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禾不入箱, 新麦不入场。
迨及八九月,狗吠空垣墙。”[注2]
孩童们蹦蹦跳跳的唱着这些童谣, 不解其意。
老迈的长者听到后长吁短叹, 满面愁苦。
然而青壮们连愁苦叹气的时间都没有,今年的春耕已经被大雨耽误了, 再不动起来,家中怕是少说有三年揭不开锅了。
他们知道世道变得越来越差,活着都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可是他们有什么办法, 总不能真带着一家老小到山林中当个逃户吧。
衙门里的官老爷,朝廷里的大人物, 他们是不会管区区平民百姓的死活的,更遑论高高在上的官家。
官家不仅不管百姓的死活, 都这种情况了, 还下诏各地征敛奇珍异物为他炼制长生丹药。
从来就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没有活路了,不想死就只能反抗。
才收了春粮征春税,房州上庸爆发了民乱, 皆因当地县衙不顾百姓死活巧立名目强行增加了一成税,当地税收本就已经将近十税四了,再增一成税, 所有人都不用活了。
被压迫到极致的农民们再也忍受不下去了,几个领头的人振臂一呼,应者如云, 一下子就组织了几千人的队伍,手拿农具棍棒甚至是石头冲进了县衙□□了一番,且在□□的过程中不知是失手还是故意,把当地的县令杀了。
朝廷接到民乱的消息,梁帝勃然大怒,点名侍卫亲军步军司都指挥使李渐带兵平乱。
李渐不是很想去,平民乱算不得什么军功,何况朝中正查吕师查到关键词,吕师的副将已经被抓了,他这个时候去平什么民乱,吕师落马了,他却不在朝中,让马军司的彭韶捡了便宜他能后悔死。
可官家亲下命令,他不去又不行。
想了想,问:“臣斗胆,想问一句,煽动民乱的几个匪首,臣该如何处置?”
梁帝思忖片刻,说:“招安吧。将匪首招安了,让那些无知刁民不要再闹。”
“臣遵旨。”李渐行礼后退下。
是招安的话,那就方便速战速决了。
他出大内就去了步军司屯所叫文书出招安书一份,下发到房州上庸去。
招安书发出去后,李渐就幻想着乱民匪首一看到招安书就老老实实不闹了,他就不用去房州了,想得实在太美,是那种睡着都能把自己笑醒的美。
然后彭马帅就冒出来“很没有眼力见儿”地提醒他:“你还不带兵去房州,小心民乱扩大,官家发火。”
李渐便皮笑肉不笑地说:“多谢你提醒,几个无知刁民而已,不必大惊小怪。”
彭韶:“是么。呵呵。”
李渐气得磨牙。
彭韶的嘴就跟开了光似的,咒谁谁死。这头李渐还点兵准备南下,那头的民乱进一步闹大,归州、襄州、岳州等地相继因重税爆发了民乱。
朝廷一下子兵荒马乱,梁帝也不守着登仙殿要天玑子给他炼长生丹。
顺便说一句,天玑子停雨成功后,梁帝就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封了天玑子为国师,并下令在启安城北鹊仙桥旁起一座仙宫,命名为天玑宫,赏赐亦是如流水般送到登仙殿。
功名利禄一下子全都有了,天玑子长这么大还没见过这么多奇珍异宝,他已经忘了自己原本的名字,从此以后他就是天玑子,一个仙风道骨的化外方士,大梁国师。
梁帝在朝堂上肆意朝大臣们喷泄着怒火,甚至连首相吴慎都被他毫不留情的骂了,副相左槐、计相王准、枢相蒋鲲自然是不能幸免。
太子萧珉、二皇子萧珹也被骂了个狗血淋头,尤其是萧珉,承受了梁帝最多的火力。
骂人归骂人,民乱还是要平,枢相蒋鲲提议了几个适合去平乱的军中将领,梁帝点头同意,指了有民乱的几个州县极其附近州县的厢军由这些将领带领。
还是那句,为了尽快平定民乱,可对匪首进行招安。
梁朝就是这样,一有民乱就招安匪首,一乱就招安,给官给钱给地,目的只是为了快速平乱,没有了匪首带领的乱民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随便吓唬几句就散了逃了。
“就只招安吗?那些乱党头目不处置、不杀鸡儆猴?”吴桐难以置信问。
萧珉说:“历代先帝皆施仁政,不欲多造杀孽,对乱民宽厚以待。”
吴桐心里说:难怪你们这梁朝三不五时就来一场民乱,要是我是这些土著,我也这么选,又没生命危险还有高官厚禄,傻子才不干。
萧珉接着道:“说到底还是因为朝廷的苛政让百姓们活不下去,但凡有活路,他们也不会把头悬在刀尖上。”一脸悲悯。
吴桐虽然觉得萧珉作为太子作为统治阶级说这种话很矫情很假,但谁让萧珉长得帅呢,长得帅的人就是矫情也帅,说什么都对。
“你说得对,将来有一日你成为万人之上,一定会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