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王氏一坐下就赶紧问宋王氏:“大丫头,你们真要去那个什么府?”
“是海州府的定阳县。”宋王氏耐心地告诉朱王氏。
“好好地跑那么远干啥啊?”朱王氏拉着宋王氏抱怨道,“这几日我那当家的正帮你打听呢,马主簿说最近查得严,怎么也要兴陵那边平定了□□,没啥事了才能登记和安置其他灾民,你们再耐心等些日子,咱们还能在一处呢!”
那边朱长顺也问起宋大庄,为啥突然决定要去定阳县。
◉ 第067章 分别
他们之前听宋贵说了, 那定阳县离昌高还有七八百里,离着他们老家那边更是有上千里之遥,都出了齐阳府的地界了, 他们实在是不理解,宋家人为啥要千里迢迢去定阳县。
在他们看来, 老家虽说遭了洪水, 可洪水很快就会退去,兴陵的□□也早晚会平息, 他们只要在这里熬过一个冬天,明年开春就可以回老家去了, 何必还要往前走?
宋大庄和宋王氏把他们之前商议的话说了, 朱长顺等人听了也是无可奈何。
旁的不说,只宋家没有路引这一条,在昌高城内外便是都无法安置。
而且即使县衙出了法令,可以安置宋家这样来历不明的灾民, 可是眼看就是秋天了,即使他们现在开始盖房子, 到冬天恐怕也住不上。
再说, 在平村盖房子干什么, 明年不就回去了吗?
与其在昌高城外等一个不知什么时候才能颁布下来的法令,还不如另寻出路。
想通了这一点,朱长顺不由得暗暗点头。
能舍下祖祖辈辈的故土,能不顾眼前的蝇头小利,宋家决定去定阳,是需要很大的决心和魄力了。
他不认为宋大庄和宋王氏有这样长远的眼光, 所以说, 这事儿十有八九是云初做的决定。
有云初这样的养女, 是宋家的福气啊!
朱长顺微微叹气,端起酒杯跟宋大庄喝起酒来。
“……大妹夫,去定阳也不是全无好处!”几杯酒下肚,朱长顺跟宋大庄说起了心里话,“你们是没见到平村那里,天天有各地的灾民往那儿送,这才几天的功夫,都快两千人了!”
“那里虽然有水,可田地却少,先去的人又占了不少地,轮到咱们都不剩下啥了!”朱王氏也皱着眉头说道,“这人一多,事情就多,他们各个村都抱成一团,尽欺负咱们这些兴陵的外来户!”
县衙雇灾民做活,一天给一百文的工钱,比市面上的短工价格要低廉很多,但是大家伙图县衙这边能管两顿饭,而且工钱也不会克扣,所以这点儿活还有许多人抢破头要干。
他们跟本地语言本就半通不通,管事的听他们的口音,心里自然就更偏袒本乡的人,亏着他们朱家村人多又团结,这才在平村没被欺负。
可是这样也不过能勉强对付个半饱,到冬日里他们没房子,又没活做,他们这个冬天可要怎么过啊?
宋王氏没想到他们去了平村,还会遇到这么多问题,不由得佩服云初的先见之明。
毕竟是跟自己要好的堂姐妹,宋王氏忍不住说道:“要不,你们也跟我们去定阳吧?”
虽然还要再走很远的路,可是在这里灾民越来越多,生活也越来越艰难,还不如去其他地方图个出路。
朱王氏起初也有几分心动,但想起自家的情形,最终还是摇摇头。
“葛家能帮你们办路引,怕也是费了极大的人情了,我们怎么也比你们强些,大不了就在这儿再熬个大半年,明年就能回老家去了。”
朱家村比宋家村的情形好,他们老家还有房子,是因为没了收成才出来逃荒的,明年回老家至少还有房住,有地种。
既然有退路,人就会存了侥幸的心理。宋家已经是一无所有了,倒不如去定阳白手起家。
朱长顺想到一件事,问道:“你们要去定阳,可知道路怎么走?”
宋大庄摇摇头:“我们哪知道路?我们想就沿着官路走,一边走一边打听吧!”
他们连兴陵附近的路都不认识,更何况是远在海州府的定阳县。
这次没有葛家人带路了,宋家人就想了个笨法子,沿着官路走,到岔路口就问问路,这么一路问着走过去。
朱长顺也没走过这么远的路,想来想去也没啥好办法,也就只能如此了。
知道分别就在眼前,而且宋家这一去定阳,只怕数年都难以再见面,朱家人都心生戚戚,朱王氏更是一个劲拉着宋王氏的手,两个老姐妹说了许多衷肠话,时不时还抹几把眼泪。
眼看着天快黑透了,宋王氏怕天黑路上难走,催促了好几次,朱长顺和朱王氏等人才起身。
临别之前,云初把宋王氏拉到一边,说了几句话。
宋王氏便走到朱王氏身边,往她手里塞了一个小布包,靠近她耳边说道:“三姐,这里是二十两的银票……”
看朱王氏下意识地就要推辞,宋王氏赶紧按住了她的手,低声嘱咐道:“这不是我的,是云儿叫我捎给你的!”
朱王氏抬眼看了云初一眼,却见云初在一旁正跟朱家的几个媳妇说话,压根就没往她们这边看。
宋王氏继续说道:“她说你们一大家子,可不能在草棚子里过一冬天,这眼看就要秋收了,你拿上这些钱,回去就赶紧盖房子,若是有余钱就再买些粮食,不管咋说,先把这个冬天熬过去再说!”
朱家一路逃荒过来,如今是一穷二白,这二十两银子虽说不多,却完全足够盖几间土坯房,存上一些过冬的粮食了。
朱王氏紧紧攥着手里的小布包,仿佛攥紧了朱家村三四十口人的性命。
“你闺女……是个好的!”朱王氏哽咽地说道,“大丫头,你和你闺女这份恩情,我们朱家村所有人都记在心里了,等我们缓过这一阵儿了,一定把银子还给你们!”
想起即将分离就在眼前,宋王氏也红了眼眶。
“三姐,你们可要多保重啊!”
“大丫头,等你们一安顿下来,就赶紧给我们捎个信儿!”
夜色中,两家人依依惜别。
送走了朱家人,云初和宋王氏等人回了房间,将剩下的行李打包,只留下被褥和几样要用的器物,预备明天一早起来就出发。
她们正忙着,忽然听见宋贵在门外说道:“娘,妹子,你们睡了吗?”
宋王氏见云初无事,才过去打开门:“是老二啊,有事儿啊?”
这是云初和宋王氏住的屋子,又是大晚上的,宋贵便没有进屋,只是站在门外。
“嗯,我刚才在外头遇到一个要往去塞北的商队……”
云初听见他说商队,也随即走了出来。
“二哥,你说有商队?”
估摸着这事儿宋贵三言两语地说不完,云初索性和宋王氏抱了孩子,一起去宋大庄的房间,叫大家伙都过来说话。
等众人都到齐了,宋贵才把自己打听的事说了。
原来和朱家一起吃饭的时候,他听朱长顺问起他们不认识路可怎么办,便想趁着他们还在车马店这里住着,多打听一下消息。
于是朱家走了以后,他就去找店里的掌柜了。
可巧正碰上一个商队因为天黑进不去城,正在柜台那里过来办住宿,宋贵听他们有几个人会说官话,便留了心,听他们说明早就要赶着进城,过了昌高还要往北走。
宋贵听了一会儿他们说话,便寻了个空子过去搭话,得知他们要去塞北,路上会经过海州府,便问能不能捎带他们一段。
云初听着有些不放心,问道:“二哥,你确定他们是正规的商队吗?你知不知道他们有多少马,带什么货物?”
虽然能跟着商队走就不会走岔路,可是不认不识的,万一被人骗了可就不好了。
宋贵连忙说道:“我也怕遇到不靠谱的人,所以听他们说了半天的话才过去。他们是从江南过来的,大约带了有二十余匹马,带的是茶砖和茶叶,要去塞北换毛皮,换了毛皮还要去京城售卖……对了,店里掌柜也认识他们,听他们聊天说话,他们应该是经常走这条路的。”
云初这才放下心来,只要是正规的商队就好。
连掌柜都认识,说明这商队走这条路是走熟的了,他们跟着商队走会很省事。
宋大庄忙问道:“那他们答应捎带咱们了吗?”
宋贵点点头,随即小声说道:“答应了,就是……他们说要带路费,要十两银子……”
宋王氏皱着眉头问道:“啥?让他们带个路就要十两银子?”
听说对方要银子,云初反而笑了。
“娘,所谓无利不起早,要不是图赚钱,谁会平白无故地帮别人的忙?”云初说完又转向宋贵,“二哥为了求商队带上咱们,应该说了不少好话吧?二哥真是有心了。
宋贵没想到云初一点儿不嫌贵,反而还夸奖他,挠着头不好意思地笑了。
那商队带着货物急着赶路,本不想捎带外人的,宋贵说了不少好话,又各种保证他们都是庄户人家的老百姓,的确不是坏人,人家才勉强答应。
云初拿了一个五两的银锭递给宋贵,说道:“二哥,劳烦你把这锭银子给他们送去当定金,等到了海州府,再给他们另一半。”
宋贵一时不敢接,看了宋大庄和宋王氏都点头答应,这才接了银子去了。
看宋王氏还是心疼银子,云初劝慰道:“娘,咱们这一行带着孩子,肯定要拖累人家行程,那商队只要十两银子,却要带我们走十几天,合一天还不到一两银子呢,真的不贵。”
宋王氏被她逗笑了,说道:“我也知道这个道理,这不就是心疼钱嘛!”
◉ 第068章 中秋
云初小笑道:“账可不能这么算, 咱们不认识路,若是自己走,一路定是多吃辛苦, 还会误了行程,现在我们只要跟着商队走就行了, 少费多少心思, 早一点儿到定阳,也好早些过日子呀。”
宋王氏想想也释然了, 眼看这一天比一天冷,早一天到定阳, 他们也少遭罪。
这十两银子的确不贵!
云初见她不再心疼钱, 便催着大家早点儿歇息。
次日天才蒙蒙亮,商队那边就过来喊他们准备出发。
大家头一天就把大部分行李和粮食都放在了马车上,所以收拾得很快,匆匆吃了车马店给准备的早饭, 便赶着马车离开了。
昌高是大县城,商队绕不过去, 只能穿城而行。
到城门口, 商队和宋家人分别出示了路引。
云初趁机在旁边看了一眼, 商队的路引上盖着好几种颜色的印章,有官府的,有商会的,看着不似作伪,越发放了心。
守城的官兵见宋家的路引就是昌高县开的,还当他们是跟着商队北上的本地百姓, 这种情况十分常见, 所以没有过多盘问他们, 按例收了每人二十文、每车五十文的过城费,便放他们进了城。
这商队从南到北这一路来回走了许多次了,因此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宋家人也没心情逛街,所以对昌高的繁华热闹,众人只是略略扫了几眼,便径直穿城而去。
等到葛文清父子出城来的时候,宋家早已离开多时了,葛文清没能见到宋家人一面,只好掉头回城不提。
跟着商队才走了两日,宋王氏就发觉了不少好处。
因着商队熟门熟路,所以这一路何时打尖,何处住店,何时歇息,哪一段是坦途该快些走,哪一路是山路该慢行,各处都是再熟悉不过,宋家人只要跟着商队走,跟着商队停就行了。
到了某处地方,商队有人得了闲,还会指点他们这里什么好吃,该买些什么特产,或者说些风土人情。
而且商队里的人几乎都是青壮年,为了护送物品个个儿会些功夫,二十余匹马上几乎都带着各种武器和防身的家伙,只看他们这浩浩荡荡的一队,寻常山匪小贼根本不敢靠近。
这样一来,宋家的安全自然也得到了极大的保障。
宋王氏想起他们从宋家村到兴陵,从兴陵逃难出来这两段路程,再看看如今白日坐马车,晚间住客栈,一天三餐好吃好睡的日子,觉得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云初也觉得跟商队走更加舒适省心,现在她只需要照顾好孩子就行了。
马车上铺着厚厚的褥子,两个孩子躺在上面,在马车的摇晃中舒舒服服地睡大觉。
商队要赶路,每日都是早早启程,他们这一路经过博县、隶山、东亭等地界,除了因为下雨在辛丘耽搁了一日,竟是一日未停。
越往北走,云初便感觉到了早晚越冷,好在大家早有准备,都加了外衫夹裤等,不必再临时添置衣裳。
不过七八日的功夫,他们就到了海州府的境内。
海州府和齐阳府虽相邻,两地风俗却完全不同,这里男人女子都生得更高大些,说话高声大气的,看着似是粗犷,却十分热情直爽,让宋家人觉得十分新鲜。
又走了两日,这日晚间住进了客栈,商队首领便告诉宋贵,他们要去定阳县,便要从这里转往东走,而商队还要继续向北,明日就不能再带着他们了。
宋贵与小二打听了此处离定阳县还要向东走两百里路,便回去告诉了宋王氏等人,云初拿了五两银子让宋贵给商队送去,又送了一些茯苓霜做谢礼。
商队虽然收了他们银子,这一路对他们也算是照顾,云初还是很感激的。
茯苓可健脾和胃、宁心安神,很适合这些常年在外奔波的商人。
商队那边收了茯苓霜,又送了宋贵两盒茶叶,双方愉快地互相告别。
没有商队带路和保护,宋家人不敢大意,次日依然早早起来赶路。
好在去往定阳的一路都是官道,一行人紧赶慢赶终于在次日晚间进了定阳县城。
他们想着天色已黑,今晚怕是进不得城了,可到了城门口却发现城内外依然有许多人进出,宋福宋贵两人拿了路引过去,守城人看了便直接放他们进了城。
城里更是热闹,街上满是熙熙攘攘的人群,路边的铺面几乎都开着大门,还有不少小摊贩在沿着街道大声地叫卖。
有许多人家在自家庭院或店铺门口放了香炉,空气中烟雾缭绕,头顶的天空还时不时飘来一盏盏天灯,越发衬托得整个夜空如星河般璀璨。
宋家一行人多,又有马车和驴子,不敢往人多的地方挤,转过两条街道,才找到一家门口挂着红灯笼的客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