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如此,官员们才愿意和永康帝说心里话。
这种情况在永康帝刚继位时根本不可能出现,那会儿写请安折子的人并不算多,即便写了也是长篇对永康帝的赞美,是真真切切的无趣且没有意义。
是永康帝三十年的坚持换来这一切。
听到这话,霍谨博心中对永康帝满是敬佩,以真诚换真诚。
一个帝王能做到这一步,真的很不容易。
永康帝看着他道:“从今日起,由你批复各地的请安折子。”
霍谨博面色微变,却是没有推辞,正色道:“儿臣遵命。”
永康帝欣慰地点点头。
他希望这份真诚能继续下去。
皇帝是九五至尊不假,可皇帝长时间待在皇宫,卫国的疆土不是只有皇宫这么大,他需要了解各地的情况,若他对其他地方漠不关心,就会有官员心生歹心,做出欺上瞒下之事。
便是现在,亦有欺上瞒下的事发生。
永康帝不奢望完全杜绝这件事,最起码应该减少此类事的发生,想要做到这些,不能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官员自身的修养上,皇帝同样应该做到自己该做的。
所以永康帝允许各地官员给自己写请安折子,哪怕只是个小小的县令,只要他递了折子,沿途的驿站就得把折子完好地送往京城,胆敢在这个过程动手脚的,皆会被永康帝以最严厉的刑罚处置。
随着霍谨博话音落下,高应捧着一支毛笔放在霍谨博的书案上,同时还有红墨。
沾了红墨的毛笔有个名字,名为朱笔。
在卫国,除了记录犯人的名籍时用朱笔,其他人并不会用朱笔。
更多时候,朱笔是帝王的专有权力,因此皇帝批阅奏折又叫朱批。
同样是批阅奏折,秦守洪和柳修严两人帮永康帝处理奏折,都会附上自己的意见,用得依旧是黑墨。
霍谨博看着面前这只朱笔,随着在这个世界待得时间长了,很多事情他都有些了解,最起码他知道朱笔并非一般人能用。
但这只朱笔又是永康帝给的。
霍谨博只犹豫一瞬便拿起朱笔,既然永康帝给了,那他用就是了,反正永康帝就是最大的规矩。
想罢,霍谨博便打开一份请安折子,仔细翻看。
永康帝没教他怎么批复奏折,但霍谨博前世批改过众多文件,只是把前世简练的话稍微变得复杂一些便是。
同时要牢记永康帝说的真诚,批复的话不能太过官方,也不能显得高高在上,平易近人些最好。
心里闪过众多念头,霍谨博便开始批复奏折。
落笔的时候他心中闪过一个念头——还好他一直有在坚持练字。
两人就这么坐在书案后,各自处理奏折,殿内只有落笔的声音,宫人们根本不敢发出声响打扰到两人。
直到高应提醒永康帝该用午膳了,才打破了方才安静的氛围。
永康帝放下朱笔,道:“还真有点饿了,走吧,陪朕去用膳。”
霍谨博点头跟上。
两人便来到偏殿,永康帝的午膳和其他帝王相比有些寒酸,桌上只有十道菜,桌子是长桌子,挺长的那种。
第一次陪永康帝用膳的时候,霍谨博就在想那些菜永康帝怎么够得着,直到一个宫女拿着公筷为永康帝布菜,他才恍然大悟。
霍谨博同样够不着,宫女便询问霍谨博的喜好,然后帮他夹菜。
他已经陪着永康帝用了几日的午膳,但他依旧不习惯这种吃饭方式,想吃什么得让别人帮忙夹,而且一点也没有和家人吃饭的感觉。
都不如他在国公府用饭的感觉好,那时候他们几个人围着一张圆桌,不会讲究什么食不言的规矩。
现在想想,那会儿其实也有丫鬟布菜,但融洽的氛围让他忽略了这一点。
霍谨博陪着永康帝用完午膳,两人便坐在榻上下棋,这也是两人这几日的习惯。
两人每天都会下一盘棋,然后永康帝就会去休息,霍谨博则是继续处理奏折。
两人坐在棋盘两侧,永康帝开口道:“方才用膳时,你是不是想说什么?”
永康帝早就发现了霍谨博的不对劲,只是直到今日才问出口。
霍谨博听言,略有些尴尬道:“可能是儿臣并未在宫中长大,并不是太习惯这样的用膳方式。”
永康帝问道:“你习惯什么?”
“儿臣每次和郡主用膳,其实就是一张方桌,不需要人布菜,自己想吃什么就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