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北蛮王族没抓到,漠北城的付大人倒是在此期间又折腾出了不少新式火器。
他先前受了穆空青的启发,觉得这火器除了威力之外,携带方便也很重要。
如今射程较远的武器,如重炮、□□,都是又大又重且移动不便。
带着方便的如弓箭、榴弹等等,都有或射程或威力上的局限。
于是付大人仿照着虎蹲炮的例子,直接将简易版掷弹筒给做出来了。
这消息传回京城的时候,穆空青对着自家门口那块“六元及第”匾叹了口气。
给个方向就能研究出玻璃的匠人们,误打误撞烧出水泥的蒋大,自己琢磨老花镜还顺带研究出了显微镜的老工匠,以及这位提前几百年造出掷弹筒的付大人。
除了付大人好歹考了个举人功名之外,其他人都可以说是最底层的平民百姓。
甚至如蒋大这般签了身契了,地位比起普通百姓都不如些。
可若是在科技方面想要进一步发展,总不能全靠圣人言吧。
穆空青又回忆起了那些话都没听全,就怒而指责他不敬先贤的大夫们。
穆空青略略盘算了一下账面上的银子,心里有了个大胆的想法。
第116章 一只海鸥
正如先前穆空青建造水泥厂一般, 朝廷所派遣的匠人们过去了,带了一批徒弟,将徒弟教会之后, 这些留在那里的徒弟们也会逐渐成为老手, 再继续收徒。
成为水泥工匠的人数多了, 想法自然也就多了。
如今只不满一年的时间, 大炎各地的水泥厂中,便陆续有工匠提出了对水泥烧制过程的改进方案。
而最先造出水泥的蒋大, 甚至还进一步改进出了速干水泥。
穆空青在证实过速干水泥的效用之后,不仅给了蒋大丰厚的银钱奖励,甚至还特意将蒋大的功绩公布了出去,并将他的身契交还给了他。
这个消息一经传出, 便引起了轩然大波。
如今,水泥厂中所用的工匠,大多都是全家都签了半死契的。
这种身契说是活契, 可契书上一没有写明赎银, 二没有写明期限,只要主家不愿放人, 这就同死契无异。
若是可以, 谁会愿意自己的身家性命都掌握在旁人手中?
最重要的是,即便穆空青将这蒋大的身契归还了,蒋大却没有被赶出水泥厂。
人自由了,饭碗也没丢, 这等好事,怎能不叫人趋之若鹜?
不管是水泥开始玻璃,生产规模迟早都需要扩大。
如今水泥厂的规模还未彻底铺开,穆空青手上所拥有的工匠们的身契, 就已经要论箱来装了,数量十分惹眼。
若是日后规模进一步扩大,那别说能不能买得到这么多愿意签契书的人,就算能买得到,朝廷也不会任他坐拥数万家奴。
所以,负责生产这些东西的主力,迟早都要由家养工匠转变为雇佣工人。
那么要如何保证被雇佣者不会泄密,就成了穆空青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而穆空青的想法是,尝试将水泥生产流水线化。
将生产步骤拆分开来,让大多数人都只知道一部分步骤,提高效率的同时减少泄密的可能性。
这事儿没法一蹴而就,所以这一次的归还身契,只是试行新制度的开始。
一方面减少自己手上的身契数量,另一方面也能用以观察匠人们在获得身契之后,究竟是心思活络爱自由的多些,还是老实办事的多些。
若当真大部分人在拿到身契之后,即便顶着高薪也还是想着另谋高就,或是觉得人生圆满准备回家养老了,那穆空青也只好打消雇佣的念头,再想别的法子了。
不是他黑心资/本家,而是他的水泥厂也算半个国营。这会儿水泥厂还在缺人的档口呢,真一下子放走一批匠人,穆空青铁定要吃挂落。
穆空青可不觉得永兴帝有兴趣跟他探讨人权问题。
至于为什么不先在玻璃工坊中试行?
一来玻璃工坊的规模还不急着扩大,可以再往后稍一稍。
二来么,自然是如望远镜、显微镜等物实在过于重要。
水泥配方泄露,大不了周边诸国的城池建得坚固些,横竖大炎目前也没有扩张版图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