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归是个利落的性子,当下不等罗县令打听,便将自己与秦家的关系说了。
等他两句话说完,罗县令问:“仅仅如此?”
赵归点头:“是,其余再无瓜葛。”
几年前,他从州府进铁料回来的路上正巧遇到山匪,救了本地秦家的一位妇人和小公子,人家给他了一件信物。
他这文书便是这次去州府,拿那信物换来的。
他救下的倒也不算是大人物,而是秦家分支一位老爷的私生子。
本朝有规定,非官身除非家中娘子十年不孕,否则不许纳妾,一切有钱人家,便会养外室,外室生了孩子,若是家里夫人不认,是不能领回家的。
所以这算不得大恩情,能换个特批的进铁料的文书,已算是不错。
得知实情后,罗县令颇为失望,他原想着能若是能借赵归与秦家的关系,与秦家走动一二,只要能搭上这层关系,便能想办法从县令的位子动一动,他坐在这个位置已经几十年了,苦于没有靠山,所以一直升迁不得。
不过虽然失望,却也有些欣赏赵归这般坦白。
尤其赵归不知何时,先一步将账结了,又让罗县令觉得他是个会做人的。
转头便叮嘱下面人,别再刁难赵归。
自然不仅仅是因为这顿饭,更重要的是赵归与秦家有牵连,不管这牵连是深是浅,罗县令都得顾忌点,反正不过是一句吩咐的事,与他不会有什么妨碍。
这顿饭足足花了五两银子,周梨花知道后,只觉得心一抽一抽地疼,还忍不住嘀咕当官的都贪老百姓。
当然她胆子小,便是在自家说这种话,也刻意压低了声音说,生怕旁人听到,传到当官的耳朵里,给他们家穿小鞋。
但是事后想想,便只当破财免灾了。
只要赵归无事,别说五两,便是五十两跟赵归比,都算不得什么。
这件事情之后,赵家铁铺便算是彻底开起来了。
铁铺开的悄无生气,渐渐的赵家铁铺开张的消息也传开了,以往的老顾客便不再去西街铁铺,而是到赵家铁铺来打铁。
因着请了两个人,成本变高之后,赵归将铁料和打铁的价格也都往上提了两成。
不过虽涨了价,但跟西街铁铺对比之下,却是无人抱怨。
而自从赵家铁铺开张后,西街铁铺便开始往下调价格,但他家打的铁质量不好,所以客人仍旧往赵家铁铺涌。
西街铁铺渐渐变得人可罗雀,只有不晓得内情的人才会前去打铁,挨了坑之后也不敢去讨公道,只是往后再不去他家了。
这般过了不到一个月,西街铁铺便灰溜溜地关了门。
无论做什么生意,总有些爱讨价还价的,但赵归的铺子却鲜少有人还价,因为他冷着脸站在那,哪有人敢凑过去?
况且便是真有人还价,赵归也冷着脸丢下一句‘不还价’,那姿态全然没有丝毫给人多说两句的余地。
时间久了,连孙诚也学会了赵归那一套,他瞧着没有赵归凶,但长得块头大,走在人群里也是醒目,一般人不敢招惹的那种。
转眼这安稳的日子便过去了一个月。
赵归给孙诚和孙二子结了工钱后回家。
周梨花正在数这个月家里挣了多少,算了好一会儿才把数目算清,见赵归回来便欣喜地与他说:“咱这月挣了三十三两多!”
以前一个月也就能整个二十两多点,现下请了两个人,又因为多开了炉子烧多了一倍的碳,昨日才刚刚进了两车碳回来,开打铁铺子烧炭量大,每隔几日便要买一回碳,赵归与卖碳的是长久合作,过几日他们便会送碳过来,月底结账。
这个月结给卖炭的五两银子,现下数数还有三十多两,实在算是很多了。
周梨花数了家里的存银后,难得大方一回,这天给赵归做了顿红烧肉,路过街头买酒的店,又买了坛米酒回来。
米酒自然是她自己想喝的,路过那家店,闻到那股子香味,她便挪不动步子,忍不住买一坛回去解馋。
她是个小气的,现下家里便是有了收成,也是不舍得乱花。
连小刘氏都笑她是个守财奴。
不过她到是半点不生气,美滋滋的觉着小刘氏是在夸赞她。
这天清晨,周梨花将鸡屎铲去屋后施肥,刚开了后门,便见一道影子站在那,吓了一跳。
等回过神仔细一看,竟是王嫂。
王家菜地与她家仅隔着一尺宽的道,但两家屋后中间隔着菜地,所以离得并不算近,王嫂此时正坐在自家屋后的台阶上,她第一眼没看清也是正常。
尤其是王嫂披头散发,将脸盖住了大半。
周梨花定了定神,干干的扯了扯唇角,问:“王嫂,你摘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