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怎么敢生出这样的混账心思!
想到此,康熙万分愧疚,无地自容。胤礽什么都不问,全权交给他这个汗阿玛处理。可他都做了什么?
胤礽对他如此信任,说“汗阿玛总不会让我吃亏”。
可若他轻轻放过胤禔,便是罢黜了明珠余国柱又如何?罪魁祸首不痛不痒,胤礽当真不吃亏吗?他到底将胤礽置于何地!
康熙恍惚着走出慈宁宫,苏麻喇姑颇为担心:“主子,皇上这般,不要紧吗?”
“不打紧。有梁九功跟着呢。”太皇太后一叹,“我总要戳破他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若不直击要害,他总以为胤禔与保成的那些交锋,全是孩子意气,把现今发生的这些都怪在惠妃与明珠的头上。
“再说,我虽偏疼保成,对胤禔感情淡漠,但终究都是自家子孙。若是能借此机会将胤禔的心思掰过来,对他对保成都好。”
御书房。
康熙沉默不语。他脑海中不断闪过梦中的情景。有件事,是他不曾告诉太皇太后的。在昏迷期间,他不但梦见自己与胤礽变成了汉武刘据,太宗李承乾,玄宗李瑛等人的脸,还梦到过两个模糊的场景。
第一个场景是一对父子,身着明黄服饰,父站子跪。父亲在斥责儿子,儿子哭着辩解。但他看不清父子的模样,就连父子俩的话也是断断续续,听不真切,唯有四个字极为清晰。那位父子痛骂儿子生而克母。
生而克母……
康熙捂住心口,感觉心脏又是一阵抽痛。是他和胤礽吗?不会的,怎么可能!他怎么会说胤礽生而克母!绝不可能!
第二个场景不见父亲,唯有儿子。儿子似乎是被关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他想要出去,可看守的侍卫不许。他想要硬闯,却被挡了回来。
康熙依旧看不清所有人的脸,也听不清儿子说了些什么,可他知道儿子在哭,在求,但没有侍卫理会。这些侍卫甚至敢同他动手,将他强行押回去,更甚至,他们敢用佩刀指着他。
康熙将心口捂得更紧了。即便他不认为自己会这么做,更不认为这些场景跟他与胤礽有什么关系。但他自醒来便心生一股不安的情绪。今日与太皇太后一番言语,这股不安越发严重。
太皇太后今日之言明显偏向保成,偏的坦坦荡荡,未加掩饰。可即便如此,他也不得不承认,这些话,句句在理,点明关键,让他不得不慎重审视胤禔与胤礽的问题。
半晌后,康熙放下心口的手,深吸了一口气,目光如炬,他张嘴吩咐梁九功:“传大阿哥!”
……
毓庆宫。
小柱子匆匆进内禀报:“太子殿下,乾清宫那边传来消息,皇上召见大阿哥,斥责他心怀不轨,不孝不悌。听闻里头大阿哥痛哭流涕认错求饶,皇上都未心软,现命大阿哥在乾清宫门前跪着。”
跪在乾清宫门前?人来人往,谁都瞧得见。啧,这不只是惩罚,还是打脸了啊!
太皇太后虽让他罚跪,可好歹是在殿内呢。
尤其是“心怀不轨,不孝不悌”八个字,可谓诛心。再一联想此前刚罢免的明珠余国柱之事,此举几乎等同直接言明是胤禔心存不满,让人弹劾太子,意在储君,不敬太子。
更重要的是,乾清宫内发生的一切,外头听到胤禔哭求也就罢了,怎么还能听到康熙骂了什么?摆明了是康熙故意让人传出来的。
此举就是为了告诉所有人,太子地位稳固,不论谁都动摇不了。有异心的,有一个算一个,都没好果子吃。此事一出,那些关于“太子气晕皇上”的猜测也就不攻自破了。
再看胤禔,亲儿子尚且如此,外人有几个胆子敢顶风作案?
康熙这番惩处手段,虽于胤禔身体上伤害不大,但脸面名誉可谓丢尽了。今日之后,便是胤禔野心再大,恐怕也没人会再上他的船。
往后皇上跟太子会不会父子生隙,众人不知道。但众人知道,有了在乾清宫门前罚跪之事,又有皇上亲口说的“心怀不轨,不孝不悌”的结论。就算日后储君之位生变,也与这位大阿哥无缘了。
康熙这一招等于釜底抽薪,从根本上掐断了胤禔的妄念。
胤礽眨眨眼,嗯了一声,表示知道了。
小柱子疑惑:“殿下不去看看?”
“孤去做什么?”
小柱子:……大阿哥遭斥,就算装装样子,也该去表现一下兄弟情义吧?
胤礽轻笑:“有些时候是要装装样子,可有些时候,倒也不必太委屈自己。再说,孤便是去了,要怎么做?求情?呵!他针对孤,孤还得给他求情?孤可没这么圣父!而孤若不求情,难道去落井下石吗?行了,你下去吧。”
胤礽不去,胤祉与胤禛更不会去。胤祺跟着太后,素来是不管事的。下头的弟弟们一个比一个小。各宫娘娘更是见风使舵,察言观色的好手。康熙“心怀不轨,不孝不悌”的斥责用词多重啊,一个个思量过后,全盯着毓庆宫。毓庆宫不动,谁也不动。
于是除惠妃急急赶过去求情,反被康熙痛骂,强制送了回去外,后宫诸人,没一个出面。
胤礽莫名想到上辈子史书上的太子,隐隐有几分兔死狐悲之感。
胤禔足足跪了两个时辰,康熙才终于松口,胤禔得以被奴才架着扶回东五所。
可转头康熙又传下话来,令大阿哥卸去朝堂所有职务,遣回尚书房读书。既然如此不孝不悌,枉顾君臣,心怀不轨,可见是书没读好,那就继续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