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也在谋朝篡位中——微云烟波【完结+番外】
时间:2024-11-04 18:05:46

  总之,在跟着刘恒去代国之后,薄家的荣辱都系于刘恒之身,自然要以刘恒之喜为喜,以刘恒之怒为怒!刘恒要坐稳自己的位置,就得跟吕王后夫妻和顺,薄家自然得对吕王后母子恭顺亲近。
  但是越是如此,当初的背叛就越显得卑劣。这也让薄昭很是头疼,老刘家的人,除了刘盈是个异数之外,其他都是一帮睚眦必报的货色。
  薄昭也觉得自己挺冤枉,吕王后母子被毒杀的时候,他人还在长安打听消息呢,薄太后也没因此说过什么,这仇恨,怎么着也不该落到薄家头上。薄家就算是成为受益者,也是因为刘恒做了皇帝,跟其他又有什么关系。
  薄昭又不能直接找刘昌问,大王你到底恨不恨咱,咱们怎么才能解决掉这段仇怨,因此,只能先尽力示好。
  像是这次送亲,薄昭连亲儿子薄戎奴都派出来了。薄戎奴也算是刘昌的岳父,薄文君正是博戎奴的女儿,薄戎奴可不敢在刘昌这里摆什么岳父的款,态度显得比较谦卑,到了地方之后,就表示,薄家看好辽国的发展,将他打发到辽国这边,以后还得劳烦刘昌多多照顾。
  对薄戎奴的到来,刘昌其实还是挺欢迎的,因为随着薄戎奴以后常驻辽国,薄家势必要将大量资源倾注到辽东来,现成的便宜,不占白不占。何况,刘昌就算是要报复,也只是报复当事人,若是一味株连,那他跟陈平周勃这些人有什么两样。
  对于识相的人,刘昌也很宽容,因此,他很是大方地给了薄戎奴一个爵位,给他划了一块封地,反正往北往西大片都是没人的地方,以前可能还有些土人,如今这些人都加入到工程队里面做工了,这些地方被纳入了辽国的统治,但是却也一时半会儿开发不出来。这些地方除了冷了点,实际上自然资源很丰富,后世占据远东的大毛,光是靠卖木头都能挣几辈子的钱。辽国如今也有那种生长周期比较短的作物,只要解决了冻土问题,那里就能种植粮食。何况,薄戎奴的封地上也有河流经过,可以先靠淘金挣出一笔起始资金!
  薄戎奴在看到地图上自个的封地上有河流的时候,心脏也有些不争气地蹦跶了起来,黄金啊,这谁不喜欢呢!这年头,大汉那边对于黄金的需求那是没有止境的,别的不说,家里长辈去世,你不埋点金饼下去,长辈到了黄泉,岂不是就要受穷?这就是不孝,在以孝治天下的汉室,这就是最大的政治不正确!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小康人家传承两代之后就捉襟见肘的缘故,光是给长辈治丧,就得耗费大量的资财,很多时候不得不典卖家产,才能给长辈一个体面的身后事,能攒的下钱才怪!
  薄家虽说没到这个份上,但也不会嫌黄金多。汉家可是有律法,犯罪之后,可以以爵位和金抵罪!司马迁为什么要遭遇腐刑,就是因为没有军功,只比庶民高几级的爵位不足以抵罪,太史令的官职也积攒不下钱财,没钱赎罪,也只能受刑!加上作为彻侯,每年还有酹金的任务,之前那些游侠带回中原的黄金,很多就是被各家诸侯给买走了。
  刘昌这样的态度也让薄戎奴一颗提着的心脏放了下来,刘昌要是真的将薄家当做是仇人,也犯不着还给他封爵封地。
  薄戎奴高兴地回了行宫,先去看了一下薄文君,见薄文君正跟几个姐妹坐在一起,面前放着一匣子打了孔的珍珠琉璃玉珠,她们在那里用金银丝将这些珍珠琉璃宝石串起来,做成各种首饰。
  这些都是她们遣人去铺子里面买回来的,去年刘昌就给下面传授了珍珠的人工养殖技术,今年就有不少养殖珍珠出现在了市面上,也省得以后刘昌再在系统里面购买了。
  因为珍珠琉璃玉石在辽国这边产量都很大,这里头也就是珍珠稍微贵一些,毕竟现在产量还不够大,其他都比较便宜,因此,首饰铺就直接出售这些原料,让人自个回去做首饰或者是摆件,也有首饰铺直接将一些中低端首饰摆件的制作外包给了一些心灵手巧的妇人,也算是给不少人提供了一条赚钱的路子。
  薄文君她们在长安的时候,也会自个做一些小手工,不过她们最多也就是做禁步,首饰什么的,自然得让匠人制作,她们是没这个本事的,而在这边,商家直接出图纸和原料,你也可以回来自个设计,随便你怎么折腾都没问题,这自然引起了这些女孩子的兴趣。
  如今距离婚礼还有两三个月时间,她们也没有别的事情,总不能天天闲着,所以干脆做这些手工打发时间,为了笼络这些姐妹,原材料的钱都是薄文君出的,做好的成品以后就是这些姐妹们的私房,既能打发时间,又能给自己增加一笔财富,她们不乐意才怪!在路上的时候还算是有一点怨气,但是如今这点怨气也已经消散得差不多了。这里是异国他乡,她们这些同姓的姐妹如果不能抱团,总不能指望辽王以后不再纳妃妾吧!
  薄戎奴看着女儿和侄女们凑在一起玩得开心,也是松了口气,自家女儿相貌只能说是清秀,虽说作为未来王后,算是占了身份的便宜。但是,王后又如何,古往今来,多少王后都无子傍身呢?就算有,也不是所有王后所出的嫡子都能够继承王位的。
  当着这些侄女的面,薄戎奴也不好面授机宜,听她们叽叽喳喳说了自制首饰的事情之后,便干脆表示,自己会帮着再采购一些,给她们玩,除此之外,他也会额外采购一批首饰,作为他额外的添妆。顿时一帮女孩子都喜笑颜开起来。
  见薄戎奴有话跟女儿说,这些女孩子嬉笑了一阵子,就识趣地带着自己做好的首饰还有半成品起身告辞了,她们可以回去接着做,聊以打发时间。
  等着侄女们走了,薄戎奴才说道:“今日,为父去见了辽王,辽王乃是雄图大略之人,也极为聪明,文君你虽说以后是王后,但是只需要本分随时就好,不要想着去影响他,明白吗?”
  薄文君本身也不是什么野心勃勃的性子,作为薄家的嫡长孙女,即便是当年在代国的时候,薄家也没想过将她嫁到代王宫中。主要是代王一脉实在是太穷,看惯了代王宫中女眷的苦逼生活,还有代地一直以来所承受的压力,所以,薄家的女儿,一开始的想法是嫁给代地的官员,因为官员还有升迁的机会,可以离开代地。而等到去了长安,薄文君的年龄又跟宫中皇子相差有点大,至于那些诸侯王,也不是什么合适的结亲对象,毕竟当年的事情之后,许多诸侯王都是不稳定因素,万一他们一个脑抽,来一出造反,薄家就被坑里头了。
  所以,薄家是打算跟一些地位比较稳定的彻侯关内侯结亲,而这些人家,对于主母的要求无非就是能当家理事,薄文君何曾想过,自己能成为一国王后,而且对方也算得上是熟人。想到曾经那些事,夜深人静的时候,薄文君甚至有些恐惧,生怕刘昌将怨恨发泄到自己头上,自然不可能再生出什么想要在夫妻关系之中争强好胜的想法来。
  这会儿听薄戎奴这般说,薄文君连忙说道:“父亲,女儿出嫁之后,自当安分守己,不会逾越半步!”
  见薄文君这般,薄戎奴又有些忧愁起来,女儿要是是个有野心的,那肯定是不成的,但是要是太老实,显然也不行。只是,这种事情,薄戎奴也不知道该怎么跟女儿说,只得叹了口气,又跟薄文君不痛不痒地叮嘱了几句,便离开了。
  送走了薄戎奴,薄文君回了自己房间,挥退了想要过来伺候的侍女,她斜倚在软榻上,沉思了起来。
第69章
  薄文君阅历比较少,并不代表她就是个无知少女,她只是之前从没有遇到过需要她如何争取的事情,如今遇上这种事,薄文君这一路上思来想去,最后能做的也唯有走一步看一步。毕竟,如今的刘昌已经不是曾经那个可以顽笑的表哥了!
  薄文君对于将来会发生的事情都比较坦然,只要刘昌不是满怀恶意,她觉得都可以接受。
  何况如今看起来,刘昌也没什么恶意。她们到了行宫没多久,内府的人就来过一趟,给她们送来了许多东西,又帮她们量体裁衣,若真是有什么想法,不闻不问不是更好吗?
  刘昌这边的确是没有迁怒一帮小姑娘的意思,他早就想好了,鉴于两人之间比较近的血缘,不会让薄文君有孩子,这就注定了,薄文君的未来可能会比较惨淡。如果薄氏陪嫁的媵妾可以生下健康的孩子,那么,薄文君将来也会有个依靠,但是,刘昌并不能保证会将这个孩子立为储君。
  立储这种事情,很多时候根本不能感情用事,汉宣帝何等英明之君,结果就因为顾念与许皇后之间的感情,哪怕知道太子不靠谱,最后依旧将皇位传给了太子,最后西汉的确从他儿子开始走向衰落。
  刘昌也没打算在这个时候搞什么君主立宪,那君主就是个吉祥物,不需要考虑君主的贤愚。所以,他将来立储,是需要考虑儿子们的资质的,一个愚蠢无知的皇帝,在这个时代,注定会造成巨大的悲剧。
  有着这样的觉悟之后,刘昌根本不打算在男女之事上耗费多少功夫,他如今需要的是,趁着这次的战争,给辽国得到足够的好处。
  这个时代,或许上层的消息非常灵通,但是对于百姓来说,却是非常闭塞的。
  商队往来,运输的商品也跟百姓并无什么关系,而尽管朝廷在地方上设置露布,向地方百姓宣读中央的政策,比如说,之前刘恒宣布田税三十税一,口赋的年龄向后推移,这些事情都是会公布到露布上的。但是刘恒吃饱了撑着,才会将辽国的情况公布在露布上。而地方上的官员豪强巴不得隐瞒消息,毕竟,他们都不想看到百姓一个个跑到辽国去。那些跑来淘金的游侠,同样出于私心,根本不会在其他地方多嘴,以至于,北地尽管距离辽国已经很近,但是寻常百姓至今还不知道辽国是什么情况,之前朝鲜收拢流民,人家也不是因为知道朝鲜收容流民才跑过来的,实际上,大家都是觉得跑到辽东这里不会遇上匈奴人,才会往这里跑。
  而这回,辽国出动了数万大军,帮忙驻守燕赵这边诸多关隘,随同而来的还有许多辽国的商人,这些商人跑过来,一方面是为了打了胜仗之后的战利品,另一方面,就是跑过来找销路来了。
  他们也不嫌麻烦,不光是在市集上摆摊,而叫伙计带着针头线脑还有各种零碎的小东西去村里面叫卖,横竖辽国武德充沛,这些伙计身上也都带着防身的东西,所以,也不担心有人杀人越货。
  然后,来自辽国的各种商品顿时就在北地火了!
  寻常百姓人家,你让他们买成匹的布料,他们是买不起的,就算他们自个养蚕收丝,种植苎麻,但是,这些多半要卖给别人,自家顶多留下一点葛麻用来做衣服,像是比较温暖的季节,乡间那些农人干活都要先将身上的衣服脱掉,免得干活的时候把衣服给钩破了。一件衣服反复缝补,更是基本操作。
  但是缝补衣服,也是需要材料的。线可以用自家弄的麻线,而针就不一样了。大汉这边,民间正常使用的针很多还是竹针和骨针,铁针钢针什么的,几乎没有。而上层倒是会使用金属针,一般是铜针,都要反复捶打成条状,然后再打孔,磨出针尖,再打磨光滑。而真正能够大量生产钢铁针具,其实已经是唐宋时期的事情了,那时候冶炼技术提升了,直接将热铁拉成铁丝,然后分成小段,一头先砸扁,再用细铁锥砸出细孔来,饶是如此,成本其实依旧不算低。
  而辽国这边,已经可以用机械生产钢针,虽说比起后世的针来说粗了不少,但是成本可比大汉这边低多了。汉地那边的商人压根没在意这种针头线脑的玩意,他们就盯着那些贵重的玩意,而辽国这些商人除了那些大宗的商品,干脆就将许多物美价廉或者是在辽国已经没法卖积压的货物拉了过来,像是针线这些,又不占地方,一盒就能装上一大堆,一根针卖一个钱,也是能赚不少的。
  除了钢针之外,比较畅销的还有布头,这些布头一般是残次边角料,辽国那边几乎卖不出去了,但是在汉地这边还是很受欢迎的。还有就是糖,当然,是那种比较劣质的糖,里面还夹杂着不少甜菜渣子,这些糖放在辽国,就是糊弄那些土人的,而对于汉地百姓来说,买这个糖,可比自家制作饴糖划算多了,因此,也乐意花一点钱,买上一些粗糖哄孩子。
  另外一些什么香包玩具、彩线头花之类的,也有人买,不过对于贫苦百姓来说,也只能是看看罢了。
  通过这些货郎,这些百姓也知道了辽国那边的情况,在听说在辽国,不论男女都能分地,而且也不用服徭役,只需要缴纳田税,而不用什么人头税之后,一个个都很是憧憬,当然,对于那些家有恒产的人来说,就算是心动,也没几个人会抛家舍业,跑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重新开始,而对于一些已经快要一无所有的人来说,辽国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因此,一些人就偷偷摸摸开始询问怎么样才能去辽国。虽说如今辽国那边大规模的移民已经停止了,但是对于来自汉地的移民还是会大开方便之门的。若是能拉人移民,还能得到官府的奖励。因此,那些货郎一个个拍着胸脯,表示只要在大军离开之前,赶到关隘那边,到时候自然可以跟随他们一起前往辽国,期间也不用他们花销什么,到了地方,官府就会安排。
  这条件越好,许多人越是半信半疑,不过,想要跑路的人本来就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了,就算是心有疑虑,他们也是愿意去冒个险的,毕竟,他们本来就一无所有,继续留在家乡,只怕交不起口赋,都要被充作官奴了,还有什么可失去的呢?
  一开始辽国这些商人到处卖东西的时候,边地官府还不当回事,结果等到知道了那些货郎居然跟百姓鼓吹辽国的移民政策之后,一个个就都坐不住了。
  地方上的人口数量一直是官员上计的重点,北地在这方面本来就已经是重灾区了,因为北地这边常年遭遇匈奴的侵扰,年年都有百姓被杀被掳,他们硬是没地方跑,有合适的地方早跑了。
  之前朝鲜收拢流民,也就是在边关的地方设置粥棚什么的,吸引百姓过去,而辽国如今,许下的条件,简直丰厚得让人难以置信。再叫这些货郎持续下去,来年上计,他们只怕连官帽都保不住了!
  因此,即便知道辽国大军是来帮着他们守边的,他们还是硬着头皮,冒着得罪辽国的风险,将这些商人给礼送出境,只让他们在边境市集售卖商品。
  好在对于这些商人来说,已经摸清楚大汉这边是个什么情况了,之后应该卖什么,一个个心里都有了数。同样有数的还有北地的许多商人。他们之前其实也会去辽国做买卖,但是那个时候,大家就没想到,这些平常的东西居然也挺赚钱,这等细水长流的买卖也更加不起眼,不容易被上头盯上。要知道,汉家可是有陵邑制度,从刘邦那时候,就开始迁徙各地豪强地主去皇帝陵墓附近居住。这对于地方上的豪强地主来说,简直是噩梦。
  不少豪商也是被迁徙的对象,你要是生意做得太大,被上头知道了,那么就很难逃出被强行迁移的命运,他们在地方上有着一定的影响力,但是到了关中,哪个豪商背后没有个高官显爵做护身符,他们这些外来户,如果不能尽快找到一个保护伞,多半要被吃干抹净!所以,如果能够闷声发大财,那就再好不过!
  这些人一下子就对辽国的各类廉价小商品感兴趣了起来,等到辽国那些商人都去了边境的市集,一帮商人就一窝蜂赶了过去。他们也知道,不可能将所有东西都包圆了,要是互相竞争还容易被抬价,因此,熟识的那些商人商议了一番,划分好了范围,就直接开始了大采购。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