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落魄伯府全家狂卷我负责躺平/紫珠逆/伯府翻身记事——采云【完结+番外】
时间:2024-12-12 14:43:13

  余首辅最近在内阁弄了一系列收拢民心的政令下达出去。
  比如,对北方雪灾地区减免赋税,西南部分干旱地区免除了徭役,对取得了童生功名的贫困学子予以帮扶,等等。
  这些政令由余首辅提出后,还要在朝堂上讨论,最后由内阁和两位太后决断。
  现在国库也不算紧张,且户部本就是余首辅在管,又是体恤百姓的政策,大家也没什么意见。
  林文杰派去各地打探消息的人回来说,各地的读书人都在讨论最近朝廷这些利民的政策。
  但是,明显有人在带风向。
  这些人把功劳全都归在了余首辅身上。
  “皇上还是个婴孩,两位太后都是女子,哪里懂朝政?内阁中张阁老管兵部,只会为将士打算。曾阁老年轻,没有经验。向阁老年纪大,精力不济。”
  “还不是余首辅凭一己之力撑着朝堂。”
  于是,余首辅在民间的声望极盛。
  余首辅这一手算盘打得不错。
  他其实很怕林云紫随意抓个余家的小问题,动用军权解决余家。就算林云紫被诟病,但余家就完了呀!
  他现在有了这么高的声望,林云紫但凡担心对他动手会引起民愤,行事就得掂量掂量。
  在安全有了保证的基础上,他只要多拖个几年,凭借余家的势力继续收拢朝堂。再拉拢些武将。
  以后寻着机会给朝堂制造些混乱,就还有机会翻盘。
  但他谋算得很好,却不知道林家人早就在各地有所布局。
第320章 刘心瑶生子】
  余首辅想借着最近的利民政策给自己提高声望。
  江南一带自然没有太大的问题,本就是余家的大本营。当地的文人也以余家马首是瞻。
  其它地方就做不到了。
  虽然余首辅都安排了人造势,但本地的世家大族到底影响力更大。
  比如蜀地。
  “以前内阁也是这几位阁老,为何没有出这些政令?端谨太后出自余家,余首辅为内阁之首,她若有心,这些政令早就出了。这定然是端怡太后的意思。”
  “听说端怡太后还是贵妃之时,怜悯乡下的孩子早早当家,便在京城开设了学堂,免费教乡下的孩子识字!”
  “端怡太后心善,朝中总算是有人能管我们百姓的死活了!”
  于是,在裴家的操控下,蜀地百姓将这份功劳算在了林云紫头上。
  和蜀地类似的情况,还有平阳府及其周边的地区、胶州一带、南阳、归德、泽州等。
  京城周边就更不用说了,任你把余首辅吹上天,百姓们都只认林贵妃。
  哦,现在是端怡皇太后。
  说到裴家,裴翎的族叔在上月就已经完成了圩堤的修缮。
  按照约定,应该升任工部侍郎。
  余首辅知道裴江远是林家一派的人,但这个承诺早前就做下了。这个时候实在不好反悔。
  且吏部早就倒向了林家,若他反悔,必定被曾阁老和吏部攻击。
  余首辅对此只能默认。
  裴江远便在年前到了京城。
  裴江远虽然去做了一段时间的苦活,但他反而庆幸。
  他本想凭借投靠林家和曾阁老谋求一个进入中枢的机会。
  此举既是为家族,也是为了个人的前程搏一把。
  但这也是有风险的。
  若林家和曾阁老败给了余家,他就会跟着遭殃。
  哪知道曾阁老把他弄去修圩堤,等他修好,京城的局势都已经大定。
  现在林家胜出,他不仅不用担风险,还捞了个侍郎之位。
  真是祖宗保佑啊!
  裴侍郎去吏部报到,又在京城置办了宅子,等着年后上任。
  很快到了春节。
  小皇帝已经两月,眉眼越来越像先皇。
  太皇太后看着健康的孩子,心里的悲伤淡了不少。
  新年,改了年号永兴。
  林云珠中午参加了宫宴,晚上是皇家的家宴。
  她是第一次参加皇家的家宴。
  除了小皇帝,只得徐定一个男人。
  太皇太后和林云紫坐在上首。
  端谨太后身体不适,没有参加。
  林云珠听林云紫说,若不是余首辅要求,她连上朝都不想。
  即便是上朝,也是戴着面纱。且她们俩在帘子后面,朝臣基本上只能听到声音,看不到脸。
  除了林云珠他们一家,就还有先帝的两位后妃。
  德妃现在是汪太妃,惠妃现在是魏太妃。
  没有端谨太后,这一顿饭倒是和谐。
  大家的关注点都在两个多月的小皇帝身上。
  安国公主看到小皇帝时露出了些笑容,其余时候瞧着不甚高兴。
  徐定悄悄跟林云珠说:“许是想父王了!每年过年都这样。”
  林云珠想着安国公主也不容易,虽然地位尊贵,但不得不和丈夫分居两地。
  若是那种貌合神离的夫妻也还好,偏偏两人当年一起上战场,感情极好。
  林云珠还在神游,又听徐定道:“我打算过一阵回军营去,让父王回京休息几年。”
  “哦!”
  林云珠无意识的应道。
  突然想到什么,脱口问道:“我还没生娃呢?”
  不是,你就这样走了,你们不会把责任赖我头上吧?还好这话林云珠只敢在心里想想,没说出来。
  徐定扶额,重点是这个吗?
  见林云珠跟他的思路完全不在一条线上,只能低声解释道:“自然得等你生了孩子后。”
  且现在这个关键时刻,他掌着金吾卫对林云紫很重要。
  “哦!”
  林云珠突然就感受到了压力!
  此时终于能理解大嫂了!
  ――――
  大年初三,是出嫁女回娘家的日子。
  林云珠和林云晓都回了永宁伯府。
  最近这段时间,刘夫人一直住在永宁伯府。
  因为刘心瑶的预产期就是这几日,刘夫人实在不放心。
  一家人用过午膳,徐定和庞靖跟着林文杰和林文康去了前院。女眷就在正院闲聊。
  林云珠抱着珍姐儿逗。珍姐儿一岁五个月,可爱得不得了。
  林云晓抚着刘心瑶的肚子问:“小侄儿呀,你什么时候出来?姑姑给你准备了可多好东西了!”
  曾芙笑着打趣道:“没准它能听懂呢!”
  “小侄儿聪明,定是能听懂的!”林云晓冲着曾芙道。
  众人都好笑,突然就见刘心瑶顿了一下。
  林云晓离得最近,当即紧张问道:“怎么了,大嫂?你不舒服吗?”
  刘心瑶摇头,示意林云晓扶着她起身。
  刚站起来,刘心瑶又是一顿。
  然后对众人道:“好像,肚子有动静!”
  刘夫人一听,赶紧遣人去把稳婆找来。
  家里请了两个稳婆,半月前就将人请到了府里住着。另外还有一位刘家医馆的大夫。
  林云晓便将刘心瑶扶到内室去躺下。
  等稳婆来看过后,对众人说,“伯夫人这才刚发作,等孩子生下来,还得好几个时辰呢!”
  稳婆又检查了一番,确定胎位没有问题,众人才放心。
  “夫人现在可以多走动走动,一会儿生产会更顺利。”稳婆建议道。
  刘夫人和曾芙都有经验,便让丫鬟扶着刘心瑶在院子里慢慢的走。
  又安排人准备产房和生产需要用到的东西。
  林云珠遣了人去前院通知林文杰。
  林文杰匆匆赶来,看到刘心瑶还在院子里散步呢!
  刘心瑶跟他解释一通才明白过来。
  当即接过了丫鬟的活计,亲自扶着刘心瑶慢走。
  刘心瑶这一胎明显比林云紫生得慢。
  直到天黑,阵痛才密集起来。
  过了子时,才进产房。
  林云珠本想让徐定先回去,徐定非得等她一起。庞靖也不走。
  林文康就让两人下棋,他在一旁看。
  结果,这两人还杀得有来有回。
  刘心瑶进了产房后,就再也忍不住,大声呼痛。
  林云珠见过林云紫生产,还算镇定。林云晓被吓得不轻。
  曾芙见她那惊恐的样子,生怕她以后有阴影,赶了她出去。
  她出去后,就跟林文杰一起干着急。
  刘心瑶叫一声,两人就抖一下。
  直到丑时中,刘心瑶终于生下一个男孩。
  刘夫人抱着孩子对着门外张望的林文杰道:“母子平安!”
第321章 首辅之位】
  年后,林文康和裴江远开始上任。
  这个冬天,国家没有大的灾害。局部一些小灾有余首辅倡导的优待政策都顺利渡过。
  朝堂依旧平稳。
  要说年后最大的一件事,就是张阁老递了辞呈。
  张阁老一来年纪大了,再一个他并不想牵扯进余家和林家的争斗中去。
  张阁老任着兵部尚书一职,他此前和余首辅在政见上有很大的分歧,早就不是一路人。
  要说现在的局面,林家更占优势,他和林家又没有大的矛盾,倒向林家也是可以的。
  但张阁老到底记着林文杰设计他的事。
  去年,林文杰为了不让他倒向余家,使了手段挑起他和余首辅的矛盾。
  他身上到底还是有些文人风骨,此时并不愿意与林家人为伍。
  索性以年事已高为由递了辞呈。
  他走不走,余首辅和林云紫都不是很在意。
  所以,他走得很顺利。
  他走后,兵部尚书一职就由冯侍郎顶了上来。
  说实话,冯侍郎目前的资历还真够不上这个位置。且因为他是林家一派的人,余首辅一派大力反对。
  但是,没用!
  冯侍郎去年为了给兵士们争取待遇,在朝堂上和户部的人干仗,由此声名大噪。
  朝廷若不让他上,兵士们不干!
  于是,冯侍郎在四十岁就坐上了二品尚书之位。成为大乾开国以来,最年轻的尚书。
  说起来,这也算是官场上不同的为官之道。
  有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凭着一个中庸慢慢地熬资历。
  也有如冯侍郎这般,一路披荆斩棘生生为自己开出一条升迁之路。
  张阁老告老后,还空了一个阁老之位。
  这个位置,新上任的冯尚书就没有资格了。
  余首辅就想把礼部尚书窦大人推上来。
  窦大人一直是余首辅一脉的人,他此前任刑部尚书多年,后来被先皇调任到礼部。
  但礼部下面的人都是先皇安排的人,目的是要把窦大人架空。
  但现在先皇没了,下面这些人有些倒向了窦大人,有些投靠了林文杰和曾阁老。
  除了余首辅,其他几位尚书大人的资历的确比不上窦大人。
  一旦窦大人入阁,内阁就是二对二。
  曾阁老肯定不会同意,他和向阁老坚决反对。
  这个时候问题就来了。
  以前有皇上拍板定夺,现在谁来做主呢?
  两位太后,一人一票,打平。
  此事陷入僵持,又是林云紫递了梯子过来。
  “此前工部右侍郎一职空缺,裴大人去江南修复圩堤,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大家对他升任这一职位便没有异议。本宫倒是认为这个法子甚好。
  不如就以半年为期,若窦大人在半年内证明自己能胜任此职,相信大家也没有异议。”
  林云紫在朝堂上提议。
  这其实算是一种让步。
  窦大人证明自己能力的方式和裴江远去江南修复圩堤是完全不一样的。
  裴江远得把事情办妥帖,才算完成任务。
  而林云紫此时并未提起,怎样让窦大人证明自己的能力。那就代表只要半年内,窦大人在礼部尚书这一岗位上不出错即可。
  这个要求算是非常低了。
  不管是余首辅还是窦尚书本人,都没有再讨价还价的余地。
  但余首辅认为林云紫不会如此好心。
  下朝后,他便对窦尚书提醒道:“这个位置,林家人不可能退让。端怡太后提这个方案,定是行拖延之策。此后,他们定会在礼部给你使绊子,你要小心,不能被他们抓到错处。”
  “大人放心,下官省得!”
  窦尚书也是官场老油条,岂会看不出来?
  余首辅沉吟了片刻,又点了一句,“半年内,礼部最大的事就是会试。你下面有不少人都投靠了林家,到时候要把这些人看住了!”
  窦尚书也想到了这一点,犹疑道:“礼部的人,下官会看好。只是考官那边……”
  担任会试的考官,是一种极大的殊荣。
  不仅能提升个人在学子中的声望,且高中的学子以后踏入官场,也会将当年的主考官奉为座师。这算是一种人际关系。
  所以,会试的考官,会有不少官员竞争。
  以前考官都是皇上钦点,现在两派共同主政,肯定两派的人都会掺杂进来一些。
  窦尚书这是担心礼部的工作被考官抓到把柄。
  余首辅示意他放心,“此事,本官自有安排!”
  如此,窦尚书便算是放心。
  历任科举的主考官都是有名望的大儒,翰林院的人被钦点的几率最多。
  既然是有名望的大儒,其它地方的人怎能和江南文人相比?
  窦尚书相信,余首辅一定会选一个令朝堂不能拒绝的人选出来。
  只要主考官也是他们这一派的人,自然不用担心。
  ――――
  年后,庞靖带着他的十万云州军回了云州。
  余首辅的压力似乎小了些。
  但他在朝堂上也极其不易。
  虽然林云紫表现得很温和,但曾阁老和林文杰却是处处和他作对。
  年前,这两人还表现得比较配合,他提的几项政策也都顺利传达到地方上。
  他本来还想继续用这个办法,提高自己在民间的声望,让林云紫不敢轻易动他。
  结果,一过完年,曾阁老和林文杰就联合了向阁老、秦老大人、白府尹、冯尚书、曹国公等人一起反对他。
  但凡他有个什么提议,这些人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是坚决反对。
  内阁现在三个人,曾阁老和向阁老站一起,就是二对一,他很吃亏。
  这让他原本的计划落了个空。
  很快,朝堂上就有一股很不和谐的声音冒了出来。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