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文进应道:“哎!谢谢张爷爷,那我就把这当自己家了!”
陆续的出门的人也都回来了,吃过美味红焖鹿肉后,一家人围在院子里见证韩韵是如何把一盆水变成冰的。
取一个盆子装满水,把硝石加入清水里,不断添加搅拌。
硝石易溶于水,融化中不断的吸收水中的热量,水的温度就会降下来,慢慢地就会出现结冰状,静置一段时间后所有水就会凝固成冰。
“哇,太神奇了!
韩韵,你会点石成金吗?
不对,这是点水成冰。
这要是夏天这一盆冰怎么也能卖个百八十文钱,这可是一本万利的买卖啊!”孙文进今天可是开了眼界了,太神奇了。
在现代用硝石制冰,只是一个人人知道的小常识,在古代那就是神迹一般的存在,毕竟他们可不懂什么化学反应。
第六十六章 制糖作坊建成
“你制冰做什么?
天也没热到要用冰盆的程度啊?”孙文进又问道。
“这不是云海他们几个打猎打多了,吃不完,我就想着用冰冻上,这样慢慢吃也不会坏。”韩韵道。
“你们又上山去了?
还打了很多猎物?
太过分了!
你们太过分了!
打猎都不等着我。”说着抓过云海一顿蹂躏。
小院里因为孙文进的插科打诨,一片的欢声笑语,又是金乌西垂,各自睡去。
陆天赐却怎么也睡不着了,他今天可是听到院子里的声音,那丫头又研究新东西了。
“这姑娘也太厉害了!
竟然能把水变成冰,太不可思议了,有没有?
张韩韵这丫头简直就是一座宝藏,只要你挖掘就会有惊喜。
今天竟然去山上捡核桃,说核桃能做出好吃的,还对身体好。
还有松塔,说里边的种子能吃,还很好吃。
我就等着,看她到底能做出什么好吃的来。”
……
韩韵等姐姐睡着了,赶紧进空间,把今天挖的人参栽种在黑土地里,又把那十几颗红色果实种在周围。
“哎!空间土地也太小了,玉米和地瓜还没地儿种呢!
要是能再扩大个几亩地就好了。”韩韵自言自语道,巡视一圈也就出去睡觉了,明天还想上山把松塔摘了呢,得早点睡,养足精神。
镇上
王龙带着兄弟子侄回到宅子,先去看望了老爷子。
“爹,觉得身体怎么样?可好些?”
王震远老爷子精神头十足的说:“看到主家对咱们这么好,没拿咱们当奴才看,我这心啊也就放下了!
这心病也就解了,也就想开了,这病啊,也就好了一多半了!
虽然咱们现在是奴籍,但是一家人能在一起,主家仁义,还求什么?
你们呐也别再摆那镖局东家、少东家的谱。
记住喽,咱们现在是奴才。
人呐!得清楚自己在什么位置,主家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咱们得对得起良心。”
众人听王老爷子这么一说齐声道:“是,谨听父亲教诲。”
“谨听爷爷教诲。”
“嗯,去吧!都好好休息,明天早点去替主子办差。”王震远道。
“是,儿子告退。”
“孙儿告退。”
……
又忙了两天,就到了阴阳先生看好的建房动土的好日子,八月十八。
这日一早,张家准备一些酒肉之类的贡品,祭了天地、山神,燃放几挂鞭炮,张玉生老爷子,用铁铲子挖了一铲土,代表破土动工,这才正式开始盖房子。
大姑爷子是工头,按老爷子的意思,作坊和宅子同时建,人手够用,上冻前能入住新宅。
村里制糖作坊也破土动工,村里的老少爷们只要能动的都来帮忙。
会泥瓦匠活的砌墙,不会的就和泥搬砖,就连半大孩子都不出去野了,在工地干点力所能及的活。
制糖作坊建的简单,只砌四面墙,盖个房顶的房子就行,里边也不用隔断,最后砌几个熬糖大锅灶就行。
村里人多,房子盖的简单也快,三天就盖好了,为了安全又在房子周围修了围墙。
作坊建成这日,村民们齐聚作坊大院,早就请了县令郭廷玉给作坊提名、剪彩。
村长带领村民呼啦啦跪倒在地,齐声参拜:“草民参见大人。”
“快快请起,不必多礼。”县令郭廷玉上前扶起村长,抬手示意村民都起身。
“辛苦大人为我们平安村的制糖作坊提名啦!”村长一揖到底子,真心请求道。
第六十七章 平安糖坊
“村长不必客气,我早就准备好制糖作坊的匾额了。”郭廷玉一挥手,身后上来两个衙役,抬着一块匾,上罩红绸,显得十分庄重且神秘。
“快接过来!挂上。”村长身后上来两个手脚麻利的年轻人,架好梯子就挂了上去。
吉时一到,县令伸手一拉红绸上垂下来的绳子,红绸落下,露出匾额,只见匾额上书‘平安糖坊’的字样。
有识字的人在边上念出:“平安糖坊,咱们村的作坊叫‘平安糖坊’,作坊有名字啦!作坊有名字啦!”一边欢呼,一边拍手。
如果这人再年轻几岁估计都能跳起来了。
“平安糖坊,好名字,多谢大人为作坊题名。”一众村民又是一番跪拜感谢。
挂了匾,仪式也就算完成了。
县令郭廷玉在作坊里转一圈,叮嘱几句注意防火,糖如果没有销路就去找他,之类的话,就匆匆离开,毕竟是一县之长,公务繁忙,来这一趟都是忙里抽空了。
制糖作坊建起来了,没有原料也运转不了,张老爷子建议村长找几个机灵的人,去把周边村镇种的蜀黎杆都收购了,送货上门一个价,上门自提一个价,村长接受建议,立即派人出去收购。
作坊建好,蜀黎也成熟了,陆续有收割的,大伙把蜀黎杆送到作坊。
原料有了,韩韵就开始教那些挑选来干活的人如何制糖了。
这些人里就有马友,马友人老实肯干,话还不多,这样的人是首选。
再说这方子是张老爷子家出的,也要选人干活,所以马友来作坊做工是毋庸置疑的。
剥叶、清洗、榨汁、过滤、熬煮、放模具定型。
每道工序下来都有专人负责,主要熬煮时费些精力,火大了会过火,糖会苦。
火轻了不成型,所以在火候这方面一定要选个心细有责任心的人才行。
村长挑选的人都是干惯农活的,干活细致精心的,韩韵指点了几次都掌握了后就不再关注这边了。
村长正在大院外看着那些不含糖的蜀黎杆犯愁呢。
“村长大伯怎么了?有什么烦心事儿吗?”
村长见韩韵过来了也没隐瞒自己的担忧道:“二丫头啊!我这不是愁么。
这些蜀黎杆也会有很多不含糖的,烧柴还白瞎,留着还没用,以后只会越来越多,咱们买蜀黎杆也不能挑含糖买,费事不说,也容易泄露制糖原料的机密,这可如何是好啊!”
“这确实是个问题,不过大伯,这事儿我已经想好对策了。
咱们可以用蜀黎杆编织成席子,用蜀黎箭秆做成盖帘,虽然卖不了多少钱,也给收购蜀黎杆找到一个合适的理由了。”韩韵道。
“你这想法是好,但是咱们村里没有会这些手艺的人啊!哎!”村长又长长的叹息了一声。
“我小姑就有这手艺,大伯是想聘请我姑来做指导还是想把蜀黎杆卖给我姑呢?”
“这我得问问你姑的意思,你姑真的有这手艺呀?”村长惊喜又不敢相信的问道。
“真的,我还能拿这事儿开玩笑吗?”
“我这就去找她去。”村长说完就走。
“村长大伯,你在这里盯着吧,我去找我姑姑说。”韩韵当然不能让村长去问,因为她摘松果忙的,忘了把图纸的事给小姑姑说了。
“然后行不行的都让她来给你回个准话,您看怎么样?”韩韵道。
村长道:“那行,那就辛苦二丫头跑一趟了。”
第六十八章 你奶知道吗?
姑姑家在村东头,走个一柱香的时间就到了。
刚到门口,院里就传出一阵狗吠
“汪汪汪”狂叫。
“小黄,别叫了。”一声女娃娇斥声。
一声呵斥后就传过来一阵脚步声。
“谁呀?”
“二表姐,是我!给我开门。”韩韵道。
“二丫啊!快进来,今天咋有空来我家了?”
因为两人同岁,二表姐大韩韵十几天,所以两人间说话比较随意。
“表姐,我小姑在家不?我有事儿跟她商量。”韩韵道。
“哎呀!老侄女来了啊?”张淑莲端着一簸箕绿豆荚从后院回来了。
小姑姑和姑父都是勤快人,他们家后面都是荒地,这些年也被他们开垦出来了,种些菜什么的离家也近,也好管理。
“小姑姑,是这样的,村里今天已经开始制糖了,有一些挑选出来的不含糖蜀黎杆。
我觉得那些蜀黎杆扔了烧火有些可惜了,就想了一个法子,就是用蜀黎杆编成席子,用箭杆做盖帘。
我画了图纸,想让你学学,以后你是想自己做还是去村里上工都能挣点零花钱用。”韩韵把手里的一沓图纸递了过去。
张淑莲在围裙上擦了擦手,接过一看,图纸上席子图案精美,而且一看就懂。
惊喜问道:“这些都是给我的?你奶知道吗?”
“我还没跟我奶说呢,再说了,我奶还能不向着她闺女啊?”
“哈哈哈……你这丫头啊!”张淑莲被侄女逗得哈哈大笑。
“姑,这东西不能只看图纸,要想记住了,就得实际操作,多多练习,才能熟能生巧。”韩韵道。
“娘,咱家后院不是有点蜀黎杆嘛,正好表妹在这呢,不如现在就试试?”二表姐马静道。
娘几个一拍即合,说干就干。
抱了几捆蜀黎杆,剥掉叶子,露出秸秆,秸秆是有节的,有节突出的,要用刀修理光滑。
接着,用刀把蜀黎杆劈开,一般是劈成四半,这个也比较好弄,顺着一头劈就可以。
用刀劈太费事了,韩韵记得前世的爷爷就有一把劈篾的刀,就是一块修成十字的木头,在一头安上十字刀片,这样一次就能出四瓣篾,有空得研究一下。
劈好的蜀黎杆,要用水浸泡,这样皮下的“瓤”容易刮掉了,篾条柔软,更容易编织。
泡好后,刮瓤,用木刀压住劈成篾的秸秆,用力拽,秸秆的瓤就划掉了,剩下的就是皮儿。
这需要点技巧,收驰有度,否则,力度不够就刮不干净,用力大了就断了。
这几捆秸秆弄完,娘几个手上也有了大大小小的伤口,疼的俩丫头哇哇直叫。
尤其是韩韵,她两辈子也没做过这种活啊!
干活还好,累点歇一会儿就缓过来了,毕竟是农家孩子,皮实。
就是手受不了,要是有双手套就好了。
“姑,这样不行啊!
得做几双手套,用布缝个带指头的手套,这样带手套干活也不怕被割伤了,干活也能快些。”
“二丫这法子好,反正浸泡篾条还要一会儿呢,咱们进屋缝两个去。”张淑莲听侄女说的手套也眼前一亮,觉得这法子好,给男人做俩双在作坊干活带也挺好,既保暖又保护手不受伤。
姑姑和表姐的针线活都很好,做起来飞快,韩韵就有点有心无力了,她没学过针线活,缝的大针小线的。
张淑莲就有点看不下去了,“哎我的娘诶!你赶紧放那吧,一会儿我给你缝。”
第六十九章 齐王
韩韵尴尬的吐了一下舌头,没办法,真不会呀!
手套小而且也不麻烦,很快就做好了。
“娘这个手套真好,秋收干活就不怕手上被割口子了,每年秋收完手都要养好些日子才能好。”马静看着带手套的手道。
“好是好,就是费布料啊!”张淑莲道。
“没事儿,一年也带不了几双。
要不你们先用布做几双用着,我家有张狍子皮,找会熟皮子的人,给熟一下,我觉得用皮子做成手套能抗用些。”韩韵道。
“那感情好了,你老姑父就会熟皮子,一会儿我跟你去取去。”张淑莲道。
“姑,那席子你是想自己编自己卖还是给村里干活,得有个章程,不行就晚上跟我姑父商量商量吧。”韩韵道。
张淑莲反问道:“那你觉得怎么做才好?”
“我觉得吧给村里干活省心,不用自己找销路。
自己干呢就费点儿心思,但是手艺掌握在自己手里,怎么做都有利弊,等我姑父回来你们一起商量一下吧。”韩韵只说这些,怎么决定让姑姑自己决定吧。
编了一张普通不带花纹的席子,大约一米五见方,用了一个多时辰,这还是因为张淑莲有编筐编背篓的基础在,不然还要花费一些时间呢。
看着地上浅黄色平整干净的席子,几个人都很有成就感。
马静说:“娘,这席子真好看,干干净净的,看着都舒服。”
“姑,你手艺真不错,第一次编就这么好,太厉害了。”韩韵说完还竖起大拇指道。
张淑莲听闺女和侄女夸自己高兴的说道:“还不是你给的图纸画得好,让人一看就明白怎么编了,没图纸我哪会这个。”
说着抖了抖身上沾点草屑:“二丫走,这张席子给你奶拿去看看,我顺便把皮子拿回来。”
张淑莲把席子一卷,拿几根草拧巴拧巴捆上,用胳膊夹着席子回娘家了。
……
此时京城齐王府书房里。
齐王赵瑾轩正一脸愤怒,掀翻茶盏还不解气,一掌拍碎了桌案才罢手。
赵瑾轩看着单腿跪地的暗壹道:“给我查,仔细查!
我倒要看看是谁这么大的手笔,一下买通这么多的杀手追杀天赐,再给我查查,是不是天赐那边有内鬼走漏风声。
再多派几批人出去给我找,我不相信天赐会这么轻易就死了。”
都是他连累了师弟,如果不是他,师弟也不会遭到追杀。
他是华国皇帝赵哲铭的二子,德妃所生。
因为德妃不喜后宫争斗,低调做人做事,深受皇帝的喜爱,同时也保住自幼身子孱弱的他。
自从遇到师傅,师傅帮他调养了身体,又教他武功,才渐渐好了起来。
不过在外人眼里他赵瑾轩还是那个快死的病秧子。
说起陆天赐应该是他师兄的,因为他比陆天赐大了两岁,私底下总是让他叫自己师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