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也在谋朝篡位中——微云烟波【完结+番外】
时间:2024-11-04 18:05:46

  移民署的人看似尊称刘启为上国天使,但是言语间并无丝毫卑躬屈膝的意思,对他们来说,上国也就是一个称呼而已,无非就是看在自家大王是天子儿子的份上,他们这些人,见多了汉人的落魄,所以,心里头自然有一种傲气,在他们看来,自家大王迟早是能坐上天子位置的,他们这些人就是元从旧人,反倒是原本中原那些,一个个都算不得什么!
  刘启见那官员看似有礼外表下的倨傲,不免心中大怒,只是在别人地头上,刘启也知道不能乱闹事,因此,只得忍了下来。一边窦婴看着不好,赶紧打了个圆场,说道:“我们只是没见过移民是个什么情况,所以多看了几眼!你们这般对待移民,得花费多少钱财才行?”
  那官员顿时得意起来,不以为然道:“咱们辽国这边不怕人多,就怕人不够用!这点钱财算什么,只要他们不是什么偷奸耍滑的,很快就赚回来了!”说着,他伸手在外头一排房子指了指:“那里一个个都眼巴巴地等着呢,只要这些移民通过了基本的培训,就是上好的劳力!只要这些移民肯跟着他们走,他们也是情愿出钱的!”
  窦婴没搞明白其中的逻辑,还以为这所谓的移民署是将移民当做是官奴发卖,但是看起来又有些不像,他看了刘启一眼,不知道该不该继续问下去。
  那官员见这两个还是少年模样的汉家使者一副懵懂的模样,猜测他们应该是汉家公侯贵戚家的子弟,就是借着使者的名头出来长长见识的,这等人对于辽国来说,也算是财主,因此,对刘启和窦婴还算是客气,笑吟吟地说道:“两位使者看样子是走岔了路,驿馆距离咱们移民署可还是有一段距离的,若是不嫌弃的话,不如在我移民署先歇息一日,明日,下官找人送两位使者去驿馆!”
  刘启跟窦婴对视了一眼,然后答应了下来。
  移民署这边的情况其实早就被人摸清楚了,这里最能看得出辽国是何等财大气粗,那官员亲自领着刘启与窦婴还有随行的卫士进了大门,让他们窥见了移民署内的工作状况,这也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震惊。
第88章
  移民署里除了严冬季节,人总是很多,这里也被倾注了大量的资源。别的不说,每一批移民,消耗的食物和布料就是个很大的数字。这些移民带过来的东西,大多数都是要被丢弃回收的,他们原本的衣服会经过统一烫洗,送到造纸作坊,然后换上移民署为他们准备的衣服。因为技术的进步,哪怕他们用的衣料在辽国已经算是低档次的了,这些布料依旧细密柔软,夏衣轻巧,春秋的衣服就已经很是温暖厚实。可以说,对于这些一穷二白的移民来说,他们如果留在家乡,可能到死都穿不上一身这样的衣服。
  刘启和窦婴也算得上是见过人间疾苦的,刘启在代国的时候,日子就过得捉襟见肘,窦婴小时候,窦家日子也不宽裕。而长安城里,也不是所有人都是公卿彻侯,上林苑里,就有许多失去了土地的贫民租了上林苑的土地。刘启和窦婴都见过这些人的生活,而很显然,移民署这边,这些新来的移民,他们的生活水平一下子变得比汉家所谓的中等人家还强一些。
  “辽国到底哪来这么多钱?”刘启坐在椅子上,杯子里面的茶水已经没了热气,在大汉,上层对于数学都是非常重视的,刘启稍微一算,就知道,这些移民在移民署待一天,所消耗的物资都要超过百万钱,一年下来,起码就是几亿钱这么白白花出去了。
  这会儿大汉经济还是很薄弱的,几亿钱,都足够打一场非常富裕的仗了,结果呢,辽国就这么白白耗在一帮黔首身上,有这个必要吗?
  窦婴也在盘算这些年辽国流入汉室的商品大概赚了多少钱,然后他就意识到,辽国是在用大汉的钱,掠夺大汉的人口,偏偏大家还对他感恩戴德!他抿着嘴,皱眉道:“不能继续这样下去了!”
  刘启也是说道:“明明父皇那边已经下了严令,结果呢,竟然还有这么多人跑到辽国来!”
  刘启倒不是痛恨这些百姓,有道是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愿意跑到辽国来移民的,除了一小部分是纯粹的投机分子,大多数其实都是在家乡过不下去了!北地其实人口不算稠密,按理说人均耕地面积不会少,但是帐不是这么算的!北方开发算是比较早的,土地如今也不再肥沃,另外就是,这里没多少河流,降水量也一般,所以,原本这年头的粮食产量就低得可怜,到了北地,还得再打个折扣,遇上荒年,说不定一亩地种下去,打到的粮食也就比种下去的种子多一点。
  但是,你环境再恶劣,却是不能耽误给地主老爷交租子。不交租子也行,那就得去给那些老爷家的子弟做扈从,做亲卫,然后他们去挣军功的时候,你就得跟着上战场,军功是老爷少爷的,送死却是你的事,你死之后,家里人能不能得到抚恤,还得看他们的良心。
  在这样的情况下,北地这边百姓活得也艰难,即便朝廷经常减免赋税,但是,这种减免获利更多的还是那些地主豪强,普通百姓所能得到的好处很有限,所以,稍微有点天灾,他们就要面临破产的危机。以前大家是没得选,只能去给地主富户做佃户,甚至是不得不卖身为奴,但是如今,大家都宁可往辽东跑。尤其,在那些地主竟然因此降低了租子还有子钱的利息,好挽留他们的时候,他们虽说没有见识,但是作为普通百姓,也有着小民狡猾的智慧。那就是,既然那些地主老爷不希望自己离开,那么,那里一定比给地主做佃户奴仆来得强。
  想明白了这些之后,刘启难免有些无力。他一直觉得,自个的父皇是个仁慈的天子,在父皇的统治下,大汉子民都能沐浴天子的恩德。但是,这一次出京,刘启看到的东西太多了,民间许多事情都让他觉得愤怒,最终却是无力。
  因为汉家一直以来执行的小家庭制度,所以,民间常有生子不举之事,因为生下来之后也未必养得起,地方上的官吏拿捏小民的手段也很多,汉家户籍是有漏洞的,有一个漏洞就是户籍上的年龄,孩子生下来,可没有零岁的说法,生下来就是一岁,遇上个心怀恶意的,给你写户籍的时候,多添个两岁,那么,你就得提前年给孩子交口赋,孩子还没长成,就得去服劳役,一个还没有真正长成,从小营养不良的孩子,去参加远超过他能力的劳役,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就算能承担口赋,孩子顺顺利利长大了,但家里多一口人,将来分家怎么办,分不到家产,那这个孩子将来就会沦落到下一个阶层里头去,比如说给人做赘婿,而这个时候,赘婿其实就跟刑徒没什么区别。
  这还只是一个很小的问题,其他各种稀奇古怪的事情多的是,一开始刘启还恨不得直接提剑杀人,到后来,刘启已经无话可说。尤其出了函谷关,老刘家的影响力也没那么大了,地方上的郡守如果跟豪强沆瀣一气的话,那么,他们就是地方上的土皇帝,他们想要做什么,下面百姓都无力抗衡。更重要的是,百姓其实不管这到底是谁的过错,他们只会将怨恨放在刘氏身上,谁让汉家天子姓刘呢?
  在经历了这一切之后,再看到辽国如今的光景,刘启只觉胸中一个郁气几乎要喷薄而出,他不得不承认,刘昌真的干得很不错,但是,他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
  刘启坐在那里,眼神变得无比迷茫。
  同样迷茫的还有窦婴,他学的那些学问比较务虚,不够务实,他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但是具体怎么做,为什么,他很难搞明白。他只觉得自己从前学过的那些理论受到了无比的冲击,一时间已经对自己那些所学开始怀疑了起来。
  刘启跟窦婴两人跟入了魔一般,干脆也不走了,就留在移民署,天天盯着移民署的运作,移民署的官员劝了他们几次,见他们不听,最后也便听之任之,这里也没什么机密,想要复制很容易,只要你肯源源不断地掏钱。
  移民署就是这样一个吞钱的怪物,各个作坊还有那些想要开发自己封地的贵族们也对移民署有捐助,为的就是能给自家多弄一些移民过去,但是,这些钱投进来,也就是减少了朝廷对移民署的拨款,该花的钱还是要花的。别的不说,给那些掮客的好处就不能少。
  这个世上,很多事情的逻辑都很简单,只要生产力跟得上,那就少有钱解决不了的问题,如果有,那是你钱还不够多。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也是如此,要不是汉武帝得了自家父祖两辈人积攒下来的家产,就他那个败家子的德性,可撑不住打几次匈奴,不用等到他晚年,中年就要财政崩溃,民不聊生了。
  而移民署这边虽说提供基本的技能培训,但是也就是个基础,认识一些常用字,会算一百以内的加减法和九九乘法表,差不多就能成为一个初级的产业工人了,所以,一个移民在移民署其实待的时间并不会很长,然后就会根据他的想法,给他足够多的选择,让他自个选,是想要分田分地,还是想要去工坊做工,另外就是去什么地方,哪类工坊,总之,辽国境内各行各业都缺人,移民从来都是供不应求。
  等到搞明白了移民署这边的全套流程之后,刘启和窦婴一方面大受震撼,毕竟,辽国这边居然在短时间内就通过一些特殊的符号,让移民迅速学会了足够的知识,有这样的知识量,这些移民回到大汉,都有资格做地方上的小吏了!而在辽国,这居然只是基础,大家都没将这些当回事,甚至,将这视作是扫盲阶段,也就是脱离了文盲的水平,想要进一步深造,就得进入专门的学校去学习。
  刘启和窦婴在意识到在移民署不能知道更多的时候,这才离开了移民署,打算这一路上好好看看辽国究竟是如何运作的。
  大概是冤家路窄,刘启到达辽国不久,一个规模还算是不小的船队到达了海州码头,所谓的海州,其实就是后世的济州岛,如今辽国已经开始大规模发展海洋渔业,海州这边就是一个中转地,在这里对捕捞上来的海产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做成咸鱼、鱼干、鱼松乃至罐头,这也让海州迅速繁荣了起来,这里的码头也成了许多海船停泊中转的地方。
  这个船队是南下做生意的商船,船上却带上了吴国的使团。
  刘濞消息也算是比较灵通的,他一直对长安的位置有着相当的野望,因此,在他知道了刘昌的身份之后,便觉得有机可趁,另外就是,辽国如今跟吴国也有比较密切的贸易往来,吴国的特产可不只有海盐和铜,还有生丝,刘昌在那里购买了好几个山头用于种植茶树,招收了不少人口采茶制茶,刘濞也是看到了其中的好处,也开始搞起了茶山,只是如今在大汉,茶叶还算是药材,一时半会儿还没能培养出大家喝茶的习惯。
  刘濞想要跟刘昌结盟,好一起对抗长安,为此派来了他的太子刘贤,也就是历史上被刘启一个棋盘砸死的那个倒霉蛋!这位倒是没有去长安朝贡,结果看他们的路线和速度,看样子,这会儿他们要在王险城相遇了。
第89章
  刘昌之前就得到了长安那边送来的信,自然知道,官面上打着窦彭祖和窦婴名头的其实就是刘启和窦婴,他对刘启其实没什么敌意,毕竟虽说刘启算是受益者之一,但是当日的事情,刘启可没资格参与其中,事后才知道怎么回事,刘昌也不会没事迁怒到刘启头上,实在是犯不着。事实上,当日的事情,真正能做主的还是刘恒,其他人,包括薄太后,都只有旁观的份。
  刘昌虽说存了事有不对,就直接掀桌子的想法,但是若是能够让刘恒心甘情愿将位置交给自己,那自然是再好不过。像是刘启,或许在那一段历史上,这位留下了极大的名声,作为一个帝王,也算是比较成功的一个,但是,刘昌却觉得,自己远比刘启要强,别的不说,刘启当年削藩操之过急,哪怕平定七国之乱其实耗费的时间不长,但是最终也是造成了不少祸患的。别的不说,一个富庶的吴国,就因为这一场乱战,最后却因为战乱,很多年都没能恢复元气。
  不过,等到听说吴王太子刘贤也来了的消息,刘昌也觉得有些荒谬起来。
  吴国那边,原本刘邦吕后在的时候,还压制得住,刘恒是小宗继大宗,这就让刘濞觉得不服气了,他没想过这天下是刘邦打下来的,他就是想着,自家父亲是兄长,自己算是老刘家的嫡系血脉,不像是刘恒,不过就是庶出罢了,凭什么最后能叫他做皇帝。加上这些年来,他在吴国一番经营,自觉兵强马壮,凭亿近人,有道是身怀利器,杀心自起,作为藩王,实力强大了,自然也就有了问鼎之心。
  当然,他可不像是刘长,光长武力,脑子有限,还没怎么样呢,就咋咋呼呼,恨不得让天下人都知道自己有不臣之心。所以,明面上,刘濞依旧是个合格的藩王,谦恭有礼,对一干近支宗室也很是讲义气,简直就是宗室里头的忠厚长者,众口相传的贤王。
  在许多人看来,刘濞真正生出反心,是刘贤被刘启一棋盘砸死之后的事情。但是,只看刘启还好端端地做他的太子,也没多少人说刘启暴戾之类的话,就知道,这里头不是刘恒如何护短,只怕还是刘贤触动了刘启的底线。毕竟刘启再脾气暴躁,也不至于一盘棋都输不起。
  辽国这些年一直在跟南边做买卖,对于三越还有吴国的情况,可比长安那边了解得多。像是赵佗,名义上对汉家称臣,实际上一直在圈地自嗨,他的黄屋左纛一直也没真的收起来,偶尔还是用一用的,私底下还用了不少打擦边球的东西,比如说他也铸了九鼎。当然,老刘家刘邦就不是个规矩人,也没真的规定多少只有皇家能用的东西,他唯一规定的一个就是刘氏冠,也就是一种竹皮发冠,这玩意赵佗本来也不会没事去用就是了。
  对南越,刘昌倒是不怎么计较,说白了,赵佗也就是仗着天高皇帝远,私底下图个乐呵,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会愿意真的跟汉家撕破脸的。而吴国那边却是不一样,刘濞这人底线很灵活,他做了吴王没多久,刘邦就驾崩了,刘濞那会儿还算是恭顺,后来瞧着风向不对,吕后当权,私底下就有了些想法,在宗室里头表露了一些对吕氏不满的意思,自然引起了不少共鸣。
  吕后那会儿也没空跟刘濞计较,毕竟刘濞明面上也没做什么错事,另外也是看在刘濞亲妈的份上,吕后跟长嫂没什么交情,跟二嫂还是有些患难之谊的,所以,吕后也就是私底下警告了刘濞一番,刘濞顿时乖巧起来,不敢多露头了。
  但是,等到吕后一死,刘濞其实就有些蠢蠢欲动起来,但是,人家不带他玩,你又不是高皇帝的儿子,就是个侄子而已,这事跟你有什么关系啊!所以,大家联络藩王的时候,就没考虑过吴王和楚王这两系,刘濞倒是想要毛遂自荐一下,但是最终还没等他准备妥当呢,一切都已经尘埃落定了。
  刘濞的心思,也就是仗着天高皇帝远,外头人不知道,而自家人其实都是知道的。刘贤作为刘濞的嫡长子,也希望自己能从吴王太子升格成大汉太子,这样的心思若是在遇到刘启的时候流露出了几分,刘启不杀人才怪!
  刘贤这次过来,打的也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心思,挑拨刘昌与刘恒相斗,他好坐收渔翁之利。
  以前的时候,刘贤只觉得辽国就是大肥羊,他们拿出来的商品精美,花钱也很爽快,吴国的生丝卖给辽国,利润比得上直接卖丝绸,当然,辽国的丝绸质量也非常好,吴国费了许多力气,也没能织出同样光滑细腻的丝绸来,像是现在,吴国那边,大家都更喜欢穿辽国的丝绸。吴国那边夏天炎热,冬季湿冷,夏天还好说,冬季其实很难熬,而辽国的毛衣还有毛呢乃至羽绒服很顺利就打开了吴国的市场。吴国产铜,会稽的铜山日夜不停地开采冶炼,刘濞又叫人广种桑麻茶树,将生丝苎麻还有茶叶卖给辽国,用这些换取辽国那些堪称是物美价廉的商品,大家都觉得自己占了便宜。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