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不想翌日,人才送到,竟又逢一支千人的队伍刺杀。
如此混乱厮杀下,德妃被救,汤思瀚的人则趁乱抢走了他的家人。
而混战中,一支三连发的连弓、弩直射而来,德妃看得真切,一支箭射在李慕马上,一支箭紧随其后,她冲上来翻身掩过他,护着他一路跌滚出数丈远。
德妃没有受重伤,只是箭矢擦过她臂膀,连皮撕下,亦是让她一条手臂鲜血淋漓。她却丝毫没有感觉。只匆忙抱起地上的人,从上到下查验他的身体,甚至一手扯衣襟看外伤,一手搭脉验内伤。
“没事,没事了孩子,没伤到脏腑。”片刻,她占了灰尘的清丽面庞上,露出一点笑,却又有泪珠簌簌落下,“你外头伤哪了,这么多的血?”
她凑身看他后背,又翻着衣袖看双手臂膀,急道,“伤在哪孩子?你说话啊!”
“是您的血,您受伤了。”李慕撕了一截袍布,给她将伤口裹住止血,“我没有伤到哪。”
方才连□□的最后一支箭,尚是她抱着他跌滚之际,他挥剑隔开的。
他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受了伤和委屈,沉默寡言、默默吞声的少年。他终于成长到可以反过来保护爱他的人。
然而,在这个女子中,他却仍然还是当年那个孤寂的小皇子。
孩子-——
隔了七年时光,两千多个日夜,她见到他的这一刻,喊得是这样两个字。
回想九重深宫中自己的生母,李慕只觉命运荒唐又慈悲。
回程途中,他与德妃同车而坐。
“怪我,让汤思瀚的家人跑了,没了他们,你……”德妃如同犯了错的孩子低着头,半晌道,“我去同阿昙解释,不会让她怪你的。”
李慕看了她许久,问,“所以,你这样的心肠,这样疼爱我与阿昙,为何送我那样的信?”
“为何?”他满眼赤红,压声怒吼。
德妃这厢却不说话了,她低垂的眉眼忽而抬起,长睫沾着泪珠,却任着颤颤不肯落下,到最后她擦干眼泪道,“我不过如实所写,太子同太子妃恩爱有加,满宫里看见的不都如此吗?”
话毕,她便再未开口。
回程一路,一个字也没有,直到入了长安城内,她终于睁开双眼。
眼中带着几许迷茫和恐惧,道,“六郎,其实路有多条,不是非要一条道走到黑的。”
“你、若能君临天下,裴氏便依旧能恢复往日荣光。”
至此,李慕基本明白,逼也无用。
德妃待他自是真心,不容置疑,然他要的一个“为什么”亦注定难在她身上寻出端倪。
何必去逼一个苦心将自己养大,视自己如亲子的人!
这世间路坎坷艰难,亦无多少舒心人,且让她得一片安宁吧。
哪怕是短暂的,片刻的。
李慕请教着李济安,让他来所为何事。
李济安指指案上铜炉,示意他烹茶,李慕颔首应下。
“近来府中很忙?”李济安问。
“汤贼尚且在外,群臣不安,臣心惶恐。”李慕炙饼碾末,“故儿臣正全力抓捕。”
李济安闻言,不置可否。
片刻道,“眼下汤贼一事不是重点,重点在于大郢千秋基业,需要传承。”
李慕取火烧水毕,就要酌茶,只静静听着,未曾言语。
“你如今二十又六,你三哥又长你三岁,你们后院不盈,膝下单薄,该承担起责任,为我大郢开枝散叶。”
话至此处,李济安笑了笑,“你退了阴氏的婚,乃因不想连累她。如今身子大好,长安城的姑娘多少都盼着呢,且放眼挑一挑。”
“不急!”李慕已经烹好茶,双手捧给李济安,“且待国中安定,再论儿臣之事无妨。”
“这是什么话!如今我们大郢是失而复得,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待真正恢复到以往的繁荣安宁,也不知要多少个年头,你便不娶了吗?”
李济安尚是慈和模样,“当是先成家,再立业,祖宗的话总是有理的。”
李慕捧着茶盏饮了口。
“再则,最重要的一点,我大郢逢战乱国破而还都,总算是死里逃生,此刻若有新生之物,当是祥瑞临朝,妙不可言。”
“便是司天鉴亦是如此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