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捧着碗,听到赵维桢最后的话,不禁插嘴:“夫人说的,可是墨家的那些玩意?”
赵维桢:“……”
对哦。
她怎么把墨家那群手工大佬忘了!
亏她还在这儿盯着石墨寻思半天,思考要不要鼓起勇气自己撸袖子算数呢。
嬴政好奇接道:“既是有人钻研,把他们找来不就是了。”
倒也没那么容易。
不过墨家因为传承问题,好像一直很神秘。根据原身对墨家为数不多的记忆,祖师爷墨翟死后,墨家就分成了三个派系。
她嫁去齐国时,偶尔见过几个墨家,但都是擅长辩解、宣扬学说的门徒,和现代认知中的技术大佬们相距甚远。
而墨家在传承方面纪律严明,在赵维桢看来,跟像是武侠小说中的修行门派,自己掌握的手艺绝对不能随便外传,能保密就保密。
连原身都没记忆,赵维桢更不知道从哪儿找起了。
“要寻墨家,是不是得先找钜子。”赵维桢犹疑不定:“可是我不知道该去哪儿找。”
嬴政怅然“哦”了一声。
但了解之余,他又看向赵维桢,见她脸上分明写着遗憾之色。
“夫人觉得墨家很有用?”嬴政问。
赵维桢抿紧嘴角。
如今来了邯郸,她可不敢再满嘴跑火车了!赵维桢先是瞥了一眼四周,见大家人来人往,没人往石磨边上凑,这才放下心来。
“先不提他们的治国主张。”
赵维桢又是拍了一下石磨:“既是墨家研究出了齿轮,那随便找个门生,和他合计合计,说不得就能做出来水磨。”
水磨还只是一个方面,她还惦记着与水磨一同出现的水排呢!那东西可以用来冶金,比水磨的实用性要大得多。
“能做出方便使用的工具,怎能说没用?”她总结道。
说到这儿,嬴政也明白了。
早在邯郸时,小小的嬴政就在考虑一个问题。
维桢夫人为他简单讲述了诸子百家的学说,她好似什么都懂,提及哪家都能滔滔不绝分析一番。可她却好似哪家也不深入,只了解一个大概,未曾做过细致了解。嬴政暗地思索,觉得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维桢夫人不支持任何一家学说。
只是因为秦国为商鞅变法之后,严格按照《秦律》治国,所以维桢夫人为他认认真真地学习《商君书》与《秦律》,据说连带着《法经》和韩非的论著也看了不少。
她学会了,来教自己,但偶尔言谈之间,维桢夫人好似并不完全认同《秦律》中的内容。
“夫人。”
嬴政压低声音:“你认为,究竟是哪家学说最为有用?”
赵维桢讶然看向嬴政。
她当然明白小嬴政是什么意思。
然而若是她说了,小嬴政会认同么?
赵维桢略一思忖,觉得他能问出这个问题,就已经是经由深思熟虑之后的结果。
按照嬴政谨慎警惕的性格,仅仅是察觉出赵维桢不是真正的法家拥护者,是不会大大咧咧问出口的。
“我啊,没那么有主意,也没什么野心。”
赵维桢摆出笑容,故意用很轻快的语气调侃道:“诸子百家,各位策士,为的是宣传自己的学说。求得国君认可,或为心中抱负,或为扬名立万,总归是有个追求的。可我看来,学说这东西,有用就行。”
嬴政侧头,耐心听她说下去。
“《秦律》规定人家国生活,所以有用。儒门讲经世济民,仁爱世人,给大家树立一个高尚的道德目标,不也是很有作用?同样的,墨家研究出这些稀罕物事,不是更能改善世事?”
一提起来赵维桢的真正想法,她就忍不住了。
这些话,自从来到这个年代,赵维桢一个现代人,不知道憋了多久。
“我觉得,能万全的不是某家某人的学说,也不是某个持有学说的大家。”赵维桢总结道:“最万全的,则是把百家学说整合起来,好的东西留下,坏的东西丢掉,和政公子喜欢的七巧板一样,拼出一个完整的图画。”
“一个有思想的人,也是多个物件拼起来的。怎治国的思想,就能一家面面俱到呢?”
说起后世的思路,赵维桢都不带停的:“想想看,若是儒为心,法为骨,墨道农兵阴阳家等等具为肺腑皮肉,这样的学说,不就完整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