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老大也觉得自己有些云里雾里的,于是他干脆说:
“这样吧,我把我们家小啾儿叫过来,她很明白这个事情,我让她跟你说。”
杨木匠震惊了:“你说你们家那个小啾儿吗?她不是今年才满五岁?”
她能说得清楚啊?
关于苏啾啾是福娃娃的事,杨木匠一家还不怎么知道。
因为之前他们一直都在镇上,平时也很少和村里人聊八卦,所以这个消息是延迟的。
但苏老大很愿意给杨木匠做这一次科普,让他知道苏啾啾为什么仅五岁就可以获得家里人的信任。
苏老大一边说,一边又在旁边拉了一个小伙子,让他去苏家传消息,把苏啾啾带过来。
那小子听完后点点头,匆匆往苏家跑,也没打算要什么好处。
村里这些半大的小伙子,平时也很愿意给各家各户跑腿的。
有时大家会给他一口饭吃,有时有点好东西也会给他们留着。
所以村里的小伙子们调皮归调皮,但还是很勤劳的,很少会出懒汉。
大约半个时辰后,苏啾啾就跟着过来了。
她还以为是大伯没把事情办好,后来才知道,别说是没办好了,压根就没开始办呢!
杨木匠看到苏啾啾就直奔主题,让她把那个东西的样子,再详细描述一遍。
苏啾啾就按照现代烧烤难和手抓饼摊的模式给他们大致描述了一下。
要做什么东西,当然是结合了老太太本身的意愿。
苏啾啾一边说,一边还拿着木叉在地上画来画去。
她本身的画功也不是特别好,但是一边说一边画,效果还是很好的,至少杨木匠听懂了,而且眼睛越睁越亮
倒是苏老大在旁边有些纳闷:
“小啾儿,娘是这么说的吗?我记得她好像没说要加个什么棚子吧?”
确实老太太是没有说过。
但苏啾啾知道,风吹雨林的有个棚子是最好的,免得到时候一场大风吹过来,下面的柴火就熄了,那还搞屁啊。
但苏啾啾不能说是自己精心设计的结果,而是说:
“是吗?奶没说过吗?那我怎么知道的,反正我就是知道这上面要加个棚子!”
苏老大还想说话,已经被杨木匠先到一边去了:
“你就先别插嘴,我要听听清楚小啾儿的话!”
杨木匠有一种预感,小啾儿他们要做的这个东西非常有用。
至少现在在镇上或是在县城里是没有见过的。
县城的那些摊子都非常简陋,只是一块木架子搭起来,上面摆上东西就完了。
可是小啾儿说的这个东西下面可以生火,旁边可以烧水,上面还能煎东西,最顶上还可以挂一些招牌之类的。
而且用的是木料,石头和泥巴用的泥比较少,这样算下来材料也很省,而且还特别美观实用。
“太好了,太好了,这样一个东西做出来肯定非常好!”
杨木匠直接对旁边的妻子说,
“我要先做这个东西,其他的东西,你去跟爹那边说一声,我先延后几天!”
何氏犹犹豫豫地说:“可是爹那边已经说好了。”
“那个东西又不着急,只是爹想要先看看质量,免得后面要改。”
杨木匠自信满满地说,
“我做的东西可从没出过问题,你就放心吧,我一定会按时交给爹的,
你让他再宽限我几天,我先把他们这个什么架子做好。”
苏老大忙在旁边说:
“我娘说了,做好以后就给你三百钱的铜板,绝对不会让你做赔本买卖的!”
“那些都是身外之物,以后再说吧,我先把你们的东西做出来!”
杨木匠说完后就会挥手一心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了,嘴上还嘀嘀咕咕的,不知道在说些什么。
这可是好东西呀。
杨木匠心里有预感,这东西要是做出来了,绝对会轰动整个镇的!
说不定到时候大家都来找他定制,他就有生意了,自己的铁匠手艺也可以先放下,专心做木匠手艺了。
不!
也许铁匠和木匠手艺可以融合在一起,多好。
至于钱不钱的都不重要了,他现在遇见了自己很感兴趣的东西,想要立刻让它在自己的手中产生!
这边杨木匠把思维放得很远,那边苏啾啾看杨木匠领会了自己的意思,就蹦蹦跳跳离开了,她还要回去看辣椒的生产进度呢!
苏老大连忙跟上:“小啾儿,你等等,大伯,别往河那边跑!”
看到苏啾啾就要去过永定河上的木桥了,苏老大也顾不得多想,连忙跟在身后护着她。
第四十八章 战果丰硕
而这一边,老太太已经指挥着媳妇们把辣椒摘下来。
“先把红的摘下来,绿的留着,绿的没有那么辣,红的倒是挺辣的。”
马氏指着兜里一堆干瘪的辣椒说:
“娘,这些东西是长坏了的吧?”
“你不是乡下人么?这个问题还要问我?你脑袋是个棒槌做的吗?
不知道粮食长干了以后就是种子吗?把种子给我扔了,看老娘不揪掉你的皮!”
老太太嘴上恶狠狠的,手上的动作却很轻,一把拿过马氏的兜,放在自己面前,又指挥马氏摘其他新鲜的辣椒。
几个儿子已经出去务农了,现在老太太带着媳妇们处理这些辣椒,一部分拿去晒,一部分切碎了,剁成细未,又放进了腌菜的缸子里。
大家回来的时候看到这画面,也过去帮忙,他们辣得眼泪鼻涕一起流,却没说要休息。
六郎带着八郎,九郎和十郎,在外面捉麻雀。
他们没有去找村子里的小伙伴,主要这次他们也不打算分给其他人。
因为带着任务,所以也没把苏啾啾带去。
老太太知道他们去捉麻雀,是为了拿去做生意,倒也没有特别吝啬,拿了钥匙去装粮食的柜子里挖了一勺米出来,又加了一些麦麸、糠壳。
苏老四又往里面加了些东西,做成糊糊状,又放在太阳底下晒了会儿,这让它们变得干燥起来。
最后做出来的东西就是麻雀很爱吃的,而且还散发着香味。
六郎抓麻雀和烤麻雀的好手艺,都是从苏老四这里继承的,父子俩在这方面都有很有天分。
但现在捉麻雀的事都交给六郎了,苏老四还有其他事要做。
六郎带着那么些珍贵的粮食,带着几个弟弟去了山里,那里有一片麻雀林,平日里就是那里麻雀最多了。
“六哥,我们今天要多捉一些麻雀回去,不然奶会不高兴的。”
九郎还是挺怕老太太的,尤其还带了这么多粮食给他们。
要没捉够麻雀回去,肯定要被奶一阵数落。
六郎想到出发前,小啾儿曾抬着小脑袋对他说:
“六哥哥,多找些麻雀回来,小啾儿喜欢吃你做的烤麻雀!”
他已经发现了,当小啾儿有求于他们的时候,就会叫哥哥,平时就叫哥。
想到妹妹这么个特点,六郎心里还挺高兴的。
六郎拍着手说:
“放心吧,今天我们捉不够就不回家,你们多去扯一点细藤过来,编个笼子,到时候把麻雀都放进去。”
因为这些麻雀是打算拿出去卖的,自然不能是死的,只能编成笼子装在里面。
要说起编笼子,还是他们家大伯最有手艺。
平时什么笼子都能编,不忙的时候他们要求大伯编一些鸟笼子,蛐蛐
笼子,大伯信手一翻,不一会儿就能编出一个漂亮的笼子来。
几个小子看得眼热,缠着大伯学了半天,都学了个大会,学的最好的还是大伯的亲儿子七郎。
只可惜七郎伤了脚,现在还在家里坐着,帮忙捡辣椒。
四个男孩在麻雀林里一通折腾,光是做陷阱都花了一个多时辰。
一次性可以装很多只麻雀的陷阱,分别做了十多个分散在比较远的地方,这样就免得麻雀之间通风报信。
山牙子小灰也被他们带出来了,只是小灰一钻进山林就自己跑远了,也没有来打扰他们捉麻雀。
他们也习惯了小灰自己去山里捕食,晚上一般不会回来,但早上都会看见它在院子的窝里趴着。
“六郎,八郎,九郎,十郎!回来吃晚饭了!”
一道粗犷的声音在山林外响起,因为群山绵延,那声音也反复激荡出回音。
是声音最大的苏老三在喊,别看声音传过来了,但其实距离他们大约还有两三里路远呢!
“知道了!”
几个小伙异口同声大喊,那头苏老三听到了,转头就回了家。
家里这几顿饭都用上了辣椒。
还真别说,那味道是让嘴巴疼,但疼过后就是一阵说不出的爽感,用来下饭刚合适。
看到苏老三回去,老太太问:“他们几个人呢?”
“应了我的,估计快回来了。”
老三说完,就在饭桌前坐好了,只等着几个小崽子回来就开饭。
“迎草,去把小啾儿叫过来。”
郑氏端菜进屋时,招呼了自家女儿一句。
苏迎草忙去奶奶的屋子里,穿过一道小门,朝着里面喊:
“小啾儿,要吃晚食了,别睡了!”
过了好一会儿,才听见里面闷闷的一声应答。
苏啾啾把心神从空间里扒拉出来,扭了扭脖子,这才慢吞吞爬下床。
她人太小了,精神力也不够,在里面稍微整理了下物品,就感觉有些累。
但比起前两天又好多了,这说明精神控制,也是可以随着次数增长,不断熟练起来。
相信过不了多久,她再进空间里面整理东西,就不会有这么累了。
露出来的那片地方,大多是普通的食品,还有一部分饮料,但都是没办法拿出来的东西。
有几小袋面粉倒是可以,只是要有什么理由拿出来给家人吃呢?
人小就是这么麻烦,什么事都得想理由。
苏啾啾在心里嘀嘀咕咕,老太太让她在桌子前坐下,又给她夹了一只野鸡腿。
在夹第二只的时候,苏啾啾就是捧着自己的碗,摇着头说:
“小啾儿吃一只就够了。”
老太太说:“就一只怎么够?你看你,吃东西都不长肉,一阵风都能吹跑,把这一只也吃了。”
“大家一起吃吧。”
苏啾啾始终不接,老太太就把那鸡腿收起来,打算下一顿给苏啾啾吃。
她是真不太想吃,鸡腿这东西,吃一只的时候还好,吃两只就会觉得腻得慌。
现在,也只有苏啾啾先吃饭,因为老太太怕苏啾啾饿着了。
过了大约一刻钟,六郎才带着三个弟弟跑回来。
每个人手里都提着好几个大笼子,叮叮咚咚荡在一起,里面麻雀扑腾的声音也非常明显。
老太太看见他们战果丰硕,脸上也流露出一抹满意的神色。
苏啾啾看的那么多麻雀,目测得有好几百只,佩服不已。
第四十九章 真是不一般
当即就拍着小手说:“哇,哥哥们,你们也太厉害了吧!”
几个小伙本来也累得不行,听见苏啾啾的夸奖,全都觉得心里甜滋滋的。
感觉自己又干劲十足,还能倒回去再捉几十个!
“都去洗手,回来吃饭。”老太太一声令下,大家就埋头苦吃。
这辣椒做的食物就是好吃,热热乎乎的,就算切成碎未,撒在凉拌的野菜里,也格外爽口。
只放上盐和辣椒,就已足够美味了。
到了夜里,老苏头问老太太:“你打算什么时候让他们出摊?”
老太太说:“三五日吧,到时候让老四带六郎他们去,你看地里的活计怎么安排。”
他们打算用几天时间准备各种材料,只等着杨木匠那边把东西做好,便能够出摊了。
苏家人口众多,平时吃饭消耗也大,由于田地不是很多,地上的收成也一般般,大家平时还是挨饿比较多。
现在一亩地的收成也就一石多,这还算是中等田的产量,苏家中等田也没多少,大多数是下等田,连一石都达不到。
刨除各种苛捐杂税,留给他们的就不多了。
几个媳妇虽然有时觉得委屈,但也从来不会提分家。
分家了以后,他们就要单独交纳各种苛捐杂税,即便分到足够平等的土地,那也是不够养活自家的。
所以现在他们好不容易找到一项可能的活计,心里都还是有些激动,只不过看到老太太一天脸上没多少表情,心里还是有些打怵。
但幸好也就是个无本买卖,最多赔了三百钱。
秧苗插下去了,田里的活计就没那么多。
老太太对儿子媳妇们的要求也没那么严了,要回娘家就回娘家,要看朋友的看朋友,想要歇歇的,也准许他们在村里闲逛。
只是这几天,大家要为出摊的事情忙活,老太太又拘着在院子里做事。
苏老二的身体好些了,就和苏老五一起去山里砍柴,他们要把这些柴火制成木炭。
各家各户都有制作木炭的手艺,有人见他们这么早就开始烧制木炭,还笑着问:“
苏家老二,苏家老五,你们这么早就烧木炭,是要拿去镇上卖吗?
这个天气怕是卖不出去了,等冬日来了再卖,也回潮了。”
一般大家做的木炭,都是留给自家人用的,也就勉勉强强够用,除非家里实在穷得过不下去了,才会自己忍着饥寒卖出去。
苏家人在冬天过不下去时,为了给大家多买点吃食,也会制作一些木炭拿去卖。
苏老二和苏老五的手艺是最好的,他们制作出来的木炭,火大烟小,烧得久,在镇上也是不愁卖的。
苏老二笑呵呵地说:“没事,现在备着吧,总有有用的时候。”
至于是用来做什么,他没有多说。
村里那人也只是随口一问,对于什么样的答案,倒是没那么好奇。
杜村长晃悠悠,看见两兄弟又推起木轮车,上面整整齐齐码了一堆木炭,还愣了一下。
他问了同样的问题,这一次苏老二倒是没有忽悠,只说:
“我们家找了一项活计,先看看能不能有用,若是有用的话,到时再跟杜叔通通气。”
落霞村的村民都比较淳朴,他们发现什么商机,基本都会分享给其他村里人。
最初制作木炭的手艺,就是落霞村的一位村民去外面做工学到的,回来后就分享给村里人了。
只是有些手艺就算分享,别人也学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