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售货机的古代生活——圆月柚子【完结】
时间:2024-07-17 17:17:03

  所以,这套说辞也是想和对方透个信。
  她们日后只拿罐头,不拿难吃的果子过来,都是深思熟虑过的,别让双方因此生了嫌隙。
  唉,其实说这些谎也并非她们本意。
  毕竟每说一个谎,就有可能要用万个谎来圆。
  但情况就是这样,只能如此。
  韦十八听了解释,果然没起疑心。
  世间之大,无奇不有,连元宝果都能榨油吃呢,山里会有这种古怪的酸黄果也不是啥怪事。
  他道:“这样也好,有如此繁杂的制法,外人就是尝了也摸不透其中的关键,咱们这个果罐,日后或许比枫油还有前途呢!”
  枣儿她们点头应是。
  黄桃罐头已经品尝过,铁柱也送过来了,看了眼天色,大伙准备离开。
  临行前,韦十八郑重向众人保证道:“你们放心,既然把铁柱侄儿交到我手中了,我就定会好好照护他的!”
  村人们自然是信他的。
  双方正式告别,各自离开了元宝村。
  铁柱这边即将随商队一起踏上征途。
  而枣儿她们回去之后,则是要准备种麦子的事情。
  忙活起来不知时日,转眼就到了月中。
  大牛和刘二山匆匆出山一趟,去与石叔他们碰头。
  在去的路上,两人聊天时还说,年已经过去了,也不知他们那边的情况如何。
  等到了地方,却没能见到人。
  这下看着是真的严重了。
  “是已经走了,还是县里有啥变故了?”刘二山皱着眉道。
  “若是要走,他们应当会留个信给我们吧……”说到这里,大牛忽然想到什么,“对了,二山叔,咱们可以去埋东西的地方看看!”
  两人飞快走到之前埋饼干的地方,一看,记号果然变了。
  这说明石叔他们来过,已经顺利取走了东西,说不准还留了新的口信。
  这地方荒凉,但保险起见,大牛还是在四周望了望风,确定没有人了,才和刘二山一起蹲下刨土。
  很快,他俩就从地里翻出一个刻满字的木片。
  对方知道他们那里有个秀才。
  在留信时就不怕他们看不懂字,将城里的情况如实写了上去。
  之前城中缺粮,闹出过不少乱子,后来被富户豪商施粥粮暂且压下去了。
  但富户也不可能一直发善心,年还没过完,就把粥棚撤掉了。
  这下,城里再次浮躁起来,隐隐又有生乱的迹象。
  县衙只有二十多个衙役,没有兵,如果真让百姓们闹出乱子,一时很难解决。
  他们兴和县本身鸟不拉屎,不算什么政治要地,也没有驻兵。
  临近其它县好一些,有驻兵地,但县令土皇帝当惯了,自己的作派都见不得光,绝不可能请驻兵过来帮忙,免得乱子没平,先给自己招祸。
  眼看着就要闹起来。
  兴和县令情急之下,忽然想到一个恶心人的好办法。
  他将城里的泼皮无赖召集起来,暂时征成衙役,邀富户管这些人的吃喝,又一人给发了点武器,让他们去对付其他手无寸铁的百姓。
  这伙人三教九流,啥人都有,成了县里的走狗帮后,就用了许多上不得台面的手段。但是确实也有效果,很快就把乱子的苗头掐灭了。
  只是,因为有这群人在,石叔他们做事也不得不谨慎许多,地道都开得少了。
  只能见缝插针地派人出来悄悄取饼干,但短期内,很难按时与大牛他们接头。
  而且那伙二流子夜里都不安生,真当自己是体面的军队了,夜里还跑出来四处巡逻找茬呢!
  石叔他们本来计划开春就南迁的,这下跑都不好跑了。他们虽然有些人,但毕竟没有能反抗的硬家伙,真要闹起来的话,肯定谁都讨不了好。
  石叔他们此刻真是悔不当初。
  早知道之前就直接走了!
  唉,都是一念之差,瞻前顾后,现在才会落到这般进退两难的地步。
第70章
  看完石叔来信,大牛与刘二山心情复杂。
  没想到县城的情况如此艰难,时时刻刻都在变不说,甚至没让百姓们过上安生年。
  同为百姓,他们很容易就能共情,并带入到那样的情形中去。
  一群无赖泼皮,只因得到了县令的支持,身怀利刃兵器,就能压住一众手无寸铁的平民。
  刘二山思索道:“城里的百姓,做小生意的多,手头农具少,本就很难护卫自己。从石叔的描述来看,那县令的动作也太快了,大伙还没来得及齐心聚到一起做些什么,就被那些泼皮挨个镇下去了。”
  说完,他和大牛对视一眼,双双叹了口气,莫名生出一种无力感。
  细究原因,大约是干看着石叔等人陷入水深火热中,他们却毫无帮衬之力吧。
  大牛忍不住道:“我看这其中的关键,还是手无寸铁。若是我们能有得用的武器和防具,再匀出一些给石叔他们,咱们两边人合在一起,还会惧怕那些二流子的手段吗?说不准连那县令都能被咱们撬起来看看!”
  他现在学问多了,胆识也越来越大,带着少年人的心劲,很是敢想敢说。
  刘二山摇了摇头,并没直言戳破他的青天白梦。
  只开口说:“算了,先把这次带来的饼干埋起来吧。咱们眼下能做的,也就是在吃食上为他们提供一些底气。”
  两人心情沉重地埋好饼干,然后就回到山里去。
  或许是对比更能让人清醒。
  这一出也让他们深刻意识到,有方仙儿护着的深山,已然成为一处避世桃源般的存在,在这世道究竟是怎样难得可贵的存在。
  想着这些,心中也越发感恩庆幸。
  等回了山,他俩把县城里的情况和其他人一说,大伙俱是唏嘘不已。
  可如今她们能做的,除了送吃食过去,就是在方仙儿面前多拜一拜,帮着祈福。
  关注完别人的生活,自己的日子仍是要过。
  不能耽误农时,大伙开始种麦了。
  之前开出的地已经深深翻完,仔细灌过。
  村里的老人个个都是老庄稼把式,但这次灌完地后,大伙都没急着下种,而是默契地求到方仙儿跟前,打听有没有更好的种地法子。
  盛B这边收到需求,很快查了查资料,还真找到不少种小麦的可行技术。
  虽说眼下古人们的条件简陋,不能用科技助力农业生产。但是从细节入手优化,小幅提升小麦产量也不是没有办法。
  就拿肥料来说吧。
  最开始给地里下基肥时,选用哪款肥料最适配小麦,还有地肥下到多深,最有利于作物生长,每一步都有讲究。更别提后期还有种肥和追肥的科学下法,每项都能体现出从古至今农学发展的精华。
  在盛B的理论指导下,村人们很快进入到实践阶段。
  首先挑出品相饱满的优质粮种。
  接着,在正式播种前,这些麦种都需要浸泡一遍。
  浸泡这步不算稀奇,村人们自己也会用到。
  不过往常都是用清水泡过就行了,而这次,在方仙儿的指点下,他们额外往里加了些草木灰。
  盛B对此解释道:“这样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杀菌。”然后简单解释了一下这个菌的概念。
  在泡种这一步杀菌,主要是为了预防小麦的黑穗病。这步操作要是放到现代,直接用稀释过的多菌灵就行了,但在古代,也只能先拿草木灰水当个平替。
  唉,真是不穿来古代,不知道化学的重要性。
  来了以后,盛B就能明显察觉到,古人们的生活处处受限。
  再说回黑穗病吧。
  这种植物病颇为棘手,而且自古时就有,不少庄稼作物都会得,令农人苦恼至极。
  像是小麦玉米这类的作物染上,就会导致减产绝收,还会长出黑乎乎的穗子。
  古人们又很珍惜粮食,收获时,见到黑穗作物,估计也不舍得丢掉。这样的作物吃掉,就会威胁到人们的健康。
  听起来可怕,但也不是所有粮食都在黑穗病下讨不到好。
  历史上有种粮食名为“菰”,茎上感染黑穗病后膨起来,能变成好吃的蔬菜――茭白。
  当然,盛B曾听村人们提过,在这个朝代,菰的产量极低,现在已经没多少农人会种植了,百姓的主粮还是以黍粟麦稻为主。
  看来大家伙暂时是吃不上茭白了。
  盛B开起农学讲座。
  按照她教的法子,大家伙吭哧吭哧浸发好麦种,然后就要播种了。
  这播种也是有讲究的。
  种惯了地的老人都有经验,知道这播种时,并非播得越多,收获就会越多。
  而盛B这边则是给出了更加肯定的态度,以及精准的数据。
  这样仔细地种出来后,才能保证小麦更好地吸收营养、光线与水肥,茁壮成长。
  盛B把数据一报。
  因为有了阿拉伯数字,小学课本里也教了些新的计量单位,古人们很容易理解方仙儿说的数值。
  像是麦种该埋在几厘米的坑中。
  一块多大的地下几颗种子才是最优解。
  还有行列之间留多少空隙合适,全都听得清清楚楚。
  生怕出错,枣儿还专门做了几把木尺助大家干这些事,一群人撅着屁股拿着尺子,在地里边量边种,乍眼望去,真有几分科学种地的范儿了。
  等村人们仔细下完种子,又过了七到十日,麦种也陆续出苗。
  一个小阶段的任务完成,大伙都松了口气,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精心照料,等待小麦长三叶后分蘖。
  分蘖后,有经验的农人,就能根据麦株的情况,大致估出小麦的产量如何。
  在村人们风风火火种麦时。
  另一边的铁柱已经随韦十八的商队,踏过了两座县城。
  前不久,韦十八带着铁柱一起回到商队后,很快就用黄桃罐头惊艳了众人。
  现在留在商队里的都是些老油条,一下就看清楚了这黄桃罐头带来的利益,笑开了花。
  要知道前不久,明北带了不少人离开商队,他们虽因忠心留在队中,却对商队前途悲观无比。
  韦十八见时候差不多了,就放出了果油的消息,安抚他们的心。
  众人立刻振奋起来。
  眼下又有了黄桃罐头,大家就知道,这趟出商肯定是错不了。之前留下的决定,也真是做对了!
  因为状态佳,心情好,大伙对铁柱也颇为和蔼可亲。
  一群人很快打成一片,还没出发,就勾肩搭背起来,称叔道侄,兄弟一家亲。
  欢迎了新人,盘点好商品,商队的车马就晃悠悠上路。
  他们的目的地在南方,从北地南下的路途并不算短。
  不过,作为有经验的老牌商队,他们这些年也摸索出了一条较为稳定的路线。
  不会途径多少偏僻地方,安全有保证。沿路又有充足的水源,不用操心饮水的事。还有经过许多闹市繁区,这样也方便食物补给。
  当然,就算可以补充食物,在行路途中,也不能缺了容易存放的过渡干粮。
  用商队的叫法,就是“路菜”。顾名思义,是在路上吃的饭菜。
  按韦十八他们的习惯,一般会带些包子肉饼等,在刚出发没多久的时候吃。
  等吃完这些,中后途就是补到什么吃什么。
  车里还会常备一些炒米、锅巴以及腌制好的酱菜,作为储备粮。
  在没有其它食物的情况下,炒米锅巴等拿出来,可以直接和着水吃,非常方便。若是时间宽裕一些,就搭个火,架起罐子,把这些丢开水里煮着吃。
  铁柱这次跟着商队出来,肯定不能吃人白饭。身上也是带了不少口粮,还有少许银钱。
  虽然他以前从未出过远门,但村里有一大堆人替他操心,自然就知道要备好干粮的道理。
  荷花专门用方便面磨了些面粉,以及很少量的压缩饼干粉,给他烙了几个面饼带着,又拿剩下的方便面粉做了炒面。
  托方便面的福,这几样吃食俱是金黄的色泽,看上去就与黍粟那样的粗粮饼子差不多,并不打眼。
  在路上时,铁柱完全可以光明正大拿出来吃。
  最后,考虑到可能会出现的危急情况,荷花又给铁柱单独装了一小袋压缩饼干粉。
  这东西能放又顶饱,万一铁柱途中真遇到什么急人的状况,关键时刻也好多个救命粮,没准就能化险为夷了呢?
  结束回忆,再次说回此刻。
  商队刚贴着边绕过了一座矮山,正在某片空地上歇脚吃饭。
  商队行进,讲究一个张弛有度,这样不会太累,花费的时日也不会太久。
  前段时间,他们脚程较紧,这几日就可以松快些,路上累了就能坐下休息。
  大伙出门时带的包子之类,不能存放,早就吃完了。
  这会儿手里拿的,就是在上个县城买到的新鲜烙饼。
  韦十八叫人烧了点水,煮炒面来配着饼吃。
  在这种时候,所有商队成员都会出上一些粮食,一起煮过后再分食。
  铁柱也拿出了一小捧炒面,说起来,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交粮了。
  就这么一小口的量,混在其他人的炒面中,非常不起眼,也显不出什么独特的味道来。
  本就不显,商人们又活得粗糙,谁也没能吃出里面多了些更好吃的炒面。
  哪怕隐隐觉得大锅饭似乎美味了那么一点点点,也只当是自己饿得很了,吃啥都香。
  对此,铁柱深藏功与名。
  继续吃饭。
  刚把罐子支上,倒了些水,商队中一位名叫戴九的人就掏出了一个布包,对大家说道:“这片地方前不久估计刚下过雨,咱经过矮山时,我去小解时找到了一些菌子,咱们可以煮进锅里添个鲜!”
  他抖开包袱,里面的菌子模样如伞,通体雪白。
  以前他们在行商路上,干粮吃久了又燥又腻,也会根据经验找些菌子吃的。
  类似长眼前这样的,他们见过,也吃过不少。
  凭借多年的行路经验,也知道颜色和样式越简单的菌子越不容易带毒,这些年从未失手过。
  于是,戴九在发现这伞状白菌后,立刻就拔起来收着,打算在吃饭时拿出来,给大家加餐。
  说完刚才那番话,戴九捏起菌子就要往锅子里放。
  一旁的铁柱在他刚刚掏出白蘑菇时,就被吸引了目光,总觉得那玩意长得十分眼熟。
  这会儿,见戴九要往锅里放了,他忽然灵光一闪,扑上去就按住了戴九的手臂:“这些菌子,万万不能吃!!”
  戴九被他动作一惊,倒也没有发火,只是被当场下了脸面,并不开怀,便没好气道:“如何不能?小铁柱,你这也是第一次出商,难道会比哥哥们更有行路的经验吗?”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