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时间,姜璃力气大,速度也快,筛一次能有她们三次的量。
赵大嫂笑道:“今儿我们还在唠叨说可能筛到晚上都筛不完,这不,姜娘子你就来了。”
“有没有可能是大嫂好几日没见我来玩了想我了,我感受到了就来了。”
难得听到她自己打趣,所有人都笑开来。
“是是是,昨晚青竹来我都还在问,你这些日子在忙啥?”
“她说她也好几日没见你了。”
姜璃想着赵阿婆应该是没有告诉儿媳妇们她在做什么,如今赵大嫂打听,姜璃就顺着说道:“我买了鸡子折腾了拿去镇上卖,所以每天忙了一些。”
“做鸡子卖?”
姜璃点了点头:“嗯,这个本钱小一点点,但赚的也不多。”
“主要是我们粮食太少了,我还想在冬天来之前多攒几个铜板,攒点粮食过冬。”她说完反问道:“这边冬天冷吗?你们冬日里都做些什么呀?”
赵大嫂看了一眼婆婆,见婆婆没说什么,好像也没怪她的情绪。
随后才接过话头:“得过些日子看,如果没再征税,那大家应该就会去买一个小猪仔回来养,那冬天的时候,主要就是喂一下猪仔和鸡,那就得去弄点猪草,其他事情倒也没了。”
“冬天比现在肯定冷一些,但有太阳就不会太冷,就怕阴天下毛毛雨,或者下雪,那就冷啦。”
姜璃点了点头,因为阳光而暖和因为雨雪而冷,那说明这边的冬天平均气温不会很低。
应该大多数时候是一个很舒适的温度,她心里也有些数了。
赵大嫂话刚说完,赵阿婆才忽然问起:“对了,忘记问你了,拿去的那几只鸡仔,下蛋了吗?”
姜璃回道:“还没有。”
赵阿婆微微皱眉说道:“家里同一窝的都已经下蛋了,我瞧你还喂糠,比我家这些个吃得好一些。”
“怕不是下在外面了你不知道。”
姜璃怔了一下,“它不会主动回窝里来下吗?”
瞧着她的眼神,赵家几个嫂子都笑了起来,纷纷给她说起鸡躲在外面下蛋的事情。
“它们还有可能下了自己就琢了吃了。”
姜璃:“……”
赵阿婆笑道:“没事你明天跟着转转,看看它们经常在哪儿,那就能找到。”
“好。”姜璃点了点头应下。
说起冬天,赵阿婆看着姜璃说道:“你经常去镇上可以看着点,有人会卖芦花,可以买点回来做被子,镇上要是没有的话,就去县城看看。”
“咱们这片还有芦花吗?我都没怎么瞧见。”
赵阿婆笑道:“咱们这片几乎没有,但隔壁县芦花很多,他们会摘了到处卖。”
“就像是货郎似的,背着挑着叫卖,镇上偶尔也会来,但大多数情况他们会去县城。”
姜璃点了点头,“那我看着点能不能买到些,我本来还在愁用什么做被子呢。”
“芦花被暖和吗?”姜璃问道。
赵大嫂说道:“还行,白日里阳光好的时候抱出来晒晒,晚上都会暖和的。”
姜璃点了点头,“那就好,还不知道多少芦花能做一个被子。”
“五六斤就够了,大点厚点的话六七斤。”
一院子的女人边聊天边干活,没过一会儿赵阿婆进屋看红薯,已经煮熟了。
让小孩去喊了赵家几个哥哥回来吃红薯。
“几个哥哥他们是干啥去了?”
赵大嫂笑道:“他们在那边晒场上打豆子麦子,我们筛,这样快一些。”
一直忙到傍晚,赵阿婆起身洗漱准备做晚食。
姜璃也准备回家,她还得去请一下邱村正,明日跟她去找里正开一个过所。
姜璃临走时,赵阿婆喊着叮嘱道:“你别回去做饭啊,晚上带着小满和阿宁过来吃。”
她也没客气,直接应下:“好,我一会儿就回来。”
姜璃回家后迅速烧水洗漱后换了身衣裳,拿耙栋了一块豆腐用竹篮拎着朝村正家走去。
她拿出去卖的豆腐都是方方正正的,这样看着大小差不多,大家也不会有什么视觉上的差异。
四个角切下来的豆腐她都留下来吃了。
零零碎碎的,也是有很多块。
农忙收割起来,家家户户都忙着把粮食弄出来装进袋子里。
她过去时,赵氏也是一身的灰,刚在洗手准备做晚食就见姜璃来了。
“哎哟,太灰了,姜娘子屋里坐。”
“你这是又买鸡子?”赵氏问道。
姜璃笑道:“不是,我想明天去趟镇上,请邱伯帮我去办个过所。”
“你们快忙完了吗?”
“还得忙几天。”赵氏说着已经清洗完,倒掉了木盆中的水,姜璃把竹篮递了过去:“新琢磨出来的东西,不多,你们尝尝鲜。”
“这是啥?”赵氏接过去看了看耙独锩姘着的东西,没见过,但是白白嫩嫩的,还有一些淡淡的豆香味,微微挑眉看向姜璃:“这莫不是豆子做的?”
姜璃笑了笑:“就是豆子做的,叫福黎,可以煮汤吃,也可以切成片放点油煎到两面金黄,放点盐,大概切手指厚度就可以。”
这东西她见都没见过,但是姜璃做出来,她默认是姜璃家族里的人才能吃到的东西。
而且豆子怎么能做成这样的白嫩细腻,想想就不容易。
“哎哟,姜娘子你这太客气了。”
“你这是要去县城做什么吗?”
姜璃笑道:“有一点点事,主要还是去看看买点芦花,天渐渐凉了,我们还没被子。”
赵氏瞧着她,眼神中闪过一丝怜悯。
夏日虽然不冷,但大家也是盖被子的,但姜璃他们啥都没有。
想想也是可怜,这冬天不比夏天,没被子怎么扛得住?
“是得做,天冷了容易受凉。”
恰好说完邱村正就从院外进来了,赵氏把办过所的事情一说,邱村正就应下了。
姜璃笑道:“真是不好意思,这么忙还要麻烦你们。”
赵氏笑了笑说:“这有啥麻烦的,明日我跟你们一起去,我需要去买点盐。”说着招呼姜璃进去坐。
“不坐了,我回去忙会儿,孩子们就快来训练了。”
赵氏说道:“那明日清晨我过去喊你。”
“得勒。”
拿了豆腐,姜璃拎着竹篮回去了。
邱村正看着耙栋着的东西,蹙眉询问:“这是啥?”
“姜娘子拿来的,说是叫福黎。”
“她买的?”
“她刚说是自己琢磨出来的,自己做的吧?这东西我见都没见过,但看着就是好东西。”赵氏说完,邱村正说道:“说不定是她琢磨了拿去卖的东西。”
“薛老大真是有福,给俩孩子找了个好娘。”
赵氏说道:“就姜氏这样,勤奋又爱琢磨东西,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的。”
邱村正点了点头,出去舀水洗手。
姜璃回到家,赵洵已经在院子里喊薛满和阿宁了,但俩小崽子一动不动。
瞧见姜璃回来,赵洵才说道:“师父,晚食好了,奶奶让我来喊你们过去吃。”
“马上就去,等我拿个东西。”
说着拎了竹篮进屋,拿了两块豆腐装上,剩下的给赵家秀送一块,再给赵青竹一块。
她到了之后把东西给赵阿婆,赵阿婆还说她:“寻常喊你吃个饭你都要带东西,我以后可不敢喊你了。”
姜璃笑道:“不是因为来吃饭才带的,我新琢磨出来的东西,尝个鲜。”
赵阿婆瞧着这白白嫩嫩的豆腐,疑惑的问道:“这要怎么吃?”
“切成片,然后煮汤或者煎了吃都可以。”
“你琢磨出来准备去卖的?”赵阿婆低声问道。
姜璃点了点头,嗯了一声,赵阿婆说道:“你做了拿去卖的别拿我这儿来糟蹋。”
“吃了怎么叫糟蹋,我这几天不是忙吗,已经忙完一波了,就是卖这个东西,本来做出来就想着拿点来给你们尝个新鲜,实在是忙得腾不出手来。”
赵阿婆有些惊讶,这才多少天?
“已经卖出去了?”
姜璃点了点头:“不然我哪来钱去做买芦花做被子做衣裳。”
赵阿婆瞧着她笑了笑:“镇上买的人多吗?”
姜璃摇摇头:“不多,但前几日有个大户人家过生辰,来了不少贵人,他们买。”
俩人说话间,赵大嫂来。
“娘,还有啥要帮忙的不?”
赵阿婆笑道:“没啥了,这个是阿璃拿来的,你切一块煎一下。”
赵大嫂把豆腐接了过去,惊呼一声:“这是什么好东西哟?”
赵阿婆微微蹙眉,姜璃柔声说道:“福黎,大嫂,你切成片煎得两面金黄,然后洒点盐就好,盐可以少一点点。”
在赵阿婆家吃了饭,薛满和阿宁在和赵家的一群孩子在外面玩耍。
她们坐着聊了会儿天。
姜璃明日还得去办过所,没坐太晚就回家了。
回家后她带着薛满和阿宁给赵青竹和赵家秀送了两块豆腐。
忙碌了一天,好在学会了使用簸箕筛豆子,过几日把自己那些豆子也拿出来处一下。
等去县城的时候,顺便再背两袋豆子回来。
如果后续买豆腐的人多,那么或许可以考虑买一头小毛驴。
但有小毛驴的话,好像还需要砌一个圈。
躺在床上,姜璃琢磨着和孟氏签契的条款。
想着想着就睡着了,一觉就睡到鸡打鸣。
做的豆渣饼还有,姜璃蒸了三四个带上,背起背篓拿上户籍贴,拿了点钱带着就准备出门。
想着到路边等赵氏和邱村正。
她刚出门就听到了赵氏的笑声:“姜娘子,刚说喊你,你就出来了。”
姜璃笑笑:“我猜着你们也要到了。”
姜璃走了过去,手里还拿着热腾腾的豆渣饼,一人递了一个过去。
两人都连连推拒,姜璃说道:“尝一个,也是新吃法。”
老两口瞧着这两面金黄的饼,浓浓的豆香味,看着是煎出来的,但现在又像是蒸的。
在姜璃的盛情下,俩人都接了过去,一人尝了一口。
俩人都正在了原地。
“这是豆饼?”
姜璃点了点:“嗯,味道怎么样?我在里面放了一点点面粉,还有一些胡椒。”
赵氏微微摇头,这不是胡椒和面粉的问题。
是姜璃怎么把豆饼做得那么松软,又不粗糙的?
他们经常做豆饼,都是煮熟的豆子,碾成泥,然后再捏成饼。
香也是香的,但如果第二顿吃的话,即便是用甑子蒸出来也是铁疙瘩一个。
但姜璃这个不是,咬下去还看得出颗粒感,有些蓬松,还软。
姜璃微微皱眉,瞧着赵氏摇头,她以为是他们不喜欢胡椒的味道,柔声问道:“不好吃吗?”
赵氏笑道:“不是不好吃,是很好吃,你这饼怎么做的?这么松软?”
姜璃松了口气哭笑不得,她瞧着老两口咬进嘴里嚼着就不动了,还以为是吃不习惯。
没想到是疑惑她怎么做成这样的。
“我是把豆子泡了之后,再用石磨磨细,然后把浆汁沥出来,这个放在锅里翻炒,炒熟之后再放料和盐捏成饼煎。”
这程序,听着就复杂。
赵氏笑道:“你这一个饼,这么多道工续。”
“是做福黎的时候一起弄的,不然我也懒得折腾。”
“原来如此,等过些日子我也试试。”
老两口走路没有姜璃快,路上的时辰多费了一些。
他们到里正家时,里正刚在吃早食。
她们在外面候着,一直等里面那人吃完早食出来,她们才急忙起身迎了过去。
邱村正率先和他说了办过所,里正拿着帕子边擦边淡淡说道:“去哪里?做什么?”
姜璃回道:“回大人,去县城,想去买点芦花回来做被子。”
话落,里正抬眸看向她,随后微微皱眉:“你是不是在集市上卖鸡子?”
姜璃愣了一瞬,笑着说道:“回大人,是我。”
“是你做的五香鸡子?”
姜璃点了点头。
“福黎也是你做的?”
姜璃继续应道:“大人,是我做的。”
“姓什么?”
“姓姜。”
“姜娘子好手艺啊,我听闻说这福黎,便是京城都只有刘氏一族会做!没想到咱们关山县里还出你这么个厉害人物。”说完他看向邱村正:“你们大邱村的?”
邱村正点了点头。
里正淡淡一笑,拍了拍邱村正肩膀。
“将来你们村是会出名的。”
姜璃:“……”
邱村正写好了过所牒递过去,里正看了一眼姜璃,终究还是说道:“李家媳妇都认你做干妹妹,怎么不搬到镇上来?”
姜璃心头微微一愣,转瞬想到可能是那日李老爷给她做靠山了,随即笑着回里正:“村里来也不远,而且村子里有地,*就没来了。”
里正笑了笑,拿着东西走了,“等等吧。”
李家媳妇认她做干妹妹,这个李府的人提都没提。
这么多天了她竟然才知晓。
难怪那些贵人只买豆腐,也没人问方子,也没人盯着她。
想来只能是因为这句话,让那些人都以为,她已经是李府的人了,别打方子的主意。
所以李老爷是看在原身祖父的份上,才对她多处关照的吗?
但问题在于,姜氏不认她了,她是姜氏的弃子。
关照她对李府来说,还有什么利益吗?
就一个茶叶蛋,一个豆腐,要是李府想要从她这里抢方子,想来轻而易举吧。
但他们目前没有这个迹象,以后会不会有,姜璃不确定。
到底是等到以后,还是她先抛出橄榄枝?
等她这趟去了县城回来再去见一下李老爷吧。
见了人,才好清楚人家这么做的目的。
这豆腐刚从这小镇上冒头,就被各县和州府的官老爷们都知晓了。
将来说不定会越传越广,要是买的人多了,她总不可能白天黑夜不睡觉做豆腐。
还有那些大酒楼,如果也开始把豆腐纳入菜谱的话。
那这个量感觉就不是几十一百斤就够的。
她还真是需要提前筹谋起来。
里正走后,姜璃在发呆,邱村正瞧着姜璃,脑海里一直回荡着里正说的那句话,什么经常也只有刘氏一族人会做,想来那东西金贵得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