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帝脸上露出笑容,九皇子此言更合他的心意,道:“朕明日会和众爱卿再商讨一番,若是大臣们认可老九的办法,就由老九来负责此事。”
九皇子心中大喜,恭声道:“儿臣定不让父皇失望。”
二皇子叹气,他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总想着以理服人,以德服人,商贾地位再低下那也是卫国百姓,岂可让其强行捐银子。
六皇子眼中闪过一丝阴霾,这就是他一向不问朝政的九弟啊,真是把所有人都骗了。
浓浓的背叛感让六皇子对九皇子已没有半点兄弟之情。
与此同时,户部
周泽德同样在和霍谨博商讨此事。
庆南两州发生旱灾,霍谨博身为庆南清吏司自然逃不过去,他必然要负起责任,甚至此事处理不好,霍谨博就有可能被降罪。
如何赈灾,朝廷自有一套流程。
这虽然是卫国立国以来的第一次大规模旱灾,但有前朝经验可以借鉴,倒也不会手忙脚乱,现在唯一麻烦的就是筹集赈灾粮款。
毕竟赈灾需要银子,没银子再有办法也没用。
周泽德道:“国库缺银子,只能让世家和商贾筹钱,本官已经试探过世家,对方显然不打算干脆地掏银子,必然会提要求。至于商贾那边,京城有名的几大商会都有人在后面撑腰,强来恐怕不行。”
商贾地位低下,每个能在京城做大的商贾背后必然有靠山。
虽说这次是朝廷要银子,商贾背后的靠山再大也大不过皇帝去,但对方不是泥人,如果手段过于强硬,难免会伤了面子。
不到万不得已,周泽德不想撕破脸,闹得大家都不好看。
霍谨博道:“大人,世家重权,商贾重利,想要让他们心甘情愿地出银子,得对症下药。”
周泽德皱眉:“你想许给他们高官厚禄?”
“自然不是。”
“那你有何良策?”
“总结来说就是四个字——刚柔并济,”霍谨博道:“对商贾怀之以柔,对世家重拳出击。”
霍谨博心中已经有粗略的想法,继续道:“下官听说商税一直是三十取一,如今朝廷有难,国库空虚,把商税提升到二十取一不算过分,比他们穷得多的百姓都能交得起,他们总不能交不起吧?”
周泽德瞥他一眼:“提高税率确实可以增加国库收入,可那样见效太慢,新的税率最快也要明年才能实施。”
“但我们可以给各大商会提前透露消息,明明白白地告诉他们,朝廷不会亏待愿意为朝廷分忧之人,凡是愿意捐款的商贾,户部会根据他的捐款多少适当降低他明年的商税。”
周泽德听言愣了。
他执掌户部多年,非常清楚霍谨博这个办法有没有效果。
商贾或许一开始会抵触不配合,但只要有人带头,那些重利的商贾们就会心甘情愿地捐款,而且会多捐。
更重要的是,霍谨博的办法并非只能用一次,只要朝廷一直坚持这个政策,今后卫国再有难,就不怕筹不到银子。
周泽德默默叹口气,他总算明白永康帝为何会提拔一个小厮为户部郎中。
皇上还是一如既往地会用人啊。
周泽德稍稍平复情绪,问道:“你打算如何对付世家?”
霍谨博目光微闪,淡淡道:“世家树大根深,这是他们让人忌惮的地方,却也是他们的弱点,世家人多,难免会良莠不齐,让人重点查查那些世家子弟有没有作奸犯科违法乱纪的,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抓起来。”
“世家想要朝廷放人,可以,只要他们识趣,朝廷自然不会为难他们。”
对付那些世家,态度要强硬,世家就是一群吃肉不吐骨头的家伙,贪婪又虚伪。
想要让他们捐银子,不能是朝廷求他们,得是他们求朝廷。
周泽德眼神很复杂,他以为会很棘手的问题到霍谨博嘴里竟然变得这么简单。
当然,这只是一个思路,实施起来并不容易,需要把握好尺度,若是逼迫太狠,容易适得其反。
但不管怎样,总算是有了办法,不至于像没头苍蝇一般胡乱行事。
“明日早朝,本官会将你的提议禀报给皇上。由皇上定夺。”
霍谨博拱手道:“为皇上分忧,是下官的本分。”
周泽德道:“我听说你进户部这两个月,一直在看公文,不曾接管四科?”
霍谨博坦然道:“张大人和两位主事都比微臣更熟悉庆南清吏司,他们管理四科不曾出任何差错,下官觉得还是由他们继续执掌更好。”
主官本就是负责协调各科官吏之间的关系,以及统筹各项公务的,至于具体的事自然由专门的人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