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周娉婷也是最好的,最明白他的,也是他最想要的。
楼如逸傻傻地笑了一下,思绪继续转回正轨,想来想去,楼如逸决定采用现代的方式,开试验点。他按照原来招募菜农的方式,在周氏钱庄城南分处发了布告,要找一家既会种桑养蚕又会打鱼养鱼的流民,并且在一开始就说明,是合作分利,若是亏本了,也是要农户一同赔本的。
这种冒风险的事,楼如逸并不期待能很快找到人选,没想到第二天就有一家人来报名了。
“我……我叫徐大保。”
男人长得矮矮墩墩的,有些瘦,大约是受了水灾的饥荒又跟人打短工,所以显得十分疲劳,但满脸朴实。他领着两个孩子和妻子,妻子面容十分温柔,两个孩子,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儿,一个七八岁的儿子,妻儿都十分瘦弱。
徐大保道:“我家原本住在海边,家里没有田,都是靠我出海打渔和门口的鱼塘养鱼,还有鱼塘边一点点地养蚕缫丝过日子。管事你放心,这活儿我家能干,还能干得很好!”
“弄错了。”管事忙道,“这位是楼公子。”
徐大保忙要改口,楼如逸摆摆手,“不要紧,称呼什么都一样的。我只想知道,大兄弟,你清楚咱们的条件了?是分利制,要是最后亏钱了,是大伙儿一块亏的,你们不能稳赚不赔。”
“我知道、我知道。”徐大保将头点得如同捣蒜,“但是周家干的事,我们都很相信的,上回种菜不是都成了么?江南首富,哪里会赔钱呢?若是跟着周家也赔钱了,只能说咱们命不好,连累了周家。”
周家在百姓中已经有“跟着就不会亏本”的印象了么?楼如逸心里嘀咕了一声,感觉这事大条了,他从未想过有天自己竟然背负着百姓的期望。
管事也察觉了,小声问道:“公子,是否跟小姐商量一下?”
“不必了。”楼如逸摇头,要是这点事都办不好,都要请示周娉婷的意见,他和那些管事有什么区别?他可是要追周聘婷的人,就应该为她办好一切事,是个独立自主又听话乖巧的男人!
他看着眼前的一家子道:“好,既然你们有这个心,那我再将合约跟你们好好地说一遍,有不懂的地方一定要说出来,千万不能瞒着,知道么?”
徐大保点点头,楼如逸又将合约仔仔细细、掰开了揉碎了给他说了一遍,徐大保提出许多点,楼如逸便给他解释。足足花了一个时辰,徐大保才完全懂得这份合约的意思。
“没问题!”徐大保连连点头,“我愿签字画押,公子,就你这耐心,谁家能比得上周家?周家不做江南首富,谁家能做?”
“哎,也不能辜负大家的期望,否则哪天周家办错了事,还不得被百姓们骂死?”楼如逸一边签字画押一边叹气,“自从行会那事之后,百姓们都当周家是神,觉得周家什么事都能办好,但掌管周家的仍然是个十七岁的小姑娘。旁人家的小姑娘每日在家调脂弄粉,摆弄些花儿靥儿,咱们周小姐就要忙着管偌大的周家产业,肩负着为百姓们谋生路的责任,一个不好,还要被骂,可周小姐也不是神呀!”
“就是呀,周小姐多不容易啊!”徐家娘子说,“我像周小姐这么大的时候还不懂事呢,每天除了绣个花纺个线,连米多少文一斤都不晓得。周小姐太不容易了,这么大点的姑娘,就算弄错了什么,也不至于骂呀!”
“若不是周家,这会儿谁吃得起菜?以后谁敢骂周小姐,我第一个不服!”徐大保拍拍胸膛,“我一定为周小姐说话。”
“有心就好,吵架就不必了,免得旁人还以为周小姐骗老百姓,跟那些个坑人的天师坏和尚一样。咱们周家不求别的,只要大家心里明白,周家是一心为了百姓好的,百姓有钱了,到周家存钱,周家才有钱赚,对么?周家不是神,也会有做错的时候,但在出发点上,周家一定是为百姓着想的。”楼如逸给百姓们做足了思想工作,免得将来百姓把周家神化,容不得周家有一点差错。他将签好的合约递回去,叮嘱道:“这个一定要留好,若是将来有什么闪失,拿着这个去官府,官府会为你们出头的。”
徐大保点点头,收好合约后问道:“那,楼公子,这会儿我要做什么?”
“跟我去一趟城外,看看田,开始动工吧。”楼如逸一点也不想耽搁。
徐大保也不想耽搁,他们在水灾时失去了家园和田地,流落到余杭,一直住在破庙里。因为不会种田,他们一家想去做佃户都没有办法,只能在各种铺子里做苦力活,现在好容易听到周家招人的消息,便迫不及待地来了。
楼如逸带着徐大保一家到了城外,除了被海水倒灌的田,附近的荒地也是周家买下的。楼如逸选了一块相对适合做试验的田给徐大保,给了他们银子,用三天的时间搭了个木屋在田边,便开始了。
时下已经是六月末,不是种桑的季节了,桑树一般分成冬春两个季节采集枝条进行插扦种植,无论冬春,都不是六月该做的。农时、农时,农事以时令而进行,这是没有现代技术的情况下需要严格执行的标准。
但不可以种桑,依旧可以养鱼。
楼如逸便让徐大保将田挖得更深,把挖出的塘泥扑在田梗上,既能当筑高的田埂,又能改善田埂的泥土质量。毕竟,田里挖出来的可是水稻土啊!
水稻种植从古到将来都是一种精耕细作的农事,楼如逸用自己的历史知识判断了一下,这应该是宋代之后某个横空冒出的朝代,那么到宋代时,水稻种植已经很讲究耕、耘、水、肥、种了。耕就是对土地进行犁耙等措施,耘就是除草除虫,水就是灌溉,肥就是施肥,种则指对种子的处理。这五项工程,在宋代已经形成了固定的程序,例如耕,大多要在秋收也就是八月之后,趁十月冬天来之前,要将田犁一遍,让下层的土翻上,同时在冬天利用低温将土块冻得酥脆。等到第二年二月,再犁一次,再次翻整土地,随后再把土块耙成碎泥,平整成田。
至于耘、水、肥、种,更有许多程序,不必细说,正如此,水稻在现代才被称为劳动密集型农业。而江南地区,因为人多地少,更是将精耕细作四个字发挥到了极致,在这样的条件下形成的水稻土是非常肥沃的,用来种桑树绰绰有余。
但是挖着挖着,问题来了。
“公子。”徐大保问,“这鱼塘要挖多深?”
他从前只养过现成的鱼塘。
楼如逸反问道:“此前已经同你说过了,这鱼塘是要分层养的,还记得么?”
徐大保一拍脑袋:“瞧我这记性!行,楼公子,您不必说了,我知道怎么做了。”
不仅是养鱼的人,就算是老渔夫也知道,不同的鱼活在不同深度的水里。浮在表面的是鲢鱼,往下是草鱼、鳊鱼,贴着水底的是鲤鱼、鲫鱼。此前徐大保虽然知道鱼在不同的水深,但一直不明白这些鱼有什么不同,还是楼如逸告诉他,浮在水面的是吃……吃浮游物。
这个词还是楼如逸告诉他,说水面会飘着人看不见的东西或者虫子,叫做浮游物,鲢鱼这些在水面吧唧嘴的就是吃浮游物的。中层的鱼都是吃草的,底层的鱼都是吃贝壳、螺蛳、虾米这些水产的。而且根据池塘不同,每种鱼的占的份数也不一样,就他这个池塘,因为附近没有河,属于不流动的水,那就要选上层四分、中层五分、下层一分地养鱼,否则容易发生抢食,大鱼吃了小鱼就不好了。
徐大保从没听说过鱼还能分层养的,但楼如逸是周家的人,他自然而然地选择了相信,听楼如逸的话。
等鱼塘弄好了,徐家娘子的蚕房也做好了,可以开始养蚕了。但蚕容易找,桑叶去哪找呢?
作者有话要说: 绢、丝等资料来自《中国经济通史·宋代卷》。桑基鱼塘是现代立体农业的一种,还有蔗基鱼塘的,多分布在珠三角。桑叶价格就是我胡编的,阿里巴巴上的桑叶价格是4元,刨除运费也就当时2元了。
架空嘛~对吧~
☆、第45章
“楼公子,我没种桑,怎么养蚕?”徐家娘子忧愁地说。
“这还不简单?去买呗。”楼如逸道,“附近肯定不止你一家养蚕,别家不可能没有剩余的桑叶,你若是去买,人家求之不得呢!”
“可造孽了!”徐家娘子心疼得都叫了出来,“好好的为何要买桑叶?花这个冤枉钱做什么?”
楼如逸笑了,这真是传统的小农经济所带来的局限,得慢慢转变观念才行。他仔细给徐家娘子算账。“徐家嫂子,我问你,养一张蚕一年要多少桑叶?能产多少丝……你会纺纱织布,那就换成绢吧,一张蚕能得多少匹绢?还有,你一批能养多少张蚕?”
“一张蚕哪里能得多少匹绢?公子可真是不知农事,哪里知道一匹绢有多长?”徐家娘子好笑,“养一张蚕每年要九百到一千斤桑叶呢!一张蚕得茧二十斤,一斤茧能抽成丝一两三分,每五两丝才能织成一匹绢。我人单力薄,加上我家大丫头,一次也才能养十张蚕罢了。”
“好,那咱们便这么算。”楼如逸让旁边的管事给计数,“一斤茧抽丝一两三分,五两丝一匹绢,便算四斤茧能织成一匹绢,一张蚕二十斤,也就是能织成五匹绢。一次十张蚕,一年春夏秋三季蚕,一年就是一百五十匹绢。张管事,现在一匹绢多少钱?”
计数的管事应道:“公子,现在二两银子一匹绢。”
“好,那娘子你一年能挣三百两银子,但这是在种桑的情况下,对吧?”楼如逸又问道,“若是不种桑呢?种桑采桑总是要人工的吧?若是不种桑,一次能养多少张蚕?”
“这……”徐家娘子迟疑道,“最多也就是多养一两张吧,一张蚕的蚕蛋孵化之后,蚕虫也很多的。”
“好,那就当是多养一张,那就是多五匹绢,多了十两银子,一年多九十两。”楼如逸又问道,“一斤桑叶能有多少钱?十文钱要不要?”
“哪里要这么多!”徐家娘子吓得直摆手,“我看撑死二文钱一斤!”
“一张蚕需要一千斤,三十三张蚕就是三万三千斤,也就是六十六两银子,算起来,你一年还多赚了二十四两。”楼如逸笑道,“还免去一年风霜雨淋的,若是种桑,你能多得这二十四两银子么?”
徐家娘子一阵语塞,她只心疼花钱买桑叶,却没想到,买桑叶的其实比种桑叶还要赚钱!
“不过。”楼如逸也提醒道,“这也是权宜之计,等明天春天了,你还是要种桑,多余的桑叶可以喂给鱼吃,鱼塘里的泥也可以让桑叶长得更好。至于蚕沙,就按我说的,都扔到鱼塘里给鱼吃吧。”
这种做法简直闻所未闻,徐家夫妻听得新奇不已,若不是周家的楼公子说,他们真不会这么做。但有周家做保证,他们就按照楼如逸定下的计划开始实施了。
徐大保去找人买了鱼苗,徐家娘子则去买了蚕蛋,夫妻俩在楼如逸的指点下开始做这个“桑基鱼塘”。起初徐大保和徐家娘子都没察觉这桑基鱼塘与平常的种桑养蚕有什么区别,但渐渐地,就发现了神奇之处。
寻常的鱼养在池塘里,一年的时间,鲢鱼能长一斤,草鱼能长一斤半,鲤鱼长得最快,若是放下一斤的鱼苗,能长四到六斤。但无论是哪种鱼,大多是两年之后才捕捞出卖,所以为了保证池塘里不断地出鱼,养鱼的会每个季节都不断地投入鱼苗。徐大保担心鱼的生长情况,两个月后投入新鱼苗,会将原本的池鱼捞出来称一称。这一称可不得了,徐大保发现这回养的鱼比往常养的大了快一半!
“楼公子!”他兴冲冲地跑去跟楼如逸说,“想不到周家气运这样好,连养鱼都比寻常的大得快!”
“噗!”楼如逸看他这兴奋的样子,实在不想戳穿,但事实总是要说出来的,封建迷信要不得啊。“不是周家气运好,还记得我叫你家嫂子将蚕沙都扔到鱼池里去吗?鱼吃了蚕沙,蚕沙也养好了池塘里的草和浮游物,鱼吃的东西多了,所以长得快。”
“是这样吗?”徐大保愣了愣,挠挠脑袋憨厚地笑了。“那也是楼公子你了不起,竟然能想到将蚕沙扔到池塘当鱼食,这连老渔夫都想不到啊!”
“受之有愧、受之有愧。”楼如逸连连摆手,又问道:“徐家娘子的丝怎么样了?”
“楼公子放心,已经缫丝纺纱,全都卖出去了。”徐大保答道,“我们按照您的吩咐,没有直接卖蚕茧,而是将蚕茧缫丝之后再纺成纱才卖出,挣了不少钱。虽然家里还没卖鱼,但是卖这些纱的钱都能撑好一阵子。”
“那就好。”楼如逸松了口气。
毕竟是从夏天开始的桑基鱼塘,鱼还没能卖,蚕也只能养夏秋两季,他真的很担心最后会亏本。现在看来,效果还是可以的,不过真正要出效果,至少得等到明年夏天,鱼塘的泥开始种出桑叶,而且鱼也能卖的时候。那时才能定输赢,现在的一切都是未知数,这一点楼如逸清醒地意识着,所以当徐家娘子卖出夏蚕产出的纱,美滋滋的样子惹来众人嫉妒,纷纷想学徐家养鱼塘养蚕时,楼如逸将他们都劝住了。
“诸位,周家不是不想把这技术传给大家,而是现在鱼的收成还没好。大家只看到徐家娘子卖蚕得了好多钱,怎么不看看徐家若是要过冬过秋,这些钱不过是勉强度日?关键还得看鱼塘。再者说,徐家娘子与徐大兄弟都精通养蚕和养鱼,诸位能做到像他们一般么?周家一定会为百姓们谋生路,大家也要相信周家,听周家的指挥才是。”
周家在民间已建立了良好的信誉,楼如逸都这么说了,百姓们大多也停下了手里的活,若是还有不听周家劝的,那周家也没法子。日子都是自己过的,谁选了的路不是自己走呢?
陆陆续续传来桑叶涨价、不善养蚕的人把蚕养死几乎血本无归时,另一个消息传来了。
时隔三个月,冷谦终于回来了。
☆、第46章
楼如逸着实愣了好一会儿才想起冷谦是谁,“那个去南疆看情况的先生?”
管事点头:“对,就是他。”
楼如逸掐指算了一算,才发现冷谦带队伍去南疆已经三个月了,真正从初夏走到初秋。他忙回周府去,一进外书房大门,便看到周聘婷坐在上首。他不由得对着笑了一下,见周聘婷抿了抿嘴垂下眼,才转头四看,作揖道:“诸位安好?都辛苦了!”
前往南疆三个月,冷谦等人都足足黑了一圈,尤其是冷谦,原本就瘦,这会儿更是又黑又干,要不是有一□□气在,就跟个干尸一样了。但身体瘦了黑了,精神却很好。冷谦带着众人站起给楼如逸问好,被楼如逸这么一问,登时更精神了。