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农家小娘子的发家路——一枝春茶【完结】
时间:2023-05-17 17:14:26

  宋宁牵着两个小侄子,皮笑肉不笑地看向她道:“曹婶儿,您方才可不是这么说的。方才您还说,谁踩了你家的地要人家原模原样地赔回来呢。”
  王大娘有些尴尬地轻咳了两声,指着手里的筐子道:“是该赔,这筐菜苗就是我家赔给你的。哦,你要是觉得不够啊,回头我让娃他爹再送十斤米去你家怎么样?”
  曹氏打着哈哈道:“那个,您别听她的,这丫头这张嘴哟,她说笑呢。您真是太客气了,这几个菜不值钱的。回头,我们家还有事儿麻烦罗里正呢。”
  王大娘含笑点点头,好说歹说将那筐菜苗塞给曹氏。
  事情都说清楚了,宋宁想着还要快些回去跟大嫂一块儿烧饭,也不耽搁,牵着两个小侄子先走了。
  回去的路上,兄弟两个都像霜打了的茄子似的,蔫蔫地不说话。
  宋宁拉起他们的小手晃了晃,问道:“怎么啦?要是走累了,小姑抱抱好不好?”
  宋小福摇摇头,噘嘴道:“小姑,我已经不是三岁的小孩子了,可以自己走。”
  宋小满也道:“我比他还要大,也可以自己走。”
  宋宁有些忍俊不禁地笑了笑,“那你们怎么不说话啦?心情不好吗?”
  宋小满抓了抓脑袋,忽然问道:“小姑,为什么我和弟弟说的话那个婆婆不信,那个老奶奶说的话她就信呢?是因为我们不是大人吗?”
  宋宁蹲下身摸了摸他的小脑瓜,尽力解释道:“大概是因为那个婆婆不了解你们,不知道你们两个是从不说谎的好孩子。但是小姑了解你们,所以你们一说,小姑就相信了。”
  宋小满似懂非懂地抓了抓小脑袋。
  宋宁笑了笑,又问道:“所以能不能告诉小姑,你们为什么要去那个婆婆的地里?”
  宋小满从怀里摸出一朵被压得扁扁的小黄花,“我和弟弟看到那边有花花,我们想摘花花送给小姑。”
  宋宁怔怔地接过他手里的小黄花,眼眶有些发热。
  “小姑教你们唱歌怎么样?”
  两个小娃娃眨巴眨巴眼睛,乖乖点了点头。
  宋宁清了清嗓子,开始唱了起来:“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蘑菇的老牛是我同伴……”
  “是暮归不是蘑菇!”
  ……
  宋宁牵着两个小侄子走到了家门口,正好遇见泥瓦匠家的李婆婆从门前路过。
  李婆婆指着他们家院墙笑道:“哎哟,三娘回来了。我刚瞧见一对儿喜鹊落进你家院子里了,想来呀,你家大郎是要高中了。”
  宋宁也笑着点点头,“承您吉言,回头相公要是中了定要请您喝杯喜酒。”
  李婆婆豁着牙,笑呵呵道:“好好好,你呀,就安安心心等着做秀才娘子吧。对了,回头记得把秀才公用过的毛笔……哟,瞧我这嘴,说秀才公,秀才公就回来了!”
  宋宁有些诧异地回头,就看见大半个月没见的杜蘅背着包袱站在她身后。
  他穿着一身洗得有些发白的青衫,整个人似乎又瘦了些,所幸看起来很精神。
  宋宁朝他笑了笑,“相公,你回来了。”
  “嗯。”杜蘅点点头,跟她身后的李婆婆打过招呼,寒暄了几句。
  两个小崽子一看见他过来,“嗖”地躲进宋宁身后。
  宋宁有些无奈地将他们牵出来,笑道:“小姑父回来了,怎么不打招呼?”
  宋小满垂着头,小小声地喊了声“小姑父”。
  宋小福却是拉着宋宁的胳膊晃了晃,噘着小嘴巴道:“小姑,小姑父又要让我和哥哥背书吗?”
  宋宁有些无奈地笑了笑,“不会的,小姑父走了好远的路回来的,需要休息。”
  宋小满点点头,“我和弟弟会乖乖的,保证不吵到小姑父休息。”
  杜蘅俯身朝两个小家伙招了招手,“过来!”
  两个小家伙看了看宋宁,有些不好意思地慢慢挪过去。
  杜蘅伸手揉了揉他俩的小脑袋,从包袱里摸出两块儿糖人儿分给他们。两个小家伙拿着糖人儿,笑嘻嘻地跑进了院子里。
  “那个……”
  “你……”
  两个人不约而同地开口,宋宁有些不好意思地别过头,踢了踢脚下的小石子儿。
  “你先说……”
  杜蘅看向她,视线落在她的手背上,蹙眉道:“怎么伤的?”
  宋宁有些诧异地看了一眼自己的手背,她之前都没发现,这一发现才感觉到火辣辣的疼。
  “哦,这个,不小心划到了。”
  “注意点,别沾到水。”
  “哦,没事的,待会儿我拿东西消消毒,包扎一下就好了。今日大哥和方婶儿、刘叔帮咱们家耕地,娘也下地了,大嫂一个人做饭忙不过来,我先进去帮忙了。”
  “嗯,我放了东西就来。”
  晚上孟氏几个人从地里回来,宋宁和吴氏做了一大桌子酒菜,一则感谢方氏两口子帮忙,二则也是帮杜蘅接风洗尘。
  席上大家伙都高兴,几个男人推杯换盏,不知不觉又多喝了几杯。
  宋平大着舌头拉着杜蘅问东问西,“诶,妹夫,你跟我们说说,今年有多少人参加县试呐?”
  杜蘅一五一十答道:“三百多人。”
  宋平扳着指头算了算,打着酒嗝儿道:“唔,这么多,那你能……”
  吴氏剜了他一眼,往他嘴里塞了棵青菜。
  “好了好了,别光顾着喝酒,多吃点,吃完咱们早点回去。”
  宋宁笑道:“大嫂,不着急,等吃完饭,我打着火把送你们回去。”
  杜蘅放下筷子道:“还是我去吧。”
  孟氏倒是想留客,可是他们家就这两间屋子,实在没地方住。况且吴氏也想早点回去,回去晚了少不了又要挨婆婆念叨。
  送完客回去,杜乐娘拿着扫帚帮着孟氏一块儿收拾鸡圈,路过灶房时看见杜蘅正在里头帮着宋宁一起收拾碗筷,两个人站在一起看起来竟有些……般配。
  杜乐娘摇了摇头,忍不住喃喃道:“娘,你有没有觉得他们看起来跟从前有些不一样了?”
  孟氏点了点头,也笑道:“你哥哥这个性子啊,娘还怕他一直不开窍,不知道心疼人。如今看来倒是好了,只要他们小两口感情好,娘这心里就比什么都高兴。”
  杜乐娘皱了皱鼻子,其实她觉得变化更大的是宋宁,至于她哥哥,一直都很好。
  宋宁仔仔细细擦着灶台,忽然打了个喷嚏,不知怎么的,从晚上起她这耳朵尖就一直发烫。
  嗯,一定有人在背后说她。
  晚上回了屋,杜蘅依旧是坐在灯下看书,宋宁盘腿儿坐在床上,掏出自己缝的小本本开始唰唰地算账。
  杜蘅抬眼瞥见那抹小身影,不动声色地挪了挪油灯,问道:“听娘说你最近买了两块儿地准备种高粱?”
  提到她置办的那些产业,宋宁丢下账本儿喜滋滋地看向他道:“是呀,相公,我还买了二十只鸭子,再过几个月高粱熟了,鸭子也长大了,就能喝上纯正的高粱酒,吃上肥得流油的咸鸭蛋了。不过,你要是不爱吃咸鸭蛋,我还会做皮蛋,带松花儿的那种,可以用来凉拌,也可以用来做皮蛋瘦肉粥……”
  等她一口气说完,才发现自己啰啰嗦嗦地说了太多,有些不好意思地抓了抓头发道:“那个……我是不是吵到你看书了?”
  杜蘅忍不住勾了勾唇角,摇头道:“还好……”
  宋宁点点头,只见他站起身打开箱子取出一包东西,“打开看看。”
  宋宁狐疑地看了他一眼,迫不及待地打开那包东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白花花的银子。
  她睁大了眼睛,诧异道:“怎么这么多钱?”
  杜蘅眼皮子一抽,还有别的东西,你怎么就没看见呐?
  这还是他第一次送小娘子东西,心里有些忐忑,偏偏这丫头真是钻钱眼儿里了。
  早知道还买什么东西,直接送她银子岂不是更好?
  他轻轻咳了咳,按下心中波澜,淡淡道:“这是临走前岳父给盘缠,如今我都回来了,也就用不着了,你留着自己花。”
  宋宁捧着沉甸甸的银锭子笑弯了眼,嘴上却道:“那怎么好呢?要不还是你留着买纸笔用吧。”
  杜蘅看着她财迷的模样,摇了摇头说了声“不用”,又听她问道:“对了,相公,你路上还顺利吗?我原以为你要等到放榜了再回来。”
  杜蘅微微一怔,问道:“回来的路上逢人都问我能不能考上,你怎么不问?”
  宋宁收好银子,双手托腮,一脸好奇地看向他道:“那你会考不上吗?”
  还没得到他回答,她就自说自话道:“凭你的天赋和努力,不会考不上的。就算发生了什么意外也无妨,那个县试年年都有的吧,大不了咱们明年再考。呸呸呸,瞧我说的……总之就是考上了很好,没有考上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她眨了眨眼睛,盯着灯影下他好看的侧脸道:“你……明白我说的意思吧?”
  “嗯。”杜蘅被她盯得有些不自在,转过身子,装作认真看书的模样。
  宋宁却是笑嘻嘻地盯着他的背影道:“这对儿绒花可真好看,谢谢,我很喜欢。”
  --------------------
第30章 报喜
  =====================
  三月初十这日出了个大太阳,万里无云、碧空如洗,暖风一吹,白水村的杏花一簇簇开满枝头。
  孟氏带着儿女几个正在地里除草,一抬头远远瞧见一个人朝他们这边跑过来了。
  孟氏揉了揉眼睛仔细看了看,也只瞧出个模模糊糊的人影,便回头对杜蘅道:“大郎,你帮娘瞧瞧,那是谁过来了?”
  杜蘅放下锄头,定睛一看,瞧见罗里正一手提着鞋,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
  “大郎,大郎,哎呀,你……你还种什么地?中了,中了,你考中了,县里的喜报都下来了。”
  杜乐娘激动地踢翻了脚边的竹筐,冲到罗里正面前,再次确认道:“罗叔,您说的是真的?我哥哥他真的中了?”
  罗里正点点头,“官府的喜报都下来了,这还能有假?大郎啊,他有大出息,中了头名!”
  宋宁眉眼弯弯地看向孟氏道:“娘,您听见了吗?我早说过,相公他一定能考个县案首回来。”
  孟氏张了张嘴巴,手里的镰刀“哐当”一声落到地上,眼眶也跟着红了起来,“中了县案首啦?好好好,娘就知道,我家大郎有出息。”
  杜蘅郑重地向罗里正道了谢,弯腰拾起地上的镰刀放回竹筐里。
  “娘,你们先回去,我把最后这点地锄完就回来。”
  孟氏推着儿子的肩往田坎上走,嗔道:“你这孩子还锄什么地啊?咱们家有这么大的喜事,又难得你罗叔跑一趟,咱们一块儿回去好好请人进屋坐坐。”
  宋宁看了看罗里正提在手里的鞋,忍不住笑道:“是呀,相公,这地改日再锄也不迟。难得罗叔跑一趟,说什么都该请人进屋喝杯茶。”
  罗里正笑呵呵地穿上鞋,摆手道:“你们就不用管我啦,咱们村都多少年没人考中县试了,我就是太高兴了,忍不住要跑过来亲自告诉你这个好消息。不过,你们是得好好回去准备准备,晚些时候乡亲们免不了要上门沾沾喜气。”
  杜蘅点点头,再次向罗里正道了谢,母子几个也收拾好东西回去了。
  果不其然,几个人才走到家门口就看见村里人扶老携幼一下子围了上来。
  “哎哟,这未来秀才公回来了。老头子我早就说过大郎这孩子打小就有出息!”
  “去去去,你这个老头子倒是会往自己脸上贴金。这马后炮谁不会呀?”
  “哎呀呀,我这不是高兴嘛。你们瞧着吧,过不久,啊咱们村儿也能出一个秀才公了,往后见了下河村那群老古董也能挺直腰杆儿了不是?”
  众人哈哈一笑,都围上来对着杜家人一顿恭喜,有夸孟氏教子有方的,有夸宋宁福气好的,还有人夸杜乐娘……夸杜乐娘兄妹俩一样,打小就有出息的。
  孟氏听得耳朵发热,笑呵呵地回屋拿了一百多个铜板出来撒喜钱。
  小孩子们一哄而上,一下子就抢了个精光,抢到了还不忘豁着牙笑嘻嘻地朝杜蘅一家子道喜,宋宁也从家里拿了果子分给他们吃。
  老人们免不了对着自家小孙子好一顿耳提面命,叫他们好好读书,往后也要做个风风光光的体面人。
  这时候,罗里正不知从哪儿拿来了一挂鞭炮过来,几个人帮着挂在杜家门口噼里啪啦地放了起来。
  趁着大家伙看热闹的功夫,泥瓦匠家的李婆婆拉着宋宁到墙根儿下悄悄问道:“三娘呀,我前些天跟你说的那个事儿还记得不?”
  “什么事儿呀?您再同我说一遍。”宋宁抓了抓头发,她还真想不起来了。
  李婆婆笑眯眯拍着她的手背道:“嗨,就是让你家秀才公把用旧了的毛笔给我一支,我拿回去呀,给我家小孙孙挂房梁上,让他天天看,说不定哪一天也能考上啦!”
  宋宁有些哭笑不得地点点头,“好,您老人家等等,我这就去跟相公说说。”
  李婆婆警惕地看了一眼周围,笑道:“好好好,你悄悄问,可别让别人听见了回头跟我抢。”
  有道是寒窗苦读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宋宁忽然有些同情村里的小孩儿了……
  杜家这边春风得意,好不热闹,住他们家对门儿的曹氏却是扒着门,从门缝缝里偷偷往外看。
  都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往前十年,杜家还穷得叮当响,如今的杜家可真是风光啊。
  她这心里忐忑啊,后悔啊,后悔自己她早该像方氏那样巴结上杜家才是……
  “娘,您干什么呢?”
  曹氏看得正出神,被突然从身后冒出来女儿吓了一跳,拍着突突直跳的胸口道:“哎哟,你这丫头,走路怎么没声儿?”
  刘惠娘往门外看了一眼道:“您要看就出去看,躲在门后偷偷摸摸做什么?”
  曹氏拧着眉,搓着手在院子里焦急地踱来踱去。
  “嗨,你懂什么?你说那个杜家大郎往后要是真考上秀才、举人,当上官老爷,记恨咱们家怎么办呐?哎,我前几日才得罪了那个宋三娘,这可怎么办呐?”
  刘慧娘心里冷笑一声,您现在知道怕了,当初看人家家道中落,落井下石,在背地里说人家风凉话的时候,怎么没想着给自己留条后路呢?
  到底是自己的亲娘,这些话她到底说不出口,也只是安慰道:“您放心吧,杜大哥不是那样的人,咱们只要往后安分守己,待杜家人客气一点就好了。”
  曹氏看着刘慧娘,眼珠子一转,忽然抓住她的胳膊道:“对对对,你说得对。从前的事儿过去也就过去了,这往后啊,咱们可得跟他们把关系处好了。”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