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大秦相国夫人——红姜花
时间:2022-03-22 09:12:26

  前脚放走燕丹,后脚发兵,难免会让人想到,也许是燕丹在咸阳做了什么不妥当的事而激怒了秦王政。

  如此,燕丹回国,有那么一位目光短浅的父王,难保他不会有性命之忧。

  “王上。”

  赵维桢委婉提及道:“如今六国,除却齐楚,一则遥远,二则有余力,余下二国,其实先打谁都是一样的。”

  嬴政转过头来。

  他一双凤眼中的情绪迅速沉淀,笑意消散不见,余下的只有冷锐的坚定与平静。

  “他会恨寡人。”

  不用多说,赵维桢也知道这句话中的“他”指的是燕丹。

  嬴政的面孔中不见喜怒:“夫人说得对,他一辈子意气用事,讲究一个‘义’。说不得还要为这个所谓的‘义’做出冒进之事。丹不可留,既是如此,早恨也是恨,晚恨也是恨,那不如让他早日看明白。”

  赵维桢无声地阖了阖眼。

  面前的青年,从小敏锐且聪颖,看人之时尤其。嬴政太懂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了,因而他能信任赵维桢,也正因如此,仅与燕丹重逢后交谈几句话就明白对方处在怎样的境地之中。

  多说无益,他已经做出抉择了。

  “臣明白了。”

  赵维桢抬手,缓缓行礼:“既是国君坚持,为臣者没有不从的道理。王上欲攻燕,臣与相国定会倾力支持,说服朝臣。”

 

 

139章 一三四

  134

  公元前238年末,秦王下令发兵攻燕。

  拿到军令的王翦将军,直接从邯郸挥师抵达燕国边境。

  秦军的铁蹄隆隆出动之时,来自南方的消息也抵达了咸阳。

  吕不韦来到后院时,赵维桢正在树阴之下备课。

  天气刚好,她就将长案与书卷统统搬到了院子里。赵维桢面前摊开了五六张纸,更遑论搁置在长案一角还没来得及翻阅的内容。

  这架势,说是把小半个书房搬过来也不为过。

  吕不韦上前,往长案上一瞥:“新的蒙书?”

  赵维桢点头,将手中的文章递给吕不韦。

  后者正襟落座,拿过来定睛一瞧:“李卿的手笔。”

  “他字好。”赵维桢理所当然开口,还不忘记往长案边示意:“这里还有赵高和胡毋敬的手笔。”

  在历史上李斯、赵高与胡毋敬,受秦王命,做《仓颉篇》、《爱历篇》以及《博学篇》三作蒙书,包含识字、律法与基础知识等等方面内容,为秦国官方的蒙学书籍。

  这位胡毋敬还是赵高推荐的。

  别的不说,这三尊大神的字是一顶一的漂亮,用来作官方蒙书的书写典范再合适不过。

  “不韦觉得,有《三字经》与《千字文》作蒙学识字足以。”不韦扫了一眼李斯的作品,而后出言:“编写新的蒙书,从中作补充即可,何故全部推翻写新的?”

  “我可没全部推翻,这只是语文课的内容。”

  赵维桢一本正经地从长案一角抽出崭新的书卷:“命赵高整理的。”

  吕不韦翻开来一看,是密密麻麻如同蝌蚪一般的陌生文字。

  “此曰数字。”

  赵维桢解释:“拿来作算术也好、记账也罢,速度比小篆快了不知道多少。秦央他们那批工匠已经开始先行使用了,工匠们都说再做计算时,要方便太多呢。这些可放在数学课上配合着算盘教。”

  吕不韦顿了顿。

  先秦时代的人自然不明白什么是数字,也不懂赵维桢口中的“算盘”是什么——这可是东汉时期才出现记载的计算工具。

  但从邯郸起,赵维桢就没少捣鼓新鲜玩意,拿出来后还一个比一个有用,吕不韦早就见怪不怪了。

  “维桢说语文,是指言语、文字,不韦懂得。那这数学又指什么?”吕不韦问:“可是算术之学?”

  赵维桢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

  “算术、图形以及历法等等,但凡与一二三四五相关的都在内。”赵维桢说着,又示意吕不韦往那一摞书本方向看:“不止是语文和数学,还有自然科学、道德健康,以及音乐美术和体育舞蹈。”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