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桂芬护犊子,当场就甩了脸子,跟那家女人三五天没说话。
苏蔚兰不行,毕竟是小辈,得维持脸面。
田馨给苏蔚兰递了一根冰棍,刚买回来的:“妈说得对,胡同是非多,愿意讲说就讲说,没几天高考成绩出来,谁考什么成绩,一目了然。”
苏蔚兰叉叉腰,等着吧,嫂子肯定比小雪考得好。
赵桂芬买了二斤牛肉,排了好几个小时的队才买到,今天炖牛肉吃。
田馨顺利从西湾村回来,赵桂芬担心受怕的心总算搁回肚子里。
说起田馨的娘家人,赵桂芬也觉得遗憾,田馨亲妈照片她看了,漂亮好看,田馨的长相随了她妈。
赵桂芬怕田馨难受,这几天喊她回来玩,换着花样做吃的。
下午,赵桂芬去街尾邻居那借鞋样,苏蔚秋年岁不大,对吃穿不讲究,给啥穿啥,赵桂芬打算给儿子做两双鞋穿,买布头便宜,比买成鞋省下不少钱。
一掀门帘,王大妈跟小雪妈都在。
王大妈跟她一向不睦,上回老二一家来闹,王大妈看热闹没少瞎掺和,这事一直搁着在赵桂芬心里。
王大妈冷哼着,唤了赵桂芬一声,她这么低头,不为别的,苏蔚冬有出息,调去首都了,这可是他们胡同头一份的好工作,万一以后有事求他呢,还得勉强跟苏家混个囫囵面儿。
炕稍的瓜子篓里,王大妈吐了不少皮,她问道:“桂芬哪,听说你儿媳妇志愿最后还是填了首都的学校?”
“嗯。”赵桂芬不冷不淡的回道。
王大妈跟小雪妈对视一眼,两人眼中满是不屑。
“首都学校分高,难考,田馨想跟蔚冬团聚也正常,但这不是瞎闹吗?她才插了半年班,你当婆婆的咋不劝?”
“人家自己拿主意,我干啥多管闲事讨嫌,你又怎么知道她考不上?”
能考上?
王大妈心里说,要是能考上,她把头拧下来。
一个初中文化的回城知青,半年考首都大学?她咋不报清大呢。
王大妈慢悠悠道:“今年咱们胡同三个高考生,胡同的邻居都在讨论,谁能考上大学,我觉得小雪行,那孩子打小就聪明,学习也扎实,就是太谦虚了,分不敢往高里估,不像别人那么吹牛皮。”
这明嘲暗讽的,就差点名道姓说她家田馨吹牛了。
赵桂芬嘲讽道:“你几个儿子连小学都没念完吧,上学那会儿,咱们胡同的郑老师教数学,当时咋说的来着?对,说你儿子榆木脑袋不开窍。就你家这个文化水平,就别讲说别人了。”
王大妈脸色垮下来,她家孩子确实不如苏家的,脑子笨,不灵光,胎里带的她也没辙,上学那会也打了骂了,没一个成才。
赵桂芬又说:“小雪是学习好,人家父母教的好,没好父母咋有好学生?”
这一夸一贬之下,小雪妈也没了脾气:“嗨,我看田馨行,最起码能考上省里的大专,能考大学就是有出息。”
小雪妈也是来借鞋样子的,她拿走两双,拍拍手上的瓜子屑:“桂芬姐,要是田馨以后有啥不会的题,就来问小雪,咱们一个胡同住着,别客气。”
小雪妈似乎笃定闺女能考上大学,春风满面,不太瞧得上人。
赵桂芬也没争辩,今天她问田馨了,田馨跟她透了底儿,她估的这个分,只高不低。
鞋样子有点大,赵桂芬拿手比划比划,回去还得自己改改,苏蔚秋脚上那双鞋鞋底断了面,得抓紧做完。
回到家,苏蔚兰和田馨凑在一起织手套。
“毛线哪来的?”
苏蔚兰笑嘻嘻:“刚才我嫂子带我去供销社买的,赶上便宜,一点也不贵,我嫂子让我教她织手套,给我哥织。”
儿子儿媳妇感情好,赵桂芬这个当婆婆的比谁都高兴:“行,你俩织毛衣,我去给蔚秋纳鞋底子。”
苏蔚兰托着腮,望着认真的田馨:“嫂子,我哥那个人挺无趣的,你喜欢他啥啊。”
田馨一怔,随即道:“他哪都挺好的。”
苏蔚兰:“……”
还是织手套吧。
田馨去了一趟学校。
在田馨插班这段时间,班主任章老师对她十分照顾,田馨想给章老师送点东西。
以前顾忌着没毕业,怕别人说闲话,现在不用担心。
高考完,高三的老师们也没有放假,依然在学校办公,学校有几位老师还被抽调去了阅卷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