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塑料夫妻——川不辞盈
时间:2022-04-25 09:04:14

  余书年盯着张雪梅,“张雪梅同志,这是第一次,我不希望还有第二回 ,下一回就不仅仅是口头批评了。你自己好好想想。”

  “不过,我这里另外一封信是表扬信。”余书年话锋一转。

  “林青禾同志在劳动节那期去泉城军区采访的任务中,答应给几个家里偏远信件不方便送达的劳动标兵送信。

  月初,她主动申请去那几个战士的家乡。不仅给那几个军嫂送了家书,还以军报的名义给每家留下了20块钱。回来后写的那篇报道相信在座的各位都看到过。

  我今天不谈她那篇报道写得怎么样。我只说三个字,同理心。

  从她五一去泉城采访过去一个多月了,泉城军区那边那几个战士收到了家里的电话。信里,泉城军区的团长动情地转告,他们中有两年没听到家人声音的,也有孩子一生下来第一次听到被喊爸爸的。

  当然我不是主张同志们都要给采访对象留钱。只是希望你们对采访对象都能多一点同理心,多站在她们的角度思考。

  这事难不?

  不难!可为什么做的人这么少?

  我相信咱们同志的文笔都没问题,要不然你也不可能还留在这里。但是,同志们除了能写。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有一颗同理心。我们是谁?低头看看你们位置上的标签。军报,就是要以军为本,以军人、军部为先。没有军人哪来的军部。

  我知道一直以来都有人对我把林青禾同志聘进来颇有微词。但正是她这颗细腻又有温度的同理心打动了我。她能站在采访对象的角度思考,能替他们发出真正来自心底的声音。

  今天说得有些多了,只是希望同志们都好好想想同理心这三个字。最后,让我们给林青禾同志鼓鼓掌。”

  余书年说完这些话就走了。

  张丽红则拿了个信封过来,“这是你垫付的生活费。泉城军区那边补给你的。”

  林青禾收下了。

  “距离建党节还有小半个月,咱们接下来工作的重心也要变一变了。方卫国你们三个刚回来的整理此行所有照片和采访稿。沈一鸣你和谢荷去整理党史。林青禾你则是去汇演那边负责军嫂节目的采访。还有……”

  张丽红有条不紊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又挨个叫人进办公室里沟通。

  落轮到青禾的时候,张丽红说,“你这次这件好人好事,咱内部领导和军区领导都高度重视。你知道为的什么?”

  林青禾摇摇头,她做这事的时候真的没想太多。她自己除了工作能挣钱,平时还有些稿费。所有觉得同为军嫂,能帮就帮。

  “这往小了说,是能影响部队后勤补助。往大了说,那就是增强部队凝聚力,让咱们的战士们能够无后顾之忧放心冲在前头!

  刚好55周年汇演也即将来临,到时候会有好几个军嫂的节目。你出报道,配合她们的表演。汇演结束再写一篇后续报道,咱们加大宣传!

  青禾,这对你来说也是一个机会。我和余总编都很看好你。

  好了,你出去吧,顺便帮我把胡胜男叫进来。”

  “好,谢谢张主任。”

  ……

  这半个月夫妻两个又是忙地晕头转向,顾不上彼此。卢向阳是忙着写总结实战演练的报告,林青禾就更忙了她现在就连晚上的扫盲班都请假没去了。现在是连翘替她在上课。

  不过听朱红说,除了一开始有些紧张结巴之外其他都不错。上课的军嫂也都个个很包容她,鼓励她。所以现在连翘看着也算是游刃有余了。

  建党节那天,林青禾全程紧跟军嫂们的节目,一刻都没有放松。

  林青禾的第一篇报道已经在今天的军报上发行了。她这会主要跟的是挖掘节目过程中的细节,以及等会节目结束后的后续。

  她还碰上那四位军嫂。

  泉城军区这次自然也是要来京都参加汇演的,他们军区的报的军嫂节目里,就有那四位。是特意派了车从老家接过来的。

  后台人来人往的,翠红好不容易才碰上林青禾。

  “妹子,谢谢你。我们都知道了……”

  可一句话还没说完,林青禾又被人叫走了。

  林青禾只好挥了挥手,朝着她们说了句,“没啥,咱们都是军嫂。”

  谢荷和胡胜男忙完自己的事也到了后台来帮林青禾。

  可沈一鸣过来和谢荷说了几句话,她就红着脸和姐妹们说,想去台下拍照。

  林青禾和胡胜男哪里看不出来她这意思。打趣了几句,就放她去了。

  林青禾记录下了在后台忙碌的军嫂们还有来回穿梭哪里需要就去哪里的工作人员们。

  台前表演恢宏大气美轮美奂让人称赞,幕后工作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的付出也值得被看见。

  ……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