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大秦相国夫人——红姜花
时间:2022-03-22 09:12:26

  信陵君主张助赵,魏王迟疑不定,危急时刻正是信陵君设计偷出魏王的兵符,顺利解除邯郸之围。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窃符救赵”典故出处。

  要不是信陵君偷兵符出征,恐怕秦国早在昭王时期就吞并了赵国。

  如此一举,可谓是大大延缓了秦吞并六国的步伐。

  只是信陵君于赵国有恩,可他偷魏王的兵符仍然是犯了大忌。魏王本就忌惮自己这位弟弟名声好、门客多,颇有功高盖主之势,信陵君偷了兵符后,自觉会受到魏王责怪,索性留在了赵国。

  之后数十年信陵君都客居在邯郸,直至不久前才因魏国危机而回到大梁。

  赵维桢早在邯郸时,曾经遥遥见过信陵君几面,称不上认识。

  那时她对信陵君的印象就是,他虽客居邯郸,但府上门客络绎不绝,比平原君还有场面。

  他在邯郸都这样,在大梁呢?

  随后的万两黄金并非赵维桢的手笔,而是由李斯建议,少年嬴政批准的拨款。

  此为定下的离间方案之一。

  战国四公子,如今只剩下了春申君和信陵君二人,偏偏二人都算是反秦急先锋。

  春申君还好,楚王完嗣子之争,加上几年的谣言攻势,他自身自顾不暇。信陵君为魏王请回大梁,肯定是为了防备秦国。

  这人还是有点本事的,所以赵维桢选择亲自执行离间之计。

  今日她一进大梁,直奔信陵君府上拜访,以厚礼相赠,上万两黄金都不带眨眼的,却没有魏王的份。

  信陵君见不见她,无所谓,反正消息势必会传到魏王耳朵里。

  亲弟弟比他这一国之君更有威望、在秦使眼中更值得贿赂,具体为什么,让魏王自己想去吧。

  “那……”

  魏兴再次发问:“夫人还要去见魏王吗?”

  赵维桢摇了摇头:“我为秦使,魏王不召见,没有主动去见的道理。”

  何况这么晾着,才能显出轻慢魏王、重视信陵君的姿态来。

  如今秦国打魏国跟打孙子一样,该是你魏王供着她才是,赵维桢没在怕的。

  “你是魏人。”

  赵维桢甚至饶有兴趣地开口:“不如带我往大梁逛逛,我看看这商贾如云的国都究竟与咸阳、邯郸有甚不同。”

  “是。”

  魏兴也是许久没回家了,他高高兴兴应下:“夫人也该是散散心,与主人不睦,也不是什么大事。”

  赵维桢:“……”

  她横了魏兴一眼:“你好忠心啊,魏兴。跑出这么远了,还惦记着帮你主人说话呢?”

  被刺了一通,魏兴也不退缩。

  他见赵维桢没有责怪之意,悻悻摸了摸鼻梁,坚持道:“夫人,当年主人把我留在邯郸,意思就是要我与夫人共进退。没夫人我早不知道死哪儿去了,今日出言,也只是希望不要过分介怀。”

  言下之意即是,现在叫魏兴在吕不韦和赵维桢之间二选一,他选择为赵维桢做事。

  既是劝诫,也是投诚。

  赵维桢心下了然。

  明明是兄弟俩,但赵维桢就是觉得魏兴的情商比魏盛高多了。

  “我没和吕不韦吵架。”她说:“也没生气。”

  从咸阳到大梁,马车摇摇晃晃一个月,倒是把赵维桢晃明白了些。

  吕不韦突然发神经,说什么要真情,仔细想来,关键就在于他所言的“信任”上。

  华阳太后还在朝中时,二人有共同的敌人,同进同退、宛如一体。那时的赵维桢和吕不韦的利益追求完全一致,所以他能将外面的传言、二人之间的生疏悉数按下不提。

  但秦王政即位后,赵维桢和吕不韦不可再做明面上的同盟。

  他是要舍去一部分利益的。

  恰好李牧将军来使与提拔李斯两件事撞到一处,明晃晃的区别对待摆在眼前,吕不韦不得不选择正视。

  那夜也许他为真情流露,但如今想来,难免会觉得他是故意将人皮之下的怪物放了出来。

  激烈地情绪化让赵维桢无法以理智相对,因而他的诉求一清二楚。

  关键是,他要真情与信任。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