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鑫宇舒舒服服的呆到八月初,被邵曦的一个电话吊起了全身的积极性。
邵曦在电话里说:“星星!你有没有兴趣把你的小说取一小段出来,做木偶剧呀?”
毛鑫宇一点就通:“木偶剧?张媗爸爸管的那家吗?好呀!你说我取哪一段比较好?哎,我那个小说凭空拆一段出来,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人家看不懂啊!要不我现写一个!”
邵曦在电话这边被毛鑫宇这兴奋劲给惊到了:“你现写?!行吗?下礼拜就要巡演啦!你还得赶回来呢!”
“没事儿!我有数!我这就去让我爸给我订票,今晚上我把思路订好,在火车上写个粗稿,等到了海市直接给你看!”毛鑫宇笑着说。
“哇!星星你可太厉害了!”邵曦惊叹,这速度也太快了吧!毛鑫宇这时候的作品可都是拿手写的啊!
毛鑫宇嘿嘿笑着说:“不是你说,多写就能进步嘛?我就当写短篇练手了!”
邵曦忍不住夸:“你会成为大作家的!一定会的!”说到这儿,她突然想到一件事,说“星星,你有没有想过给自己起个笔名啊?”
毛鑫宇愣了愣,“笔名?好像是该取一个哦!叫什么好呢?直接叫星星吗?”
邵曦撇撇嘴:“星星也太普通了吧……刺红刀怎么样?”
毛鑫宇沉默了一下说:“刺红刀?我的文有那么尖锐吗?”
邵曦一怔,确实,毛鑫宇这一世提前离开了势利眼的舅舅家,加入了配音的行当,十几岁就能赚到不比普通成年人低的薪资,还顺利考上了大学,他的人生精彩依旧,但是少了前世那种历经磨难和排斥的辛酸,他笔下的世界也相对柔和许多,想来对当年那个尖锐的笔名不会很满意了……
“那你觉得叫什么好?”邵曦问。
“梦天华吧!大梦方醒正逢□□芳华。”毛鑫宇笑着说。
邵曦噎住了……
与刺红刀同时代,还有一位出色的网文作家,他的文风与刺红刀完全不同,刺红刀的故事里充满反抗,斗争,主角不断的升级,不断的打脸,主角心中眼中永远有不平事,满天神魔都是敌……而这位作家的故事被称为“治愈系”,他的故事矮小精悍,文风沙雕,令人捧腹,让人笑过之后又能体会到文中处处充满温情和善意。
这位大佬的笔名就叫梦天华……
星星!你上辈子的马甲掉了啊!原来你是这样精分的大佬吗?!
*
邵曦心情复杂的等了两天,毛鑫宇回到海市了,一回来就直奔办公室,交给邵曦十几页信纸手稿:“来!看看这个怎么样?”
邵曦接过手稿来看了才几行,已经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噗哈哈哈哈!这个好!好好笑!哈哈哈哈!”
毛鑫宇眼睛里都要发光:“怎么样?是不是特别有意思?你一说木偶剧,我就想到这个故事!”
邵曦也被他带得兴奋起来,立刻给张家打电话,约定了时间去木偶剧团谈合作。
张文声听说邵曦要介绍个新剧本给木偶剧,心里有点不确定,毕竟木偶剧这么多年来,一直都在演那些个老剧目,观众们也看习惯了老剧目,没有人想过排演新戏,因为……
观众大多是小孩子,小孩子能看得懂什么呢?顶多就是看个热闹,所以也就没有人有心思去磨剧本了。
如果邵曦这孩子能给木偶剧团带来一些新鲜活力,倒不妨让她试试!老人心里想道。
*
次日,邵曦和毛鑫宇一起如约到了海市木偶剧团,刚到门口,就见张媗和她父亲站在门口他们。
张媗的父亲叫张永,是现任海市木偶剧团的团长兼主要演员,他从小跟父亲学木偶戏,华国各地木偶戏种他都有了解,最擅长的是提线偶和布袋偶这两种木偶的操作,他甚至能亲手制作人偶……
这些都是他从父亲那里继承来的华国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
张家本来是木偶戏班出身的家族,木偶戏代代相传,这门戏剧本就十分亲民,走街串巷演出,和平年代博人一笑,战乱时期也能略宽人心,解放后,戏班子也就散了,张文声年幼时跟祖父、父亲学木偶戏,后来当兵,因为嗓子好,很受战友欢迎,再后来渐渐往文艺圈发展,再后来就进了译制厂当起了配音演员。
张家的木偶戏班散了,但是人偶,偶服都还收藏着,结果红色十年一来,被当成四旧,一把火烧了干净,张文声的父亲哭着求也没能留下一只偶,活活气死了。
到了八十年代,海市文工团为了响应国家为下一代创作新作品的号召,又重新组建了木偶剧团,张文声听到消息,主动去自荐,当了木偶团的团长,带着一群半大不小的学徒们,重新做偶,重新排戏,张文声自己还会写剧本,编了许多适合孩子们观看的,寓教于乐的小剧目,很快受到了幼儿园、中小学的孩子们的喜爱。
那年头娱乐条件实在太有限,看一出木偶剧也是桩极奢侈的快乐大事,必然是举家观看,木偶剧团也曾经风光一时。
然而随着国家开始越来越开放,收音机,电视机,孩子们眼里可以看的东西越来越多,木偶剧似乎便不那么吸引人了,到了九十年代,木偶剧团已经是连年亏损,张文声苦心经营了十多年,不忍让它就这样被历史的洪流冲走,于是又将整个剧团给了儿子。
张永从小受父亲的耳濡目染,对木偶戏也有着极深的感情,也是一心想要挽救这项古老的艺术,但是却也不得其门而入,有心而无力。
现在看着眼前这两个和自己女儿一般大的孩子,张永觉得父亲可能有点老糊涂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