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子楚见状,看向吕不韦。
“先生还不出来受封?”他道。
待到此时,吕不韦才走出来,深深朝着秦王子楚一拜。
“谢王上。”
一拜之后,宦官就将相印送到了面前。
有那么一刻,赵维桢确实在吕不韦那张清隽出尘的面孔中,寻觅到了几分明晰的喜色。
但那迅速一闪而过。
吕不韦接过相印后,便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秦王子楚又道:“既是不韦先生为一国之相,恐不再有时间去指点太子功课。论议夫人孟隗护太子回国有功。她在齐、在秦有办学经验,寡人愿任命孟隗夫人为太子太傅,领教导太子之之责。”
话音落地,连赵维桢都是微微惊讶了一下。
这么快?!
她抬头看向王座上的秦王子楚。
任命吕不韦就够有争议的了,赵维桢本以为任命太傅会往后稍稍。没想到秦王竟然放在一起提了出来。
赵维桢还没说话,秦王身后的太后缓慢地清了清嗓子。
“孟隗夫人本就一直在照顾指点太子政,如此任命,倒也无可厚非。”华阳太后冷淡地说:“然而自古以来,这周王朝就没有出现过夫妇同朝为臣的先例。王上如此抉择,还请三思。”
来了来了,又是“没先例”。
若非在朝堂之上,赵维桢真的很想送华阳太后一个白眼。
自打之前撅过华阳太后一次之后,赵维桢和她的关系就急转直下。如今太后亲自出言反对,可见是对赵维桢多么耿耿于怀。
话说得亮堂,但多少有点私人恩怨在里面。
这样……
赵维桢倒是明白秦王子楚的套路了。
若是先任命吕不韦,再拖上一段时间任命赵维桢,那肯定是要任命一次讨论一次,或者再多来上几次朝堂吵架,各方势力拉扯个半天,也不一定能正式定下职责。
但现在秦王一气儿提了,讨论得好,两个人都能如愿以偿,讨论得不好,群臣碍于吕不韦和赵维桢的面子,也得退让一番,留下一个位置给夫妇二人。
吕不韦事先没说过,这恐怕是秦王自己的想法。
子楚这个人……
赵维桢心中暗道好笑:真是什么样的国君配什么样的丞相,如此套路,倒是和吕不韦惯用的伎俩如出一辙。
她迅速在心中整理好思路,然而赵维桢还没来得及站出来反驳,向来在朝堂上低调沉默的吕不韦,率先一步,站出列来。
“太后所言即是,放眼列国,确无夫妇同朝为臣的先例。”
吕不韦言语恭敬,只听前半段话,仿佛是在认同太后。可说到最后,他语气平静,话锋却是一转:“然而无先例,却并非于礼不合、于法不容,而是因为除却孟隗,尚无第二名女子正式入朝为臣。”
说完,他抬头看向华阳太后。
“敢问太后,这中原各国,可否有兄弟、父子同朝为臣的先例?”吕不韦问。
华阳太后猛然一顿。
她知道自己出言,肯定会遭到反驳,但是没想到反驳的竟然会是吕不韦本人!
好个吕不韦,若非是她扶持,一介贱商,怎会有如此地位?
在朝堂上针锋相对,华阳太后当即就来了火气。
“相国这是才嘲讽我不读史、不懂政不成?”她尖锐道。
“并非。”
再大的火气、再诛心的质问,朝着吕不韦直接刺过来,也为他谦逊平和的姿态而化解。
吕不韦似是抱歉般向太后行礼,而后挺直身板,认真说道:“既然父子、兄弟同朝为臣的事情屡见不鲜,夫妇有何不可?至少我与孟隗不同姓、非血亲,要论关系,夫妇反而还要远一些——比太后与阳泉君可要远得多。”
阳泉君闻言,难以置信地看向吕不韦。
这人得势也就罢了,还蹬鼻子上脸起来了。阳泉君与吕不韦相识数年,还是第一次见到吕不韦如此咄咄逼人的一面。
“再者。”
吕不韦又道:“孟隗本就为太子政的先生,已教导太子多年。太后若是觉得不妥,是觉得有比孟隗更合适的人选么?若无人选,又为何出言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