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们的欢庆是最雀跃的,不过相对来说,农户的报纸购买量是最小的。
因为经常一个人买了,整个村子里信息共享,所以不需要再买第二份了。
要说买得最多的,可要数科举学子。
一听说报纸上有曾经出题官讲解的破题策略,没有人逃得过这个诱惑。
报纸几乎是人手一份。
每人一拿到报纸,第一眼就直接去找自己想要的东西。
然后细细研读,一遍两遍三遍,好像每一遍都能读出新的东西。
在书院中,在省学中,在各种私塾中,全是谈论关闭报纸问题的声音。
“原来是这样破题,我之前听人说过这道题的时候,总觉得有些怪怪的。”
“这样一看,当年我那次落榜,肯定是因为对题目理解出问题了。”
“这上面的破题思路真的好圆满,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若是做官也能这样面面俱到,肯定也能事无巨细,是个明察秋毫的好官。”
原本因为城静枫登基,加上要处理蝗虫饥荒和旱灾,所以取消了一年的科举,大家心里都有些忐忑。
不过看到这一篇文章之后,心中的忐忑消失了不少。
同时对能做这样一个盛世的官,期待感更足了。
都说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相比昏君而言,自然是这样的盛世明主,更值得他们效忠追随。
报纸上的好几大板块,吸引了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购买。
第一次报纸的售卖,在短短一个时辰之内就全部买空了。
在完全没有提前宣传的情况下,全凭借人物的权威性,还有内容的独特性才做到这样好的成绩。
在相对较为贫瘠的时代,人们闲暇时的娱乐其实不多,所以不少流言传得飞快。
报纸这样一个新鲜事物,就像是惊雷一般,一下子闯进了大多数人贫瘠的生活。
顿时引起了轩然大波。
几乎是全天下都在讨论报纸上的内容。
争吵最为激烈的就属工业板块中的年度盘点,到底哪个设计最优秀?
报纸上的文章不像是在辩证哪个更优秀,反而倒是更像在展示每个设计的优点。
到了百姓这里,每个人的立场不同,喜欢和欣赏的东西自然也是不同的。
你喜欢水车,我喜欢水泥,他喜欢蒸汽机,每个人都有自己最喜欢的。
几乎在每个角落,都能看见争执的身影,各执一词,争得面红耳赤。
偏偏双方说辞也都很有道理,让人无法反驳,甚至一开始想要劝架的人,也会莫名的加入争执。
各行各业,上至老人,下至小孩,无论男女老幼,即使不识字的,也在听过报纸上的内容之后,加入了讨论中。
研究其实技术的学子们,在讨论中收获了他人对这些东西的理解。使用者们在激烈的讨论中,发现了不少更加巧妙的用法。
比如被拿出来说服众人的分流管,可以将送到近处的水,直接分流各家各户,几乎是一瞬间就让人感觉心悦诚服,飞快的在各个水车附近的家庭流通,小股分流,引水入户。
各种讨论的声音,刺激出了许多新的想法和灵感。
报纸的第一次发行,就像是直接掀起了一股龙卷风,肆意霸道的吹遍了整片大地,吹到了每一个人的心里。
第121章 二合一 环境治理,准备出……
报刊的第一次发行, 就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百姓们看着报刊上的数据,得知不仅自家丰收了,全天下都一起丰收了, 每家每户都有充足的粮食, 国库也被填满了, 不由得对国家更信任了。
阴霾扫去, 看向新的远方。
在各地,国家统一发行的报刊, 甚至被开发出了各种不同的用处。
比如同一个村子的人共同买一份报纸,阅读完了之后,就可以拿它当做认字的教材。
上过扫盲班的人当老师,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上扫盲班的人, 也能通过报纸认识几个字。
报纸上面的内容是关系到自己的,什么亩产多少斤,平均每家每户有多少存粮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