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了。”陆秋应了声,去家里看了看她的小狗, 小黄狗身上的毛变得厚厚的,但是在冰天雪地里, 还是冷。
小猪已经被江卫国带走了, 这只当初他卖给陆秋的猪,如今又回到了他手里。
江卫国当时还感叹了几句。
听说村里的狗已经剩下不多了, 很多人实在是饿,又很馋, 吃狗肉的, 吃猫肉的都有。
连老鼠肉都有人掂记。
可惜老鼠都不肥,都瘦得不行,吃起来味道并不好吃。
但那也是肉啊。
雪地上不知道是哪家的孩子放得筐子, 里面撒了点米粒, 饥饿的麻雀就会飞下来, 小孩子在不远处拉着绳子,等麻雀一进到筐子里, 就赶紧拉绳子。
这成了孩子们最喜欢玩的游戏。
有那厉害的,听说一天就能抓好机几只麻雀。
陆立春他们也在院子弄了这么一个筐子, 几个孩子躲在屋里不出声, 等陆秋回来做饭的时候, 宁宁手里已经有了三四只麻雀了。
“妈妈,我们把这些都给吃了吧!”
宁宁像献宝贝一样给陆秋看,“听说可好吃呢。”
她想到了夏天的知了幼虫。
用油炸了之后,味道十分的好吃,几个孩子一个暑假捉了好些来。
陆秋把那麻雀拿起来看了看,倒是都还活着,就点了头:“行,我给你做做。”
几个孩子欢呼起来。
“也不缺你们吃的,看把你们馋的。”
陆秋嗔怪了一声,孩子们的肚子似乎怎么也填不饱,家里做多少饭,都能吃得精光。
陆立春在那边收拾麻雀,几个孩子围在一块,听陆秋说村里的新鲜事。
“狗蛋叔叔前几天偷摸上了山,捉了两只野鸡,听说这几天又有人上山了。”
部队之前特地挨家挨户宣传过,不能上山,这时候上山太危险了。
大家都答应的好好的,可家里吃的一天天见底,只能悄悄上山想办法。
灾年的时候,日子不好过,大家都在心里盼着厂子快点建起来。
这段时间来,他们岛上也很热闹,有很多外地的人回来探亲,有出嫁的女儿,有娘家的嫂子或者小姑子,都是想打听羽绒服厂子的事情。
他们部队里也有很多人问,赵大姐和芳芳现在已经成了红人,再也不是当初想进部队都进不来的人了。
赵大姐忙得脚不沾地的,这两天刚把家伙从陆秋家里往这边的房子里搬,又是擦又是洗的,几个知青也没闲着,他们现在看这鹅毛看得都很重。
好不容易收拾好了,部队的家属都上门来看热闹,有打听工作的事的,有问工资多少的。
大家都觉得这工作简单,比食堂和烧锅炉都简单,不是坐在那里,几个人说说话 ,就把活给干了。
还有工资拿,哪里有这样的好事啊?
赵大姐说得嗓子都疼了,芳芳也觉得烦,时不时就有人过来问她这问她那的,她进度都慢了好些。
他们还要赶紧加共工,多做些羽绒服出来。
一想缝纫机的原件都已经拿到岛上,就等着组装,他们马上就有新的缝纫机了,芳芳觉得血都是热的。
这东西就是好啊。
只要脚上下动一动,那线就能缝出来,又直又密,还很快。
陆秋怎么这么厉害呢?
可那零件都是还欠着别人羽绒服呢,芳芳心里就不踏实。
她干脆对赵大姐说:“娘,我看得有人在外面守着,不能再让人进来了。”
“是这么个理,可谁有空啊?”赵大姐抬了抬头,揉了揉有些发酸的脖子,“谁手里都有活呢。”
“让那个宋芳啊!”张枚红出了声,“部队里就她闲着呢。”
其他人为了不被赶回去,都找了事干,有的是去帮江卫国养猪去了,有的在外面正铲雪,老梁也找了活,这几天正忙着专家们跑腿测量呢。
宋芳上次被李书记召见过,说了很多陆秋的坏话之后,谁也不敢招惹她了,就这么一直被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