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四爷只当母亲、儿子是吃惯了府中厨子做的,偶尔吃一点外头的才会觉得新鲜,不以为意地夹了一块儿尝了尝,尝罢却是也没什么好说的了。
“母亲若是喜欢,回头儿子再让人去买。”
等到下午杜蘅给两位学生上完课,徐四爷派人请他过去说话。
徐四爷打量着这位年轻的先生,忍不住问道:“听说杜先生家里是耕读出身?”
杜蘅恭敬应答:“先父早逝,是母亲守着几亩薄田供我读书。”
徐四爷沉吟良久后道:“令堂着实令人敬佩,想必杜先生也应该懂得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我这两个儿子自幼便与家里兄弟不同,他们同胞出生,家人对他们格外纵容了些,直纵得一个体弱,一个太顽劣,到头来都耽误了学业。”
杜蘅有些不赞同地道:“六郎虽天生体弱,只要稍加锻炼,相信一定会有所改善。七郎性子活泼,聪明伶俐,只要正确引导也能成器。”
徐四爷闻言,忍不住笑道:“先生不必为他们开脱,小聪明罢了。再过一个多月两个孩子就要满七岁了,家中其他子侄六岁启蒙,最迟七岁就入族学了。”
“以徐某拙见,眼下先生教他们多识些字,再加以规矩框束才是正理。您觉得呢?”
徐四爷是个典型的严父,徐家又世代商贾出身,自然比一般人家更期待儿孙能够通过读书改变出身。
杜蘅表示理解,“您说得对,但此事还急不来。自古以来,揠苗助长恐伤及根本,杜某自当尽心竭力,教导好两位小公子。”
晚上杜蘅回到家中见母亲正在堂屋里缝制冬衣,乐娘在一旁帮忙穿针引线,宋宁坐在灯下一边看账,一边同母亲闲聊家常。
“再过些时日就要立冬了,今儿我和你伍婶去买了几匹细布,你们都挑挑自己喜欢哪一种样式,娘都学着做做。”
“诶,您挑的料子都好看。咦,相公,你回来了!”
孟氏放下针线,起身看向儿子道:“回来啦,吃过饭了吗?”
杜蘅点头,视线在宋宁脸上划过,最后又看向母亲道:“徐家老爷留了饭,娘,别做久了,仔细眼睛。我先回屋了。”
宋宁收起账册跟了上去,“相公,徐家那边还顺利吗?”
杜蘅停下脚步等她,“徐四爷希望两位小公子能尽快赶上家里其他兄弟,但我以为此事还急不得。”
宋宁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又听他说起徐家两位小公子的具体情况。
“我前些日子做了一套识字的拼图,正面是一幅画,反面是《三字经》。一块拼图上刻着一个字,看起来零碎,但只要对照着《三字经》的内容就能很快将画拼出来。”
宋宁翻出拼图,为他演示了一遍拼图的用法。
杜蘅很快就明白了她的想法,也觉得她这个法子做实巧妙。
“怎么突然想到做这个?”
宋宁放下拼图在他身边坐下。
“前些日子我收到家里的信,大嫂说小满、小福如今很爱去村里老夫子家玩儿,学了满口不伦不类的之乎者也回去,准备开了春儿送他们去蒙学试试。”
“然后我就想到了做这个拼图,这一套就先送给徐家两位小公子,回头我再做一套便好。”
杜蘅拉起她的手指放在灯下仔细看了看,察觉到食指长出了一层薄茧。
“刻这个很辛苦吧?回头我帮你做。”
宋宁诧异地摊开手掌放到眼前看了看,“长茧子了吗?摸起来是不是很粗糙?看来,回头还得做一罐润肤露用用。”
说着又捧起床头的铜镜往脸上照了照,“最近忙过了头,一不留神这里都已经长出小细纹来了。”
杜蘅有些好笑地看着她捧着镜子左看右看,忍不住问道:“在什么地方?我看看。”
宋宁凑到他面前,一脸认真地指着眼角道:“这里这里,看见了吗?”
杜蘅收起笑意,捧过她的脸仔细看了看,只看见了一双眼波流转的眸和红润润的唇瓣,闻到她身上沁人心脾的馨香。
指尖不由自主地擦过她柔软的唇角,想到那个一触即分的吻,忍不住心中一荡,低头吻了上去。
宋宁脑子里有些懵懵的,下意识地闭上了眼睛,睫毛却止不住地颤个不停,不知道过了多久,直到他离开她的唇,才重新找回了呼吸。
“你……”她的双颊滚烫,想找个话题。
“嗯……”他轻轻揉了揉她的发顶,胡乱地答着话。
立冬那日,天气比以往更冷了一些,门外寒风一阵一阵地刮过来,树上枝叶凋零,路上行人纷纷裹紧了身上的夹衣。
宋宁与钱掌柜商议在立冬之日推出四物汤和羊肉锅两道食补的新菜式。
所谓四物汤,即在传统的鸡汤里加入白芍、当归、地黄、川芎四味药材,具有活血化瘀,补气益血的功效,对妇人更是有益。
羊肉锅选取新鲜的羊脊骨熬制汤底,加入了红枣、枸杞、陈皮等滋补药材,鲜香味美,营养丰富。
在这样寒冷的天气里,一碗热汤下肚,令人四肢具暖,通体舒畅。
时人推崇养身之道,这两道药膳一经推出,便受到了顾客们的欢迎。
午后,一辆豪华宽大的马车停在了朱记门外。
马车的帘子被人从里面掀起,从车上走出一个四十来岁的妇人。
站在门口的小伙计快步上前,恭恭敬敬将人迎入店中。
“这位夫人,小店最新推出了四物汤和羊肉锅,您要不要试一试?”
妇人环顾四周,摆了摆手:“不必了,要一份牛乳糕和两串糖葫芦。”
小伙计窘迫地挠挠头,为难道:“小店有芙蓉糕、桂花糕、马蹄糕,就是没有您说的牛乳糕,也……也没卖过糖葫芦,您可是记错了?”
“这条街上有几家朱记?”
“就咱们这一家。”
“那就没错了。”
“可……”
--------------------
第69章 找茬
=====================
小伙计实在没法子,只好到后厨去询问可有人会做。
“前头有位夫人说在咱们这儿买过糖葫芦和牛乳糕,我就说咱们店里从没卖过这两样东西。可人家坚持就是在咱们这儿买的,还真是奇了怪了。”
“糖葫芦和牛乳糕?”宋宁正在后厨跟翠娘、顾嫂商量新的菜式,闻言忍不住问道。
小伙计一五一十答道:“是呀,说是前几日在咱们朱记买的。”
宋宁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我知道了,你先去忙吧,我出去瞧瞧。”
宋宁来到前厅,果然就看见一位衣着华贵的中年妇人,心中有了几分猜测,于是上前问道:“夫人是要糖葫芦和牛乳糕?”
妇人打量了她一眼,点头道:“正是,方才那位小伙计说你们这儿没有这两样东西,姑娘不妨给个准话,到底能不能做?”
宋宁笑道:“夫人莫要见怪,这两样东西的确没有对外出售过,因此旁的人都不知情。能做是能做,只是都要现做,您若是等不及,不如稍后等我做好了派人给您送过去。”
妇人满意地点点头,从荷包里取出一锭银子。
“那再好不过了,城南徐府,劳烦你们跑一趟就说是找赖嬷嬷的,这些银子算是给你们的酬劳。”
宋宁自然也乐得做这成这笔买卖,徐家是杜蘅的雇主,又出手阔绰,若是能抓住机会,也能使朱记的买卖更上一层楼。
上回的糖葫芦和牛乳糕因为是给小孩子吃的,她用的原料都是小心挑选过的。
这次也一样,做糖葫芦用的山楂和葡萄都是她一颗一颗挑出来的,糖是她亲自炒的。
做牛乳糕用的牛乳和椰蓉也都是最新鲜的,并且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用了好看的梅花和鲤鱼模具来给糕定型。
等到东西做好了,宋宁正要找个稳妥的人去一趟徐家,就听见有人在门外吵嚷起来。
一个四十来岁的妇人带着一个二十多岁的男人上前,将周文堵在了门口。
这母子两个周文认识,妇人姓董,是翠娘的婶娘,男人叫做陈荣,正是董氏的儿子。
董氏指着周文,往地上啐了一口道:“好啊,我就说那丫头天天早出晚归跟着了魔似的,原来是因为你在这里。也不知道你这穷小子到底给那丫头灌了什么迷魂汤了,一天天的胳膊肘往外拐。”
周文看了一眼来者不善的母子二人,捏紧了拳头,脸色紫涨道:“董婶儿,你们回去吧,翠娘她不在。”
董氏闻言往前一步,叉腰道:“你说什么?老娘含辛茹苦一口一口喂大的丫头,她现在是翅膀硬了是吧?故意躲起来不见我是吧?”
站在董氏身后的陈荣有些不耐烦道:“娘,您甭跟他们废话,咱们先进去将那死丫头揪出来。别让她从后门跑了。”
钱掌柜见势不妙,忙上前打着圆场。
“这位夫人,这位公子,你们有什么话不妨好好说。”
董氏肆无忌惮地朝着楼上楼下张望一圈,盯着钱掌柜道:“你就是掌柜的?掌柜的,我要找翠娘,快去,把人给我叫出来。”
陈荣撸起袖子晃了晃胳膊,粗声道:“对,快把那死丫头交出来。”
“你们要找翠娘?先说说,你们是何人?找她什么事儿?”
宋宁从灶房出来,径直走向母子两个。
董氏扫视了宋宁一圈,见对方不过是个小丫头,也并未将她放在眼里。
“你又是谁?一个乳臭未干的黄毛丫头,我凭什么跟你解释?翠娘,翠娘,你这死丫头给我出来!”
宋宁笑了笑,朝钱掌柜道:“掌柜的,看来这两位是诚心来捣乱的,这样下去,咱们生意也做不成了,报官吧。”
周文看向宋宁,“三娘,他们是……”
宋宁点点头,“我知道。”
陈荣捏了捏拳头,恶狠狠地盯着宋宁道:“乖乖把人交出来,不然老子一拳将你们这家店砸个粉碎。”
朱掌柜轻咳了两声,两个人高马大的小伙计上前挡在宋宁身前,将陈荣逼得连连退后了几步。
“好好好,算你们狠!”
董氏见来硬的不行,便把心一横坐到地上,扯开嗓子大哭起来。
“哎哟,欺负人了!你们还要报官?我家丫头,一个好好的人在你家做工,这都有整整两天没回家了。我们没有报官告你们,你们倒恶人先告状起来了。呜呜呜……还有没有天理了?”
宋宁缓步走到她面前,在椅子上坐下,淡淡开口道:“你们来得正好,翠娘是我们朱记请来的厨娘,当初跟我们是签了契书的,无缘无故地就不来了,是要赔偿我们朱记损失的。哦,也就是两个月的工钱。掌柜的,您还记得是多少吗?”
钱掌柜看了一眼宋宁,心领神会道:“翠娘是后厨的二把手,也就是……二两银子一个月。”
宋宁点头,“如今她已经有两日没来上工了,酒楼里的人都可以作证,算起来就该赔偿我们四两银子。”
小伙计们都纷纷点头,“说起来,是有两日没见着翠娘了。”
董氏有些心虚道:“你……你们一伙儿的,当然都帮着她扯谎。”
宋宁盯着她道:“您要是不信,可以再去别家问问,这两日见过翠娘不曾。”
董氏眼珠子转了转,想到那日自己在家出手打了翠娘,此时也有些不确定她是不是赌气跑了。
宋宁见她脸上神色变了又变,冷笑着问道:“你们给个准话,是不是你们把人藏起来了?既然您是她的婶娘,是她如今唯一的亲人,朱记的这笔损失是不是该由您来赔偿?”
董氏一听也有些拿不准了,一股脑从地上爬起来,嘴硬道:“人是从家里出去后不见的,谁知道到底是你们给藏起来了还是跟什么野男人跑了?”
说到野男人,她又将目光投向了在场的周文。
“对,一定是被你藏起来,周家的,你跟我说实话,翠娘那死丫头是不是被你藏起来了?”
周文抿着唇,听她满口污言秽语,丝毫不在乎翠娘的名声,饶是再好的脾气也有些怒火中烧。
“您是翠娘的婶娘,开口闭口就是野男人,死丫头,这么多年你们一家把翠娘当丫鬟使。平心而论,你们对得起她死去的爹娘吗?”
董氏脸上白了又红,“你什么意思?我们待她要是不好,她是喝西北风长这么大的?再说,你一个外人,还轮不到你来说道。”
宋宁按了按额角,不打算再跟这对母子白费口舌。
“我想该说的我们都已经说过了,您要是再不信,咱们只好对簿公堂了,怎么着?是您去还是你们母子两个跟我们一块儿去一趟衙门?”
陈荣一听她要动真格的了,害怕自己的那点子案底被人发现,忙拉了董氏往外走。
“不能去衙门,看样子,那死丫头是自己跟人跑了。我呸,还真是够倒霉的。”
娘俩本想着就算翠娘跟人跑了,他们还能上朱记讹上一笔,谁知道碰上了块儿不好啃的硬骨头。
再闹下去,他们又怕人真把官府的人给招来了,只好灰头土脸地回去了。
“三娘,他们不会真去报官吧?”顾嫂有些担忧地问道。
宋宁拉了顾嫂到一旁,低声道:“放心吧,翠娘说过这娘俩还有把柄在她手里,他们不敢去官府,咱们只需要强硬到底就能让他们打不成这如意算盘。”
三日前,翠娘到宋宁面前说起自己家中有事儿想请几天假。
宋宁发现她脸上、胳膊上有伤,问清楚了来龙去脉,才知道翠娘有这么多的苦衷。
“她儿子在外面欠了赌债,他们就想逼我拿钱出来,不给他们钱,他们就要拿我去抵债。”
宋宁忍不住问道:“那个家你还是不要回去了,接下来有什么打算?”
翠娘摇摇头,一脸茫然道:“我也没想清楚,但那个家我是一日都待不下去了。我跟顾嫂说了可以先去她家借住两日,再给自己找个住处。”
宋宁想了想提议道:“顾嫂家里还有病人,也不方便,不如去我家。”
翠娘不想给宋宁添麻烦,可她左思右想也没有想出更好的法子,便收拾东西跟宋宁去了杨柳巷。
孟氏母女对翠娘的遭遇都很同情,劝她安心住下。
翠娘不愿叨扰太久,坚持要出去找房子,孟氏便托了左邻右舍去帮她找合适的住处。
这日董氏母子两个去朱记闹了一场后,翠娘再也坐不住了,找到宋宁说起来自己的打算。
“三娘,我已经想好了,这件事儿再这么拖下去终究是个祸患。我明日就去找他们说清楚。”
宋宁有些担忧地看着她道:“你一个人成吗?要不要我叫几个人陪你一块儿去。”
翠娘摇摇头,躬身朝宋宁一拜。
“不用了,这些日子已经够麻烦你们的了。我……我心里除了感激就是愧疚,你要是不嫌弃,我下半辈子当牛做马报答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