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从有人撑腰了,开始抱怨应铖,“公子你不知道,长史已经三天三夜没有合眼了,我们让他睡一会儿,说多了,他要扣我们月钱。”
“你们两个!”应铖急。
“三天了!那可不行。”杨久抢过应铖手上的东西,不容置疑地说,“你快去回去休息。”
应铖无奈地说,“公子,事情实在是太多,我走不开,再处理一两日就可。”
应铖都忙得像干瘪小老头了,哪里有老帅哥的样子。
“你再不休息,我怕要给你收尸了,你不想回去睡,就……”杨久看到有一张榻上摆着被子,她指着那边说:“就在这儿休息,不睡够三个时辰,别想起来,你们两个看着。”
两位侍从响亮地说:“诺。”
杨久再一次指指长塌,表示自己可看着呢,应铖无可奈何,只能够答应了,她这才满意地带着日志离开,她的身后应铖没有立刻休息,而是目送着,直到看不见杨久的身影了才合衣躺下,“我睡半个时辰,一定要喊我。”
“不行,公子说了三个时辰的。”
“听我的,扣的月钱我补。”
侍从笑嘻嘻地说:“我们不要月钱,长史你可快睡吧,公子还没有走远,你再不睡,我可以要冲出去喊她了。”
“……行行行,睡睡睡。”应铖刚合眼,就打起了呼噜,实在是太累了,也就靠着意志力在支撑,不仅仅是职责所在,他还对杨久心怀感激,如果那天杨久没有一再劝着他送小孙女回去,他说不定就抱着孩子走进了大槐树巷子……
后怕和庆幸一直在他心中徘徊!
幸好有杨久提出来的牛痘之法,才没有让天花进一步扩散,应铖睡梦中皱起来的眉头渐渐舒展开。
杨久拿着《抗疫日志》翻阅着,发现大家总结出了不少实用的小技巧,比如卫生队怎么处理患者的衣物、医疗队怎么调整药物的配伍……其中还涌现出了不少感人事迹,等痘疫彻底结束后自有赵禛论功行赏。痘疫能够这么快平息,靠的不是一个人,是一群人的共同努力。
“我们不出去了,去厨房做饭去,给大家做点好吃的,犒劳犒劳大家。”杨久把《日志》交给小甲,调整了方向往食堂厨房走,不是王府的那个小厨房,都说好了要犒劳大家的,那肯定是去食堂。
小甲劝着,“公子也忙碌了这么久,应该休息着。”
“是啊是啊。”小乙吞咽着口水,不舍地说,
“好久没吃我亲自做的东西,都馋了吧,我听到你肚子咕噜噜叫了。”杨久打趣。
小乙捂住肚子极力否认,“才没有咧,公子听错了。”
“此地无银三百两哦。”杨久笑着往前走。
小甲拍了小乙的肚子一下,快步追上去。
小乙委屈咕哝,“公子做的东西就是好吃嘛,我不是饿了,我就是馋了,我会打下手,不让公子干很多活的。等等我,我来了。”
开辟出来的食堂在王府前院,在叫做食堂前就是前院的大厨房,仅仅为府中各处侍从提供饭菜,偶尔为留驻的将领、幕僚提供一些吃食填饱肚子。厨子的手艺一般般,做出来的饭菜只能够填饱肚子,比沈千户做的就好上那么一点点,毕竟厨子是从杂务营退下来的,退下来前就给沈千户打了五六年下手。
大师傅的手艺如何,就知道了嘛。
自从杨久接管府中事务,改大厨房为食堂后,大师傅开始有了钻研和危机意识,就怕自己做的不好吃,杨公子一气之下就把自己给撤了。丢了差事不说,还丢面子,那滋味,光是想想就让身高七尺的汉子涨红了脸,咱丢不起这个人啊!
大师傅姓黄,在家时爹妈浑叫的名字早就于多年的行伍生活中丢了,大家都喊他的绰号黄铲子,因为他在杂务营的时候用铲子烧饭、用铲子打仗,铲子就是他的武器。
“市面上的鸡爪子都在我这儿呢,外头又不吃,我就红烧了给大家伙儿做个肉菜。”黄铲子给杨久看整盆的鸡脚,已经洗了两边,上面的硬皮和指甲都给去了,“我做的简单,就是红烧,放多水的闷,水收干了鸡爪子也熟透了,吃起来烂乎乎的,肉一抿就掉,吃着爽快。”
王府采买秉持着不与民争利、不为民添麻烦的作风,一贯买的都是市面上能买到的东西,且不会王府大量采购就让百姓吃不到了,毕竟幽州物资不发达,每天市面上有个什么都有个定数。自从牧鸡的变多,市面上鸡肉、鸡蛋的价格下降,寻常百姓偶尔也能够买些回去尝尝肉味。杨久给那些放出去从事售卖的小贩说过,可以把鸡杀了,处理一番、分成不同部位来卖,就和猪肉一样,整鸡昂贵,可不是谁家都能够一次性消费得起。
有了这么一茬,肉多的地方自然就卖得快,肉少的部位就滞销了,便成了王府和军中的肉食。
杂碎做好了,味道可一点都不差!
有一个红烧鸡爪,可不够,杨久问:“还有什么?”
“按照公子说的,在板子上写着呢。”黄铲子给杨久展示自己的得意之作,“每顿有啥菜我都亲自写上去,保管让来吃饭的看清楚、看明白。”
来食堂吃饭的是幕僚、各处管事,识字率高。
杨久看到板子上写的内容忍不住笑了,她竖起了大拇指,“做的很好,你添一个,我给大家做个爆炒鸡杂。”
“公子,那个不咋好吃。”黄铲子说。
“黄铲子,你是不信公子吗,公子做的一定好吃!”小乙对杨久的手艺有着盲从地自信。
“那是!”黄铲子拍脑门,“我是关公面前耍大刀,说的啥瞎话,要不是公子教我那几招,我做出来的还是猪食呢。中,现在就加上,我已经盼着吃上公子做的鸡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