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回应坦坦荡荡。赵维桢不免心中感慨:即使眼下的李牧还年轻,但这份磊落的做派和认真却谦逊的性格,也足以看得出未来的英雄气概。
“小将军说的有理。”
赵维桢笑着继续问:“那即使王上把你发配到边关苦寒之地,小将军也无怨无悔?”
这话听起来简直像是在诅咒李牧仕途不顺。然而李牧却不生气,反而一张黑皮上流露出几分好奇的神情。
他星眸转过来:“请夫人指教。”
挖人墙角这回事,赵维桢也是第一次做。
但她读过史书,大抵明白套路:无非是说这国好、说那国不好,“踩一捧一”的同时,还得站在对方角度分析个人利弊。
她的思绪在肚子里转了一圈,便有了大概。
“韩、赵、魏三家分晋后,赵国位置最北,这就意味着,赵国要比其他几国多一位敌人——那就是匈奴。”赵维桢一开口就停不下来:“所以赵国不仅要抵御秦国,还要抵御匈奴。”
那要说秦国和赵国比,秦国的优势可是数都数不清。
赵维桢继续道:“对秦,眼下有廉颇老将军,有扈辄、司马尚以及其他将领,小将军虽朝气蓬勃,但依旧年轻。想要出头,实属不易。”
李牧恍然:“所以,若牧欲出头,就得去打匈奴。”
赵维桢颔首:“确实。只是北地苦寒、匈奴狡猾。这几代人都没有把他们彻底打退,若想出头,谈何容易?”
李牧不语。
见他沉默了,赵维桢心底燃起希望:是不是有戏?
然而赵维桢刚这么想,李牧就笑了起来。
少年郎认真回复:“谢夫人提点。但牧觉得,文臣死谏、武士死战,只要死在沙场,即使是对抗匈奴,那也是保家卫国,值得。”
赵维桢:“……”
但你最后没死在沙场上啊!
她承认自己是有私心。赵维桢无疑站在秦国那边,她自然希望小嬴政手下能用的将领能成多多益善。
但与此同时,赵维桢也是真的不想看到眼前的少年走向既定的历史轨迹。
这么好的一个人,正直、英气,一生英雄,六国忌惮,几乎是镇国的大将军,最后却死于小人谗言。
谁不会愤恨?
谁不会可惜?
谁在一切还未发生之时碰见他,不会考虑可否出手干涉,能改变他注定死亡的悲剧?
越是这么想,赵维桢越是心情复杂。
根据历史记载,李牧之死,完全是秦国势力一手酿成的。
王翦请示秦王,派人重金贿赂郭开,请郭开散布谣言,说李牧准备反赵投秦,从而使得未来的赵王处死李牧。
到那个时候,别说赵维桢已是李牧的敌人,假设王翦不派人贿赂郭开散布谣言,她也许会亲自去做。
所以现在……
赵维桢深深吸了口气。
李牧平静地看着她。
少年郎心性通透,他也许不知道赵维桢究竟想说什么,但看她复杂又为难的神情,主动开口:“孟隗夫人,你虽……算是秦妇,但我一见你,就觉得投缘,若有话要嘱咐给牧,请直言,牧不会介怀的。”
他都这么说了,赵维桢也不客气。
“实话说了吧,小将军。”
赵维桢抬眼看向李牧:“赵国扶不起来的。”
李牧侧头:“夫人教我。”
赵维桢:“长平之战后,蔺相如西去。如今赵国,完全依靠平原君与廉颇老将军支撑。可他们两个也上了年纪,老了!若是二人百年之后,赵国该怎么办?当今赵王,是个打输了就要杀质子泄愤的人,他会愿意寻觅贤臣良相么?”
虽然历史上都说,赵偃、赵迁是赵国两大昏君,在郭开的谗言下使得赵国灭亡。
但赵维桢对当今的赵孝成王的评价也没高到哪儿去。
要不是他把廉颇换成赵括,会有长平之战的惨剧吗?只不过眼下还有平原君支撑,他没昏聩到底线就是了。
“再说下一代公子们。”赵维桢一字一句分析道:“太子春平侯,为人刚直、不懂变通。我实话告诉你,小将军,到我手的消息里,已经有不少说他在咸阳树敌众多,连本国使臣都得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