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大秦相国夫人——红姜花
时间:2022-03-22 09:12:26

  赵维桢莞尔:“我可以看看吗?”

  嬴政一顿:“那寡人先与夫人说好,公子非的话可不太好听。”

  说完,他把手中的纸张转交给赵维桢。

  赵维桢拿来迅速扫了一眼,大概就明白了嬴政的意思。

  这韩非……

  她对着文章失笑出声:撰文说她和吕不韦不是呢。

  不得不说,韩非的文笔是真的好。他并没有阴阳怪气,也没有含沙射影。整篇文章只是单纯叙述中()央()集()权的必要性,并且在国君的“术”与“势”方面强调了王权的价值。

  直到文章最后,他才展开了自己的意见:韩非认为吕不韦和赵维桢的存在确实影响了国君集()权。

  文章中还点明特别是赵维桢:幸而夏阳君为人坦荡正直,为秦不为私。否则的话她与秦王为师生为恩人,关系走得太近,会影响秦王的判断,进而影响王权的施展。

  客观来讲,韩非说得没错。

  “倒也算是鞭辟入里。”赵维桢一本正经地评价道:“公子非确实有才华在的。”

  “夫人认同他?”嬴政问。

  “若非王上认同。”赵维桢侧了侧头:“公子非一言,也够判个离间罪名,叫王上发兵灭韩了,哪儿还用得着等刺客行刺?”

  嬴政:“……”

  少年国君没想到,自家夫人还能这么绕回来。

  赵维桢当然不生气。

  别说,他这么上书倒是真的遂了吕不韦得愿——他展示出保韩非的意愿,就是为了给赵维桢在朝堂上找麻烦。

  当今的秦廷,怕是也就只有公子非敢撰文说夏阳君的不是了。

  韩非这人也挺有意思的,赵维桢哭笑不得地想。你说他是离间吧,可他说的是实话。

  这是赵维桢不稀罕那些个爵位,也不稀罕什么一人之下的权力。若她稀罕呢?

  要她是第二个吕不韦,年轻的秦王就要面对比历史上更艰难的开局。

  要她是第二个李斯、赵高,日后的麻烦也不会少到哪里去。

  韩非上书,算是一针见血,说中了秦廷的要害。

  但韩非也是实打实地挑拨离间。天底下谁不知道秦王和夏阳君关系好啊?你在这儿给人找不自在呢。

  不过,眼下他的一篇文章,倒是给了赵维桢继续劝说的由头。

  赵维桢平静道:“若不是我与相国遭遇了刺客,而是李斯,是公子非自己,或者其他朝臣,王上会如何作想?”

  嬴政微微蹙眉:“李斯、公子非,眼下同为秦臣,行刺他们,也是打秦国的脸面,不是不可出兵灭韩。”

  赵维桢:“话是这么说,可王上未必会如此生气。”

  嬴政当即怔了怔。

  赵维桢放缓语气:“公子非说的确实没错:正因我与相国同王上亲近,王上才会大动肝火。秦国是秦王的国,秦国之怒为秦王之怒,倒也没什么。只是个人与个人的仇怨,你打我一巴掌,我打回去就是,可国与国就没这么简单了。”

  这番劝诫发自真心。

  抛开局势、战事不讲,单从赵维桢个人来看,她也不想因此发动战争。

  为了她和吕不韦屠城灭国?算了吧,这债今后要背几千年的!

  “就让恩怨停留在个人与个人,不再上升。”赵维桢说:“王上以为如何?”

  “眼下廉颇将军告老,是个好机会。”

  吕不韦趁热打铁:“此次不止战,就再无停下的可能。王上,既秦国正推广秦篆,统一度量衡、传播纸张。不如以此为依托徐徐而图之,何苦落暴秦口实啊!”

  嬴政长舒了口气。

  少年人到底是冷静了下来,他深深地看向吕不韦。

  “仲父为人、行事,向来无所不用及。”嬴政不见喜怒:“哪怕是自己受伤,也要用来劝诫寡人。我若回绝,实是违背了做人的本分。人都不是,谈何治国?”

  吕不韦一顿,似玩笑、似惊讶:“王上,这可是儒家的说法。”

  嬴政冷哼一声。

  “那些个儒生,寡人看不上。”他冷冰冰道:“但夫人说过,管他什么家,有用即可。”

  说完他的视线落在吕不韦的右手上。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