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农家小娘子的发家路——一枝春茶【完结】
时间:2023-05-17 17:14:26

  郑昊看了一眼院中清秀的小后生,一张黑脸越绷越紧。
  曹氏忍不住打了个哆嗦,本想同他攀攀交情,也不知那句话不妥得罪了他,如今也歇了心思,又说了几句客气话讪讪地进了自家门。
  望着刘家的院门慢慢合上,郑昊收回目光,朝宋宁抱歉地颔首道:“郑某突然想起还有些要事在身,今日就先不叨扰了。劳烦弟妹回头替在下向杜贤弟告一声罪。”
  宋宁便也不再多留,望着他牵着马远去的背影再看看刘家的院墙,心中有些了然。
  等到黄昏时候杜蘅从镇上回来,刘家也送走了今日上门的客人。
  宋宁站在门口看着刘家的客人悻悻离去,听着对面院子里传出曹氏没完没了的抱怨声,忍不住轻笑出声。
  “相公,我有一桩喜事要告诉你。”
  杜蘅微微诧异望向她道:“正好,我也有一桩喜事要说。”
  宋宁朝他眨眨眼睛,“那你先说。”
  杜蘅将七郎订婚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她,又听她说起郑昊来村子里的事儿。
  事后宋宁悄悄拉了刘慧娘到家里询问,才知道这半年来,郑昊因为缉捕凶犯没少往附近的乡镇跑,罗里正为人热情好客,每每遇见总要拉了他进村子吃住。
  郑昊实在不好意思白吃白住,便也没少在农忙时帮着村民们干活。
  一来二去他与村子里的人也都相熟起来,如今村民们见了他都如见了自家人一般。
  有一回刘慧娘的弟弟铁蛋儿与村里几个孩子偷偷跑去邻村的林子里摸鸟蛋,曹氏母女天黑了回来四处寻不见孩子急得满头大汗,还是郑昊找回来的。
  宋宁见她提起郑昊脸上满是感激,忍不住问道:“郑大哥为人仗义,倒是个值得托付之人。你心里对他除了感激,可还有别的?”
  刘慧娘脑海里倏地浮现那张不苟言笑、刚正不阿的脸,忍不住心中一阵突突直跳,红着脸喃喃道:“他是官差,我只是一介普普通通的平民女子,怎敢高攀了他去?”
  宋宁见她如此,便也明白这两人是郎有情妾有意,只是隔着一层窗户纸没人捅破,便借着杜蘅的名修书一封问清楚郑昊的心思,也好成全了一桩好姻缘。
  过完年,宋宁心里记挂着朱记的诸多事情,杜蘅也要早些回府学,一家人便辞别了乡邻,启程回了府城的家。
  年初八,朱记正式开门营业。
  没承想开门第一天就迎来了几位特殊的客人,彼时宋宁正在后厨跟顾嫂、黄大厨商量新的菜式,忽然有小伙计进来禀报道:“门外有几位南洋客人指名要找宋娘子。”
  宋宁忙迎了出去,果然就看见一张熟悉的面孔。
  “阿迈德先生,好久不见。”
  阿迈德哈哈笑道:“早就听人说朱记有位宋娘子厨艺了得,今日我便带了客人过来尝一尝宋娘子的手艺。”
  宋宁正愁没机会感谢他多次相助,见他带来的这几位金发碧眼的客人便猜到他们是一群西洋人,遂亲自下厨做了几道本地的特色菜,另外又煎了羊排、做了蔬菜沙拉,再配上一道蘑菇浓汤。
  阿迈德的那几位客人对于能在异国他乡吃到家乡菜都感到又惊又喜,还以为是遇到了同乡。
  宋宁只道是自己在书上看到过关于这些异邦菜的记载,几位西洋客商遗憾之余,又对宋宁的用心表达了感激。
  “宋娘子,下个月九江府将开展一场海贸会,届时会有更多的异国商人到来,我们南洋商会也将举办宴席招待远道而来的合作伙伴,到时能不能请您来做主厨?”
  钱掌柜想到万国来朝的盛大场面,耳边像是听见了银子哗啦哗啦进账的声响,恨不得一口答应下来。
  宋宁自然也觉得机会难得,向阿迈德先生简单了解了关于宴会的规模等情况,欢欢喜喜地送走客人,又开始琢磨到时候要做什么样的菜式。
  --------------------
第75章 喜事
  =====================
  阳春三月的九江府迎来了来自十多个国家的商旅,他们从四面八方或顺流而下,或逆流而上。
  密密麻麻的商船在九江府的平津码头停靠,城中的酒楼茶肆空前热闹,几乎就要供不应求。
  由于宋宁提前从那群南洋客商的口中获悉了这个消息,朱记也提前做了一些准备,先是同城南的粮油、菜蔬和肉类供应商签订了契约,付了定金,要他们优先保证对朱记的供应。
  到了三月,果然有大批外地客商涌进来,府城的物价也随之飞涨,各类物资供不应求,街对面的好几家酒楼也不得不抬高菜品价格来弥补他们花在原料采购上的额外开销。
  在这样的情况下,朱记既能保持一贯的菜品质量,又能保持原来的价格,为他们带来了好的口碑。
  那些初来乍到的外国客商走在街上只要同人一打听本地哪家酒楼味道好,价格公道。
  路过的贩夫走卒都会指着朱记的招牌告诉他们:“去这家准没错了。”
  月底宋宁带着人应邀到南洋商会为阿迈德先生筹备宴席。
  宴会的地点定在南洋商会内室之中,出席的人数约莫有五十多位。
  宋宁提前看过场地后向主人家提议如今天气和暖,可以采用半自助餐的方式。
  届时在院子里搭上长棚,让客人们在露天环境中就座,这样既能欣赏到台上歌舞,又能自由活动,方便他们彼此间的交流。
  到时候院中放上张可供五十人就座的长桌,酒水菜品就摆放在四周的小桌上,宾客们只需端着餐盘随意取食便可,自然也有仆妇们随侍在一旁向他们提供帮助。
  至于菜品,宋宁也花了很多的心思,主要分为凉菜、热菜、汤品、主食、糕点,酒水六个品类。
  既有海参、鲍鱼之类的海鲜,又有烤鸭、羊排这类的传统菜,主食除了米饭和面条还有热气腾腾的蒸饺、小笼包等。
  这一场宴席办得很成功,成功得甚至有些出乎阿迈德的意料之外,席间还有好几个西洋人向他打听今日喝到的酒和茶叶。
  宋宁趁机将自己酿的高粱酒推荐给了他们,这些久经商场的异邦人似乎也嗅到了一丝商机,当场与他们签订了一批酒和茶的订单,准备将他们淘到的本地特产带去别的地方碰碰运气。
  朱记那头,钱掌柜与两个管事配合默契,趁着这些外国客商涌进来的这一个月赚了个盆满钵满,每日看着白花花的银子进账,都乐得合不拢嘴。
  到了四月中旬,那群归国的西洋客商给南洋商会的人来信,信上说他们带回去的丝绸、瓷器、茶叶和酒都受到了本国人的追捧,卖出了很高的价钱,如今可谓是供不应求。
  他们写信请求与梁国的供应商签订更多的订单,请阿迈德先生协助他们促成此事。
  阿迈德收到信第一时间便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宋宁。
  “宋娘子,你的那批高粱酒在西洋卖得很好,他们想要签下更多的订单,还请你们早做准备。”
  宋宁对阿迈德再次表达了感激之情,根据他们带来的消息,那群西洋商人大约会在半年后重回此地,她需要早早筹备酿酒的事宜。
  是夜宋宁搬出自己的小金库,替自己算了一笔账。
  这大半年家里的主要收入来源除了酒楼门口的小食摊,还有朱记和酱菜买卖给她的分红,再加上杜蘅给学生上课赚来的束脩。
  除去家里的开销,如今她手上也攒下了四五百两银子。
  这四五百两银子虽然还不足以在府城的黄金地段买下一座宅子,却也足够在城郊买下一块地用来搭建她的酿酒作坊。
  翌日,宋宁将自己的打算告诉了家里人。
  孟氏表示自己可以找左邻右舍的人打听打听哪家在城郊有地要卖。
  住在杨柳巷的人大多是本地人,家里多有田地抑或是亲戚住在城郊的。
  杜家要买地的消息一传开,很快便有人找上了门。
  宋宁同婆婆、小姑子一道前去看了城郊的几处田地,最终定下了一块距离水源和官道都比较近的地方。
  那家人姓夏,家里是做药材买卖的,这几亩地原本是种着药材的,田地周围还搭了几间屋子用来看守药田,只因要搬去别的地方才急于出手,价格也给得颇为公道。
  双方都是爽快人,早上看过后,下午就签了契书。
  这块地地势平坦,周围绿树环绕,不远处还有一条小溪,坐骡车到最近的集市也不过一刻钟的工夫,倒也是个十分宜居的去处。
  宋宁看过后决定将其中一亩地用来搭建厂房,其余的地用来盖庄子、种菜、养牲口。
  转眼到了五月,柳七那边又来了信提醒杜蘅、江澄二人别忘了时间。
  宋宁原本是打算同杜蘅一道回桃源镇参加同窗家的喜宴,未曾料到临行前半个月突然收到刘慧娘寄来的信,展开一看竟是她和郑昊的喜帖。
  这让宋宁和杜蘅都有些猝不及防。
  信上只说是郑家那头老太爷年事已高,希望早日看到孙子成家。
  依照曹氏的性子,以郑昊的人品家世,刘家这头自然也求之不得,两家一合计便把亲事定下来了。
  宋宁含笑看完刘慧娘的信,最后又看了一眼落款处的日期,诧异道:“相公,可还记得七郎的好日子定在了哪一天?”
  杜蘅不假思索道:“五月二十六。”
  宋宁将信纸递给他,“这还真是巧了,慧娘和郑大哥也定在这一日。”
  杜蘅含笑点点头,千载难逢的吉日,自然是很抢手。
  小夫妻俩一合计,到时候只能分头行动了。
  宋宁是作为刘慧娘娘家的送亲队伍一起从白水村出发的,同行的还有刘家的几位叔伯与曹家的娘舅。
  大喜的日子,新娘子一袭大红喜袍端坐在花轿中,一头乌发齐齐整整挽做妇人发髻,杏眼柳眉,双颊酡红,唇上点着大红的胭脂,整个人艳若桃李,只一双白生生的素手紧紧攥在膝上,显露出她内心的紧张与期待。
  白水村好久没有这样的喜事了,村民们都自发地过来将送亲的队伍送往村口,人人脸上喜气洋洋,嘴里说着一连串的吉祥话。
  曹氏夫妇抱着小儿子铁蛋儿在一阵唢呐、锣鼓吹吹打打声中被人簇拥着向前,笑呵呵地朝着乡亲们撒喜糖。
  花轿到了村口,按照本地的风俗,新娘辞别父母,由叔伯兄弟送往夫家。
  刘慧娘轿内掀开轿帘,朝着曹氏、刘贵的方向唤了一声“爹、娘,女儿去了!往后女儿不在身边,你们要好生珍重……”。
  一句话未说完,轿内娇娘早已泣不成声,轿外的父母也都落下泪来,连带着三四岁的铁蛋儿也跟着嚎啕大哭起来。
  众乡亲们又是一阵好劝歹劝,好容易才将人劝住。
  曹氏收了泪,拉着女儿的手强颜欢笑道:“也是,我闺女是到好地方去享福去了,娘应该高兴才是。走吧,走吧,可别耽误了时辰,让姑爷好等!”
  刘慧娘也收了泪,由喜婆搀着上了马车,一行人又吹吹打打往郑家去了。
  刘慧娘还是头一回离开父母弟弟孤身前往这么远的地方,一路上内心难免忐忑,好在有宋宁陪着她说话解闷才算是稍微有所缓解。
  马车走走停停终于在第二日到达了郑家,郑家算得上是本地的大族,前来迎亲的队伍人数就是曹家这头的两倍,再加上郑昊衙门的那些弟兄,场面是空前的热闹。
  新郎官也是一身大红的喜袍,腰板挺直,英姿勃勃地跨坐在马上,看见送亲的队伍来了,不苟言笑的脸上难得地浮现几丝藏不住的笑意。
  到了郑家这头,新娘子早已从马车换回了花轿,刘慧娘独自坐在轿内,垂手听着轿外的欢声笑语胸口按捺不住地一阵突突直跳。
  宋宁跟着喜婆走在轿边,隔着窗朝她笑道:“是郑大哥过来了。”
  刘慧娘一听登时便觉得更紧张了,双手紧紧攥着帕子朝窗外低声恳求道:“三娘,我有些怕,你可千万别走啊。”
  宋宁为了让她能安心一点,便同她说起自己同杜蘅成亲时的情形。
  彼时她还是那个专横跋扈的宋三娘,对父母定下的这桩婚事也多有怨言,新婚当夜便一脚将自己那位小相公一脚给踹下了床。
  刘慧娘虽也知道起初他们两人不合,但却不知道还有这等曲折过往,一时感慨到底是好事多磨,渐渐也就忘了即将为人妇的忐忑。
  新娘子在花轿中晃晃悠悠被人送到了郑家宅院门外,新郎下马将轿中新娘扶出,再跨火盆,入宅院,拜天地,最后送入洞房。
  等到四下无人时,宋宁将一只精致的小匣子递给慧娘,嘱咐她等独自一人时再打开。
  当夜一对新婚燕尔春宵帐暖,无限恩爱自不必说。
  翌日清晨,宋宁原本打算悄悄留下书信不惊动主人家,自己雇了车马回到盈川县与杜蘅一道回府城。
  谁知郑昊早已吩咐过家中仆妇好生招待,不得怠慢,守门的老仆一见她出来说什么也不肯放人。
  刘慧娘夫妻两个得知她要走,匆匆忙忙收拾出来相送。
  宋宁见她夫妇和睦,新妇更是一脸羞怯再三挽留便知两人正是蜜里调油的时候,她怎肯再打搅。
  客人要走,主人要留,正争执不下间,忽见一辆马车从官道上缓缓驶来。
  --------------------
第76章 情动
  =====================
  杜蘅从马车上下来,同一对儿新婚夫妇道过喜。
  郑昊本想留他们用过饭再去。
  杜蘅想到此时江澄还孤身一人在盈川县等候,便谢绝了他们的好意带着娘子启程往县城去了。
  马车上,宋宁轻轻将头靠在杜蘅肩上。
  “相公,昨日我送慧娘出嫁,想到咱们俩刚成亲的时候,总觉得对你有诸多亏欠。若是能重来一次,我一定对你好一点。”
  杜蘅想到往日种种也忍不住轻笑出声,低头在她额上留下一吻。
  彼时他们奉父母之命成婚,对彼此都还不熟悉。
  好在一切都还来得及,重来一次又未尝不可。
  八月,杜蘅与同窗们一道参加了三年一度的秋闱,次年三月入京参加春闱,一路过关斩将,以贡士的身份面见圣颜,在殿试中以一篇《论治天下之道》在三百多名贡士中脱颖而出,给皇帝和主考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举成为新科进士,天子门生。
  而后又被皇帝钦点进入翰林院作为一名年轻的编修,从事诰敕起草、史书纂修、经筵侍讲,一时风光无限,可谓是前途无可限量。
  然而不是所有人都能这么幸运。
  江澄止步于春闱,不过江父江母对于儿子头一回参加科考就能考中举人已经是喜出望外。
  官府的喜报一登出,江父便做主大办了几十座酒席,一则为家里出了一位举人而庆贺,二则为江澄相看合适的人家。
  柳七虽然没能考上举人却也通过这场考试深刻地体会到了自己与其他考生之间的差距。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