咒回乙女伪电波系技能能否拯救世界——Z红瞳黑猫Z
时间:2022-03-10 08:23:33

  1、文姐在第一次把大爷忽悠进领域给他洗脑,然后打牌打到失联那章,我说:

  “虽然自上世纪三十年代,便有瑞典的社会学家预测到了未来人口会进入老龄化状态,并急剧后退,但那毕竟是小众的思想。直到七八十年代,世人还是觉得未来人口过多,资源不够用会是大麻烦,直到本世纪以来,这个问题才被摆上台面。生活更富裕与和平,人口却在减少,这在百年前的人看来都会觉得匪夷所思,更不要说两面宿傩这个已经近千年的老古董了。而且他绝不是那种会关注民生,追寻原因的人,只要把事实摆在他面前就行,这其中的巨大信息差足以让他无处寻找真相。”

  瑞典的社会学家夫妇(原谅我真的是记不住人名,就记得他们得过诺贝尔奖了)确实是在上世纪三十年代预测过老龄化社会,并为此做准备,在性别平等上做出了巨大努力,成果嘛,大家有目共睹。就连美国第一个女性大法官金斯伯格都是随丈夫去过瑞典,发现那里的平等之后大为震撼,并因此觉醒成为美国的女性先驱者的。

  我说是小众思想,推断根据来源于过去读阿道夫·赫胥黎的《重返美丽新世界》,他在其中一章谈到了人口,和关于人口过多,资源不足的忧虑。赫胥黎虽然是个作家,但涉猎还是蛮广的,在那个时代的教育学,社会学,经济学,哲学,神经学等等领域的最新成果他都有了解,这在他的小说《美丽新世界》和之后写的《重返美丽新世界》里都很明显有所体现。而且根据当时的战争和战后婴儿潮,以及大家都穷的状态,我推测,绝大多数人应该是完全意识不到出生率会因为富有了而疯狂下跌的。

  但是最早意识到人口问题的应该不是瑞典。到目前,据我所知,最早意识到的是法国,在第一次普法战争的时候,也就是1870年。所以,法国一直在鼓励生育(尽管是十分不平等的鼓励法,多少损害了女性的社会性和职场竞争能力),同时引进移民,所以目前总和生育率大概是1.9,算高的。

  (总和生育率:该国家或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每个妇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数。并不代表妇女们一生生育的子女数,而是基于妇女的育龄期,国际传统上一般以15岁至44岁或49岁为准。)

  (现在是2022.2.16,我又错了,我发现最早意识到这事的是T·M越国,卧薪尝胆那个勾践在位的越国……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的越国……秦始皇都得再过百余年才出生的越国……是因为打仗没兵力,让女十七,男二十不结婚就直接判父母有罪,同时还出现了最早的政府养儿,社会育儿,生两个孩子官府帮忙养一个,生三个帮忙养两个,女孩出生送一头猪,男孩出生送一条狗。说实在的我都惊了,太实诚太超前了这个。不过法国意识到人口危机也是因为自己人少兵少打仗吃亏才早早鼓励生育的。)

  “直到七八十年代”那句话,是以中国作为参照系的。在我的印象之中,最早关于中国人不够多,出生率太少,老龄化问题将会很严重的论调大概是出现在2010年左右,或更早几年。但绝不会早到上世纪。而放在本文背景的日本,人口被所有人意识到是个大问题是在1989年,总和生育率跌倒1.57,为战后有统计以来的最低,远远低于世代更替水平(即人口保持不变的总和出生率)2.1,日本人就开始发慌,还专门有个名词,叫1.57危机。

  但是,这和中国对比起来,依旧算高的。中国2020年总和生育率多少呢?1.3.这还是加上所有二孩造成的生育堆积影响呢,除去二孩,一孩大概是多少呢?我记得似乎是1.1.中国,一个创下了五年内生育率降低一半的惊人记录的人口大国。

  2、关于文姐给我们王大爷瞎忽悠未来将没有人类了balabala……还真不一定是瞎忽悠。我在写的时候就有想过人类抛弃躯体只留脑子这种事的可行性,因为我身体不好,前两年真的有不要这壳子了给我滴几滴营养液放培养皿里过日子吧的想法。

  然后更多的想了一点,在那种情况下,什么对于人来说才是最重要的了呢?货币系统是会消失还是短暂混乱但最终建立起秩序?钱还如现在一般值钱吗?那时候的等级差距,贫富贵贱究竟是怎么分的?然后我就想到,如果人的躯体没得卵用了,只留下了脑子,那么作为脑子,最重要的东西将是时间。哪怕你说我编写了一个程序,让它完全复刻我的思路,那还是我吗?我的脑子还有存在的必要吗?那我不成替身了?(让子弹飞鹅城黄老爷梗)那么在这一步之前,我的脑子活多久是最重要的。

  那么,咱们的王大爷就可以永远当王了,因为他没有时间这东西,他一咒灵没见着有自然老死的。

  然后我写完没多久,就知道了元宇宙这个词儿。有了5G做铺垫,元宇宙虽说现在还是个概念,在金融市场上卷泡沫呢,但我认为很有可能。而且马斯克那家伙不是还在研究让人只通过神经活动玩游戏的设备嘛。

  但元宇宙这玩意儿吧,怎么讲呢。我对它的担忧大致可以是一句话:我期待科技发展带来宇宙深处的星辰大海,结果你却给了我facebook。哦,现在应该叫meta了。

  3、文姐所有招里面最阴的,是叫漏瑚去装神弄鬼吓唬人,让大家“少生孩子多种树”。因为新生儿真的是一个地区,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命脉。将如今生活的辛苦归咎于人太多,不能说全错,但至少错误了百分之九十。人越少,人均GDP会越多,生活会越轻松,竞争压力会越小的逻辑是错的,因为第三产业是繁荣经济体的产物,不同于需要固定生产资源(比如田地,原材料)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主体生产对象全是人。人少了,GDP总量这个分母受到的影响更大,比作为人数的分子的变化大得多。也就是说,人越少,越穷。你想想,现在的医疗资源不够,交通堵塞严重,那么是在十八线小县城的医疗资源充足,交通更通达,还是一线大城市的医疗资源充足,交通更发达呢?

  具体体现举例:日本战后到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到现在的GDP以及人均GDP差距,和美国比一下,再看看人口的金字塔变化。这个逻辑是,越老龄化,越僵化,越保守,社会资源越向老年人群倾斜,越没有育儿的投资,越低生育率,越老龄化。

  这里细讲下来就太长了,大家多少知道一下就好。虽然我写文经常觉得自己有时候像在写科普,但毕竟不是真的在做科普。我也没那个能力,涉猎较广,颇有谈资罢了。

  除此之外,关于经济的宏观增长,以及个人的幸福之间的巨大鸿沟,我正在做思考,不贩卖焦虑,暂时没有答案。也许一生都没有答案。这里有个显而易见的悖论:我们目前的矛盾是社会资源分配不均匀,比如城北京的高房价是因为城市的地批得太少(因为要限制城市规模预防城市病,比如雾霾和堵车,但这是违背市场规律的),北京现在有两千多万人,按照市场规律,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给规划更多的地,建造更好的公共交通体系。那么我们假设,北京按照东京的五千万人规模规划,于是更多人涌向北京,于是总会到五千万人。那么,然后呢?扩大投资,再膨胀……而且那可是市场啊,是利益啊,那可不是人能驾驭的东西啊。

  我目前我所看到的世界是什么呢?……社会像是一头卡在磨盘上的驴,前方悬着一块饼。它卸不下担,也停不住脚,它只有在保持动态的情况下,让那块饼摇晃起来,时不时碰到唇边,再咬上一口。是不是挺滑稽?

  可是社会,是亿万的个体组合起来的啊。

  大家都穷尽一生去追那块饼,却无法完全控制它的摇晃,于是在时间的轴线上,时运有时好了,有时又坏了。荒谬?虚无?无意义?个人在其中不过是片段,如何看待时间的起点和终点,将决定这个人的态度。我知道这有点抽象,但……我认可欺骗死神,于是获得永远推石头上山,却永远无法推上山的西绪福斯是幸福的,因为他已经饱经起落,认清了生活的真相。我猜,在读我的文章的你们都是孩子,不论你们的年纪是比我略大,还是略小。

  不管你如今是否感同身受,未来,你幸运,或是不幸,在经历某些事之后,明白了我在说些什么……其实没有什么用。生活的感悟在中国传统追求的世俗成功中,几乎毫无用处。你只是或许会想起曾读到一个写手说过这些话罢了。

  4、我BB这些,不是在催生,正相反,我是一个不婚不育主义者。为什么呢?因为哪怕就是一年能生六到八次的兔子,在判断生活环境不够舒适时,也不会发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