些担忧,“是否会得罪人?”
裴君不以为意:“若连这点小事都扛不住,我何必还留在官场中?你只管努力读书考得功名,旁的事情,有我这个阿兄担着。”
裴司闻言,坚定地应道:“我定会尽力。”
裴君在战场上,有闲暇时间也是读兵书,很久没有沉下心读过经史子集,后面的路程,便与裴司随便聊聊,当是彼此学习。
待到马车进入襄陵县城,先送裴司回到他家所在的外街,随后便赶至外祖刘家。
刘家还是住在原来的宅子,裴君在马车中,掀开车帘,看着熟悉的街巷,听着街口与多年前相差无几的叫卖声,思绪渐渐飘远……
她和裴司在县里求学时,外祖父常让她过来,每次都要外祖母和舅母做许多菜,还生怕她手中没钱,想要给她钱花。
这里每一家吃食店,她都在外祖家吃过,就是父亲去世,外祖一家对她和裴婵也依旧很好。
但裴君许多时候宁愿回南望村,不只是因为自尊,还有外祖母偶尔看向她时愧疚难过的眼神……
“将军,到了。”
裴君缓缓收回视线,起身走下马车。
今日四个侍卫随行,两个侍卫骑马,两个侍卫赶车。
到达刘家后,一个护卫上前去敲门,其他护卫看马的看马,搬东西的自主搬东西。
刘家的门打开,一个老仆人疑惑地看着面前人高马大的护卫,再看向其他人时眼中有几分忐忑,“你们是……”
裴君走上前,道:“徐伯,您可还认得出我?”
七年的时间能改变一个人许多,可裴君脸上依旧有少年时的模样,老仆只迟疑一瞬便认出裴君,立即敞开门,声音颤抖地喊她:“郎君,是您回来了吗?”
裴君顺手扶了他一下,笑问:“徐伯,祖父祖母可在家中?”
“在、在,都在。”徐伯连忙请她进去,激动道,“今日大娘子和姑爷一家也回来了……”
他说完,忽然顿住,悄悄觑裴君的脸色。
裴君神情并无变化,淡淡地笑道:“那我今日来得正巧,无需外祖再使人去通知母亲了。”
徐伯这才放松下来。
今日刘家男人们都在前院堂屋招待姑爷,听到动静,从堂屋走出来,瞧见裴君,皆惊喜不已。
“大郎!”
裴君拱手向诸人问好:“外祖父,舅舅,裴君回乡祭祖,特来探望。”
随后,裴君又转向他们身后,母亲如今的夫婿赵经武,客气地叫了一声:“赵叔。”
赵经武没想到裴君这样大的官职了,对他依旧如此有礼,偏他面对继室这个先头的儿子,一直便有些硬气不起来,尴尬地扯了扯嘴角,应了一声,不知道该如何寒暄。
所幸刘家老太爷和舅舅足够热情,招呼裴君的同时,还不忘叫家里的婆子去后边儿通知其他人。
裴君随外祖父和舅舅走进堂屋,坐下时随意地扫了一眼,记忆里刘家是两进的宅子,如今再瞧,好似更宽敞了些。
舅舅刘文茂对她说:“家里三年前翻修了一次,又买下了隔壁的院子,君儿看着,可是陌生了?”
裴君摇头,笑着说:“方才我在马车上,瞧着巷子里处处都熟悉,站在外祖家门外,亦是诸多记忆涌上心头,倒是没感觉陌生。”
舅舅感叹,“其实家里早就该修整了,只是那时战事吃紧,担惊受怕不知何时便要逃走,便一直没有修。”
“这附近好些人家也都是近几年才开始心中安定,君儿,他们都说,是因为你赶走了突厥,我和你外祖父皆引以为傲。”
裴君笑笑,并不居功自傲,“这是大邺所有将士的功劳。”
“君儿!”
“君、君儿……”
先后两声不同的女声在门外响起,裴君转头,便看见外祖母、生母刘巧女、舅母并几个年轻辈儿站在那儿。
外祖母喜极而泣,生母……眼里亦有惊喜,只是那惊喜一闪而过,只余踌躇和生分。
裴君心下轻叹,面上并无一丝异样,再次起身拱手问好,“外祖母,母亲,许久未见,可还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