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长姐,反向带娃[六零]——大鹅踏雪泥
时间:2022-03-17 07:22:16

, 还是早上拿牛奶, 都有不少人盯着看, 搞得小妹十分不习惯。

  在县城里就这点不好, 有点小动静街坊邻居都知道。小妹觉得就是在城里做顿红烧肉,这整条巷子都得闻得到味道。

  往常她们住的地方都偏僻,再加上知青社员们都得上工,做味儿再大的菜也没人晓得。

  可这槐花巷子中,不少人家里总有一两个一整天下来都待在家中的人。

  在如今,人们的嗅觉都灵敏的很。

  想做肉菜?

  你前一秒把肉放到锅中,后一秒人家就能闻到肉味了。

  这种时候你是不能出门的,出门必被人逮着问家里做了些啥菜,菜是哪买的,是怎么做得这么香。

  大部分的人羡慕归羡慕,却不会眼红。

  可槐花巷子里也有一户人家,在旁人家里做好菜时,总是会让家里小孩跑到人家家门口撒泼打滚要吃的。

  刚来那天傍晚大娃就做了炸南瓜和炸肉丸吃,那味道简直是绝了,说是香飘整个槐花巷子都不过分!

  果不其然,在她们四人吃的正欢时,门口就传来小孩儿的吵闹声。

  是一个男孩儿,大约四五岁的年纪,就在院子门口哭天抢地耍脾气。

  等小孩哭了一会儿,宋禾家还没动静时,就传来大人咒骂小孩的声音。

  那骂小孩的内容指桑骂槐的,抑扬顿挫格外有腔调,宋禾四姐弟权当相声听。

  最后那小孩声音都哭哑了,仿佛都要上气喘不过下气后,门口才没了动静。

  宋禾当初在租这个院子时,郑奶奶也跟她提过这户人家,说是让宋禾小心一点,吃东西时千万别开门。

  这家人说是很坏也不会,就是光干一些损人不利己的事儿。

  去偷你东西,去拔你自行车的气,趁着没人时给你家泼脏水……这些事儿他家倒不会干。

  那家的大人是脑袋清楚的,就是两个老人惯爱指使孙子去人家家里要吃的。

  大人每天要去上班,哪有时间管孩子?

  缓过神来后,就发现孩子被教坏了。想狠下心把孩子掰过来,两个老人又得哭闹着说是儿子儿媳嫌弃他们。

  这家人每天都得在槐花巷子中上演一出大戏,搞得宋禾很想端着饭碗蹲在门口边看边吃。

  说真的,宋禾是好久没见过这类人了。

  想当初她可是个在饭店吃饭时遇到吵架,都得多点两碗菜待在店里继续看的人。

  之后宋禾家做饭时,小孩儿又来哭了一两次。

  可宋禾是谁呀?她这人最不受人的拿捏!

  她不仅就不开门,还端着饭碗坐在院门那吃。时不时还感叹几句,故意发出砸吧砸吧的声音?成功把小孩气得仰头大哭,撕心裂肺咳得震天动地,脸蛋都憋红快要晕倒的那种。

  从此之后,这俩老人再也不敢唆使小孩儿来宋禾家了,整个槐花巷子的人,也不敢把宋禾姐弟四人当软柿子看。

  好家伙,原以为她们家小孩脸皮都薄。

  没想到,比他们这些大人还老油条呢!

  *

  今天是91号,吃过早饭后,宋禾便准备带着三个小孩去铁道中学。

  幼儿园得92号才招生开学,所以宋禾这次倒有时间送几个小孩去。

  可她愿意送了,大娃几人却推辞说不要宋禾送。

  大娃无奈:“我们这是高中又不是小学,哪里还需要姐姐你送。”

  宋禾立刻停下脚步:“真的吗?那我就真不送了,这种大热天的我还不愿意去呢。”

  小妹哈哈笑:“大娃这是怕你到学校去时会喊他的小名,到时候他又得成为宋大娃了。”

  初中时大娃就逼迫着小妹和米宝要叫他哥哥,或者叫宋跃。

  但那时整个公社的人都是叫他大娃,班级的同学自然如此。

  就连那些刚认识的同学,在玩久后都一口一个“宋大娃”的,甚至老师偶尔都会从嘴里蹦出个“大娃”。

  大娃可真是怕了,这回无论如何都得把自己大名给用上。

  不去就不去,宋禾心想。

  她赶紧挥挥手:“那你们走吧,快些走,可别迟到。”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